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经典阅读现状及策略研究

2020-05-11 06:15齐金颖
青年时代 2020年5期
关键词:阅读现状经典阅读高中生

齐金颖

摘 要:在高中语文教育阶段,经典阅读是高中生丰富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纵观现阶段高中生经典阅读的现状,确实存在令人担忧之处。因此,本文立足于当前情形,从学生自身、教师和学校3者出发,提出优化高中生经典阅读现状的策略,以期能够对改变高中生经典书阅读状况做出一些贡献。

关键词:高中生;经典阅读;阅读现状

一、引言

纵观中国语文教育史,经典阅读在我国传统语文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何为“经典”?许慎《说文解字》中记载:“经,织也。”“典,五帝之书也……庄都说,典,大册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则说:“经正而后纬成。”《辞海》中对“经典”一词解释为:一定时代、一定阶段认为最重要的、有指导性作用的著作。”而笔者认为所谓的“经典”指经过千百年来文化的积淀和传承而形成的人类智慧的结晶。经典阅读就是指阅读经典著作,阅读具有时代气息、人文内涵,能够让读者增长学识、完善人格的整本经典原著。《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提出高中生应该阅读整本文化经典著作(如《论语》《孟子》)、小说(如《红楼梦》《三国演义》)、剧本(如《雷雨》《茶馆》)等。《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同样在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中列举了如上的篇目,并提示“这些内容既可以作为‘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等学习任务群的备选,也可以推荐学生在课外阅读”。国家以课程标准的方式要求学生阅读经典,可见其重要程度。但是结合高中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发现,高中生在一些因素的影响下不仅对课标中要求阅读的经典原著兴趣泛泛,无法做到深入研读,而且对课标之外的经典阅读也只是草草了事,留于表面,此现状让人堪忧。

二、高中生经典阅读的现状

(一)应试考试束缚经典阅读

应试考试顾名思义就是指以试卷的形式考察学生学习情况,以学生试卷的客观分数作为衡量标准的一种评价方式。那么纵观中国语文教育发展史,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这种以应试考试为评价的方式随着隋代科举考试制度的出现,渐渐地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科举考试在中国延续2 000年之久,其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的人才选拔。例如对于高中生来说,“高考是人生的转折点”这样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在心中,为了高分数、好名次,他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数理化等众多科目,根本无暇参照课标要求全方位涉猎整本的经典原著,深入学习经典原著成了“奢求”的事情。

(二)碎片化阅读制约经典阅读

吴欣歆教授在《培养真正的阅读者》一书中提到:“教材中出现的长篇作品节选,其教学价值的一个方面就是引导学生关注‘原典,经由节选文字的阅读走进整本书的阅读”。但从实际情况看,当前高中生阅读经典只是简单地做到了通过教材中出现的长篇作品节选了解原著,对于走进经典著作的整本书阅读还相差甚远。因为高中生由于学习压力大,阅读经典原著的时间非常有限,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阅读时间就会越少,因此“碎片化阅读”的方式成为了阅读整本经典原著的一种新的阅读趋势。但是反观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发现学生通过“碎片化阅读”获得的都是零散的知识,缺少对经典原著研读的系统性,从而导致学生的阅读思维总是停留在著作的表面。

(三)网络小说侵占经典阅读

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自媒体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潮流趋势,网络小说以种类繁多、迎合大众阅读心理的优势逐渐侵占了高中生经典阅读的时间。根据中国目前最大的小说网起点网论坛内的数据调查发现,15~20岁的读者比例约为31.49%,可见高中生正在逐渐地成为阅读网络小说的主力军,高中生的目光逐渐地转移到网络小说上,以至于喜欢阅读经典著作的学生逐渐减少。

三、高中生经典阅读策略

吴欣歆教授说:“经典有着时代的印记,有着独特的当代价值,不同时代的人对经典的阐释会发生变化”。经典本身结构完整,其独有的文化内涵离不开原著。《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两份课标都列举了相关的经典著作,以期高中生能够阅读,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深入思考、寻找解决高中生阅读经典原著现状的策略尤为重要。

(一)高中生提高阅读兴趣,研读经典

经典著作相较于当前流行的网络小说来讲,其最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底蕴绵长,承载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文化,有利于引导高中生“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需要研读,读得越深,感悟越清晰。但是有些经典原著高中生初读时会觉得晦涩难懂,枯燥无聊,例如《乡土中国》。这部学术类著作对于高中生来说,其中的一些文字、概念是晦涩难懂的,需要反复咀嚼、领会才能渐入佳境,读出一点儿东西。这个过程中,高中生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很难坚持把14篇文章都读完。因此要越过对经典著作初读时的枯燥阶段,真正地体会到经典著作的内在含义,需要从高中生自身率先做出改变,产生阅读的内源动力。

首先,高中生应该学习一些阅读书籍的方法,探索合理的阅读途径。例如在进行经典阅读之前,先做好准备阶段的任务,不要直接对经典著作进行阅读,可以先去寻找经典著作的作家介绍、作品梗概、相关学者的评述等,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对著作的了解,确保自己有能力能够阅读这本书,确保对这部著作有阅读的浓厚兴趣,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盲目地阅读经典著作,又可以在避免学生在初读阶段因畏难心理就自我放弃。

其次,阅读经典需要反复咀嚼、品味,切勿急功近利,以期经典阅读的一次成型。陈寿《三国志·魏志·董遇传》中所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经典阅读的过程中,对于感兴趣的段落或是语句可以反复阅读、品味、咀嚼,深入研读,从而产生阅读兴趣,致使阅读心理发生变化,改变已有的閱读态度。

(二)语文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引导经典

在应试教育束缚和网络小说充斥的背景下,高中生对经典阅读的兴趣也就只是泛泛。所以怎样引导高中生进行经典阅读,采用什么样的方式阅读,就成为了广大一线语文教师们正在努力探索的事情。为了激发学生对经典的热爱,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教育心理学的视角分析与研究高中生为什么喜欢网络小说。能否找到经典著作与网络小说相通之处,引导学生目光的转移?答案是肯定的。首先,教师要改变对网络小说的偏颇印象,从内心深处去接受它的存在,不要一直持否定态度,要意识到网络小说也有其停留的价值。其次,要提高迁移相通事物的能力,比如男同学喜欢武侠小说中的快意恩仇,语文教师就可以把课标中推荐的小说如《水浒传》《三国演义》中的相关情节找出来进行教学引导,让学生意识到不光网络小说可以满足自己的武侠梦,经典著作中同样也有自己喜欢的武侠元素;比如女同学喜欢网络小说的爱情故事,语文教师同样可以从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以及沈从文的《边城》入手,引导学生体会经典著作中不關有情爱,还有人生的意味蕴含其中。

(三)学校营造阅读氛围,推崇经典

高中生经典阅读除了学生要改变学习经典著作的态度,教师要创设较为明确的、有效的阅读经典的方法外,还需要学校创建良好的经典阅读氛围,推崇经典。然而在应试教育束缚下,高考仍然是高中生要面对的主要任务,开设经典课程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需要长时间不断观察和调整。因此笔者建议可以每周选择1~2节自习课给学生推荐经典著作,布置适宜的阅读内容。对于阅读之后的感受,学生可以采用读书笔记的形式记录阅读成果,还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或微博超话,交流阅读心得,形成讨论环境。这样既可以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量,又可以摆脱冰冷的高考试题的局限。

四、结语

虽然近年来我国一直极力倡导素质教育,倡导“以人为本”,但是从高中语文经典阅读教学的整体效果上来看,应试教育的主导地位使学生在阅读能力方面仍然有所局限,经典阅读的情况不容乐观。为了改变此现状,提高高中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落实高中生经典阅读策略势在必行。因此,笔者从以上3个层面入手,以期利用有效的方式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从根本上认识到学生经典阅读频率降低的原因,找到促进学生经典阅读的有效策略,为当前的经典阅读教学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4.

[2]刘勰.文心雕龙[M].北京:中华书局,2012.

[3]舒新城.辞海[W].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5]吴欣歆.培养真正的阅读者——整本书阅读之理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

猜你喜欢
阅读现状经典阅读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经典阅读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展
电子书来袭大学生纸质阅读现状的研究
初中生作文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
初中学生读书类课程开发思路
想象力都去哪了
理工科研究生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