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优化对策与方法探析

2020-05-10 18:36王芳从建华
关键词:具体方法优化对策概念教学

王芳 从建华

摘要:数学概念是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让学生深度理解、准确掌握数学概念是学好高中阶段其他数学知识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师要不断探索并创新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形式和方法,改变以往对教材标准化解读的枯燥模式,既要注重结论,也要注重过程,不能直接地向学生抛出概念,陈述一些注意事项,否则会使学生无法真正地理解概念,而应引导学生追本溯源,引领学生体验概念是如何形成的,在自主发现、体验的过程中逐步理解、吸收并内化概念。

关键词: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优化对策;具体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3-060

目前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依旧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和限制,只重视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而忽视了数学概念的教学,采用满堂灌或填鸭式的方法,一味地向学生传授陈述性的知识,过于突出自身的“讲”和“教”,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体验和发展,这种“我讲你听”的模式不仅磨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抑制了其数学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应该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先进理念,加强对概念教学的重视,能够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来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引领学生循序渐进地认识概念、理解概念并深化概念,从而丰富他们的数学知识。

一、利用微课进行导入,促进学生对新概念的学习

在高考升学的压力下,大部分教师都盲目地追求学生取得更高的学科分数,往往采取题海战术,在向学生讲述新的概念时总是直接性地抛出概念,同时也会指出概念的易错点,但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发展,没有给学生留出自主探究概念本源的空间和机会,导致学生无法真正地理解概念的本质,从而在做题时会出错,也抑制了高中生发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甚至还会磨灭他们原有的热情。因此,为了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新概念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来进行导学,改变以往只能从书本上接收概念的单一形式,以此来引起学生对新概念的好奇与关注,使其主动地探究和发现新概念,逐步了解到新概念的本质。

例如,在“函数的奇偶性”概念教学中,首先,教师利用几何画板和PPT制作了时长为8分钟的微课视频,并在课前通过投影向学生进行播放。其次,微课视频可以给学生的视觉带去直接的冲击,使学生通过北京城布局、埃菲尔铁塔以及风扇的叶子直观体会到数学中的“对称美”,继而视频中出现小提示:思考哪些函数也具有这种对称美呢?以此来引发学生的好奇,接着对视频内容中呈现的三个函数f(x)=x3,f(x)=x2,f(x)=|x|及其图像进行观察。最后,要求学生分别计算f(1),f(-1),f(-2),f(3),f(-3)并思考f(x)与f(-x)、-f(-x)有着怎样的关系,以此来促进高中生对函数的奇偶性概念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

二、适当地融入数学史,逐步了解概念的历史发展

教师要充分依据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把历史形态的数学史逐渐转变为教育形态,以此来增添概念教学的趣味性,降低学生学习新概念的难度,真正地让数学史融入概念教学当中,引导学生了解概念形成的来龙去脉,从而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概念,既有利于拓宽高中生的视野,也有利于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味道。因此,教师要寻求恰当的时机,适当融入与概念相关的数学史,让学生突破教材中经过千锤百炼的、早已标本化的数学概念的束缚,真切地体会数学概念的发展过程,在冲破现有框架的基础上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数学概念,从而帮助学生深刻地领悟概念,使学生对概念形成更完整、更恰当的认识。

例如,在教学“平面的概念”时,首先,教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出示一幅包含多个数学家对平面概念理解的表格,如欧基里德认为“平面是它上面的线一样平放着的面”;希尔伯特认为“平面无大小,无厚度,可无限延伸”等,使学生根据表格清晰地了解平面概念的历史发展。其次,教师引领学生共同分析各位数学家对平面的定义是否正确,比如对希尔伯特的想法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一种抽象的数学概念,“平”“直”“无限延伸”皆是它的本质属性,通过对各种定义的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平面的本质。最后,教师板演画出平面的示意图,并突出平行四边形仅是平面的一部分,不是平面,使学生深度理解概念。

三、設置动手操作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概念

动手操作可以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如手、眼、脑,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课堂活动,有利于增强他们在概念学习中的个人体验,使学生不再觉得概念教学是枯燥、沉闷的,从而提升他们对新概念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逐渐发现并理解所学的概念,与此同时还有利于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因此,教师要将以往独断、权威的角色向学生的引路人和指导者有效转变,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课堂的空间和机会,设置让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改善他们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引领学生通过体验学习、动手操作逐步形成对概念的认知,促进学生对概念的自主建构,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地理解概念。

综上所述,数学教师要转变以往陈旧的观念,充分地依据高中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原有的认知水平,通过“利用微课进行导入”“适当地融入数学史”和“设置动手操作环节”来实施概念教学,增强学生对概念的本质理解,使学生了解概念的发展过程,逐步促进他们对概念的学习和理解,与此同时丰富他们的个人体验,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概念的乐趣,在实践中感知并掌握概念,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参考文献:

[1]魏宁波.关于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几点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23).

[2]侯斌,王华民.让数学史真正融入概念教学中——由一堂“对数”概念课引发的思考[J].中学数学,2014(19).

(作者单位:宜兴市阳羡高级中学①;江苏省宜兴中学②,江苏 宜兴214200)

猜你喜欢
具体方法优化对策概念教学
LNG加气机现场检定方法略谈
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对初中数学课程概念教学的求真与探微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问题简析
漫谈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
团体心理健康辅导的理论、方法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