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记者在脱贫攻坚报道中的实践探索

2020-05-06 17:27孙增胜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电视新闻记者着力点

孙增胜

摘要:本文从电视新闻记者的视角,阐述了在脱贫攻坚主题报道中的一些实践和探索,认为应从四个方面着力做好相关报道,一要准确解读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大政方针,把握并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二要保持人民情怀,深入基层群众抓“活鱼”;三要做好精准策划,走得深、抓得准、讲得好;最后,应该主动与新媒体融合,同频共振,提升传播效果。

关键词:电视新闻记者;脱贫攻坚主题报道;着力点

2020年是必将载入史册的一年。当前,我国进入了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国际社会也迎来了协同推进精准扶贫的大机遇和新格局,主流媒體作为党和人民的重要喉舌,在助力脱贫攻坚的信息传递、社会协调、观念革新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结合电视新闻记者的工作实践,就如何做好脱贫攻坚主题报道谈谈几点体会。

陕西省地处西部,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问题较为突出,自然也成为国家脱贫攻坚的主战场。陕西广播电视台新闻舆论监督栏目《今日点击》2016年以来相继推出了脱贫攻坚专题系列报道,并形成了自身的报道特点,“栏目的脱贫系列报道内容集中在国家脱贫攻坚政策解读和脱贫模式解读,报道模式主要采用树立脱贫典型和评论解读,报道的导向是物质扶贫加精神扶贫。”

新闻宣传工作是在人的思想和心灵里搞精神建设,只有卓有成效的宣传才能点亮精神明灯、吹响前行的号角。面对“脱贫攻坚”这个“国家级”的报道主题,笔者先后深入榆林、渭南、铜川等地做出了多篇报道,例如:《学先进找差距谋发展,榆林横山不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陇县“三步走”让脱贫产业精准稳步高效》《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富平加快脱贫步伐》《榆林吴堡:多点支撑撑起产业脱贫路》《长短结合布局脱贫产业,淳化实现整体脱贫!》《宽幅梯田让20万人受益,横山贫困户励志奔小康!》《立足自身定战略,铜川宜君脱贫从修路开始》《小米、苹果、电商、光伏四大产业,助力米脂脱贫摘帽!》。通过这些新闻报道实践逐渐认识到,做好脱贫攻坚主题报道,须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

一、准确解读脱贫政策,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有学者提出,“新闻扶贫工作既传递了党在扶贫领域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也把人民群众在脱贫过程中创造的经验和面临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体现了党性与人民性的紧密结合。”可见,做好脱贫攻坚报道,记者首先要从宏观层面吃透国家脱贫攻坚的大政方针、熟悉贫困地区的基层情况,将国家的政策措施与基层的实际贯彻情况结合,使报道既能深入体现国家政策措施的落实落地,又能深刻反映基层的创新实践,给扶贫工作以启发、借鉴。此外,在新闻报道中,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明确精准扶贫的工作重点在于“授人以渔”,在于激发脱贫群众的发展主动性,引导他们自力更生,同时还要注意甄别政策落实中的走样、变形问题,精准解读相关政策,帮助基层厘清政策误区。

二、保持人民情怀,深入基层捉“活鱼”

“捉活鱼”是新闻界的优良传统,脱贫攻坚报道的“活鱼”该从哪儿捉起?答案只有一个,深入脱贫攻坚火热的一线、紧贴民生,才能采写出反映脱贫现状的好新闻。陕西是国家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贫困地区的各级政府和干部的帮扶,群众脱贫的生动经历和实践,为媒体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新闻素材。但贫困地区大多位于深山区、高寒地区、黄土高原等地,自然环境恶劣,常常给采访工作带来各种危险性和难以预料的困难,这就要求记者心怀人民,发扬前辈“两脚泥”的新闻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怕艰难困苦、用心用情,深入田间地头,发现突出问题、反映困难、总结宝贵经验、挖掘优秀典型。

笔者曾深入黄土高原腹地的多个贫困县采访,这里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也因此有着大量新鲜、丰富、生动的一手材料,例如位于毛乌素沙漠边缘的榆林横山,山大沟深,常年干旱少雨,恶劣的自然环境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的发展,这里如何带领群众脱贫?2019年7月记者深入横山,与当地的村民、扶贫工作人员交朋友、聊家常,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情况,经过半个月的蹲点走访拍摄,采写出了《宽幅梯田让20万人受益,横山贫困户励志奔小康!》,节目采用典型报道的方式,真实记录了横山在精准扶贫路上如何从产业富民人手、在宽幅梯田上做足文章,助推产业提质增效、巩固脱贫成果的做法,节目播出后获得广泛关注。

11月,横山经过不懈努力,成为陕西第一批脱贫摘帽的县区之一,记者再次来到横山,就脱贫摘帽后如何巩固成果、乡村如何振兴的等问题进行连续报道,采写了《学先进战差距某发展,榆林横山不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对横山的脱贫经验进行更深层的解读!

在多次深入贫困地区的考察和采访中,笔者感受到,只有真正心系贫困群众、心怀历史使命,才能写出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好故事,做出“上通天线下接地气”的好报道,才能忠实地书写时代变迁!

三、精准策划,深度记录

如果说脱贫攻坚是党和政府给各级贫困地区的主政者出的一道思考和实践大题,那么各地根据实际情况交上了相似却不同的答卷,如何将各地脱贫攻坚的工作特点展现出来,从而体现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笔者认为,在报道之前,必须做好精准策划。精准主要体现在要紧扣报道地区脱贫攻坚的着力点,并非一味说好,树立“高大全”典型,而是创新策划,跳出来操作,凸显差异化,避免程式化、说教味和泛泛空谈。

例如,陕西富平是知名的柿子之乡、奶山羊之乡,笔者对这里的脱贫工作报道之前,通过查阅资料详细了解到,2016年脱贫攻坚开始以来,富平县将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而奶山羊、柿子这两大特色优势产业又被作为脱贫攻坚的总抓手,因此,笔者决定从这两个特色产业作为切入点,具体以奶山羊养殖户徒金民的养殖经历入手,通过层层剖析,深入挖掘,报道出当地“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特色产业扶贫之路。

再如,《陇县“三步走”让脱贫产业精准稳步高效》这篇报道中,笔者梳理材料时发现,当地为贫困家庭推出的“脱贫菜单”的做法十分契合“精准扶贫”的精神,这份“菜单”是陇县为推进产业精准到户而精心编制的—份产业名单,共汇集了陇县特色产业的7大类37项,贫困户只要从“产业菜单”中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项目,就能拿到政府发放的补贴资金。笔者决定从这份菜单作为报道的小切入口,抽丝剥茧,最终分析报道出陇县“三步走”的精准稳步高效的脱贫经验。

脱贫攻坚报道,不但要靠精准策划抓得准,走得深,更要记者动真情,写民生,深度记录脱贫故事。深度记录一方面体现在用发现的眼光捕捉一个个典型、生动的细节,用饱满、真实的人物形象讲好脱贫故事。比如为了生动形象地报道陇县“脱贫菜单”,笔者从当地的脱贫群众中选取了一个典型人物任巧娥,任巧娥家中只有三人,父亲和爷爷都是残疾人,全家的重担都落在她一人肩上,与其他家庭相比,她家的脱贫难度相对较大,报道中笔者深入采访,讲述了任巧娥在当地扶贫干部的帮助下,通过发展“脱贫菜单”中的养牛产业一步步实现脱贫的故事。

深度记录另一方面也体现在既要坚持正面报道,也不回避脱贫攻坚中普遍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但绝不是简单地暴露问题,而是给予理性监督,抱着善意与富有建设性的积极态度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与广大扶贫干部、脱贫群众形成良性互动,帮助他们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坚定必胜的信心。

四、与新媒体同频共振,提升传播效果

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融共生的时代,电视媒体的传播效果优化离不开新媒体的助力。《今日点击》栏目为了扩大脱贫攻坚系列报道的传播效果,同步将报道内容在欄目的微信诩词号上发布出来,利用传统媒体和社交媒体在时空上进行“纵横传播”。这一做法是基于媒体价值的叠加思维,传统电视媒体的权成性较强,内容具有强大的公信力,而新媒体具有便捷、随时随地接收且交互性强等特点,将这两个渠道的价值相叠加,会产生1+1大于2的效果。笔者对此也深有感触,同一期节目,虽然内容相同,但在微信订阅号上发布的节目并不是电视节目的“物理化切分”,而是依据新媒体的传播特点进行“化学融合”,这样做既能广泛传播,并通过阅读量及时掌握传播速度和传播面的情况,另一方面也能及时收到观众的反馈信息,与观众形成良好互动,弥补了电视单向传播的缺陷。

渠道融合,新老媒体共振,协同传播,这样的传播模式将继续贯穿于日后的脱贫报道中去,为脱贫攻坚报道的传播助力!

五、结语

正如脱贫攻坚工作的艰巨性,做好脱贫攻坚报道也并非一日之功,记者需要不断提升政治素养、精进业务素质、唤醒职业情怀,既要有宏观视野,还要保持微观视角,既要有党和政府的高层站位,还要与基层的脱贫群众感同身受。此外,“在报道中还应坚持全局观,防止报道的片面性和绝对化,重视贫困群众主体作用,在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上下功夫,依法依规以建设性态度开展舆论监督。”唯有如此,才能做好政策的宣传者、舆论的引导者、脱贫致富典型的报道者、脱贫攻坚好经验的传播者。

猜你喜欢
电视新闻记者着力点
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四个“着力点”
“研教”转向“研幼”的三个着力点——以基于本土资源的幼儿美育课程构建为例
肖亚庆宣布下半年工作“五要点”
如何做电视深度报道节目背后的“孤胆英雄”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下电视新闻记者的创新之路
浅析电视新闻记者现场报道的技巧
浅谈煤炭建设企业转型期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
经济新常态下加强基层政府内部审计的着力点
多元视角,准确把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