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歌悲剧意蕴探析及其走向

2016-11-02 18:18王欢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22期
关键词:道家思想李白

摘 要 李白诗歌历来与盛唐气象、浪漫豪情交相辉映,本文试从个体生命、人生际遇、宇宙时空等层面探讨这位盛唐诗人代表李白诗歌所吟唱的深层悲剧意蕴,同时探索李白悲剧意蕴的精神走向。以期对李白其人和作品有更全面的认识和解读。

关键词 悲剧意蕴 弥合 李白 道家思想 盛唐气象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1个体生命与思想倾向的悲剧意蕴

黑格尔曾经说:“真正的悲剧动作情节的前提需要人物已意识到个人自由独立的原则。”诗人之所以不同于常人的在于他们有着强烈、独特的生命意识。作为天才诗人的李白必然也不例外。

李长之在《李白传》写到“他很早就过一种奇异而漂泊的生活,他似乎是没有家,好像飘蓬。从这里也可以发掘他有一种隐痛,使他很深地怀着一种寂寞的哀感,支配他全生。”飘零身世的特殊经历,在李白诗歌中通过悲剧意蕴得到表现,也正是这种“身世飘零雨打萍”的非常历练,让给了诗人更强烈的生命意识,宇宙天地之间,生命何其渺小、人生浮沉起落的情感触动在诗人这里得到了更深沉的反映和表达,这也是后世评说李白诗歌飘逸洒脱背后隐逸的悲剧意蕴的有力因素之一。

同时道家思想对李白也是影响深远,李长之版《李白传》定义李白为道教徒诗人,道家思想中不可抹杀的即丰富的生命感和物我同一的生命体验,在天地、生命中体悟到个体人生渺小,强烈的悲戚感油然而生。飘逸飒爽的外衣实则是悲剧性精神情怀的外射。盛世繁华之下,个体生命意识的悲剧意蕴被无限放大,诗人高唱:“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后游历梁宋、齐鲁多地,受道教思想影响也更加深刻,一度加入道士行列。《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都流露出深厚的悲剧思想意蕴。

2悲从中来:理想与现实

理想与现实从来都是不可回避的话题,李白一生生不逢时,郁郁不得志。诗作中所谓“豪气”“飘逸”“洒脱”暗含了现实理想碰撞冲突下无奈、悲愤的掩饰和不屑,说不尽的悲情和无奈。

从盛唐到动乱,一生见证唐历史变迁与起落浮沉,浮华与苍凉。这是时代的悲剧,也是诗人自己的悲剧。特殊的时代体验,在敏感的诗人那里更容易产生孤独寂寥、幻灭等悲剧性的思想精神。“从诗人全部创作经历和盛唐社会政治发展趋势看,李白堪称一个悲剧诗人。李白诗歌所表现的诗人自身的悲剧与他所生活的时代——盛唐时代的悲剧是一致的。因此,李诗不仅是个人悲剧历程的真实纪录,而且成为帮助人们认识“盛唐”悲剧的一面镜子。”“李白抱济世之雄心,晚年必然积蕴了许多不平之鸣需要宣泄,”时代变换的矛盾和痛苦,也是诗人自身精神情感的矛盾和痛苦。诗人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倾注笔端的情感、诗歌背后的意象无一不寄寓着时代变迁、精神幻灭的点滴蛛丝,苍茫、凉薄的悲情之气淋漓尽致。

李白供奉翰林院期间,本以为终于可以尽情释放报国之志。殊不知玄宗召他并非为其施展政治抱负才能保驾护航,不过写一些《清平调词》、《宫中行乐词》之类娱情娱乐的玩赏文字;丝毫没有许之以重臣,以期匡扶社稷、朝廷之态。著名李白文学研究学者安旗对名篇《蜀道难》也有“表面写蜀道之难,实质写仕途坎坷,抒发诗人一入长安明时失路的苦衷”的结论。足见,浪漫飘逸、洒脱不羁背后隐藏的是无法磨灭的、深深的悲剧情愫。

3悲剧意蕴的走向:自我弥合

与大多数文人一样,受儒释道精神的综合影响的李白诗作,在抒发种种悲剧情怀的文字背后是“自我弥合”的终极精神价值追求。

3.1意象:移情弥合

著名诗人余光中在《寻李白》中写到“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用“酒”“月”“剑”三者来丰富李白其人与其诗,毋庸置疑,这三个意象的采用,恰如其分。历来“月亮”和“酒”都是充满悲情、悲剧之意象;李诗中,这些意象更多地承担了诗人悲剧精神情感指向的出口和解脱,这一通过意象移情弥合的方式,不但使得诗中悲剧意蕴的表达恰如其分、微妙准确,更是李诗在精神价值追求上格调高妙的原因之一。

3.2悲剧的超越:精神情感意蕴指向的弥合

“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的动情,倒不在于某种个人的得失,而在于宇宙人生的某些普遍的方面。”诗人情感的触动并不苑囿于个人情感本身,对情感的解脱和超越当然也是临界于个体之上的。李诗对于悲剧情感的超越同样是在宇宙天地之间的追求和寄托。

李诗对于悲剧的情感精神超越无疑以“相期邈云汉”最为经典,充分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终极价值和终极归宿的哲学思考和追求以及力图摆脱这种悲剧性命运,从悲剧中解脱、弥合的价值觉醒,使得诗歌表现悲而又并不至于悲。对于悲剧意蕴的解脱、弥合升华了诗作的精神境界。

无论是个体生命意识的悲剧、人生际遇不得志的现实悲剧;诗人并不止悲剧意蕴和情感的抒发和表达,而是尽力以哲学的角度对人生悲剧进行自我弥合和消解,实现对人生悲剧的精神超越。

作者简介:王欢,女,1991年4月,汉族,湖北襄阳人,长安大学美学硕士研究生在读。

参考文献

[1] 章继光.论李白创作的悲剧性[J].湘潭大学学报,1984(02).

[2] 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唐代文学研究年鉴1985[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58.

[3]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277.

[4] 金涛声.李白资料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7.

[5] 林继中.李白歌诗的悲剧精神[J].文学遗产,1994(11).

[6] 郁贤皓.李白选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猜你喜欢
道家思想李白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简论李白诗歌中的道家思想与人格力量
关于两汉时期的道家思想社会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