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0-05-12 12:04魏思聪董继刚
关键词:普惠山东省因素

□魏思聪 董继刚

[内容提要]本文以山东省为研究对象,测度2009-2018年山东省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并通过构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影响因素模型,实证检验了影响山东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因素。测度结果表明,山东省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基本上呈现出逐年稳步增长的态势,特别是“金改22条”的发布及《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出台,为山东省普惠金融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对山东省普惠金融发展具有显著影响的有小微企业贷款额、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数、移动通信手机保有量、公共交通车辆保有量、金融监管支出、金融业增加值六个因素,其中,前四项是正向影响因素,后两项是负向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小微企业贷款、金融教育、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监管和金融风险防范等六个方面提出相关的政策性建议,以期对山东省未来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引言

2005年,针对传统金融存在的金融排斥问题,联合国提出一种新的解决方式——普惠金融,其目的在于平衡金融机构和金融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在金融机构可接受的成本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为金融消费者提供其所需的金融产品及服务,自此,这一概念被全世界各国所接受并加以运用,同样这对于缓解我国的金融排斥、实现金融资源的共享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中央一号文件(2019)提出加快金融服务方式的创新,普惠金融的重点放在乡村,提高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等,通过政府号召的形式推动发展普惠金融。在国家大力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的背景下,山东省作为普惠金融发展的先行者与践行者,自2013年出台“金改二十二条”以来,响应号召、积极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并把发展的重点放到农业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上,随后又发布《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力求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全覆盖、多层次的金融服务。

虽然现阶段我国普惠金融的改革创新成效显著,但我国的金融业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和难以满足的金融供给之间存在矛盾,金融资源不能得到合理的分配,在此情形下,有效破解金融供需矛盾、实现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成为金融业的关注焦点,为此,深入探究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而促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基于此,本文借助2009—2018年山东省相关数据,对其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并通过建立模型,对山东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便于我们更加了解山东省IFI值的变化走向,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山东省普惠金融发展趋势,以期为今后山东省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助推山东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更上一层楼。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关于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测度的研究较为成熟,Sarma(2008)[1]从银行业渗透率、银行服务的可用性及使用性三个维度来构建普惠金融发展指数,该体系对于后来国内外测度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国外研究主要集中于国家或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测度,Ambarkhane等(2016)[2]以印度为研究对象,将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划分为供给、需求和基础设施建设三个层面。DW Kim等(2017)[3]以55个伊斯兰会议组织(OIC)国家为样本,运用IRF和Granger因果检验测度其普惠金融发展水平。Dai-Won Kim等(2018)[4]以152个国家为研究对象,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测度其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国内研究主要集中于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测度的方法,包括层次分析法(张珩等,2017)[5]、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张兵等,2017)[6]和变异系数法(王修华等,2019)[7]等。

关于影响国家或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因素,国内外的研究集中体现在政府、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额发展环境和金融消费者五个方面。刘亦文、丁李平(2018)[8]及Koomson I等(2018)[9]都强调政府作为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力量。Wang X等(2017)[10]、黄红光、白彩全等(2018)[11]则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金融机构对普惠金融发展的推动作用。虽然国内外金融市场有所差异,但李涛等(2016)[12]、Gopalan S等(2018)[13]一致认为金融市场规模的扩大在某种程度上有益于普惠金融的发展。对金融发展环境的研究,国内更注重研究城市化的影响(粟芳等,2016)[14],而国外更注重研究经济、社会、法律等环境的影响(Kabakova O等,2018)[15]。金融消费者在国内外研究中均有涉及,其中受教育程度(Dai-Won Kim等,2018)[16]、个人收入水平(范香梅等,2018)[17]等因素较为常见。

综上所述,今后关于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首先,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测度方面需要体现指标的时代性,可加入互联网金融的有关指标;其次,分析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影响因素时,需要考虑供求双方对接层面的因素;最后,在分析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时应突出山东省的地域特色。

三、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测度

(一)指标的选取

本文主要借鉴G20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在综合考虑山东省的实际情况及相关数据的可得性的基础上,从供给、需求、供求双方对接三个层面,选取地理渗透性、金融服务的使用情况、金融产品与服务的质量三个维度共11个指标构建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其中,选取银行网点服务半径、保险公司覆盖率、证券公司覆盖率、人均移动支付笔数四项指标代表地理渗透性,主要考虑到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两个角度的供给层面,而传统金融层面侧重研究银行业、证券业及保险业的相关情况;选取平均贷款余额/贫困线、保险普及率、证券交易增长率、电信业务总量四项指标代表金融服务使用情况,主要考虑到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两个角度的需求层面,而传统金融层面侧重研究银行业、证券业及保险业的相关情况;选取居民贷款率、网络普及率、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三项指标代表金融产品与服务的质量,主要考虑到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两个角度的供求双方对接层面,互联网技术代表供求双方实现交互的工具,而贷款、支出等因素不能仅由单方所决定,是需要考虑供求双方意愿的因素。具体指标选取情况见表1。

表1 普惠金融指标体系

(二)权重的确定

表2 普惠金融指标权重

(三)山东省普惠金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普惠金融指数计算

其中Wn为对应的权重,dn为变量。本文选取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山东省统计年鉴》、《山东省金融运行报告》、《山东金融年鉴》、山东省统计局等,最后得出具体的IFI值见表3。

表3 2009-2018年山东省IFI值

在表3数据的基础上,制作了2009-2018年山东省IFI值变化的趋势图,见图1。

图1 2009-2018山东省IFI值

表4 2009-2018山东省IFI值

结合表4和图1可知,2009-2018年山东省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呈现出逐年稳步增长的态势,其中2009年-2011年山东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增幅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但在总体上是上升趋势,原因在于世界经济处于缓慢复苏阶段,金融危机的影响依然存在,又恰逢山东经济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导致此期间山东省普惠金融发展也具有不稳定性。2012-2018年山东省总体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呈现出稳步前进的态势,原因在于2013年山东省发布了“金改22条”,通过对金融主体和平台的改革促进了山东经济转型,为山东未来普惠金融的发展奠定基础;在农村金融方面,2015年山东省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有效地满足资金需求,促进了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2016年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要在2020年之前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这一举措为山东省普惠金融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四、山东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一)变量选择

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并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本文从供给方、需求方、供求双方对接三个层面入手,从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角度选取7个变量进行实证分析。其中,供给方面包括;X1是金融监管支出,反映政府对金融业监管的投入,一般来说,政府对金融业监管投入越多越有利于普惠金融的发展,是间接衡量普惠金融发展程度的指标;X2是金融业增加值,反映金融生产活动创造的价值,是可以直接反映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需求方面包括:X3是小微企业贷款额,反映小微企业对普惠金融发展的贡献程度;X4是涉农贷款额,反映农业对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程度;X5是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数,反映金融需求方的受教育水平;上述三项指标是从普惠金融服务的特殊对象和一般对象两个角度出发进行讨论的;供求双方对接层面包括:X6是指移动通信手机保有量,反映互联网金融的普及度;X7是公共交通车辆保有量,反映金融机构与需求方的接触度;上述两项指标分别从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角度来考察供求双方联系的紧密程度。具体指标见表5。

表5 山东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影响因素

(二)模型构建

以IFI(Y)作为因变量,X1-X7为自变量,基于面板数据构建多元回归模型:lnY=β0+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β6X6+β7X7+ε,ε为随机误差项。选取2009-2018年山东省的相关数据(见表6),进行OLS回归分析。

表6 2009--2018年山东省IFI值原始数据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

表7 OLS分析结果

运用SPSS22.0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得到最终结果,见表7。由回归分析结果可知(见原始数据4),R2的值为0.999,调整后R2的值为0.989,表明该模型拟合度高,解释变量X1—X7能够很好地解释IFI的变化,同时解释变量X1—X7在5%的置信水平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X1—X7对被解释变量IFI有显著影响。Sig=0.009<0.05,说明该模型非常显著,故结果可信。根据表6中的数据可以得到回归模型表达式为:

IFI=-4.825-0.009X1-0.001X2+6.900X3+0.016X5+3.049X6+6.730X7

结合表7,对山东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显著影响因素的具体分析如下:

1.显著正向影响因素分析。小微企业贷款额、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移动通信手机保有量、公共交通车辆保有量均在5%水平上显著正向影响山东省普惠金融发展。

(1)小微企业贷款额,对于山东省普惠金融的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说明该因素能够促进山东省普惠金融的发展,小微企业贷款额的增加,有利于改善小微企业资金短缺的现状,提高其贷款的可得性,从而有利于提高山东省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

(2)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数,对于山东省普惠金融的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说明该因素对于山东省普惠金融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随着山东省高等教育普及率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居民能够树立理性的理财观念,这使得潜在的金融需求被激发出来,有效的金融需求扩大,从而促进供给方不断完善金融产品与服务,推动山东省普惠金融的发展。

(3)移动通信手机保有量,对于山东省普惠金融的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说明该因素是促进山东省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相融合,滋生出互联网金融的新模式,而移动通信手机是实现这种新模式的重要载体,移动通信手机保有量越大,越有利于居民选择移动支付方式进行消费,从而更好地连接供需双方,更加便于供给方向金融消费者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促进山东省普惠金融的发展。

(4)公共交通车辆保有量,对于山东省普惠金融的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说明该因素能够起到推动山东省普惠金融发展的作用,公共交通车辆保有量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交通的便利程度,是连接金融机构与金融消费者的关键纽带,能够拉近金融消费者与金融机构的距离,有利于消费者选择传统金融服务,从而提高金融的普惠程度。

2.显著负向影响因素分析。金融监管支出、金融业增加值均在5%水平上显著负向影响山东省普惠金融发展。

(1)金融监管支出,对于山东省普惠金融的发展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说明该因素对于山东省普惠金融的发展支持力度有限,原因主要是政府难以实现对所有金融活动的监管,许多不列入金融机构范畴的企业也在从事金融活动,这使得金融监管支出难以覆盖全部的金融活动,难以实现普惠目标。

(2)金融业增加值,对于山东省普惠金融的发展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说明该因素对山东省普惠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有限的,金融业增加值主要来源于金融中间服务的佣金或管理费用,在金融风险增加时,银行会提高利率以应对预期损失的增加,佣金收入就会因为资产泡沫而增加,因为金融业增加值难以反映风险状况,所以对于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较为有限。

五、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首先从地理渗透性、金融服务的使用情况、金融产品与服务的质量三个维度出发,以山东省为研究对象,选取11个指标构建普惠金融评价体系,测度2009-2018年山东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结果表明,山东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呈现出逐年稳步上升的趋势,其中2012—2018年发展较为稳定,增速较快。在此基础上对山东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小微企业贷款额、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数、移动通信手机保有量、公共交通车辆保有量与山东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之间是正相关关系,金融监管支出、金融业增加值与山东省普惠金融发展之间是显著负相关关系。

(二)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本文基于上述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提升山东省乃至全国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促进政府与金融机构之间的良性互动,加大对小微企业贷款的支持力度。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由来已久,政府通过开辟小微企业贷款的绿色通道、简化贷款流程、注入政策性资金等方式,使得小微企业贷款问题的解决初见成效,然而仅靠政府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政府应该与金融机构达成一致共识,鼓励金融机构向投资者发放贷款,规范金融市场秩序,为金融产品及服务的需求者和供给者创造一个良好的交易环境,促进双方的资金融通,形成供求双方互利共赢的良性循环,提升小微企业的融资覆盖率,降低投资门槛。

第二,普及金融知识教育,提升居民金融素养。金融机构应自觉加强普惠金融知识的宣传力度,安排金融服务人员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教育获得,推进普惠金融知识的普及,拉近其与潜在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使得潜在消费者能够有机会了解金融产品与服务,树立普惠金融意识,进而有可能促成之后的交易。另外,政府应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普及率,同时也应将金融知识的学习纳入相关课程中来,使得非金融专业的学生有机会去接触和了解基本的金融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金融素养,有利于金融机构更好地开展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宣传工作,使得供求双方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促进普惠金融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大力发展移动通信技术,推动互联网与金融融合发展。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革新,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金融业,随着互联网建设的日益完善,提高了网络覆盖率,促进了金融产品与服务的更新,缩短了供求双方对接的时空距离,使得金融服务更加有效,但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应该止步于此,比起互联网金融,传统金融也尤为重要,在推动金融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进程中,不应忽视金融的本周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网络技术与金融业的结合虽然催生了互联网金融,但其根本目的还是要回归金融的本质,互联网金融只是对传统金融内容上的丰富,因此走互联网与金融融合的发展之路任重道远。

第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缩短供求双方的距离。在实现金融机构网点全覆盖的同时,也应当大力推进基础设施的建设,便于缩短金融机构服务半径,使得金融服务需求者能够通过最便捷的交通运输方式到达金融网点,既能缩短供求双方之间的距离,又能节省消费者出行耗费的时间,同时还有助于宣传绿色出行理念,为普惠金融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第五,加大政府对金融业监管力度,扩大金融监管范围。在当前分业监管的体制下,不同行业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因而催生了金融业态的变革,在此背景下,政府应当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管,扩大金融监管范围,提高金融业监管的效率,维系金融稳定,为普惠金融的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金融环境。

第六,加强金融风险管理,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政府在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也应注意防范金融风险,强化金融服务,着眼于金融消费者的诉求,提升对弱势群体及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质量,以金融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

猜你喜欢
普惠山东省因素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四大因素致牛肉价小幅回落
The improvement of campu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unde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日照银行普惠金融的乡村探索
农村普惠金融重在“为民所用”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