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工作介入留守儿童情绪管理

2020-05-08 08:12刘琳王伟张桂兰张芳
青年与社会 2020年1期
关键词:情绪管理社会工作留守儿童

刘琳 王伟 张桂兰 张芳

摘 要:现如今,我国社会发展速度天翻地覆,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发生改变,大部分农民工涌入城市,虽然提高了农民收入,但是使农村家庭结构受到严重破坏,留守儿童的问题日益尖锐。无论从日常生活中,还是相关新闻报道,留守儿童出现极端情绪的现象十分频发,甚至触及法律,最终造成严重后果。文章以此为研究目的,试析社会工作介入对留守儿童情绪管理的作用。

关键词:社会工作;留守儿童;情绪管理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发展速度不断提升,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导致城乡人口结构失调。可以说,留守儿童的问题是我国迅猛发展的牺牲品,并且这一现象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因此只能通过缓解矛盾的手段进行干预,力求降低留守儿童对社会的影响,同时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一、为什么要介入留守儿童情绪管理

翻看数年来留守儿童违反法律的案例,不难看出大部分问题都指向其心理,也就是情绪管理。在生活中可见到大量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很多都以胆小、不爱说话向世界展示自己,这与儿童心理相反;因为一个人的儿童时期应当充满快乐,无忧无虑,对世界充满好奇,也敢于探索陌生,恐惧应当只是成年人的懦弱表现,可是留守儿童却与此心理相悖。有研究表明,人在成长早期,所经历的很多事物会对未来个人行为产生极大影响,我国有谚语为:“三岁看一生。”虽然缺乏科學依据,但是需要从原始的经验中总结与现世的共同性,发现问题才能改善问题,这些是研究留守儿童情绪的目的所在[1]。如果可以寻找出此类儿童心理的复杂面,探索出一个可以深入的切口,然后进行疏导,方能降低负面情绪对他们行为的干扰,然后帮助他们从自卑与缺乏关爱中找到成长的正确道路。

二、留守儿童情绪问题的根源

留守儿童在学校或是生活中,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常常的家庭健全的同伴面前表现出自卑与敏感,但是他们的心理与孤儿心理仍有很大区别,因为留守儿童在自卑时还会保留想念,但是长期的失落,等待后不归,会将他们内心对家庭的威严感以及崇敬感一层层撕碎。众所周知,一次性物品粉碎容易,但是得到相对简单;越是珍贵,一旦被破坏将很难挽回。于是留守儿童的情绪会逐渐从自卑、敏感、胆怯渐渐演变为对父母的不满、家庭的不满、社会的不满,最终结果就是犯罪,并且这类人犯罪往往不计后果,心狠手辣。因为对于一个人而言,家庭的约束已失效,父母从灵魂上失去,人格就会彻底粉碎。不可否认,有极个别留守儿童能从不幸的人生中坚持真理,并在往后的生活中仍然热爱生活,努力工作,可是这种个例几乎为零,而做社会工作需要考虑的是大方向,要从共性中寻找改变大部分人的方式,这一探索也将直接改变留守儿童命运。

三、常见的留守儿童情绪问题

(一)自卑

在留守儿童中,自卑问题最为常见,尤其是这类人在面对外界时,内心会不由自主的出现自卑情绪,要么面对人群沉默寡言,要么大喊大叫,总之都是有反常态的心理,和正常人发自内心的情感流露大为不同。这也可以看出,情绪的确会变相地控制一个人的情绪。笔者曾对留守儿童做过采访,发现他们在做出异样反应时完全不由自主。例如在人群中大声说话,目的是为了吸引人群注意;但是效果不佳后会发出怪声,借此吸引注意力[2]。可是他们对自己发出怪声完全无法控制,当声响的那一刻,自己会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可耻”,即便真的有很多人转头看他,同样会感到无比难堪。希望得到别人关注或认可,这正是自卑的表现,当然并不是自卑都代表负面,人应该保持一定的自卑感,这会促使着我们不断向前,在取得成就后保持应有的谦逊,是一个人健全的标志。但留守儿童的问题则是太过严重的自卑,已经严重到影响其行为发生怪异举动,不得不引起重视。

(二)孤独

孤独是一种远离社会、远离群体的表现,而且该形式多表现在心理。例如有些人浪迹天涯,形式上远离正常社会,脱离实际群体,可是内心关注生活,热爱眼前遇到的一切,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虽然这类人长年累月孤身一人,但可以肯定,他们绝不会感到孤独。而留守儿童的孤独是生活在人群中的孤独,是内心对社会以及集体的疏远;他们和同龄人每天在一起学习、吃饭、走路,却感到无与伦比的孤独,并且这种孤独感会慢慢演变成安全感丧失,究其根源正是缺少父母陪伴,家庭形同虚设,长久以来造成的心理压力。

(三)冰冷

单独将冰冷一词形容儿童的确很过分,可是用在留守儿童身上,除了准确,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无奈。如果和留守儿童长期接触,会发现他们的性格深处具有令人恐惧的理性感,尤其在思考问题时,感情很难左右他们的思想,每一项决定更多是来自于理性分析。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理性都是褒义,此处所述的“理”指的是个人内心的道理,并非广义上理[3]。什么是个人内心的道理?例如有的人觉得闯红灯被人制止,会承认错误,这是他们的“理”;有些人闯了红灯,却说自己上班快迟到,这也是“理”。留守儿童的心理因为长期没有情感去维护,缺乏约束与管教,内心会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道理,这也是他们三观的雏形。正所谓学坏容易学好难,更多的留守儿童会在“深思熟虑”中逐渐走向极端,时间越久越难以改变。

四、造成留守儿童出现负面情绪的因素

(一)双亲

留守儿童的命运之所以惨,是因为他们还未成人就得按照成年人一样生活,还未享受选择权,就要被人强行安排生活。说到底,留守儿童问题始终是一个父母的选择性问题, 与社会发展有一定关系,其实更多地来自于浅薄的物质诱惑。不难看出,几乎所有的父母外出务工都是为了改善家庭生活,例如孩子问起何时回家,父母理由总是多挣点钱,我们是为你好。如果对这句话理性做思考,其实相当矛盾,外出务工是为了孩子好,可是很多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却更糟。

(二)社会

目前在我们国家,对于留守儿童的在帮助政策较少,社会上缺乏对该问题的关注。另外留守儿童对于日常发生的问题,不愿向临时监护人倾诉,当他们需要帮助时给予关注的人少之又少。此类现象在我国农村十分常见,很多领导干部对此现象只能表示无能为力,因为留守儿童的数量太过庞大。即便政府也出台一些政策,虽然取得一定效果,但并不能从根源治理此问题。如果不发生意外,留守儿童的问题还将持续很长时间出现在我国,如果不进行干预,造成的问题会越来越严重。比如目前在农村中有许多酒吧,网吧等场所不限制未成年人进入,烟酒等物品会随意出售,这都对留守儿童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三)学校

因为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农村,在我国农村地区,地理位置相对偏远,教育力量相对薄弱,学校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重视力度不够,老师在日常学习中也缺乏对留守儿童的关注[5]。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必须清晰认识,目前我国虽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对未满九年义务的人员会采取强制措施,可是该政策在农村中的实行力度往往不尽人意,许多留守儿童人员会辍学,并且学校在劝导无果后会选择放弃,这会对他们的成长造成严重危害。

五、社会介入的优势

(一)弥补情感缺位

父母希望给孩子更优越的成长环境,多会选择外出務工,造成留守儿童情绪问题的直接因素是缺乏父母陪伴。通过社会工作介入,让大批社会工作者填补留守儿童亲人缺失空白,这会使他们的内心安全感提升。

(二)弥补家庭教育

很多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都是她们的祖辈,那些人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在管理方式上由于存在严重代沟,往往容易产生很大的矛盾,这一矛盾将直接体现在家庭教育层面。可以看到,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几乎为零,通过社会介入可以为其提供家庭教育,弥补这一不足[6]。

(三)社会需要

目前在我国,留守儿童是十分严重的社会矛盾之一,有必要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另外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如果缺乏父母关怀,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此类问题会越来越严重,由量变引起质变,最终导致留守儿童走向歧途。通过社会介入就是根据社会力量为留守儿童提供各方面帮助,促进他们快乐成长,保障身心健康,消除负面情绪,塑造正确的三观,正确管理情绪。

六、结语

留守儿童的问题不容忽视,在未来的过程中必然还会出现许多困难,但是社会介入十分必要,这会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矫正他们的情绪,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使他们能够更好的控制自己情绪,在未来步入社会后,内心有足够的情感作为约束,认真过完一生。

参考文献

[1] 何苏珊.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救助研究——以随县为例[J].乡村科技,2019(24):27-28+32.

[2] 王晓东,王淑玲,马美玲,刘峥平,刘珊.社会工作介入留守儿童成长问题的教育研究——以E村留守儿童为例[J].知识经济,2019(22):20+22.

[3] 王才章,王艺达.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工作的实践与反思——基于X村留守儿童小组工作实务的探讨[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0(04):71-76.

[4] 侯章磊.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以信阳市Y小学农村留守儿童为例[J].社会与公益,2019(02):66-71.

[5] 任嘉威.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J].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19,34(01):37-42.

[6] 郭启朋.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社会工作介入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9(01):144-145.

猜你喜欢
情绪管理社会工作留守儿童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与应对能力研究
一年级学龄儿童情绪管理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