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美术写生教学

2020-05-12 01:08韦翔宇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6期
关键词:乐趣

韦翔宇

摘要:初中美术写生教学,是引导学生发现美、理解美、传达美和体验美的过程。其不仅能点燃学生学习美术的激情,增长见识,丰富课外知识,还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审美熏陶作用。

关键词:写生教学  感性认知  理性表现  乐趣

初中美术写生教学,是引导学生发现美、理解美、传达美和体验美的过程。其不仅能点燃学生学习美术的激情,增长见识,丰富课外知识,还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审美熏陶作用。

现在初中生的个人表现欲较强,观察、分析能力也有了一定基础,对新奇的事物非常感兴趣,愿意表达和分享,并在临摹的基础上有一定的造型水平。但写生教学在美术教学中实施难度较大,学生不能很快掌握,易产生急躁和畏难情绪。针对这些难题,可通过在写生练习中由简单到复杂的常规程序来慢慢提高学生的写生水平。同时,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高效实施写生教学,让学生在不断变化中体验绘画的乐趣。写生也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在临摹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这样的写生教学才能凸显“学以致用”的目标和意义。

写生教学要遵循以生为本原则,教学过程既要有常规流程,又要适度创新激趣。

一、感性认知过程

师法自然,是学生写生观察时的第一状态,由观察到发现,认识分析世界,最后从中获取知识。一个人观察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数据表明,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观察发现获取的。美术是视觉造型艺术,只有通过观察获取多彩多样的感性知识,理性思维才不会变成无源之水而枯竭。

直接的感性观察是写生教学所必需的。美术课堂上临摹范画的教学手法非常普及,也十分有效,但只能是参考和借用。如果学生的画作主体、构图、表现方法、形式等千篇一律,多人的画作如复印似的,就无法体现学生在写生时的感性认知。

只有充分体现直观感性认知的写生教学,才是科学的教学方法。具体实践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培养观察的针对性。如果观察时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就不会有触动,更不会感动。因此要教育学生在观察时细心留意事物的鲜明的特征。比如,观察人或物时,要对目标人或物进行筛选,抓住打动你的细节观察,最好是有趣的,这样,目标人或物就会深刻地记录在脑海里。二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品质。三要提前做好相关信息储备。丰富的信息储备能使观察能力得到提高,不被感性认识的表层迷惑。比如,在进行静物写生训练时,适当学习透视、比例及结构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就会比较从容地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从而获得真实表现的成就感。

二、理性表现过程

经过写生观察过程后,学生可以摆脱范画步骤进行作画了,但要防止学生模仿性写生,即单纯地描摹对象。通过打破常规习惯性思维,在写生教学训练时,不仅要倡导扎实的写实表现,更要鼓励大胆的创造性个性表现,防止出现一味模仿的惰性心理;要引导学生记忆、分析、再现,使科学性、艺术性、独创性相结合,让学生自然进入理性表现过程。

写生训练所涉及的手法、步骤、构图、比例、透视、线条及色彩冷暖、明度、纯度等知识,通过生动、形象且有趣味的传授和引导,让学生了解创新写生的乐趣。比如:在素描静物写生时,用点、线、面的排列变化来表现黑、白、灰;通过取景位置、形状、方向的变化,寻找写生的乐趣;色彩写生可以进行冷暖变化、明度及纯度的渐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枯燥的理论讲解不仅收效甚微,而且容易打消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评价学生作品时,多激励、少批评,多展示、少打击,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引导学生自我分析和反思。

三、感性认知升华过程

学生写生训练经历初期的兴奋后,进入心理曲线波动区,大部分学生会对自己的作品很不满意,妄自菲薄,充满受挫折的情绪,绘画的兴趣也大大减弱,此时老师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心理变化,科学调控学生情绪,不能过分强调作品的质量,更不能强制展示。

为了让学生找回胸有成竹、得心应手的心理感受,巩固前一阶段的成果,达到感性认知的升华,老师不能急躁,要耐心和学生互动交流,让学生倾诉感受,缓解焦虑。如在学生遇到写生“瓶颈期”时,笔者不要强迫学生坚持作画,而是和他们聊天,畅谈自己在学习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分享克服困难时的愉悦,并通过赏析大师的名作、观看美展等,拓展他们视野,打开他们的思路,解开他们的思想束缚。经过交流后,学生逐渐调整,作品表达的角度、深度和内涵一定会发生很大变化,绘画的境界也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理性表现提炼过程

写生训练的最后阶段是对作品的调整和完善,需要学生充分发挥个性,追求朴素的艺术技巧,捕捉转瞬即逝的灵感,从而形成自己独有的艺术内涵和科学精神。

老师在美术写生训练时应教育学生不仅要用眼睛去观察,还必須独立思考,科学、理性地运用各类绘画元素作画,在写生过程中不断体验、感悟绘画理论,把直观感受变为理性表现。法国著名雕塑艺术家罗丹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写生训练不是培养大师,而是培养大师的眼和心!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捕捉、感受自然美,理解、表达自然美,提高审美情趣,提升审美能力,培养具有“发现美的眼睛”的核心素养,领悟自然美的独特价值。

综上所述,在初中美术写生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写生教学学习透视、色彩、构图、比例等美术知识,运用写实、变形和抽象等科学方式,结合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描绘事物,表达情感和思想;引导他们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兴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亲近自然、融入社会、关受生命的情感态度与行为习惯,使他们逐渐形成环境意识、社会意识和生命意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管梅英.新美术教学理念,启迪学生创新思维[J].求知导刊,2017(14).

猜你喜欢
乐趣
中职生阅读兴趣培养初探
优化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亲历探究过程 体验化学乐趣
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水平点滴谈
浅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找寻学习的乐趣
推进“自主识字实验”的有效措施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如何创建轻松愉悦的数学课堂
和幼儿一起感受区域游戏的乐趣
基于能力培养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