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属参与联合引导式康复训练在痉挛性脑瘫患儿中的应用

2020-05-11 08:12盛自勉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4期
关键词:痉挛性脑瘫痉挛

盛自勉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儿童康复医学科 河南郑州450000)

痉挛性脑瘫是脑瘫常见类型,严重威胁患儿身心健康、发育,并加重患儿家庭及经济负担,已成为社会重点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痉挛性脑瘫仍以康复治疗为主,以期达到缓解症状、改善患儿预后的目的。引导式康复训练治疗脑瘫等疾病已取得初步成效。引导式康复训练要求以患儿为中心,遵循循序渐进、动静结合、持之以恒原则,有计划开展康复训练,以促使患儿运动、语言、智能、社交及情感等全方面发展[1]。痉挛性脑瘫康复是一个长期过程,家属作为重要陪护角色,他们对患儿的积极引导、督促及鼓励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且可增加患儿安全感,以保证康复效果,促进患儿预后改善。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124 例痉挛性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分组探讨家属参与联合引导式康复训练治疗痉挛性脑瘫患儿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 年8 月~2018 年9月收治的124 例痉挛性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 例。观察组男31 例,女31 例;年龄3~12 岁,平均(7.87±1.02)岁;参与家属年龄25~43岁,平均(32.06±2.18)岁。对照组男33 例,女29 例;年龄3~12 岁,平均(7.91±1.04)岁;参与家属年龄26~42 岁,平均(32.21±2.22)岁。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标准 (1)符合痉挛性脑瘫诊断标准[2];(2)无关节固定挛缩;(3)无严重认知障碍,能理解要求并执行相关指令;(4)无下肢矫形外科手术史;(5)入组时未进行抗痉挛药物治疗;(6)参与家属为患儿父亲或母亲,认知及沟通能力良好,可配合本研究,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推拿疗法,常用手法包括拔伸、弹拨、拿捏、抖、拍、扣、揉,首先对异常肢体进行整体舒筋推拿,缓解肌肉痉挛、滑利关节,随后进行局部受累部位推拿。上肢:采取侧卧位或仰卧位,肩外旋伸肘、前臂旋前位,采取揉法、拿捏法在肩周边施以手法,配合肩外展、后伸、前屈等被动运动,按揉肱二头肌与前臂肌群,随后采取四肢拿法自肩部到腕部进行拿捏,充分刺激前臂各肌群、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两掌对搓,循手三阳、三阴经走行放松各肌群。躯干:取俯卧位,循督脉与膀胱经走行实施按揉法、弹拨法,点按督脉与两侧膀胱经各个穴位,点按关元俞、大肠俞、气海俞、肾俞、脾俞、胆俞、肝俞、督俞、肺俞、风门,配合背部肌肉按摩及腹外斜肌按揉、捏脊。下肢:取平卧位,采取按揉法,充分刺激股四头肌、内收肌群(从轻至重),配合活动关节类手法,进行髋关节外旋外展,充分按揉后扩大股角(维持3 min),点揉足临泣、太冲、丰隆、阳陵泉、足三里、伏兔等穴位,配合被动伸髋屈膝(维持3~4 min);膝关节固定,于小腿后侧从上至下进行理筋疗法,被动牵拉、过度背曲足部,以牵拉跟腱,维持2~3 min。1 次/d,5 次/周,共6 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家属参与联合引导式康复训练治疗。(1)引导式康复训练。评估入组患儿实际情况,将相邻年龄、同等功能水平者分配至一组,每组3~6例,安排1 名主引导员,制定康复训练主题、设计环境、习作程序等,另安排1 名纪律员,负责管理课堂纪律,引导家属参与。训练内容包括:运动课,进行上肢运动、手部功能锻炼,牵伸、坐起、翻身、行走、爬行锻炼等;语言课,进行口肌训练、情景对话及看图说话训练;认知课,进行识物、算数、识图及指令训练;文体课,进行角色扮演、主题社交,完成游戏、绘画等;生活课,进行吃饭、刷牙、洗脸、穿衣、如厕等基本训练;感统课,进行注意力观察、触觉刺激等训练。(2)家属参与。每例患儿由1 名家属陪同接受引导式康复训练,为患儿建立支持系统。向家属耐心讲解疾病及康复相关知识,纠正他们错误认知,给予适当心理辅导,使家属以积极乐观态度面对患儿,并激发他们的参与主动性;指导家属掌握康复训练基本技能,为患儿家庭训练提供机会,同时科学管理患儿日常生活;引导家属关注患儿内心世界及心理活动,多给予患儿鼓励与关心,注意患儿情绪变化,并积极引导;指导家属为患儿提供与外界接触机会,帮助患儿早期融入社会。5 次/周,共6 个月。

1.4 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于治疗前后,采用综合痉挛评分量表(CSS)评估两组痉挛程度,最高分16 分,分值越低痉挛程度越低[3];采用脑瘫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量表(ADL)评估患儿生活自理能力,最高分100 分,分值越高生活自理能力越强[4]。(2)治疗满意度。由参与家属从治疗专业度(40分)、趣味性(30 分)、有效性(30 分)三方面评价治疗满意度。分为1 级满意(≥90 分)、2 级满意(75~89分)、3 级满意(<75 分)。总满意度=(1 级满意例数+2 级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5.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两组治疗前CSS、ADL 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CSS、ADL 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CSS 评分低于对照组,ADL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CSS、ADL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CSS、ADL 评分比较(分

组别 n 治疗前C S S 评分治疗后 治疗前A D L 评分治疗后观察组6211.21±1.048.12±1.1147.15±8.4259.26±10.34对照组6211.18±1.079.41±1.0546.87±9.0155.10±8.71 t 0.1586.6580.1794.423 P 0.8750.0000.8580.017

2.2 两组治疗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家属治疗满意度91.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19%(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满意度比较[例(%)]

3 讨论

痉挛性脑瘫是小儿神经内科常见病,近年发病率仍呈不断升高趋势,严重影响患儿正常发育及生活自理能力,且可增加患儿家庭精神及经济负担。临床发现,早期使患儿接受系统、有效康复治疗,有利于促进患儿痉挛症状缓解,改善患儿预后[5]。但常规康复治疗以推拿、神经发育促进技术、生物反馈训练等为主,治疗及训练过程枯燥、乏味,患儿多缺乏积极主动性,难以取得理想康复效果。

近年来引导式康复训练在痉挛性脑瘫治疗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该模式是早期教育与康复治疗的特殊结合,融汇教育学、心理学、神经学及康复治疗学等多学科知识,以任务为导向建立治疗目标,使治疗主题贯穿整个训练过程,并通过引导、节律性意向等方式激发患儿兴趣、互动性,以达到系统、全面提高脑瘫患儿各方面能力的目的,效果显著,得到临床普遍认可[6~7]。痉挛性脑瘫康复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家属作为患儿看护、照顾主体,需保持积极乐观心态,给予患儿耐心引导、鼓励及督促[8]。以往康复治疗模式家属参与度低,且对痉挛性脑瘫疾病及相关治疗缺乏正确了解,导致配合度不高,加之患儿缺乏家属陪伴极易产生焦躁等情绪,影响康复工作顺利开展。因此,促进痉挛性脑瘫患儿家属积极参与康复训练过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应积极引导家属参与,加强健康宣教,使其正确了解疾病与相关治疗,并予以适当心理辅导,帮助家属树立患儿康复信心,以充分激发家属参与主动性,确保康复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引导家属掌握康复训练基本技能,可进一步完善家庭康复系统,促使家属更加关注患儿心理状态,给予足够关爱,且为患儿提供与外界接触机会,有利于患儿生理功能恢复及生理状态改善。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CSS、ADL 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家属参与联合引导式康复训练可有效减轻痉挛性脑瘫患儿痉挛程度,提高患儿生活自理能力。分析原因可能在于引导式康复训练可为患儿提供系统、完善的康复教育与指导,且配合家属参与可进一步促进康复工作顺利开展,保证康复效果。观察组家属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家属参与联合引导式康复训练治疗可获得患儿家属普遍认可,原因可能与该模式专业度强、趣味性及有效性高有关。综上,家属参与联合引导式康复训练治疗痉挛性脑瘫患儿有利于缓解患儿痉挛程度,改善患儿生活自理能力,且家属满意度高。

猜你喜欢
痉挛性脑瘫痉挛
针刺跷脉穴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无药无创纯手法调整痉挛性斜颈验案一则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针刺对中风痉挛性偏瘫研究进展
卵巢囊肿蒂扭转螺旋CT联合多平面重建技术诊断价值分析
防运动后肌痉挛喝水不如补电解质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