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混龄活动促进幼儿发展

2020-05-12 01:08陈岚李峥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6期
关键词:分享认知情感

陈岚 李峥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教师必须要通过有效途径引导幼儿进行人际交往,而且要予以适当指导,确保幼儿能够形成良好的交往、互助、合作、分享意识。目前我国的幼儿园的大多数机构多为同龄班,幼儿和非同年龄段的孩子交往较少。幼儿园能够将混龄活动予以有效落实,可以使得幼儿在更为理想的环境中交往,并能够满足幼儿合作学习和社会性交往的需要,幼儿与周围的人和事各方面的互动,优化了传统同龄教育模式,对幼儿认知、思维、交往能力、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发展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混龄活动  认知  思维  情感  分享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在组织幼儿活动的过程中,可将班级界限打破,使得幼儿能够在不同的群体中参与形式多样的活动。混龄活动可以使得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同一个集体中开展活动,幼儿们在活动中相互交往,能够学会关心、理解、分享、轮流,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快乐的情绪和自信心,活动效果也会大幅提升。开展混龄活动时,若想使得活动效果达到预期,教师要从幼儿发展的特点出发,设计最合适的活动方式,使得混龄活动更有针对性,使得幼儿的身心成长更为稳健。

一、混龄活动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将混龄活动予以有效落实,可以使幼儿的认知能力大幅提升。幼儿的个体不同,认知发展水平自然有一定区别,在和同伴互动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认知冲突,而这种冲突则能够促使幼儿展开模仿、学习,并内化为自身新的经验。

在大班“美食村”角色游戏中,小班娜娜初次进入美食村游戏区时,对美食村的游戏充满浓厚的兴趣,但买完东西后出现迷茫、不知所措等状态。娜娜和其他同伴一样,被伙房里的厨师炒菜吸引了,站在伙房外看了近3分钟。在大班厨师哥哥的邀请下,她初次体验厨师工作,但缺乏对伙房厨师的职责认识及炒菜步骤的了解,乱炒一气。大哥哥厨师纠正娜娜的炒菜姿势,用言语鼓励娜娜,并且给娜娜做技能指导,娜娜成功地完成了番茄炒蛋。

合理创设幼儿游戏情境,尊重幼儿,鼓励混龄幼儿间积极互动,共同游戏。小龄幼儿自主选择游戏角色,先观看,后体验,既有混龄互动,也有深入探索。大龄幼儿通过榜样示范法、语言引导方法帮助小龄幼儿进一步明确厨师的工作流程以及正确的炒菜步骤,提升游戏水平。

二、混龄活动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年龄不大、能力较弱的幼儿在混龄活动中可以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构建、修正自己的认知结构。同时,在异龄幼儿的互动中,大龄幼儿为了教授小龄幼儿某种知识或技能,必须将自己脑中所存的有限知识加以分析重组。所以,混龄活动对幼儿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在一次大班幼儿与小班幼儿共同阅读绘本故事的混龄活动中,小班幼儿对于绘本故事的阅读只停留在浅显的绘画图案上,对于故事情节的理解,仅仅局限于图画的直觉行动思维。而大班幼儿对于绘本故事情节的理解远远比小班幼儿要更深。所以,大班幼儿在和小班幼儿一起看绘本故事是,会给小班弟弟妹妹讲解情节内容。小班幼儿也在大班哥哥姐姐的讲述中,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和图画内容,进一步理解绘本故事。

从学习的有效性方面来说,看、听、读、说、操作等,可以学习到传授知识的60%,当教别人时,會掌握到传授知识的90%。所以对于大龄幼儿来说,他们在混龄活动中经常会有帮助小龄幼儿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将自己理解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让对方理解,这时他的理解会更加深入,获得的有效经验更为丰富。

三、混龄活动帮助幼儿体验良好的情绪情感

混龄活动可以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与情感体验。幼儿在混龄活动中需要承担一定的角色。同时又由于混龄活动群体的动态变化,幼儿扮演的角色又会随之发生变化,即幼儿从小班成长到中大班的纵向身份的变化。这个新的、运动变化着的角色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情感体验机会,这是单一年龄段所缺少的。

此外,混龄活动可以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一起玩耍和交流,互相之间产生积极的影响。年龄小的愿意跟随年龄大一点的孩子玩耍,同时年龄大的幼儿也能意识到自己的带头作用,带领年龄小的儿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节奏。由于面对的是年龄较小的幼儿,大龄幼儿具有哥哥姐姐的身份,有做榜样的自我心理暗示,故他们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整,增强情感调控能力。

在混龄生活自理游戏活动“巧手叠衣服”中,小班幼儿在欣赏中班幼儿叠衣服表演后,尝试叠衣服。由于实际生活经验较少,操作能力偏弱,导致小班幼儿没有掌握折叠技能,大部分小班幼儿随意摆弄衣物或者观看他人。在哥哥姐姐的指导参与下,小班幼儿的积极性明显有所提高。通过哥哥姐姐的帮助,小班幼儿对叠裤子的技能已基本掌握并且能够大胆、自信地在集体面前展示,增强成功的情感体验。大龄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了帮助弟弟妹妹的愉悦情感,增强了自信。

四、混龄活动让幼儿增加亲社会行为

幼儿园是幼儿步入社会环境的开始,也是幼儿初步体验、实践、探索社会的第一个场所。幼儿成长到不同年龄层时,就会担任着真实小社会中不同的社会角色,尝试着不同的社会分工。

在感恩节混龄自助餐的活动中,小中大班幼儿自主选择餐点进行食用。薯条以及三明治是幼儿很喜欢的食物。但是小班幼儿因为精细动作发展得不够完善,在取食物时不能用夹子把食物夹起。小班幼儿寻求他人的帮忙,对旁边的大班哥哥说:“哥哥,你能帮我夹一下薯条吗?”大班幼儿对于小弟弟的求助表现出很乐意帮忙。在同意了小班弟弟的请求之后,大班幼儿用夹子给小班弟弟夹起了食物,小班弟弟向哥哥道谢。

在这种自由的环境中,大龄幼儿觉得自己有能力去帮助比自己小的幼儿,这会增加幼儿的自信,并进一步增加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与此同时,对于个别能力强的小班幼儿,他们会模仿大哥哥大姐姐的样子,在自己可以做到的范围内对同龄能力较弱的幼儿进行帮助。例如,在一次手工制作薯条的活动中,有的能力强的幼儿会按要求手撕美工纸,并会学着用老师教的方法去粘贴美工纸,然后制作完成手工薯条作品。这时,完成的幼儿就会乐意主动去帮助能力弱、没有完成作品的幼儿,并且有时候会边讲边做,边教授能力弱的幼儿怎么制作。

在混龄活动中,老师会让年龄较大的幼儿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年龄越大的幼儿承担的“社会责任”就越多,年龄小的幼儿会自然而然向他们求助,无形中大龄幼儿就会获得很多照顾小龄幼儿的机会。

五、混龄教育让幼儿懂得分享的乐趣

混龄活动能够让幼儿体验到分享的真谛。当幼儿在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分享时,这说明,孩子心中有了他人。

在迎新年混龄活动中,大班幼儿与小班的幼儿一起制作了鞭炮、窗花等手工作品,共同感受到了互帮互助合作的快乐。接下来,在全园共同观看中班幼儿的舞蹈表演后,小班幼儿和大班幼儿共同把制作的手工作品献给了中班的幼儿。将自己喜欢的作品分享给了别人,这是幼儿社会行为不断发展的表现。

总之,在混龄活动中,异龄幼儿间的互动,形成了一个互助学习与协同游戏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不同年龄层次幼儿的兴趣得到激发,需求得到满足,能力得到发展,身心得到健康成长,为形成积极健康的个性奠定良好基础。教师们要加强理论学习和方法创新,努力让混龄活动发挥积极作用,使幼儿获得一个快乐成长的童年。

猜你喜欢
分享认知情感
情感
台上
孩子,我们慢慢来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