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堂“伪自主学习”现象的匡正

2020-05-10 18:36赵学猛汤井林
关键词:生物课堂解决策略

赵学猛 汤井林

摘要:2017版《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有些教师看来就要让课堂“动”起来。于是交流讨论甚至争论多了起来。而实际上学生所“说”的,多是一些空话和无关课堂教学的假话和套话。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我们教师就必须清除课堂教学中“伪自主学习”现象。

关键词:生物课堂;伪自主学习;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3-069

回顾上一轮课改实践,我们发现很多一线教师热衷于合作与探究,于是我们看到有些课堂,为了强化合作探究,学生的座位不再是成排成列地摆放,而改为几人一组面对面的形式,有的课堂还要求学生必须站着,面对面地进行交流讨论,以此逼迫学生在课堂上尽量多说,在课堂中甚至还有了争论。就学生个体而言,主要的学习方式还应该是自主,可见脱离课堂教学目标以及学生认知能力的所谓自主性学习,在实质上就是一种“伪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就必须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我们教师应该清除课堂教学中伪自主学习的现象。

一、建构课堂目标,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生物课堂是问题探索与碰撞的场所,是经历与智慧相融的场所,是问题解决与个性发展的场所,是能力提高、孕育创新的场所[2]。因此在生物课堂中,教师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围绕教学目标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而努力,进而培养学习生物的浓厚兴趣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教学目标引领,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教师要善于对教学中的大概念、大目标进行科学分解,对小目标进行有机整合。在生物课堂中确立的教学目标越有意义,就越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实现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教学目标逐个分解成容易完成的小目标,通过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使学生不断保持追逐知识的激情和完成任务的喜悦,激发学生教学目标完成的内驱力。

2.反思学案导学,转换学生的关注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经常对学案的编制进行反思,反思学案中教学目标、具体内容有没有紧扣课堂目标,学生知道要学习什么。反思知识点是否齐全,重难点是否突出,容量大小,有没有结合学生的学情。反思问题的设置是否从学生具体学情出发,有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好问题难度梯度,引起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关注,使他们都有收获,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注重目标融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力

在进行目标设定时,教师要围绕生物学科大概念进行设计,注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融合。在生物学课程中,大概念包括了对原理、理论等的理解和解释,是生物学科知识的主干部分。在教学中,教师围绕大概念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提供图片、视频、模拟实验等教学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主动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建构生物学概念和知识框架,促进教学目标融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注重生活应用,清除“伪自主学习”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现实生活需要,才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去探究,从而得到新的知识。因此教学中课堂内容要与高中生活紧密相连,与学生已有经验和知识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实现知识的再生,清除伪自主学习的现象,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制定学习规划,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有部分学生积极性不高,主动学习意识比较淡薄,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对此我们教师应该经常问自己三个问题:我们学生现在在哪里?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如何带学生到达那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只有知道了学生在哪里,在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下,指导学生制定出学习规划,并依据时间的长短设置目标,将目标分解到每天每周乃至每月。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培养自律能力,严格要求自己,调整自己的情绪,以确保自己的规划顺利执行。

2.重视问题情境,增强学生的接纳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类素材和资源,为学生创造出适宜的情境。创设的情境要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背景,在生活情境中建构知识,在旧知识中建构知识,把由情境激发后学到的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体系中来。例如苏教版必修一《光合作用》中有关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图片来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情境的过程中,体会光、水、气体各自的功能,让学生都能充分认识到光合作用的基本步骤。

3.参与生活实践,发展知识的再生能力

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编制学案,创设生活实践。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充分展现自我的、激励学习的空间,让各小组学生自己充分行动起来,走进自然、走进社区,自己參与观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们跳一跳就能摘到胜利果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树立生命观念。参与生活实践,发展知识的再生能力,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学生不仅要听懂课堂中内容,更要在课后及时反思。在进行分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小组中不同学生的生活经历,把时间充分地留给学生,让他们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与相互评价学习,从而不断地把外在的知识在感同身受中高效同化。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清除课堂教学中伪自主学习现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江苏省板浦高级中学,江苏 连云港222241)

猜你喜欢
生物课堂解决策略
双语教学中如何进行生物课堂教学的高效引入
利用生活资源,激活生物课堂
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学习共同体视域下高中生物课堂的“问题教学”
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关于我国水污染治理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