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液相色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2020-05-09 03:03阮雁春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0年2期
关键词:安全检测食品安全

[摘要]近几年来,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牵动着社会每一个关心食品安全的社会成员的心。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不仅使社会秩序被不法分子扰乱,还给社会造成食品安全隐患的不良影响,最重要的是,不合格的食品会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社会对于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普及的呼声非常高。本文围绕气相液相色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从以下各方面展开探讨,期望将气相液相色谱技术应有的作用发挥出来,为人们创建一个健康安全的食品环境。

[关键词]食品安全;气相液相色谱技术;安全检测

中图分类号:TS207.3;O657.7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2002

为了最大程度地压缩成本,获取食品买卖的暴利,相当一部分不法商贩在食品中大量使用对人体有害的非法添加剂。传统的检测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方法,已经很难准确检测出食品中是否含有非法食品添加剂。因此,国家食品安全检测部门开展了一项新的研究——气相液相色谱相关技术研究,将这种先进的技术应用于食品安全的检测中,能够使不合法的、有损人类生命健康的食品添加剂无地隐匿,从而给予社会食品安全以必要的技术保障[1]。

1 气相液相色谱技术的定义以及该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应用范围

1.1 气相液相色谱技术的定义

气相液相色谱技术由两种技术组成,即气相色谱技术和液相色谱技术,这两种色谱技术有着相应的气体载体或者是液体载体。这两项技术中,气相色谱技术普遍运用的载体是惰性气体,在对惰性气体的分析中,检测者要使用到一种仪器——气相色谱仪,进行样本的抽测,然后再进行色谱的分析。就当前来看,在检测比较容易挥发的液体或者固体,尤其是检测固体混合物的时候,食品检测部门通常会运用气相色谱技术。在对混合溶液或者是单一的流动溶液进行检测时,液相色谱分离技术一般是食品安全检测者使用的方法。使用高效率色谱仪器进行气相液相色谱技术时,检测者要对色谱柱流动相进行分组和填料[2]。

1.2 气相液相色谱技术的应用范围

在对非法食品添加剂的检测中,气相液相色谱技术被食品检测部门广泛运用。由于两者的性质与应用原理不同,在非法食品添加剂的检测中液相色谱技术与气相色谱技术有着不同的检测范围。其中,气相色谱技术能够对食品中的多环芳羟和三甲胺进行检测。对于蔬菜、水果、水产品甚至是禽畜产品中的农药、化肥等对人类生命健康有害的残留,气相液相色谱技术都能起到一定的检测作用。气相色谱技术还可以对食品中的添加剂、农药残留物,食品包装材料毒性以及酒类食品风味组成部分进行检测。相对于气相色谱技术,液相色谱技术能够检测的范围更为广泛[3]。

2 气相液相色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2.1 气相液相色谱技术在检验农产品化学残留方面的应用

许多地区为了蔬菜、水果、粮食的高产抗病,最主要的是为获得较平常更多的经济效益,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使用大量化学肥料。虽然达到了高产、抗病的效果,但是这些农产品上也不可避免地残留了一定的化肥农药,这会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一定的损害,或者留下健康隐患。而人们在食用带有农药、化学肥料残留残留物的农产品时,只靠清洗无法达到无毒害、无残留的目的,因此,还需要对将入口的食品实行气相液相色谱技术检测[4]。

2.2 气相液相色谱技术在食品携带环境污染物质检测中的应用

外界环境物质很容易污染在生产线上加工的食品或者加工食品成品。目前,食品在多数情况下是要受到有机污染物的污染和无机污染物的污染的。食品的有机污染物,常见的有二噁英、多环芳烃和多氯联苯,检测者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可以检测出它们的踪迹;食品携带的无机污染物,常见的有铜、铅、锌等重金属。过去,原子吸收仪是测定食品有机无机污染物的利器,可是检测科学技术是跟随着时代的前进而更新的。目前,食品中的有机砷和无机砷的含量是否危害人类生命健康,液质联用方法立竿见影。熏制食品经常出现在中国人的餐盘上,在熏制食品中,常见多环芳烃的身影。因此,检测者要检测熏制食品中的多环芳烃,气相液相色谱技术可取并且高效。并且,政府部门要实行统一的卫生标准[5]。

2.3 气相液相色谱技术在食品添加剂检测中的应用

为了让食品的品相、味道达到更好的效果,不少商家会在食品的生产中使用能够改善食品品相的食品添加剂,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一些食品添加剂不利于人体健康,如三聚氰胺和苏丹红对人体的危害,通过新闻逐渐被社会所熟知。在对三聚氰胺在奶制品中的含量的检测方面,国家食品质量监管部门发布了相关的检测规定,要求检测者使用MS或者是LS-MS方法对食品进行这些有害物质例如三聚氰胺的检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紫外-可见检测器则是检测者检测较低含量的三聚氰胺十分有效的机器,而检测的时间也较以往短,一般不到10min,检测结果也十分精确。另一方面,人工色素也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芳香胺是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成分。如果大量食用此类物质,会对人体的代谢系统造成损害。在对食品中含有的芳香胺进行检测时,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是必备的技术,用它来测定、分离二甲苯胺。这一过程中,仅仅需要5min,而使用传统的TLC检测法检测有害物质,时间达不到如此之快[6]。

2.4 气相液相色谱技术在发酵风味饮品检测中的应用

這些时间来,在给人民群众上的日常消费食品中发酵产品占有着很大的比重。比如说,酸奶或者白酒就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发酵食品。白酒中含有一种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成分——甲醇,是由原料与辅料中的甲基酯进行分解得到。甲醇带有一定程度的化学毒性,进入人体,会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此外,白酒中如果含有超过人类承受极限量的杂醇油,也会对人体大脑形成不可逆的损伤,使人头晕头痛。因此,需要借助气相液相色谱技术检测发酵饮品中杂醇油的含量,具体的操作方法是,检测者利用氢燃烧的方法对杂醇油和甲醇进行电离,再利用气相色谱技术去检测这些有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继而,检测者对发酵风味饮品的组成成分进行质量控制,以得到一个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值[7]。

2.5 气相液相色谱技术在食品加工和储藏产生的毒素检测中的应用

食品中的某些成分在食品的加工和储藏中会因为周围的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个过程中,多数食品会产生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的物质。比如在用巴斯德消毒法处理肉制品时,杂环胺和多环芳烃就会产生。在对这些对人类健康有害的毒素进行检测时,检测者经常采用色谱和色谱联用的方法。另外,如果在食品的储藏过程中,人们没有合理把控温度,食品表面就容易生长真菌,产生较强的耐热性与毒性,那么食品的安全性将无法保证从而为人类的安全埋下隐患。就目前来看,衍生化气相色谱技术是同时检测食品中真菌、毒素的核心技术,食品安全检测者以此来准确、高效率地测定食品中毒素、真菌的含有量。

2.6 气相液相色谱技术在食品包装材料检测中的应用

商家为了防止食品与空气相接触,使用真空包装袋对食品进行包装,这样可以对食品的安全起到一定程度的保障作用。但是在这一食品保鲜过程之中,一些不法商贩在食品加工时使用了不符合食品加工标准的包装袋或者是质量极差的保鲜膜,导致食品的质量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这些包装袋不但会释放有毒物质,损害人体安全,而且会对饮用水和土壤形成一定程度的污染。检测者应该运用FID或者GC气相液相色谱技术对食品包装袋中的有害物质进行详细检测。目前我国使用气相液相色谱技术对食品包装袋中的物质进行检测,可以检测出食品包装袋中是否含有邻苯二甲酸二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肽酸酯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是不法商贩在食品加工中使用的一种增塑剂,这些增塑剂在接触到食品中的水汽和油脂的时候会被溶出,使人的器官产生慢性癌变[8]。

3 结 论

随着人类对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认知水平越来越高,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中,气相液相色谱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及。随着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气相液相色谱技术有一定会有更加良好的发展前景,并为人类食品安全检测做出更大的贡献。希望本文对气相液相色谱技术的研究能够为当前食品检测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延瑞喆.药品食品检测中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应用[J].食品安全导刊,2019(24):84.

[2] 李滢倩,任常菲,王潇.气相色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食品安全导刊,2019(24):154.

(下转第页)(上接第页)

[3]吉喆.气相色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粮食与食品工业,2019,26(4):62-63+66.

[4]周迎楠,高泽岳,王圣博,等.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农业,2019(11):73.

[5]张伟.气相色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食品安全导刊,2019(12):73-74.

[6]孟鲲鹏.气相色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食品安全导刊,2018(33):119.

[7]江洋.气相色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分析[J].食品安全导刊,2018(30):121.

[8]李鎖艳.气相色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食品安全导刊,2018(27):146.

收稿日期:2019-12-04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川菜发展研究中心(CC19Z35)。

作者简介:阮雁春,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食品工程。

猜你喜欢
安全检测食品安全
危险场所开展电气防爆安全检测
市场经济下食品安全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分析
网络恶意流量检测技术研究
基于PHP的在线跨站脚本检测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