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手术策略分析

2020-05-09 01:33常晓盼刘永陈浩翟明玉
骨科 2020年2期
关键词:颈髓椎管入路

常晓盼 刘永 陈浩 翟明玉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是指病人外伤后存在颈髓损伤表现,但放射学检查并无颈椎骨折、脱位,属于颈髓损伤的特殊类型,在成人脊髓损伤中占比为9%~14%[1],国际概念上等同于无放射学异常的颈髓损伤(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without radiographic abnormality, CSCIWORA)。1948 年,Talor 首次报道了部分病人颈椎过伸损伤后出现脊髓损伤表现,后来学者发现本病与颈椎退变等导致的颈椎管有效容积减少有关,目前关于本病的发病机制、治疗策略仍有争议[2,3],相对而言,手术增益超过保守治疗,但如何制定个体化手术策略则未达成一致标准。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69 例成年CSCIWORA 病人的临床资料,探讨手术策略的制定,以为今后选择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

一、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有明显外伤史,诊断为CSCI⁃WORA;②行颈椎内固定手术治疗;③随访时间≥6 个月。

排除标准:①有影响疗效的严重并发症出现;②合并颈椎后凸、肿瘤等其他疾病;③有颈椎手术史。

二、一般资料

2013年4月至2018年4月在郑州市骨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9例CSCIWORA病人纳入本研究,其中男38 例,女31 例,年龄为(53.5±9.7)岁(33~75 岁)。受伤原因:车祸伤29 例(42.0%)、跌伤24 例(34.8%)、坠落伤10 例(14.5%)、重物打击伤6 例(8.7%)。按伤时颈椎受力特点判断:过伸型46 例(66.7%)、屈曲型23例(33.3%)。按照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 ASIA)脊髓损伤分级[4]:B 级21 例,C 级39 例,D 级9 例。病人四肢及躯干存在程度不等的运动感觉异常,病理征(+),均为不完全性颈髓受损,其中脊髓中央综合征44例(63.8%),脊髓前综合征4例(5.8%),Brown⁃Sequard综合征6例(8.7%),余者15例(21.7%)。

三、影像表现

术前完善69 例CSCIWORA 病人的X 线平片、CT 以及MRI 检查(包括T1 加权像、T2 加权像、抑脂像等)。放射学检查未见骨折、脱位,发现颈椎间盘突出者38例(单节段12例、多节段26例),椎体不稳者10 例,发育性椎管狭窄者11 例,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PLL)者27例(其中≤2个节段者10例),黄韧带骨化、肥厚者17例;MRI检查结果示颈髓T1加权均匀或不均匀等信号、T2加权像及抑脂像高信号51例,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13例,其他信号5例。

四、手术治疗

入院后行颅骨牵引固定,受伤在8 h内者采取甲强龙冲击(首剂按30 mg·kg-1,而后80 mg·d-1,共3 d)疗法;受伤超过8 h者采用甘露醇加激素脱水治疗。待病情评估完善后尽早手术,伤后7 d内完成手术者51 例,8~14 d 完成者15 例,15~21 d 完成者2 例,22~28 d完成者1例。

对于压迫以前方为主的病例(包括单节段椎间盘破裂、多节段孤立性OPLL 或者椎体不稳压迫脊髓者),行颈前路髓核摘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fusion,ACDF);对于短节段OPLL 为主,髓核游离于椎体中段水平的病例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fusion,ACCF);对于黄韧带骨化、发育性椎管狭窄、多节段椎间盘突出、长节段OPLL 且K 线阳性的病例,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或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内固定;对于椎管狭窄合并颈椎失稳,不稳部位有髓核突出等“夹持”颈髓的病例,行前后路联合手术。术后予以继续脱水、抗感染、营养神经等治疗,并指导肢体康复训练,术后影像学检查固定情况。

五、疗效评价

收集病人术前和术后6 个月的ASIA 分级情况。比较采用前路手术、后路手术和联合入路手术病人的ASIA分级,以及伤后7 d内手术与7 d后手术病人的ASIA分级情况。

六、统计学分析

数据应用SPSS 22.0 软件(IBM 公司,美国)分析,两样本计数等级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样本则采用Kruskal⁃Wallis H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行颈椎前路手术者24 例,其中ACDF 14 例(图1)、ACCF 10 例(图2);行颈椎后路手术者32 例(图3);前后路联合手术13 例(图4)。术中出现脑脊液漏2例(1例ACCF术中存在OPLL后粘连,1例ACDF术中椎间盘钙化、椎体后边缘骨刺形成),行腰大池引流后均未感染。

病人随访(13.6±4.2)个月(9~18 个月),内固定均在位情况良好,无严重并发症。

一、不同入路病人手术前后的ASIA分级

颈椎前路手术(ACDF或ACCF)、后路手术和前后路联合手术的病人术前及术后6 个月的ASIA 分级情况见表1。各入路病人之间术前、术后的ASIA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采用不同入路病人术后6 个月的ASIA 分级与其术前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二、不同时机手术病人的ASIA分级情况

伤后7 d 内手术与7 d 后手术病人术前、术后6个月的ASIA 分级情况见表2,术前的ASIA 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90,P=0.490);术后的ASIA 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60,P=0.014)。不同时机手术病人术后6个月的ASIA分级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图1 病人,男,46岁,责任节段为C3/4和C6/7,行ACDF治疗 a:术前MRI显示颈脊髓受压及损失信号;b、c:术后内固定在位

图2 病人,男,75岁,椎体后方严重压迫C5~7,行ACCF手术治疗 a:术前MRI示多节段颈脊髓受压;b:术前CT示骨性压迫;c、d:术后内固定在位

图3 病人,女,63岁,长节段OPLL且K线(+),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Z”型钛板固定良好 a:术前MRI示颈脊髓多节段压迫;b、c:术后内固定在位

表1 不同入路病人手术前后的ASIA分级情况

图4 病人,女,55岁,前后“夹持型”合并颈椎失稳,行前后路联合手术a:术前MRI示颈脊髓前后受压;b、c:术后内固定在位

表2 不同时机手术病人手术前后的ASIA分级情况

讨 论

一、影像学特点

影像学检查能为成人CSCIWORA 的诊断、病理机制、治疗甚至预后提供很大帮助[5,6]。常规X线检查可发现该类病人存在颈椎曲度变直甚至反弓、颈椎管狭窄、OPLL、椎体或钩椎关节边缘骨赘、畸形等,过伸位、过屈位X 线可显示是否存在颈椎失稳。CT 检查可显示颈椎间盘突出、OPLL、黄韧带肥厚、骨赘形成、椎管容积欠缺等改变,CT 影像三维重建可更加直观展现病变范围,有助于手术入路的设计。MRI 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最高,不仅能观察到颈髓压迫、椎管有效容积、椎间盘损伤、椎管内出血、韧带损伤断裂等,早期还可了解颈髓内病变,如水肿、血肿、挫伤等。颈髓T2加权像上出现高信号要考虑颈髓损伤,Machino 等[7]认为MRI T2 加权像信号增强与这类病人术前症状严重程度相关,也可作为预测术后疗效的指标。Ouchida 等[8]研究表明迟发性MRI信号同样反映临床严重程度及预后。

二、损伤机制

目前成人CSCIWORA 的损伤机制并未被完全阐明,一般认为颈椎退行性变、发育异常是发病基础,外伤仅是诱因。损伤机制可归纳为两大类:颈髓一过性受损[2]和急性颈椎间盘破裂持续压迫颈髓[9]。如伤前颈椎有基础病变导致颈椎管局部有效容积减小,当遭受外力冲击时,即便不足以引起韧带撕裂、骨折、脱位,但由于应力集中,剪切力能迫使颈椎瞬间小幅度移位,造成颈髓急性损伤后弹性复位,故放射学检查无归责节段,但MRI 中常有突出的椎间盘、骨赘、OPLL 等与颈髓T2 高信号损伤处齐平。本研究中病人伤前存在颈椎间盘突出、椎体不稳、OPLL等基础病,T2加权像为高信号,伤前所受暴力程度不等,这也印证了该观点。另一类损伤机制以颈椎屈曲暴力为主,多由车祸伤所致,伤时以钩椎关节等为转动支点,应力挤压椎间盘,导致椎间盘后方张力骤增,纤维环易于破裂,造成颈髓持续受压。

三、手术策略

对于成人CSCIWORA 选择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目前未有定论。倾向保守治疗者认为,本病损伤多为不完全性,静态稳定仍在,短时间内颈部制动,并配合脱水剂、大剂量激素冲击、神经节苷脂(GM⁃1)等可不同程度减少颈髓继发损伤,但易进入“平台期”[10],更有甚者出现功能倒退,可能与保守治疗并未彻底除去脊髓牵制因素或颈椎失稳有关。通常,对于存在颈髓持续卡压风险的病例应施以手术。

多数观点支持手术治疗[2,10],成人CSCIWORA的手术目的是椎管减压,去除颈髓牵制因素,重建颈椎稳定,减少二次损伤,创造修复条件。虽然手术策略不一,但疗效并无太大差异,可能是因为多数人选择手术入路和时机时遵循了一些共同原则。

(一)手术入路的个体化设计

本研究中,24 例行颈椎前路手术(其中ACDF 14 例,ACCF 10 例),32 例行颈椎后路手术,13 例行前后路联合手术,均按照颈髓的受压特点设计入路,无论采用何种入路,病人术后的ASIA分级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颈髓受损程度减轻,表明个体化手术入路是有效的;而各入路病人之间的ASIA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虽然手术入路不同,但都能达到减压、稳定、促修复的同等目的。基于本次研究并参考相关文献[11,12],我们总结出以下经验。

1. 前路手术包括ACDF、ACCF 等,可直接减压椎管前致压物,适合下列情况:①单节段椎间盘突出、椎体不稳;②多节段孤立性OPLL;③致压物在椎间盘水平;④局灶、短节段或混合型OPLL(≤2 节段);⑤椎间盘游离在椎体后。退行性椎管狭窄病例常累及多节段,若行前路减压融合,易加速邻近颈椎退变并且增加不融合风险,可考虑后路手术。

2.后路手术包括单开门、双开门、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内固定等,对椎管骚扰小,固定相对简单,适合黄韧带肥厚骨化、长节段OPLL 并颈椎K 线阳性、发育性椎管狭窄、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等病人。后路手术可有多种作用:①直接解除椎管后方压迫;②间接减轻椎管前方压迫;③前方受压颈髓向后移动,颈髓表面动静脉张力减少,颈髓内血供改善,阻断“缺血-损伤-缺血”恶性循环。

3.前后路联合手术一般用于:①颈椎失稳合并椎管狭窄;②颈椎反曲、K 线阴性、椎间盘突出较大的病人,结合前、后路优势,完成减压、重建稳定利于颈髓康复。

(二)手术时机的选择

目前,各临床中心多倾向于早期手术[2]。脊髓损伤后数小时即可发生继发损害,继发损害对预后影响很大。Namiki 和Tator[13]在研究中发现脊髓灰质在伤后5 d 发生不可逆坏死,而脊髓白质仅在7 d后出现病理改变,血运障碍在脊髓继发损害病理中起重要作用,提示早期手术干预解除颈髓压迫、改善血运可减轻并缓解脊髓的继发损害。Fehlings 等[14]研究发现脊髓损伤24 h内手术减压比24 h后减压更能改善神经预后。在手术时机选择方面,我们也倾向于越早越好,但24 h内手术者数量极少,由于转院等原因,5~7 d 手术者较多。本研究中,受伤至手术时间≤7 d和>7 d的病人比较,术后6个月的ASIA分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说明早期手术收益更多,章薇等[10]同样印证了这一观点。Wang等[15]在52例非典型病例的研究中,得到手术减压有效的观点,但认为3 个月内手术与神经功能恢复并无显著相关。我们认为,早期手术干预成人CSCIWORA增益更多,但如何明确界定“早期”?颈髓继发损害与早期手术存在何种关联?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治疗成人CSCIWORA,应结合影像资料,制定个体化手术入路,把握手术时机(7 d 内)解除压迫、重建颈椎稳定性可使颈髓损伤修复获益更多。

猜你喜欢
颈髓椎管入路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交通事故外伤及其医疗行为与颈髓损伤间的因果关系鉴定1例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评价颈椎病脊髓微观结构的变化
更 正
前外侧入路结合Kocher入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疗效观察
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在足部手术中的应用
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