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逢彬《孟子新注新译》指瑕

2020-05-06 09:22赵倩
青年文学家 2020年9期
关键词:杨伯峻杨译章句

摘  要:从古至今,为《孟子》作注者层出不穷,古代有东汉的赵岐、南宋的朱熹、清代的焦循等,近代有杨伯峻、杨逢彬,他们都是为《孟子》作注的代表人物。杨逢彬先生的《孟子新注新译》既取各家所长,又独抒己见,是继《论语新注新译》之后的又一力作。笔者阅读此书,深有感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书中标点、译文和注释存在值得商榷之处,因此作此文提出一些意见以供参考。

关键词:杨逢彬;《孟子新注新译》

作者简介:赵倩(1992.10-),女,山西人,山西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09-0-02

【原文】不立於恶人之朝(公孙丑章句上)

【杨注】不在丑陋之人的朝廷做官。恶人,身材、相貌丑陋的人。

按:在《康熙字典》中对“恶”的解释有:“《广韵》:不善也。从心,亞声。《通论》:有心而恶谓之恶,无心为恶谓之过。”[1]另外有:“又丑陋也。”[2] “恶”有丑陋之意,但此处把“恶人”译为“身材、相貌丑陋之人”不妥,笔者认为应译为“小人”,此句的翻译应为“不在都是小人的朝廷做官”更为妥帖。

【原文】自天子达於庶人(滕文公章句上)

【杨译】无此句的翻译

按:杨逢彬先生对此句没有进行翻译,应译为“从天子一直到老百姓”。

【原文】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徹,其实皆什一也。徹者,徹也,助者,籍也。(滕文公章句上)

【杨注】徹:徹取,拿去一些。赵岐注“周人百亩而徹”:“耕百亩者,徹取十亩以为赋。”注“徹者,徹也”则云:“徹,犹人徹取物也。”

按:杨伯峻《孟子译注》注释:“‘徹为“论语颜渊篇‘盍徹乎郑玄注云:‘周法什一而税谓之徹;徹,通也。为天下之通法也。译文取此义,不用赵岐注‘徹犹人徹取物也之义。”[3]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徹,通也,均也。”[4]笔者认为应取朱熹、杨伯峻的译文,因为那是在不同情况下的通盘计算下贯彻的十分之一的税率,译为“通”更恰当。

【原文】众楚人咻之(滕文公章句下)

【杨注】咻(xiū):吼。

按:“咻”无“吼”的含义。在《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对“咻”解释为:“喧嚷。孟子滕文公下:‘一齐人传之,众楚人~之。赵岐注:‘咻之者,讙也。”[5]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将此句译为:“却有许多楚国人在打扰”[6]。笔者认为杨伯峻的解释更为合理,与字典中对“咻”的解释相应。

【原文】殷鉴不远(离娄章句上)

【杨译】殷商的镜子并不遥远

按:笔者认为此处直译为“殷商的镜子并不遥远”不妥帖,应意译为“殷商的教训离他并不遥远”更符合语境。

【原文】上帝既命,侯于周服。(离娄章句上)

【杨译】只因为上帝已授民武王,只好臣服於周哇,

按:由上文的“商之孙子,其丽不亿。”可以判断出此句应译为“只因为上帝已授命于文王,只好臣服於周哇。”杨先生译为“武王”不确,且“只好臣服于周哇”之后的逗号应改为句号。

【原文】武王不泄迩,不忘远。(离娄章句下)

【杨译】武王不〔特别〕亲近朝廷之中的近臣,也不遗忘散在四方的远臣。

【杨注】不泄迩,不忘远:泄,通“媟”(xiè),轻慢,亵渎;迩,近;这两句是说不轻慢朝臣和远处的诸侯。

按:杨逢彬先生注视中明确把“泄”解释为“轻慢,亵渎”,译文中却释为“亲近”,前后矛盾,此处应修改为“武王不轻慢朝廷之中的近臣”。

【原文】故者以利为本(离娄章句下)

【杨译】弄清他的来龙去脉,是为了本性的发扬光大。

【杨注】利:有利,优点。

按: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云:“利,犹顺也,语其自然之势也。”[7]杨伯峻《孟子译注》采用了朱熹的翻译。“利”有“优点”的意思,但联合此句的上下文语境,孟子的中心思想是万事万物都要顺其自然,顺着大自然的法则,由此可知,“利”译为“顺”更贴切。

【原文】夫然后之中國,践天子之位焉。(万章章句上)

【杨译】那样,舜才回到首都,坐了朝廷。

【杨注】夫然后之中国:夫,远指代词,那,那样。之,到……去。中国,国中,国度之中。

按:杨逢彬先生虽然将“践天子之位焉”译为“坐了朝廷”,与原文意思相同,但是没有译出“践”的意思。“践”指“帝王登基”。《史记·五帝本纪》:“尧曰:‘嗟!四岳:朕在为七十载,汝能庸命,践朕位?”[8]裴骃集解:“郑玄曰:‘言汝诸侯之中有能顺事用天命者,入处我位,统治天子之事者乎?”[9]《史记·孝文本纪》:“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人人自以为得之者以万数,然卒践天子之位者,刘氏也。”[10]这是“践”译为“帝王登基”的例子。

【原文】知虞公之不可谏而去之秦(万章章句上)

【杨译】他知道虞公是劝不动的,因而离开故土,搬到秦国。

按:笔者认为把“之”译为“搬到”不妥。“之”是“前往”意思,例如《诗经·鄘风·载驰》中“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11]和《孟子·滕文公章句上》中“滕文公为世子,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12]都是把“之”译为“前往,到……去”。因此,此句应译为“他知道虞公是劝不动的,因而离开故土,到秦国去。”

【原文】进不隐贤,必以其道。(万章章句下)

【杨译】立于朝廷,见有贤人,从不隐瞒,但一定按照自己的原则办事。

按:笔者认翻译不妥。遵循直译的方法,此句应译为“立于朝廷,不隐藏自己的才能,但一定按照自己的原则办事。”

【原文】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告子章句上)

【杨译】弈秋下棋,全国第一。

按:笔者认为把“善”译为“第一”不妥。“善”有“善于,擅长”之意,没有“第一”的意思,此处应改译为“弈秋是全国善于下棋的人”。

【原文】此之谓不知类也(告子章句上)

【杨译】这个就叫做不懂得触类旁通

【杨注】不知类:不懂得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杨考证】类字无轻重之义

按:首先,“类”有“轻重”之义,《汉语大词典》中对“类”的解释有:“通‘纇。(1)偏,不平。《逸周书·史记》:‘昔榖平之君,愎类无亲。孔晁注:‘类,戾也。《左传·昭公十六年》:‘出令之不信,刑之颇类。孔颖达疏:‘服虔读类为纇。解云:‘颇,偏也。纇,不平也。”[13]由此可见,“类”有“偏,不平”之义,即可解释为“轻重”之义。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云:“不知类,言不知轻重之等也。”[14]杨伯峻《孟子译注》采朱熹译文。笔者认为联系上文此处应译为“不懂得轻重”更恰当。

【原文】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谓大人。(告子章句上)

【杨译】保养小的就是芸芸众生,保养大的便是道德君子。

按:杨逢彬先生把“小人”译为“芸芸众生”不妥。“小人”与“君子”相对立,君子是指道德高尚之人,那小人便是品行卑劣之人,这里解释为“芸芸众生”容易引起歧义,“芸芸众生”是指普通人,与“小人”应区别开来。因此,这里直译为“小人”即可。

【原文】无他,戚之也。(告子章句下)

【杨译】没有别的,为此伤心哪。

【杨注】戚:这里是亲近的意思。

按:笔者认为杨逢彬先生对这句话的翻译不妥。“戚”是亲近的意思,此句应译为“没有别的,是热爱亲人的缘故哪。”

【原文】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告子章句下)

【杨译】让他行动时身无长物一贫如洗,总是干扰他的作为使他事事不如意。

按:此处标点错误,应是“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首先,逗号在“空乏其身”之后是为与上文的“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保持一致,它们属于并列句;其次,如果把逗号加在“行”之后,翻译不通顺,杨先生如此断句,却没有将句子的意思准确译出。

【原文】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尽心章句上)

【杨译】取食于百姓有一定时候,依礼消费,财务是用不尽的。

按:“食之以时”和“用之以礼”是结构相同的两句话,在翻译时句法也应保持一致。笔者认为“食之以时”应译为“按时食用”更恰当。

【原文】孟子曰:“孔子之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去齐,接淅而行——去他国之道也。”(尽心章句下)

按:“去父母国之道也”是孟子对孔子“迟迟吾行也”的评价,而不是孔子说的话。因此,原文的标点应改为:孟子曰:“孔子之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去齐,接淅而行——去他国之道也。”

【原文】我善为陈,我善为战。(尽心章句下)

【杨译】我很会布阵,我很会打战。

按:此处把“为战”译为“打战”不妥。“打战”是“打颤”、“颤抖”之意,与句意不符,联系上下文,此句应是在说:“我很会布阵,我很会打仗。”因此“为战”应译为“打仗”或“作战”更恰当。

【原文】信人也(尽心章句下)

【杨译】有自信的人

按:《王力古汉语字典》将“信”译为“言语真实,不说谎。引申为诚实不欺,守信用。”[15]“信”无“自信”之义。此处译为“自信”不妥,应译为“实在人”。

【原文】般乐饮酒(尽心章句下)

【杨译】饮酒作乐

按:《孟子注疏》中赵岐注:“般大也大作乐而饮酒驰骋”[16];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般,音盤。”[17]杨逢彬先生译为“饮酒作樂”,而没有译“般”字。此句应译为“大肆饮酒作乐”。

【原文】养心莫善于寡欲(尽心章句下)

【杨译】修养心性的方法没有比减少物欲更好的。

按: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欲,如口鼻耳目四肢之欲。”[18]人的欲望是多种多样的,要修养心性就要减少各种欲望,不只有物欲,杨逢彬先生将“欲”译为“物欲”不妥。

注释:

[1]汉语大词典编纂处.康熙字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第336页.

[2]汉语大词典编纂处.康熙字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第336页.

[3]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60,第122页.

[4](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6,第258页.

[5]王力.王力古汉语字典[M].北京:中华书局,2000,第116页.

[6]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60,第151页

[7](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6,第302页.

[8](西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7,第26页.

[9](西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7,第26页.

[10](西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7,第525、526页.

[11](宋)朱熹.诗集传[M].北京:中华书局,2017,第52页.

[12]杨逢彬.孟子新注新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第143页.

[13]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第12卷,第353页.

[14](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6,第340页.

[15]王力.王力古汉语字典[M].北京:中华书局,2000,第28页.

[16](汉)赵岐注;(宋)孙奭疏.孟子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第262页.

[17](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6,第382页.

[18]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M].中华书局,2016,第382页。

参考文献:

[1]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60.

[2]王力.王力古汉语字典[M].北京:中华书局,2000.

[3]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

[4](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6.

[5](宋)朱熹.诗集传[M].北京:中华书局,2017.

[6](西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7.

[7]杨逢彬.孟子新注新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杨伯峻杨译章句
刘玥辰
Data-Based Optimal Tracking of Autonomous Nonlinear Switching Systems
浅析杨译《红楼梦》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工夫、历史与政教:“学庸章句序”中的道统说
朱子《中庸章句》的诠释特点与道统意识——以郑玄《中庸注》为参照
Analysis on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Gulliver’s Trave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文化语境视阈下的《红楼梦》诗词曲赋翻译策略的选择
攘鸡
“客气”词义的源流演变
《论语译注》注释商榷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