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MRI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2020-05-07 02:24孟凡强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97期
关键词:终板退行性椎间盘

孟凡强

(徐州市贾汪区大吴中心卫生院影像科,江苏 徐州 221100)

腰椎间盘突出症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其主要是由于人体脊椎椎间盘纤维环发生变性破裂的情况下,突然地外力诱发椎间盘髓核出现移位,超出纤维环对周围组织造成损害的综合性疾病[1]。其发生的病因常是由于腰椎间盘各个不同组成部分,特别是髓核部分,在经历退行性病理改变后,再加上外界的应力作用,人体椎间盘的纤维环发生破裂,致使髓核组织从破裂的部位突出于患者椎间盘的后方、侧后方椎管及椎间孔内,进而导致人体相邻的脊神经根部受到刺激或者压迫,从而产生腰部及腿部疼痛的情况[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8年9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选择52例,对患者分别进行磁共振检查(以下简称MRI检查)及CT检查。以MRI检查作为实验组,CT检查为对照组,以椎间盘内镜手术所见为判断标准最终对比诊断效果。52例中男性患者人数为27例,女性患者人数为25例。患者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43.92±3.23)岁。纳入标准:(1)患者符合《脊椎外科学》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疾病诊断标准。(2)患者不存在严重的心脏、肾脏、肝脏等疾病。(3)患者知情同意且自愿参与。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意识障碍的患者。(2)资料不完整的患者。(3)存在心脏、肾脏以及肝脏或者重要器质性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CT检查,患者仰卧位,首先摄取定位像,在获取的定位图像上设置扫描线。扫描的部位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常见部位:腰3/4椎间盘、腰4/5椎间盘及腰5/骶1椎间盘。

实验组进行MRI检查,采用体部小线圈、仰卧位,扫描序列为SAGT1WI、T2WI、FST2WI、TRAT2WI。 检查技术人员在矢状位,对患者的椎间盘数据信号进行观察以及记录,检查结束后由报告诊断医生及审核医生双审核通过,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腰椎间盘突出。

1.3 观察指标及效果评价标准

我院对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神经压迫症状明显的患者进行椎间盘内镜手术,将椎间盘内镜手术检查的结果作为标准,并对比CT及MRI两组检查统计准确率。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使用S P S S 2 3.0 软件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x2检验,若P<0.05,则代表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 果

结果示,检查结果为阳性则为符合,检查结果为阴性则为不符,且52例患者均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据检查结果可以发现,实验组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下表。

检查准确率(n,%)

3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是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发生的。日常生活中患者的一些不良生活方式逐渐累加腰椎间盘负荷的不稳定性,使腰椎间盘反复承受各种负荷,易使纤维环后部由里向外产生裂隙,且随着时间推移裂隙不断增加。如果一次突然地外力使椎间盘的压力增加就会导致椎间盘髓核组织突出,纤维环损伤可引起腰痛,而突出的椎间盘对脊神经根部或马尾产生压迫和刺激,最终诱发出现腰腿部的放射性疼痛以及神经功能损害的症状与体征。

腰背肌是人体进行腰椎活动的主要动力支撑,也是维持人体平衡以及腰椎稳定的重要构造[3]。人体腰背肌具有协助腰椎屈伸以及旋转的作用,当人体的主动肌与拮抗肌的肌力处于不平衡的状态时,就会增加人体腰骶椎的负重程度,也会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且腰部肌肉失衡是最常见的因素之一。民间有“腰背肌是人的第二脊柱”这种说法,所以锻炼腰背肌就是保护我们的椎间盘。

椎间盘由髓核、纤维环、软骨终板构成,在CT上呈软组织密度影。CT值为70±5hu,不能区分髓核和纤维环。而磁共振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能力,可清晰区分出髓核、纤维环及关节终板。当腰椎间盘出现问题时,T2WI加权像椎间盘的髓核中心位置,会出现线条状低信号影,这是因为椎间盘髓核内水分的丢失。当腰椎间盘患者完全处于退行性改变之后,患者检查的结果常为均匀的低信号情况,此种情况又称为黑素椎间盘情况。临床常根据这些特点实行分级评价的标准。根据RSI的值能够将其分成4级,如果是0级的话RSI值≥0.82,这个区间就是正常的椎间盘,在1级的时候,RSI值的区间是0.73-0.81,这种情况就是轻度退变,2级RSI在0.64-0.72,这种情况就是重度退变,3级的RSI水平小于0.64,此时属于严重的退行性改变。根据临床检查人体髓核形态的改变,能够将患者的腰椎间盘等级分为4个不同级别,医生常根据患者MRI检查的横轴位进行判断。一级MRI检查常为圆形或肾形高信号区域,二级呈现分叶状的高信号,并逐渐向外扩展。三级腰椎间盘患者检查的信号区域并不是特别的规则的情况,髓核明显向外扩张,代表纤维环出现了破损。四级可以发现患者整个椎间盘出现低信号情况。

我们在矢状位T2WI加权像上能够评估患者关节终板退变的程度。I型患者常为T1加权像上的终板与终板下骨检查表现出的一种低信号情况,而T2的加权像在检查过程中常呈现高信号情况,此时对患者行病理学检查,会发现检查结果为水肿情况。这是由于患者终板裂缝与软骨下骨的骨髓血管存在一定联系,部分患者检查时还会存在比较轻微的骨折情况。II型患者表现则为T1WI加权像信号出现显著升高,患者的T2WI加权像则与正常骨髓信号存在相同或轻微增加的情况。在组织学上主要表现出骨髓脂肪的变形或骨髓缺血坏死情况。研究显示,腰椎间盘还可能存在另一种退行性改变的情况。此种情况比较常见于年龄较大的患者,患者在进行检查时T1WI、T2WI的加权像常显示为低信号情况,其与平片上的致密骨硬化呈对应的关系,在组织学上的表现则是骨硬化,这种类型就是III型。由于患者腰椎间盘出现的退行性改变程度不同、信号高低不同、髓核退行性改变的程度不同等情况,患者常会表现出不同的MRI检查结果[4]。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多个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更好的判断患者的疾病情况,从而对患者进行疾病诊断,促使患者早期康复。本次研究中,实验组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磁共振MRI技术检查,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检查准确率。

猜你喜欢
终板退行性椎间盘
体检报告“退行性改变”是有病了吗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椎体终板参与腰椎间盘退变机制及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后纤维环T2弛豫时间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
下腰痛患者终板Modic改变在腰椎上的分布特点
退行性肩袖撕裂修补特点
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30例临床报道
TNF-α和PGP9.5在椎体后缘离断症软骨终板的表达及意义
温针配合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症50例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