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化视角下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再利用设计
——以梁氏古堡为例

2020-05-07 06:45刘晓军崔维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710055
大众文艺 2020年9期
关键词:梁氏建筑群古堡

刘晓军 崔维鹏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710055)

一、研究背景

中国的乡土文化是中华文化区别于世界任何民族的文化符号。但随着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的入侵以及盲目发展旅游业的后果,对乡土文化的生存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压力。当前乡土文化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乡土文化失去了认同基础,民间风俗习惯逐渐消失,农村空心化现象不断加剧。

继2013年后至2018年初国家不断发出保护、发展中国传统古村落的声音,发展“振兴乡村”“美丽乡村”战略。突出了当前国内对保护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也从侧面反映出当地对于古村落文化保护的必要性。

二、研究意义

每一个乡村都有着各自的特色和文化传承,而这些乡土文化的形成是一代又一代人在此生活的结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所在。对乡村本土文化进行保护、修复与再利用,是对当地地域文化特色的彰显,是对乡村建设的发展;而对乡村本土文化进行研究,用以之相符合的方式与方法去修复、发展村落乡土文化,避免盲目发展而对当地文化传统造成的破坏,特别是对于传统古村落而言,在修复的时候更是要注意方式方法,才能更加更好的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其貌,更要有其韵。

三、场地调研

夏门村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境内,在其周边则有介休、汾阳以及古城平遥与之相聚,有着较为优越的区域文化资源。村落背山面水,背倚吕梁山脉的秦王陵,前瞻太岳山脉的韩信岭,三晋母亲河、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从而形成了“前对削壁以为屏,后倚峻岭以为靠,下临汾水以为险,底坐磐石以为基”村落外部格局。

图1 夏门平面布局示意图

图2 梁氏古堡平面图

夏门村最早源于隋唐时期的古战场,在因军事地位下降形成军队驻扎成为村落,明朝中叶随着梁氏家族的迁入村落格局逐渐形成。在明末清初商业发展、匪寇滋扰,开始“筑堡卫家”,修建古堡建筑群;清朝时期因梁氏后人高中进士,对古堡建筑进行了扩张,开始修建御史院、知府院、大夫第、永宁堡等建筑,而从形成了当下古堡建筑群的完整格局。(如图1-2所示)梁氏古堡是夏门村的代表性建筑群,也是生活在村落人群的祖宅和精神堡垒。

近代以后,梁氏古堡内的建筑大部分被分割买卖,甚至有些已经坍塌,建筑结构受损,院子里也变的杂草丛生,历史的痕迹在这里显示的淋淋尽致,建筑内部破损的门窗、烧毁的布料,还有那遗留下来的炊具,以及在屋顶上掉落下来的兽形匾额,都是历史与岁月的体现(如图3所示)。但是现如今在村子里仍然还有着人的居住,据他们所说他们从出生就在这,已居住了几十年,而这房子的年代更是久远,他们舍不得离去。而这正是对当地乡土文化认同的体现。

图3 现状照片

民国时期,山西省农矿厅厅长耿步蟾《夏门百尺楼》诗中写道:“村有梁氏邑名流,文采风华孰与寿……嘉道咸同最盛时,鸿儒硕眼相追随,有客独酣元亮酒,无人不解少陵诗。”从中足见夏门梁氏乃文人辈出之门,梁氏古堡乃文化灿烂之乡。

四、设计构思

面对夏门村当下的发展状况,我们想在尽量不破坏其原有特征的前提下对其进行修复,以古村落建筑改造及保护为主线,联系周边各类环境要素,发展振兴乡村文化、改善人居环境,重回往日的夏门景象。故提出一下设想方案:

1.乡村邻里圈层的重塑

梁氏古堡建筑群原是梁氏家族的聚居地,整个堡内充斥着家族、乡里的亲情,但是由于后期社会动荡、家族没落,梁氏家族的故事虽是在当地耳闻能熟,却并没有了往日的堡中的生活氛围,显得格外清冷。在调研途中经过与当地老人的交流发现,其实他们也非常可望继续原有的乡里生活,只是由于较多的客观原因没有办法。

古堡内的居住区御史院在后期不断被分割、买卖围起了高高的围墙,导致往日的乡里亲情难以继续。为此我们需要重塑原有的院落格局,删除多余墙体隔阂,增进情感交流,重塑乡里巷间的邻里圈层。

2.古堡建筑群的修复与改造

夏门村梁氏古堡建筑已经在历史上度过了百年的历史,因岁月及历史的原因,造成如今古堡内大量建筑被损毁,而这也成为当地居民外迁的原因之一。为此我们需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选择性性修复与再利用。为此,在面临具体的保护性村落建筑改造故提出以下方式进行。

(1)原真性——修旧如旧

对文物、保护类建筑所采取的一切措施都应该是最必要的。

(2)可辨别性——新旧有别

凡不属于文物古迹本身遗存部分的加固措施或修复补缺的部分,应均和原迹有所区别。

(3)可逆性——最小干预凡

一切措施都应该是可逆的,为了以后采取进一步的措施或用更好的方案代替。

(4)整体性——各个方面

保护文物建筑所具有的历史、文化、科学和情感等各方面的价值。

3.古堡遗失场所精神的激活

古堡内的四座建筑在往日都有着不同的功能,如永宁堡为防御功能、大夫第为活动、会议、防御等功能、御史院为居住功能、知府院为办公、居住功能等。但现如今有些功能则失去了其原有的功能价值,有些场地也因建筑的破损失去了原有的功能,最终都导致古堡内场所精神的缺失,为此我们需要对功能进行调整变更,修复原有必要功能性建筑,重新激活古堡的场所精神。

4.地域历史文化记忆的继承

历史文脉是一个地方“魂”,是一个地方文化特色的重要体现,仍是在调研途中,老年人对于场地的历史的认知程度远大于年轻人对场地的了解,长此以往则会出现了文化继承的断层,造成地域历史文化的遗失。剪纸、戏曲、泥塑、风俗习惯等文化技艺,随着上一代人的老去,流传下来的越来越少,这样的情况不仅出现在夏门村,而是普遍存在的。为此我们需要对技艺传承的问题引起重视。

五、结论

夏门村的现状绝对不是当下我国传统村落的特例,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通过对夏门村古堡建筑群内建筑功能及空间的修复与改造,希望可以重新恢复原有的场所精神,激活、传承当地的文化记忆,重塑夏门故里巷间的邻里圈层关系。抓住场地上的场所记忆,找回村落中所蕴含的乡土情怀。在当下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为保护发展传统村落,建立文化认同及民族情怀做出探讨。

猜你喜欢
梁氏建筑群古堡
南头古城数字展厅建筑群
勇闯死神堡
古堡
辽代定州梁氏兴盛原因研究
探秘布列斯特要塞建筑群
新堡庙古建筑群考察记
美国梁氏文化交流基金会白内障复明项目已惠及百余名患者
浅谈阿尔寨石窟壁画艺术
梁遇春研究综述
流亡时期梁启超的宪政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