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教师进步 促进学校成长

2020-05-10 02:56王伯康
关键词: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关系

王伯康

摘要:影响一所学校发展的第一要素就是教师,学校要真正实现长远发展,就要真正地筑牢教师发展这一基石,重视教师精神内核的传承,重视教师对学校精神财富的整理和吸纳,遵循科学规律,学会科学思维,掌握科学方法。

关键词:教师发展;学校发展;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3-005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教师队伍的建设,既要规范化,又要精细化,更要个性化。学校的管理者在工作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尊重教师、理解教师、关心教师,采用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模式,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愉快的学校工作氛围,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以学校发展为己任,充分彰显个性,使学校获得整体持续发展的合力。有研究表明,个别教师的专业成长是通过个人的内驱动力来实现的,而多数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则需要外部动力系统的支持。

我们可以这样思考,教师发展最需要学校做些什么,学校就努力地去做,以满足教师发展的需求;教师为了自身的发展最想做些什么,学校就努力地为他们想做的事提供足够的支持。综合起来,学校促进教师发展要做的主要工作是:

一、培养团队意识,增进凝聚力

教育教学工作既是单兵作战,要求能独当一面,能针对学生个性、班级、学科等方面发现问题、了解问题,解决问题;又是兵团型战役,需要团结协作,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生理、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尽心尽力。领导者的责任不是重新塑造教师,而是在于发挥每一位教师的才干。每个人的知识、水平、能力各不相同,管理者要通过激励的方法,激发每个人的才能与潜能,以此激起团体的动能,只有这样,学校在面对各种矛盾、挑战时,才能保持最佳的团队力量。

满足和发展教师渴求平等的要求也很重要:渴求平等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教师更是如此。这就要求学校的管理者放下领导的架子,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教师,有意识地与教师接触、交流、沟通,以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教师。教师有了平等感,才会产生责任感,才会为学校的发展去尽心尽职的工作,才会释放出无限的能量,这样在学校内部才会形成凝聚力。

二、培养良好师德,提高示范力

我们常说学校工作以德育为首,育人为本,正因为教师承担着为首、为本的工作,所以难以想象一位缺乏高尚师德情操的教师如何胜任这一职业。“教师的师德是学校的灵魂,教师师德的核心是热爱学生。”教师做德育工作要站在高尚的师德上讲责任心,千万不要把学生一棍子打死。做德育工作要富有情感,教师要从“德”授以德,要学会语言的运用、情境的创设、气氛的组织、火候的把握、细节的推敲。那么,如何将自己的师德炼化为学生的良好德育品行呢?首要是应努力陶冶情操提升自我修养,做一名有品位的教师。教师在日常工作、生活、学习中要努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职业修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以真挚的博爱以及对学生高瞻远瞩的责任感教育学生,使之逐步确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所拥有高尚师德情操的教师队伍的学校,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前提。

在推进素质教育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教师就得有良好的教学常规。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的教学行为便是学生的表率。因此,教师不仅要在教学艺术上体现层次性,面向每一个学生,实施因人施教,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努力,而且在教学行为上应处处示范:教师的守時,能使学生守纪;教师的慈爱,能使学生倾心;教师的语言风趣、板书清晰,能使学生乐于听取,勤于思考;教师的认真批改、细心辅导,能使学生刻苦钻研,求知若渴;教师的热情鼓励会使学生信心倍增,教师的深情期待会使学生不甘人后。总之教师的教学越有责任感,学生的学习也越会有成功感。

学校应帮助教师制订自我发展规划,为教师的发展及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咨询、设计、指导等服务,使每一个教师能获得个性化的自主发展。

三、创设宽松和谐氛围,增强向心力

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人应是学生,在学校工作中,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最多,教师的个人情趣、文化素养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他们对自己喜爱的教师在各方面都引以为榜样,在学习过程中,对富有文化内涵的教师普遍表现出一种崇拜的心理倾向,教师的一举一动在他们的心里留下印记,因而教师的文化素养就有了特殊的导向作用,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教师精湛的文化素养能使学生肃然敬重,能使学生在敬重中模仿,在模仿中受陶冶,在陶冶中得到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能创造出校园文化,影响到学生文化素质的提升和创造,例如教师的钻研精神、文体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被认同和不断创新,变成学生文化。

教师是靠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开展工作的,他们的劳动理应得到尊重,他们的合理要求理应得到支持。学校管理者要用宽厚、关心、尊重、信任、理解去拨动教师的心弦,要走进教师中间倾听他们对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上的问题,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所以学校的管理者必须在教师中具有很强的亲和力,而亲和力的产生就是你对教师的了解程度。领导者应经常到各个办公室去走一走,坐一坐,谈一谈,聊一聊,真正知道老师们最关心什么?最希望什么?最讨厌什么?最喜欢什么?通过交流接触了解并对老师们的建议和意见进行换位思考,老师和管理者的距离就会拉近,关系就会亲近,开展的工作也就能被理解。

现在每所学校中总有那么几位教师不安心工作,对学校布置的事情或爱理不理,或应付敷衍,或牢骚满腹,很多时候,我们都认为他们是不满教师的物质贫乏,或能力有限。其实更大的可能是由于不能受到领导的重视,自己的价值和才能无法得到充分的认可、实现和展示而造成的。每个人资质不同,经历不同,所以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不可能相同。教师对工作的积极性和对学校的忠诚感是学校的宝贵财产。当教师有了缺点或错误,作为管理者必须给予批评、教育甚至处理,但在处理问题时应当注意适当的场合,采用平等的和风细雨式的谈话方式了解情况,让其心服口服,不背包袱,以利于他们今后轻装上阵。只有在学校营造一种宽松、宽容、宽厚的人际环境,创设一种轻松、和谐、快乐的工作氛围,才会增强教师的向心力,教师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才会把学校的事作为自己的事,才会积极地以主人翁的精神投入到学校管理和建设中,才会为学校的发展作贡献。

学校为教师发展服务,不能也不应该排斥对教师一定的控制、约束和规范,只是这种控制、约束和规范目标上要直接指向教师的发展,数量上要尽量少,方法上要尽量让教师自主参与,形式上要尽量文明、有趣。学校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这种环境包括:善待每一个教师,教师有安全感;办事公正,教师有公平感;尊重每一个教师的生命存在方式,教师有平等感;能让每一个老师参与学校制度建设和管理工作,教师有主人感;减少不必要的会议、检查、活动,教师有自由感;适度开展竞赛活动,教师有竞争感;合理安排学习、工作和生活,教师有张弛感;赏识每一个教师的劳动和发展,教师有成就感。

参考文献:

[1]刘朝彦.浅谈同伴互助模式在山区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运用[J].学苑教育,2020(04).

[2]郭兆红.学院式教师发展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界,2020(44).

[3]张丽文,郭凤敏,曲琳.指向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组织变革[J].现代教育管理,2020(03).

[4]胡敏,吴卫东,王真.“ZISU”联盟:教师发展学校建设的浙江经验——基于鲁曼社会系统理论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20(08).

[5]张丽文,郭凤敏,曲琳.指向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组织变革[J].现代教育管理,2020(03).

(作者单位:苏州市相城区北桥中学,江苏 苏州215144)

猜你喜欢
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关系
教师发展自律动力问题探讨
教师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障
民办本科院校教师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文化引领学校走向科学健康发展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浅论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发展的作用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