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想象思维培养的途径

2020-05-10 18:36丁祖辉
关键词:培养途径作文教学

丁祖辉

摘要:在初中作文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压抑了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到抽象的逻辑思维的发展。如何进一步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使教师利用有效的时间,取得最佳的效果,为此,笔者进行了有效探讨,并总结了培养学生想象思维培养的具体途径,供相关教师参考。

关键词:作文教学;想象思维;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3-126

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语文教师们苦心研究,积极探索,真可谓绞尽了脑汁,费尽了心思。在教学实践中,他们摸索了诸如模仿作文法、讨论作文法、片断作文法等作文训练法。这些方法,法法可行,但又法法不尽如人意。究其根源,则为:一是心中无物的“无米硬为炊”,一是肚里有货说不出的“有米难为炊”。这正好反映了学生作文中存在的另一个普遍问题:不善于启动自己的想象思维,通过丰富想象来最大限度地调动自己的有关积累,致使自己思路闭塞,认识肤浅,写不出像样的文章来。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具体做法是:

一、引导阅读,培养学生想象思维

写作与阅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通过阅读,才可以积累丰富的知识,这些知识为学生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阅读过程中,会引发学生的联想以及想象,因此当学生阅读完之后,教师可以通过读后感、续写等多种形式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如:当学习完《愚公移山》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故事的结尾进行更改,通过这种训练方式,不仅为学生提供想象的平台,还让学生的想象切合实际。所以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将教材中的资源利用起来,注重训练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写读后感、续写等多种形式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二、提倡扩写,诱发学生想象思维

有的课文对涉及的某个人物或某种事情,根据需要,往往叙述得不够完整和充分。对此,教师可指导学生扩写,以诱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并使原文充实饱满,生动形象。

如《孔乙己》课文只在两处简略地交代了孔乙己的身世。由此,就可以让学生写《孔乙己小传》,要求学生在课文中零碎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合理想象、补充、扩充孔乙己身世、遭遇。以进一步了解孔乙己其人,认识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

这样的写作练习,有助于对课文的深刻理解,并有效的培養学生的想象思维。

三、结合补写,激励学生想象思维

在中学语文课本里,由于作者构思、剪裁等需要,往往留下艺术“空白”——或跳跃情节、催人想象补全;或造成悬念,令人掩卷遐思。对这些课文中没有提及的“空白”,教师要激励学生想象思维,展开合理的恰当的想象。

如《我的叔叔于勒》,写到“我”的父母在发现已经归来的穷困潦倒的于勒时,困惑到发财美梦破灭和害怕女婿知道而有失体面,紧张得惊慌失措,当船长证实卖牡蛎的人即是于勒时,父母“神色狼狈”,母亲“突然暴怒起来”,以至破口大骂。最后像避瘟神一样躲开了于勒。根据这一情节,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如果于勒认出了“我”的父母以后,当时会出现怎样一个场面?于勒会有怎样的表现?“我”的父母亲又会怎样去对付于勒?然后展开想象的翅膀勾勒出这一想象性的故事。

这样的写作练习,能突破传统的单项思维习惯的框框,使思维别具一格。

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思维

要结合写作教学,有意识的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成为情境中之人,使学生在“情境”的海洋里尽情遨游畅想,使学生的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写作课上,教师可以将这样一张图片展示在学生面前:一位产妇刚刚生下一个孩子,躺在病床上,在病床旁边站着一位军人,这位军人手上提着行李包,并且要告知学生这张图片拍摄于中越反击战期间,然后教师要让学生根据图片的内容以及拍摄图片的时代背景来进行立意。有一个学生是这样命题的“迟到的父亲”,他主要想描写的是当这位父亲参加完中越反击战之后回来探亲,歌颂了军人的品质。还有一个学生是这样命题的“前线在召唤”,他主要想描写的是这位军人接到上级的命令要赶往前线参加作战,他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妻子以及刚刚出生的孩子,歌颂了军人为国家利益而舍弃个人利益的高尚品质。从这一图片中,学生会想象出当时的场景,然后再用文字将这一场景描述出来,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这样的写作练习,学生不但兴致高,想象思维的质量也相应地提高。

五、正确引导,放飞想象思维

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教师不应该否定学生的想象力,而是要给予其正确的引导,鼓励每一位学生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比如:在小学教材中曾经讲过这样一篇课文《弯弯的月亮》,教师可以借助这篇课文,让初中生来想象“弯弯的月亮像什么”,此时初中生开始放飞自身的想象力,想象出属于自己的答案。从学生的答案中,教师可以发现初中生的答案已经完全不同于小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从自身的生活阅历中寻找与“弯弯的月亮”相似的东西,他们具有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在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的引导学生,而不是一味地否认学生的想象,从而可以不断放飞自身的想象力。

六、借助幻想,培养想象思维

幻想是想象力的升华,它是指向比较遥远的未来的渴望,未来的想象,高尔基曾经把这种幻想称为“人们预见未来现象中一种惊奇的思维能力”,写作教学中,教师特别应当培养和爱护学生科学幻想,使幻想变成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力量。

为了保证学生高质量地写出幻想式作文,教师必须注意指导学生多看些科幻作品、科普文章,运用电化仪器观看趣味浓厚的科幻片,为学生进行幻想式作文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结合学生最敏感、最感兴趣的课题,指导学生进行幻想式写作练习。必要时教师要进行“下水”作文。

综上所述,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由于我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一系列有计划、有目的的专项想象思维能力的训练,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他们想象思维的敏捷性、新颖性、丰富性也得到了相应提高,自然写作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晓兰.浅谈初中英语写作教学[J].学周刊B版,2013(10).

[2]刘翠花.探究法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14(04).

(作者单位:南通市通州区西亭初级中学,江苏 南通226000)

猜你喜欢
培养途径作文教学
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高中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初探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快乐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