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康复护理模式对自闭症患儿社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05-11 08:12职晓霞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4期
关键词:社交能力自闭症常规

职晓霞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儿童康复医学科 河南郑州450052)

自闭症属神经发育异常而导致的社会能力低下等障碍型疾病,具有早发性与广泛性,常于儿童期发病。自闭症患儿临床症状个体差异性较大,多表现为孤僻、社交障碍、语言障碍、兴趣缺乏等,对该病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需实施护理干预以达到康复目的[1]。目前,临床多采用营养支持、能力锻炼、规律用药、病情监测等方式对自闭症患儿实施护理干预,但缺乏针对性,护理效果欠佳。社会交往障碍是自闭症的核心,因此,以提高社交能力为导向,探寻更加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改善患儿症状,促进其生活质量提升是目前研究的重要方向[2]。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自闭症患儿152 例,分组研究了家庭康复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模式对自闭症患儿社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0 月~2018 年10 月收治的自闭症患儿152 例,按入院时间分为家庭组和常规组,每组76 例。常规组男45 例,女31 例;年龄2~10 岁,平均年龄(5.78±1.67)岁;病程3~14 个月,平均病程(8.42±2.67)个月;轻度自闭症23 例,中度自闭症40 例,重度自闭症13 例;患儿主要监护人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4 例,高中39 例,大专及以上23 例。家庭组男43 例,女33 例;年龄2~9 岁,平均年龄(5.35±1.58)岁;病程2~16 个月,平均病程(9.16±3.08)个月;轻度自闭症21 例,中度自闭症41 例,重度自闭症14 例;患儿主要监护人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5 例,高中40 例,大专及以上21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主要监护人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入组标准 (1)纳入标准:确诊为自闭症;患儿主要监护人具有良好的护理依从性;患儿家属均知情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有重要器官受损或先天发育不良;有听力、肢体运动障碍;患有脑部疾病;患有恶性肿瘤;患儿父母任何一方患有精神类疾病;家庭结构不完整。

1.3 基础治疗 两组均予以抗抑郁药物、抗精神病药物、情绪稳定剂、中枢神经兴奋剂、多巴胺拮抗剂、维生素B6、矿物质盐等常规治疗。

1.4 护理方法

1.4.1 常规组 采用常规护理。由同级别资深护理人员实施护理干预,内容包括营养指导、生活能力锻炼、按时给药、病情监测等。护理干预6 个月。

1.4.2 家庭组 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实施家庭康复护理模式护理干预。(1)人际交往:家长为患儿创造人际交往机会,带其参加集体活动,增加与陌生人的接触次数及时间,指导交流,使其充分体会社会生活,积累社会交往经验;同时,以游戏为主导,通过组织家庭游戏锻炼患儿的互动能力,启发其交流意愿,提高社会交往能力。(2)情景教育:根据患儿自身特点制订相应的家庭康复计划,营造稳定、持续、温馨、安全的家庭生活环境,通过带患儿外出使其认识并遵守社会法规,体会自然魅力,激发其语言表达;各家庭成员协同配合,创设不同的情景,帮助其理解、学习社会生活,提高适应力,养成社交习惯。(3)心理疏导:家长积极与患儿交流,增加交流次数,寻找患儿感兴趣的话题,分析其心理状态并予以开导,多用语言、肢体交流,不断予以鼓励,使其更好地配合。(4)音乐疗法:使患儿保持安静放松的状态,聆听音乐,产生共鸣,提高其对音乐的兴趣,鼓励其演唱自己喜爱的歌曲,并适当加入肢体动作,刺激神经发育,提升其自我价值感,感知快乐,减少不良情绪;鼓励患儿在聚会上表演熟练的歌曲,增加患儿社交行为,使其学会与人相处,适应社会。(5)日常生活:家长根据患儿饮食爱好制订健康营养食谱,注意其饮食变化,促进其食欲及机体抵抗力;加强活动锻炼,主要为有氧运动,播放音乐或动画,增加运动乐趣及时间,调动其运动积极性;训练其日常生活基本能力,反复练习并予以鼓励,制定奖励措施,使其积极配合训练。护理干预6 个月。

1.5 观察指标 (1)采用《社会反映量表》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社交能力,主要包括社会意识(30 分)、信息处理(30 分)、互动能力(40 分)3 个方面,总分100分,评分越高,社交能力越强。(2)采用儿科生活质量调查表(Peds QLTM)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总分100 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3)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评估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总分100 分。评分>90 分为非常满意;70~90 分为满意;<70 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社交能力比较 干预前,两组社交能力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家庭组社交能力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1)。见表1。

表1 两组社交能力比较(分

表1 两组社交能力比较(分

组别 n 干预前社会意识干预后 干预前信息处理干预后 干预前互动能力干预后家庭组7612.13±2.7620.05±1.8713.39±2.5522.84±0.6115.41±3.3329.74±2.31常规组7611.64±3.0815.68±2.9613.75±2.1817.94±1.5615.17±2.7822.25±3.02 t 1.03310.8810.93625.5030.48217.173 P 0.303<0.0010.351<0.0010.630<0.001

2.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家庭组生活质量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家庭组7640.79±4.9572.53±7.64常规组7640.46±5.3264.41±6.79 t 0.3966.926 P 0.693<0.001

2.3 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 家庭组非常满意30 例,满意44 例,不满意2 例,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7.37%(74/76);常规组非常满意13 例,满意42 例,不满意21 例,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72.37%(55/76);家庭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χ2=18.494,P<0.001)。

3 讨论

自闭症为精神科常见疾病,自闭症患儿普遍存在生活能力低下、社交能力障碍等特征,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3]。有研究表明,早期对自闭症患儿实施有效的康复治疗并加强能力训练,可改善患儿的不良状态,促使其回归社会[4]。

促进社会性发展,是自闭症康复护理的核心目标,但常规临床护理往往无法显著提高其社交能力,康复护理效果欠佳[5]。有学者认为,家庭是促进自闭症患儿病情改善的关键,家庭康复护理更具结构性、个体性、系统性,利于患儿康复[6]。与常规护理相比,家庭康复护理主要具有以下优点:(1)将生活、学习、社会等融为一体,为患儿营造了良好的实践环境,可使其充分体会、学习社会生活,促进其尽早回归主流社会。(2)关注患儿日常生活状态,使其参与游戏和集体活动,可促进其生活能力提高,打开其内心世界。(3)塑造并反复锻炼其社交能力,可使其逐渐适应社会规范,掌握互动技巧,融入社会,丰富生活,从而改善生活质量。(4)语言交流是生活基本技能,采用音乐疗法等手段,可促进大脑神经元发育,稳定患儿情绪,激发其语言功能,学会倾听和感受,提高其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改善其心理及生活状态。研究表明,家庭康复护理便于对自闭症儿童实施全方位干预,可采用不同方式改善其社交障碍,提高生活能力,使其融入正常生活,改变生活状态[7]。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家庭组社交能力及生活质量均高于常规组,家庭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说明家庭康复护理模式由提高自闭症患儿社交能力入手,可从多方面改变其不良状态,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获得显著的护理效果,提高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社交能力自闭症常规
奥尔夫音乐联合体育游戏对轻中度ASD儿童社交能力的干预研究
常规之外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关爱自闭症群体要从消除误解开始
“基因剪刀”或可减轻自闭症症状
巧用一日生活,提升幼儿社交能力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自闭症是个什么鬼?
如何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
别受限于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