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温州市高三年级 第一次适应性考试作文题

2020-05-11 12:19严涛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新世界文学性段落

严涛

在2019年11月山东、海南等省市考查的2020年高考全国统一考试模拟卷中,现代文阅读的论述类文本阅读中有这样一道简答题: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以简答题的形式考查论述文的论证特点,过去没有出现过。虽然浙江卷是独立命题的,但这种考查形式、内容也值得我们关注。

提问“论证上有哪些特点”,就是要我们分析文本在论证过程中有何独特之处。

要答好这道题,最重要的是具备论述文“论证”的相关知识。

“论证”的相关知识,主要是论述的基本要素,包括论点、论据、论证,其中论证又包括论证思路、论证结构、论证方法等内容。除了这些核心知识,还涉及一些写作和逻辑方面的知识。

具体如下:

虽然课本中没有对以上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整理,但这些知识都可以在论述文(议论文)篇目中找到对应内容,可以有意识地梳理一下论述文的知识体系。

比如,我们可以借助《拿来主义》一文学习、巩固驳论文的论证思路:列现象—析弊端—挖根源—提方法。

文章先提出继承文化遗产的两种态度“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表现,分析了这两种态度带来的危害,进而探究两种态度产生的根源,最后提出面对外国文化时“占有、挑选、创造”的“拿来主义”主张。

又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劝学》一文,巩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层进式论证结构。

文章首句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观点;接下来从学习的“意义”在于改变自己、提高自己,以及学习的“作用”在于弥补自身不足这两个方面去论证为什么“学不可以已”;然后论证怎样才能做到“学不可以已”:学习要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

再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师说》一文学习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

在论述“为什么‘学者必有师”时,作者对比了三组对象:“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爱其子”与“于其身”、“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从他们的结果、行为、心理等角度入手,深刻揭示了“师道不传”的现状。接着,作者以孔子从师为例,同时引用孔子“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的名言,阐释了如何择师,即“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下面来看模拟卷中的这道题目,考查的文本材料如下。

【材料二】

①为什么有人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

②科幻小说描绘幻想世界,我们当然能够发现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某些相似性,但是在细节设置和整体结构方面,幻想世界是超出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和人的行为心理的。一般的小说在进行情节描绘的时候,存在一种天然的便利性,作者不用浪费笔墨在整个世界的构想上,细节的描绘和推陈出新就成了这些小说的长处。作家也不必为新的人际关系、社会行为、世界结构负责,只需直接去描绘既有世界下细微的情感波澜和社会反应即可。相比而言,每一部科幻小说都是在创造一个新世界,每个细节都牵涉新世界的结构,要为人物的行动设计好相应情境,因此他们必须不断插入结构因素的解释。作家一旦将笔墨只集中在这些大的框架上,作品整体的文风就不免显得疏阔。读者依据传统的阅读体验去衡量,往往就会觉得科幻小说过于粗陋,即便是《三体》,在人物设置和情感描写上也显得新异有余、细致不足。

③从题材来说,科幻小说关注探索与发现,在某种程度上,这对细致的形式也产生排斥,从客观上导致了科幻小说文学性的欠缺。探索的乐趣在于惊奇,要达到惊奇,必须在情节设计上出乎意料。遥远星系、微观世界、新奇未来、不断穿越……在这些或恢宏或奇诡的题材的映衬下,科幻小说对形式的探索并不用力,因为形式探索无法与新奇世界的探索形成同等的阅读快感。

④可见,科幻小说的特性导致了它的努力方向不会是传统的文学性,而集中于新世界的探索以及新世界人性结构的深度开掘,其实这些方面自有其文学魅力。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够反过来看待科幻小说呢?文学理论家卡勒提出,文学性其实就像杂草。没有任何一种草天生就是杂草,杂草是根据人们的目的来划分的。如果希望庭院里种的是鲜花,那么任意生长起来的蕨类植物就是杂草;如果希望种植野菜,那么偶尔生长的鲜花就是杂草。文学史中的文学性已经形成惯性,但是这并不表明所有的文学性都是如此。如果缺乏变革意识,那么我们就陷入将文学性纯粹化、永恒化的误区,而这种态度忽视了文学性形成的机制。

⑤文学性重要吗?重要。一种文学范式稳定之后,各种文学规则才得以确立。但当新的文学样式崛起,挑战既有文学范式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原有的文学性不足以涵盖新的文学样式,这时文学性本身也要改造。在科幻作品面前,假如不顾时代的要求,把文学性固化,那么科幻小说会沿着自己的方向掘进,而将基于文学史树立起来的文学性抛在脑后。

(摘编自王峰《科幻小说何须在意“文学性”?》)

文本出自《科幻小说何须在意“文学性”?》,文章标题虽然是问句,但论点很清楚,即“科幻小说无须在意文学性”。通读材料后,也能得出这个结论。

文章开头没有陈述自己的论点,而是用设问的形式摆出别人的观点:有人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

接着,作者开始分析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的原因。从描写世界的细节设置和整体结构方面看,科幻小说与一般的小说创作不同(段落②);从题材角度看,科幻小说更关注探索与发现(段落③)。

由此,作者在段落④归纳出“科幻小说的特性导致了它的努力方向不会是传统的文学性”,而应该“集中于新世界的探索以及新世界人性结构的深度开掘”。这也是作者观点的具体描述,这是“立”。

接下来“驳”。首先作者认为科幻小说“自有其文学魅力”,并引用文学理论家的话阐述“文学性已经形成惯性,但是这并不表明所有的文学性都是如此”。“如果缺乏变革意识,那么我们就陷入将文学性纯粹化、永恒化的误区”,这种情况下,面对新崛起的文学样式,如果不改造文学性本身,那就是“不顾时代的要求,把文学性固化”。如此一来,文章開头别人的观点“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自然是站不住脚的。

可以看出,文本是循着“不破而立,先立而后破”的论证思路展开的,从论证类型上看,把它归入“驳论”更适合。

全文的论证方法也很丰富。

有事例论证——段落②以《三体》的例子证明科幻小说因为重在描绘幻想世界,所以会忽视一般小说注重的文学性。

有引用论证——段落④引用文学理论家卡勒的“文学杂草”理论,来解说在文学性形成过程中的错误做法。

有对比论证——段落②始终将科幻小说与一般小说对比着来谈。

有了以上分析,可以整理出如下参考答案:

①以设问开篇,引发关注;②采用辩驳的论证结构,先立再驳;③论证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等。

(答出1点给1分,答出2点给2分,答出3点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虽然浙江卷未必会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中如此考查,但是,借助课文和这道题来巩固论证知识,既能帮助我们在阅读论述文时举三反一,也能在写作论述文时,变阅读文本中的论证知识为写作的论证知识,提升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新世界文学性段落
毛泽东诗词文学性英译研究
论《阿达拉》的宗教色彩及其文学性
黄少媚:新世界的追求,不止于此!
心理小测试
《洛丽塔》与纳博科夫的“文学性”
梁亚力山水画的文学性
旧报纸雕出新世界
“P”出个新世界
弄清段落关系 按图索骥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