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远端锁定钢板对锁骨远端骨折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

2020-05-11 08:12何锦勇段仕生艾孜提艾力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4期
关键词:肩峰锁骨远端

何锦勇 段仕生 艾孜提艾力

(1 广东省广州市正骨医院 广州510045;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疏附县人民医院 疏附844100)

锁骨骨折是较常见的一种肩关节骨折,在成人骨折中占2.6%~10.0%。而锁骨远端骨折在锁骨骨折中约占10.0%,临床通常采用Neer 分型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其中Ⅰ、Ⅲ型为稳定型骨折,保守治疗可治愈,但Ⅱ型属于不稳定型骨折,伴随喙锁韧带断裂和明显的骨折移位,保守治疗效果差,多采用手术进行切开复位固定治疗[1]。目前,治疗锁骨远端骨折的常用方法包括喙锁螺钉固定、锁骨钩钢板、克氏针张力带固定等。近年来,锁骨远端锁定钢板逐渐被应用于临床,治疗效果较好,但不同的固定治疗方法临床效果差异较大,各有利弊[2]。本研究选取68 例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分别施行常规锁骨钩钢板和锁骨远端锁定钢板固定术,比较了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4 月~2018 年12 月收治的68 例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 例。观察组男19 例,女15 例;年龄22~65 岁,平均年龄(42.15±6.85)岁;左侧锁骨骨折18 例,右侧锁骨骨折16 例。对照组男20 例,女14 例;年龄26~58 岁,平均年龄(41.69±7.01)岁;左侧锁骨骨折15 例,右侧锁骨骨折19 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入组标准 (1)纳入标准:经影像学和医师临床检查诊断为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具备随访条件;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存在手术禁忌证;存在沟通理解障碍;患有其他可影响本研究结果的严重疾病;依从性差或无法耐受相关手术治疗。

1.3 手术方法

1.3.1 对照组 施行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具体操作如下:全麻,取平卧位,将骨折一侧肩膀垫高,面向对侧。沿着锁骨表面,于远端的1/3 位置向肩峰以弧形作一切口,暴露折断端,清理骨折面残留组织和骨头碎块,然后将锁骨远端表面一层肌肉组织、肩峰和肩锁关节间的组织分离,手指深度插入检查肩锁关节后方的肩峰下部位并明确位置,钩板钩部面朝手指方向,并沿着肩锁关节的后方边缘插入肩峰下,使钩板体部压在骨折表面,进行断端复位,并使用固定钳将其暂时固定在锁骨上,借助X 光机确认骨折端对位和钢板位置,确认位置准确后,将其余螺钉拧入,进行固定,再次借助X 光机确认置入固定物的位置是否正确,确认无误后,清理缝合。术后随访6个月。

1.3.2 观察组 施行锁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具体操作如下:全麻,取平卧位,将骨折一侧肩膀垫高,面向对侧。在锁骨远端的1/2 位置朝肩锁关节作横向切口,暴露折断端,清理骨折面残留组织和骨头碎块,将肩峰端表面所覆盖的肌肉和周围软组织分离至肩锁关节。确认肩锁关节囊的破损情况,若完好,可不显露;若破损,彻底清理肩锁关节腔并修复,缝合肩锁韧带。复位至满意位置,将锁骨远端锁定钢板放在锁骨远端压在骨折位置上方,不需预弯和塑形,经钢板滑动孔将1 枚螺钉拧入暂时固定,借助X 光机确认钢板和折断端位置是否对合。经钢板上锁定孔在近端和远端分别用3~4 枚螺钉固定。操作医生活动患者肩关节,观察折断处的肩关节活动稳定性,再借助X 光机确认钢板、螺钉的位置及骨折复位情况,确认无误后,清理缝合。术后随访6 个月。

1.4 观察指标 (1)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Constant-Murley 肩关节功能评分表于术后3 个月、6 个月评估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满分100 分,其中疼痛15 分,日常生活活动20 分,主动活动范围40 分,肌力评分(外展肌力)25 分,分数越高,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越好[3]。(2)术后并发症。统计两组术后肩峰撞击、螺钉拔出、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Constant-Murley 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术后3 个月、6 个月,观察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Constant-Murley 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术后Constant-Murley 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分

组别 n 疼痛 日常生活活动 主术动后活3动个范月围 肌力 总分 疼痛 日常生活活动 主术动后活6动个范月围 肌力 总分对照组3410.66±1.2514.08±1.1530.10±3.0118.28±1.1273.12±2.0112.05±1.3116.58±1.1933.02±3.1420.94±1.3382.59±1.84观察组3410.87±1.5513.32±0.7429.87±3.1218.31±2.1772.37±3.3212.99±1.3417.23±1.1635.04±3.0521.58±1.3686.84±1.59 t 6.1966.320 P 0.0000.000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出现肩峰撞击2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88%;观察组未出现肩峰撞击,无其他术后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0.00%。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5,P=0.151)。

3 讨论

锁骨是对称分布于颈部左右两侧,将机体上肢和躯体连接的唯一骨性结构,因其位置浅,在皮肤表面即可触及,故易遭受损伤,多发中、外1/3 处骨折。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属不稳定性骨折,生物力学结构较为复杂,因此,断端移位较常见[4],如喙锁韧带近侧断端断裂与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的牵扯作用导致的移位;远端因承载上肢总量向下移位,还易因周围肌肉收缩发生中轴移位,额状面也可发生外旋移位,所以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必须经手术复位固定才能恢复。大量临床研究证明,克氏针内固定、张力带内固定等手术方式均易发生骨折移位,采用钢板施行内固定治疗逐渐成为了首选方法[5]。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3 个月、6 个月,观察组Constant-Murley 肩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均未发生螺钉拔出、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等较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仅对照组出现2 例肩峰撞击,表明锁骨远端锁定钢板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锁骨钩钢板,可有效促进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分析其原因在于锁骨远端锁定钢板的远端膨大区可拧入多枚螺钉,将远端的较多骨折块进行固定,而近端的多孔钢板体具有的滑动孔可使螺钉灵活置入,且锁定钢板更贴合锁骨的解剖结构,术中不需完全露出肩锁关节囊,可避免骨质吸收和肩峰撞击,提升肩关节稳定性[6~7]。此外,锁骨远端锁定钢板对患者骨和骨膜未形成压迫,可最大程度地保证折断处的正常血液循环,促进骨折处及周围组织愈合[8]。而锁骨钩钢板与锁骨解剖结构差别较大,若术中预弯未到位、锁骨钩钢板大小型号未正确选择,加之钩部过长、钩部放置偏前,可对锁骨断处周围肌肉形成刺激,引发肩峰撞击、固定失败等不良后果,进而影响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9]。同时,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的远端暴露缺陷,易造成钢钩被误插入关节囊或断端,影响关节活动功能。整体来看,影响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效果的因素较多,且无法有效避免肩峰下关节间的摩擦碰撞,所以较易引发术后并发症,与锁定钢板相比术后恢复效果较差。相关研究表明,锁骨远端锁定钢板不仅可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与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相比,其手术时间和切口长度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患者可进行早期锻炼,并缩短了术后恢复时间,减少了对其日常生活的影响[10]。本研究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并不明显,可能是因为本研究样本容量过少,后期还需扩大样本量,以提高研究结果的精确性。综上所述,对锁骨远端骨折患者施行锁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可有效促进其肩关节功能恢复,预后较好,治疗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肩峰锁骨远端
MRI 测量肩峰角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中的意义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7例
内侧楔骨远端倾斜与拇外翻关系的相关性
肩关节镜下改良前肩峰成形术治疗Ⅱ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疗效
冈上肌出口位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
不同类型肩峰下骨赘对肩袖肌腱病关节镜治疗的影响
锁骨
呵护锁骨皮肤
不掉到锁骨都不敢说是“矩形耳环
呵护锁骨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