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红色文化认知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2020-05-11 06:02刘兴来王坤杨微微郜莹王翠翠赵阿勐王玉花
祖国 2020年5期
关键词:现状调查参与认知

刘兴来 王坤 杨微微 郜莹 王翠翠 赵阿勐 王玉花

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齐齐哈尔拥有丰富的红色物质资源与文化资源。文章以齐齐哈尔红色文化为依托,对齐齐哈尔某高校610名青年大学生进行调查,以了解其对红色文化认知状况。结果显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中所包含的物质载体与精神载体具有较高的认知层次,但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融入感还需加强,许多学生认为当前红色文化教育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表面化、形式化的倾向。希望學校通过更加丰富多彩且有效的方法和实践途径,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获得感,增强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时代感和实效性。

关键词:红色文化  认知  参与  现状调查  大学生

红色文化是我党在自身发展历程中积累的一比丰富的精神财富,它记载着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历史,是当代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对红色文化的弘扬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推进我国物质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手段。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他们的成长历程中不同程度的接受过红色文化的教育和熏陶,但一段时间以来这种影响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我们应当如何发挥红色文化的教育教育作用,从教育者的角度还比较模糊,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大学生红色文化认知状况进行了调研,取得了一定的结果,现对其进行报告,并以此为今后更好的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1]。

一、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知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在齐齐哈尔医学院中随机抽取不同年级的在校大学生,通过问卷星发放《大学生对我国红色文化认知状况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完成问卷610份,涵盖全校8个学院、1-5年级各个专业学生。基本数据显示,参与此次调研的学生中,男生232人(38.03%),女生378人(61.97%);党员51人(8.36%),非党员人(91.64%)。

本次问卷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认知情况、参与情况和需求状况四个部分。

(二)结果

1.红色文化对中国文化重要性上:非常重要68.36%,重要24.59%,一般4.92%,不重要2.13%,说明红色文化的重要性认识普遍较高。

2.对红色文化的了解程度上:一般57.87%,不大了解21.64%,很了解16.23%,完全不了解4.26%,说明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了解程度不够深入。

3.了解红色文化的途径上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78.52%,电视广播65.41%,互联网65.41%,报刊书籍59.02%,与他人交流38.85%,旅游31.48%,其他20.82%。学校教育仍然是红色文化传播教育的主要途径。

4.大学生对红色文化关注意愿上:愿意64.1%,不怎么关注31.15%,不愿意4.75%。总体上对红色文化的关注意愿比较强烈。

5.参与红色旅游的目的上:领略红色文化,感受革命精神64.43%,欣赏怡人的风景20.16%,没什么目的、放松放松15.41%。

6.对于红色文化的传承性上:有必要86.56%,没什么必要 13.44%。红色文化在逐渐消亡过程中大学生建议的做法上:极力挽救61.15%,遗憾惋惜23.28%,顺其自然12.46%,与我无关3.11%。多数大学生认为自己是有责任和义务去继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

7.学生认可的红色文化宣传方式依次为:参观革命遗址32.95%,网络、电视媒体18.52%,教科书17.21%,展板、报纸等实物媒体15.08%,吊念革命先烈6.89%,集体组织学习4.92%,其他4.43%。

8.对本地区红色文化的了解程度上:大学生对于齐齐哈尔市的红色物质文化了解程度较高。调查发现,大学生对齐齐哈尔市的江桥抗战遗址、督军署、和平广场、博物馆的了解程度均在70%-90%,表明大学生们对这些革命旅游景点都有一定的熟悉程度。对于和平广场的熟悉度最高,达到 89.17%。说明作为齐齐哈尔市红色物质文化的重要代表,纪念馆与革命景点的宣传能够使学生们对于齐齐哈尔市的红色文化进行深刻的了解,并为学生们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生动鲜活的展示。

9.大学生对红色精神文化内涵认知上:73.76%的学生选择热爱祖国,57.92%的学生选择艰苦奋斗,53.96%的学生选择无私奉献。学生们对于革命精神与革命道德传统的认识理解主要体现在对于爱国主义精神与自身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对于祖国、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的认识。

二、结果与对策分析

(一)结果分析

当前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可度较高,这与其成长过程中多接受过较为系统的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和社会环境引导有较大的关系,但同时也在部分学生身上存在了轻视红色文化的重要意义的现象。当前社会文化思潮呈现多元化趋势,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对主流文化的引导和控制,尤其是作为先进青年代表的大学生更需要不断接受红色文化的教育,更好的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在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了解上近年来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2],这与其基础教育中的应试教育和教育手段单一化有较大的关系,这也是在大学教育阶段我们要尽早补齐的教育短板。学校教育仍然是红色文化传播教育的主要途径,这一优势我们要充分发挥,并在途径和方法上不断创新,注重与各类新媒体的融合。总体上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关注意愿比较强烈,这与我们的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施和教育形式不断创新有着密切关系,在红色旅游的目的上大部分同学是为了领略红色文化的魅力,感受革命精神,他们普遍认为:红色旅游是学习革命文化,传承革命精神的一种方式,能够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红色旅游,对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在红色文化的传承性上多数大学生认为自己是有责任和义务去继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我党的先进性教育一直十分关注大学生群体,他们对新思想接受的同时更是能够有效的弘扬传统文化,这其中我们的红色文化就是他们关注的重要内容,而且其在时间上更贴近学生所处的时代、空间上更有实物感,是极好的教育素材[3]。这其中革命遗址是在学生中最为看重的学习教育项目和场所。在本次调查中研究者发现学生更关注身边的切实可见的红色文化教育项目,因此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更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走出去,看起开,注重发挥身边的红色文化资源,积极引导学生的参观学习热情,化被动为主动,以爱国、敬业、奉献为主题发挥好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4]。

(二)教育对策分析

1.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将红色文化教育纳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从制度、组织、政策和经费上给予充分保障。红色文化教育由于其具备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丰富性优势,使得大学生们很容易接受,在当前国家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形式的大背景下,将红色文化教育纳入到思政教育体系中正當其时[5]。

2.加强群团组织建设,促进学生交流。在学校红色文化教育中群团组织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组织优势和活动便捷性都为红色文化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发挥“同辈群体”的技术优势,以点带面,激发学生们共同的志趣爱好和学习热情,以互动的氛围来激发同学们的对红色文化的兴趣,使其学习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拓展,让红色文化学习产生更实际、更积极的效果[6]。

3.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丰富高校的思政课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更好的满足学生们成长发展需求。学校教育是思政工作的主阵地,课堂是战斗堡垒,在学生们对红色文化强烈的需求的前提下,要把思政课在内容形式上进行创新,红色文化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尤为具有积极意义。要不断拓宽教学载体,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使多媒体资源与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进行有机结合,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尤其是对于革命传统及革命道德的教学中,将案例教育直观化、具体化,让革命题材的媒体资料走进课堂,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大学生对背景信息的了解,使学生们对于红色文化的历史意义理解得更加直观和深刻。同时还可以将教学间走出校园面向红色文化宣传教育场所,让学生深入其中,做到有感知、有认识、更有自我提升。红色文化的内容建设上需要不断进行开发和建设,尤其是新时期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和丰富的建设内容的总结提炼,也是红色文化开发和教育的重点,如我们身边的北大荒精神、铁人精神、医疗战线的楷模等,都是可以进一步弘扬和发展的新时期红色文化内容[7]。

4.与时俱进,创新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大学生是接受新鲜事物最快的群体,作为教育对象上,我们必须充分尊重学生们的成长需要和能力变化的过程,红色教育也需要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节奏,在教育手段和方式上进行创新。一是开发网络媒体资源,将红色文化的内容以新媒体的形式及时向学生们推送,巩固好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旋律作用。建设红色文化微博、微信、QQ 群等自媒体手段来传播红色文化内容,并从技术手段上对红色文化进行丰富和传播质量提升,适应学生们对媒体素材的多样化需求。同时,通过在学生群体中建设各类红色文化研究组织,让学生们自觉转向对红色文化内容的研究和深度挖掘之中,并带动周围的同学开展红色文化学习,有效的提高红色文化的吸引力。

文化自信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基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和中国人民伟大斗争中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为我们的文化自信奠定了牢固的知识储备。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建设文化中的重要内容,是我们的一比宝贵精神财富和物质遗产,作为社会先进分子的大学生有责任和义务充分吸收各类先进文化元素来实现自我的健康成长。在当前的历史阶段,对红色文化的传承发扬,能够使大学生明确自身理想信念,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发学习的决心。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为下一步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提出了方向性指引。当前,红色文化教育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表面化、形式化的倾向,还需要社会、学校、学生群体等各方面共同努力,从制度建设、课堂教学、教育方法等方面建立完善的体系,营造出一个寓教于乐、生动鲜活的学习氛围,使年青一代人居安思危,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让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与优秀的革命道德文化督促年青一代更加奋发有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李康平.江西红色资源开发与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3]朱景林.红色文化物质载体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展示应用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5):66-68.

[4]杨帆.红色文化资源话语功能探析[J].理论月刊,2018,(02):33-36.

[5]张来成.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J].中国教育学刊,2017,(12):102.

[6]檀江林,项银霞.高校红色文化传扬平台的优化与模式构建[J].教育探索,2017,(06):61-66.

[7]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课题来源:2018年齐齐哈尔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项目编号:QSX2018—20YB);作者简介:[1]刘兴来,中共党员,硕士,齐齐哈尔医学院精神卫生学院教师,辅导办主任、团总支书记(副处级辅导员),助理研究员;[2]王坤,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3]杨微微、郜莹、王翠翠、赵阿勐、王玉花:齐齐哈尔医学院。)

猜你喜欢
现状调查参与认知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关于有效思品课堂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