浅析老庄道的思想对文人画的影响

2020-05-06 09:09杨美珍
艺术评鉴 2020年6期
关键词:道家思想文人画老子

杨美珍

摘要:文人是中国画的主导者,其与民间画家的画或院体画是不同的,他们更加注重的是精神独立、心灵表达与境界创造,即所谓的“写胸中逸气”,作品具有深刻的内涵,这与他们所处的环境,所接受的思想以及个人修养是密切相关的,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滋养着每一位文人画家,其中老庄道的思想便对后世文人画家立身处世以及他们的绘画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老庄学说中“道法自然”“为道日损”“致道者忘心”“乘物以游心”等人生哲学观,影响着文人对世界的认知,对道的体悟,使得文人画自然而然的散发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息,从而为后世绘画艺术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们。

关键词:老子   庄子   道家思想   文人画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6-0067-02

中国画的主导者是文人,而文人画始于唐代王维,兴盛于宋元,其与民间画家的画或院体画是不同的,文人画家更加注重的是精神独立、心灵表达与境界创造,即所谓的“写胸中逸气”,作品具有深刻的内涵,这与他们所处的环境,所接受的思想以及个人修养是密切相关的,其中道家“道法自然”“清静无为”“逍遥齐物”等重要思想对后世文人画家立身处世以及他们的绘画创作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创始人,之后庄子又在其基础之上将道家思想继承发展并加入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后世将二人思想统称为“老庄学说”,本文将通过对老子、庄子的思想研究,探究道家思想是如何对文人产生影响的,以便能够进一步深入了解文人画艺术。

一、老子“道”的哲学思想对文人的影响

老子在其著作《道德经》中讲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一理论可谓是道家思想的精髓之所在,其研究的是人、天与地、自然之间的关系,推崇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一哲学思想是具有深刻内涵的,对后世文人的影响极为深远。以清初画家石涛为例,石涛是明靖江王后裔,幼年遭变后出家为僧,半世云游,他非常热爱自然并以天地造化为师,曾提出“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搜尽奇峰打草稿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他将自己的身心与山川融为一体,真正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作画贵在天真自然,而石涛画中的山水形态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展现了天地万物的本质。他曾游遍名山大川,把那些有特点的山川全部记录下来,为他的艺术创作提供参考和依据,所以画的山水作品才能那么的自然天成。此外,老子还强调“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其中“为道”就是探索宇宙的本质与规律,人们想要照见“道”的真相,就必须做到“无为”,这种无为并不是让人们无所作为,而是不刻意为之,做到顺其自然,并且不妄为,不随心所欲,最终在无为中有所作为。如北宋苏轼,苏轼是个才华横溢的人,诗文书画样样精通,在其一生的发展中,曾进士及第,也曾数次被贬,经历了诸多人生的大起大落,然而苏轼并没有避世绝俗,他是个善“损”之人,在遇事之后能够做到不计较得失,忘却一切不好的事情,无论当时自己处于何种境地,他都会欣然接受,做到顺其自然,正如其诗所言“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种豁达、豪迈的人生观最终在他的艺术作品中被全部反映出来,所画的作品往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极具韵味。

二、庄子“忘”与“游”的哲学思想对文人的影响

庄子在其著作《庄子》中提倡“忘”的人生哲学,告诉人们应该忘记什么以及如何忘,劝诫人们要注重内在修养,忘却私欲与偏见,将灵府打扫干净,做到澄怀观道,其主张的“故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就是这个道理。而庄子的“忘”还在于强调忘却尘世的是与非,即“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告诫人们不必去争论是非曲直,不如恩怨两忘,放下一切,才能通于大道,做到自由自在。此外,庄子还提倡“游”的思想,隐士观、出世思想都是庄子“游”之下的延伸,他提出“乘物以游心”,强调人的精神应该超越外物的束缚,要顺其自然而游心于无穷,获得精神的自由,才能更为豁达的处世,达到清静无为的境界。在“忘”与“游”两者的關系中,庄子还主张“忘”中“游”,即所谓的“无不忘也,无不有也”,将刻意为之的所作所为忘掉,反而能够全部具备,一切美好的东西随之而来。

庄子“忘”与“游”的人生哲学对后世文人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从宋代至清代,无数的文人画家们,他们非常注重个人的修养并且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文人画家在立身处世之时,往往会遇到诸多不如意,这时庄子的思想便在其成长中起到了指引作用,一种超脱人世束缚的出世思想在心中油然而生,使他们能够以开阔的胸襟去面对生活。以元代画家黄公望为例,其一生坎坷,直到45岁才当了一名书吏,然而官没做多久就被牵连入狱,年逾半百才被放出狱,可以说人生境遇非常凄惨,但他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选择了忘却过去的不美好,从50岁起开始学画,此后的日子里,他游遍了山川大江,以乐观的生活态度观察着世间万物,并以绘画的方式把他们记录下来,最终在80多岁时完成了他的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黄公望的传奇人生正是对庄子“忘”与“游”哲学思想最好的诠释。又如元代画家倪瓒,当时元代实施民族歧视政策,并且取消了科举取士,一代士人失去了晋级之阶,在种种原因之下,使他对凡尘俗世不再留恋,逐渐脱离了人世束缚而转向归隐,倪瓒避世修心悟道,忘记尘世纷扰,做到了真正的“心隐”。

三、道家思想在文人画中的体现

人境即艺境,在道家思想的影响下,不仅使文人自身的修养得到升华,而且也使文人画家创作的作品由内而外的散发出超脱世俗的气息。文人画家通过绘画直抒性灵,表达自己的情感,展现自己的人生智慧与体悟,也由此安顿自己的灵魂。每个画家的心里都住着一个理想的世界,一个他们所向往的世界,他们会洞察这世间的一草一木,从不放弃任何不起眼的事物,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审视天地、描绘万物,绘出那个理想的王国,表达对这个世界的特殊感情。他们的绘画不单单是描绘我们的客观世界,文人画家们会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到绘画中,利用笔墨尽情抒发,使其作品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与感染力,因而常常“花非花,鸟非鸟,亭非亭……”,所画的花脱略凡尘,所画的鸟孤傲倔强,所画的亭囊括乾坤,是极具艺术家个性的。

此外,中国画从唐代开始,文人水墨山水逐渐替代了青绿山水,道家美学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受老子思想的影响,认为色彩不是本质,仅起眩耀眼目(“五色令人目盲”)的作用,而素是白色,玄为黑色,即后世水墨所依据的颜色,他们与宇宙的本质相连,其中素色代表洁白、纯净、淡雅,而文人也是尚“洁”尚雅的,如云林洗桐,屈原餐花,米芾嫁女等所透露的都是对“洁”的追求,从生活到艺术境界无不强调净与雅,所以文人画也有这样的特质。水墨画中计白当黑,利用虚白与空无来构造有无相生的灵动空间,因为虚白恰如虚空,看似无一物,却充满着宇宙的灵气,而这种“灵动空间”恰恰是道家美学为中国艺术提供的一种“虚静”与“空灵”的审美境界,文人水墨画中的留白不是有待填充的背景,而是有意义的空间组织。如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水面画有一叶扁舟,一位老翁独坐船头垂钓,四周空无一物,留有大片空白,仅有寥寥水波荡漾在周边,给人以孤寂、凄冷之感,画面所营造的意境是“空静”的,很符合道家美学的审美境界。

四、结语

由此,我们不得不感叹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文人画正是在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中产生的,它深深的扎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不断焕发生机。老庄道的思想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不断影响着文人以及他们的艺术作品,从而为中国绘画艺术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可能,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并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们。常言道人生如画,文人画家在其生命的长河里,感受万物,塑造自我,反过来画又如人生,文人画家将所有人生的体悟都展现在他们的画卷里。其实,文人最重要的不是画画,而是生命的完成,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

参考文献:

[1]朱良志.南画十六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王宏建,袁宝林.美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美]卜寿珊.心画:中国文人画五百年[M].皮佳佳,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4]孙敏明.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1年.

[5]江赛民.老子道法自然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猜你喜欢
道家思想文人画老子
“文人画”里写春秋
当代画家 胡石
文人画:内心自省的外在流露
漫画
陈洪绶木刻版画中的“文人画”研究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李白诗歌悲剧意蕴探析及其走向
曹操游仙诗的形成及价值
简论李白诗歌中的道家思想与人格力量
智者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