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学画”谈小学数学课上的画图策略

2020-05-12 01:08刘振生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6期
关键词:画图策略数形结合思想

刘振生

摘要:“数学画”是几何直观的具体形式,可以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能够把抽象问题具体化、直观化,使解决问题的过程简明直观。“数学画”是画图策略的有效呈现,是“数形结合”思想的具体体现,通过“读图”“画图”,可提升学学生数学思维,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学画”  画图策略  “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百般好,割裂分家万事休。”数学家华罗庚曾经的这句话,指出了“几何直观”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数学画”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实用性,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当学生在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可以用画“数学画”的方式来帮助分析,使复杂抽象的数量关系直观明了,增强解题的能力。

一、“数学画”是“数形结合”思想的有效引导

近期笔者观摩了一节二年级数学实践课“有趣的数学画”,对数学课上的画图策略有了更清晰的理解。这节课上,教师让学生“分糖”,学生参与积极,思维活跃。本节课呈现的“数学画”形式多样,巧妙地解决了数学难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孩子们是天生的画家,他们用自己的画笔画出了心目中的数学,把生硬的数字、符号、图形变成了可爱的圈圈和点点,还用画笔配上了房屋、小草、树木、蓝天、白云等,把抽象的数学思维过程转化成色彩斑斓的图画。

从这节课中,我们不难看出,孩子们喜欢“数学画”,也善于把简单的数字通过图形表示出来。“分糖”的过程体现出了思维的差异性,有数字符号、有彩笔连线、有图形的集合……在本节课中,教师放手让孩子们“画”出条件和问题,“画”出数量之间的关系,使数学与符号、图形、图画相结合。通过画画促进思考,化复杂为简单,能更好地寻找问题的答案。同时,孩子们在尝试中体验到用画图解题带来的成就感,这其实就是“数形结合”思想的有效引导。

二、“数学画”是画图策略的有效呈现

数学课上的“画图”就是“数形结合”思想的呈现。这种通过画图来理解数量关系的策略,符合孩子们的认知发展水平,通过图示直观呈现思维,促进理解,帮助建立抽象思维。

当低年级的孩子在理解抽象问题出现困难时,可以鼓励他们动手在纸上画一画,把已有的条件和所求的问题呈现在纸上。然后,引导他们去观察,寻找条件之间的联系、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切入点。这样就能化抽象为形象、化复杂为简单、化无序为有序,有效建立想象模型,梳理出解题规律等。

例如,小学高年级数学题:“甲、乙、丙三人去商场购物,共消费了1000元钱,甲消费的钱数是乙、丙两人和的四分之一。甲消费了多少钱?”这一题,标准量单位“1”不是其中一个的量,而是“乙、丙两人钱数的和”,是未知的。学生在解决这道题目时,若只从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去理解,就会有一定的困难,同时在解法上,也显得比较烦琐。若通过画图,就能把复杂的数量关系直观地呈现出来。解这道数学难题时,可以把甲的钱数用“1个△”表示,那么根据条件,就知道乙和丙的钱数之和是“4个△”,甲、乙、丙的钱数总和就是“5个△”。通过简单的图示,就能够知道,总钱数是甲钱数的5倍,只要列式1000÷(1+4)=200(元),就得出甲消费的钱数了。

“数学画”展示的是画图策略,切合小学生学习过程的需要。学生在画图的过程中,把文字转化成图画,能直观地理解数量关系,从而找到解题策略。课堂上使用的“数学画”,其实就是孩子抽象思维直观、有效的呈现。

三、从“数学画”谈画图策略的有效运用

认识到了“数学画”和画图策略的优越性,怎样引领低学段学生有效掌握呢?笔者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策略。

1.利用书本“情境图”,培养孩子的读图能力

新版的数学教材,大多从“生活情境图”引入新知。这些情境图,画面精美,又蕴含了丰富的数学信息,是教学画图策略很好的素材。

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分析,对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要充分挖掘,再结合教材的编写安排,寻找最精当的方式去“读图”“画图”。这种画图策略的能力训练,从一年级就应该引起重视,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课本上的图片资源进行读图训练,让孩子们去观察和寻找“图”中的数学信息。

比如,在教学“乘法的意义”时,可以让孩子充分画图,去呈现“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直观地感知“几个几”与“几和几”的区别。如果孩子们没能对乘法建立清晰的表象,那么在学习后面的“倍”的概念时就会出现困难。

2.从“数学画”入手,注重对画图策略的科学引领

“数学画”是画图策略的简单呈现,也是孩子们乐于尝试的解题策略,在他们体验这种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创造各种机会让他们自觉产生画图的需求。例如在教学“分糖”这一课时,教师通过语言的引导,把握好学生使用“数学画”帮助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让学生充分感悟画图对分析问题的方便性。

小学数学教材中,教师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和筛选,挑选出适合用画图策略进行教学的知识点。比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每册都设置了“数学广角”这个知识点,主要是训练孩子的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由于知识点较难,当学生在数量关系的理解上遇到困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画”画出数量之间的关系。例如,在教学“植树问题”“鸡兔同笼问题”“沏茶问题”等内容时,可以充分利用图示法在教学中的作用,将那些原本复杂的数量关系和难以用语言形象表述的教学内容,通过“数学画”变得简单明了。

当孩子们解决完这些问题后,就能充分认识到画图的作用。在师生之间达成共识后,教师可以启发他们在后面的学习中自觉地使用“数学画”。

3.利用“数学画”,发挥“数形结合”思想对知识获得的引领作用

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含有“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内容。课堂上鼓励孩子动手画“数学画”,引导学生找到“数形结合”的切入点,主动有效地利用“几何直观”去帮助解题。即让学生通过“形”找出“数”,通过“图画”找出数量间的关系,再从图中读懂重要的数学信息,并整理出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

比如,在教学一年级“数的认识及计算”时,借助于点点图、圈圈图、小棒图等来理解算理和计算方法;在教学“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时,借助于图示进行转换,有利于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等等。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形象思维较强的特点,课堂上经常性地用“图”“形”与“符号”去呈现、解释和表达数量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将“数”与“形”结合起来,通过画“数学画”去直观地呈现各种算理,提炼规律和算法。这样,我们在教学中就能很好地突破难点,降低学习难度,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4.利用“班班通”的辅助作用,使画图简单快捷

信息化教学的广泛应用和“班班通”设备的普及,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改善了教学手段,同时为数学课堂上的“画图”提供了技术上的便利。我们可以用电子白板的绘图功能和交互功能,根据题意实时地绘制所需要的圖形,使复杂抽象的数量关系及时地直观呈现,方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改善教学效果,提升课堂效率。

利用“数学画”这种孩子们喜欢的画图策略去解决问题,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机,增强其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并为他们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牛佳. 利用画图策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J]. 中国教育学刊, 2017(11):115.

[2]蔡宝塔. 例谈几何直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亚太教育, 2019(2).

[3]黄红成. 低年级数学画图教学的意义及方法[J].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9(8).

猜你喜欢
画图策略数形结合思想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江苏省苏州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半成品”式的辅助学习要得吗
浅析数形结合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解析几何
妙用数形结合思想优化中职数学解题思维探讨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建构画图策略 提升数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