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呈现·解说——“中国泉州(华光)国际影像双年展”策展手记

2020-05-13 01:18崔波
海峡影艺 2020年1期
关键词:华光双年展策展

崔波

2019 年10 月6 日,应泉州华光职业学院吴其萃董事长和艺术总监蔡焕松先生的邀请,前往泉州,出任即将在11 月22 日开幕的“中国泉州(华光)国际影像双年展”策展人。

自意大利威尼斯市1893 年出台《设立一个国内艺术家作品展出的双年展机制》之后,“双年展”即跃入人们的视野。最具影响力的是在“机制”出台之后,为庆祝乌伯托国王和王后的银婚,在威尼斯举办的首届威尼斯视觉艺术双年展。随后,双年展逐步增加了艺术门类,纳入了音乐、电影、戏剧、摄影等,成为一个多艺术学科综合性的艺术展览活动,并延续至今。尽管“双年展”是舶来品,进入中国仅10 多年的历史,但已经迅速点燃中国的各座城市。

举办双年展意义何在?说实话这是我接手“中国泉州(华光)国际影像双年展”前后一直思考的问题。无论是蔡焕松老师的美食诱惑,还是吴其萃董事长的抬举之言,都因对华光职业学院不甚了解,一直不敢贸然答应。直到吴其萃董事长拿出所有华光影像收藏家底给我看,所以,终于让我对华光双年展有了一定的底气。用一己之力和对摄影的情怀,借双年展概念,以中国和世界摄影史的学术研究样本,为泉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带来更具含金量“当代艺术”,这是我在多次与华光学院磋商以及在之后实施过程中所能感受到的“中国泉州(华光)国际影像双年展”全部意义。

叙事

在短短的一个月中,如何将几百位参展艺术家、批评家、国际友人、收藏家和海内外媒体聚集而又艺术地呈现?如何最终实现华光学院与全国、与世界的交流,体现泉州开放和包容姿态?这些问题始终贯穿在策展的每一步实施过程中。

一、展览题目选择。展览的主标题不是一个抽象词,而是展览核心要义的表达,双年展是一种制度化的大型艺术展览,其显著特点是:每两年(或三年、四年)定期举行的系列化的展览活动;开放性地邀请世界各国摄影艺术家参展,追求大规模的国际交流形式。由于双年展的系列化和规模化,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越来越超出艺术领域,成为一种城市文化开放的象征,因此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社会各界的重视。2019 年正好又是世界摄影术发明180 周年,我们首先表达的也是对180 年来摄影人的致敬;其次阐明当下行为艺术创作的特征之一;再次对华光摄影教育持续发展的提示。

二、艺术家的选择。虽然始于2019 年春天征集的首届华光国际摄影展大赛,已有很多作品到位,其中不乏中国知名摄影艺术家的个人作品。但在此次展览艺术家的选择上,我们还是主要依据以下几个原则:1.艺术家必须是长期以摄影作为主要创作方式。2.在作品形式上,艺术家的作品都要比传统的作品更有所拓展,有着对中国摄影创作的整体性推动。3.有鲜明的个人创作语言。

三、作品时间界定。严格按照摄影术发明180 年以来为界限,寻求作品在世界摄影发展格局中变化的诸多特点,以及在不同历史背景下所呈现的文献记载意义。同时,通过呈现摄影人的艺术成就,既体现一种区域性艺术发展的个案研究,也成为全球语境和全国视角下的回望。

四、华光档案文献展。一个没有文献和档案的展览就等于白做,没有发生过,这也说明,它本身对于自身的存在就不介意,在自我实现的时候就缺乏目标。因此本次展览中,华光档案及文献展也成为双此次双年中一个重要内容。

呈现

“中国泉州(华光)国际影像双年展”展厅一共六层。作为主要出入口的负一楼是《致敬摄影术180 年》展览、一楼和二楼是《中国纪录》展览、三楼是《新媒体影像》艺术展、四楼是《当代传承》展览、五楼是《名家名作》展览以及学术报告厅,阁楼上还有历年华光文献展。说实话对于如此庞大的双年展而言,每一层楼的内容设计和叙事方式,都必须具有鲜明的关键词。

“中国泉州(华光)国际影像双年展”概念的提出,意味着这是一场对世界摄影史和中国摄影的梳理,是对中国摄影人的回顾性展览。如此短的时间内要呈现这么重要的展示内容,在空间叙事上也没有给我们留下太多时间,可以说华光双年展是我工作这么多年来遇到的工程量最繁重、压力也最大的展览。它与以往的架上展示不同,许多是临时搭建展墙甚至是以现成品和影像等装置的作品,这对我们传统的策展展示空间的形态和展览组织系统的运作是一个考验,也是对我如何实施摄影家和主办方意愿的整体展示规划的一次挑战。

一切都在11 月22 日隆重的开幕当天,在每一个参观人的惊叹和赞赏声中得到了肯定。

解说

回想过程,诸多不易,但最值得总结和分享的是一些实践感受和经验。也许这是每一个策展人都可能面临的新课题,赘述以下,进行交流探讨,以应对今后这类展览相继举办的趋势。

当“中国泉州(华光)国际影像双年展”临近开幕的时候,吴其萃董事长少不了天天在展场里巡视,无形之中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但充分信任以及给与更大的自主空间,使策展团队平添更多信心。其中,我最关心技术层面的问题,即:无论是空间叙事还是文本叙事,展览设备与国际应该是接轨的、先进的、可调度的,运转应是正常的、有序的,因为新的展馆你会面临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其实,每个展览的布展过程就是和时间、空间、经费、知识和心态较量的过程,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以往传统的全省、全国展览动辄几百上千幅作品,但远远不及这次只有近五百多幅图片、装置、影像等综合媒介作品的双年展更能考验布展工作的程序和效率。“中国泉州(华光)国际影像双年展”全程体验下来,对这一感触更为深切:

一、抢时间。虽然人们总是戏称“开幕是策展的休止符”,但是高效高质的策展呈现,取决于实施的效率。我认为,两方面理顺了,效率就上来了: (一)所谓条理清晰是指基础工作架构的明晰和完整,责任人制度的全面落实。特别是我们实施了布展工作的“作品承包制”,被证明是成功的经验。双年展中,以展厅为单位设置责任人,再按展区设置责任人,由策展人管理并对策展人负责。只需预先将各个展区的平面图、艺术家及作品名单、工作要求及草图、班子架构图(以方便联络)等整理好分别交到几个区负责人手中,再由他们去安排具体的工作;如此层层逐步落实,每个工作指令都能相当快捷有效、保质执行,信息的反馈同样迅速,一旦出现问题,能很快找到源头,追究责任;且极大地缓解了制作策展人的工作量。华光双年展很像搞装修,每位艺术家的制作要求、进度大不相同,制作策展人的条理和控制力度决定布展现场的状况,所以文件的整理很重要。要先将各种文件编号,再按具体要求汇总到:A.楼层设计制作表;B.作品分类楼层表;C.灯光布置设计;D.临时接电设备等表中,详细列明——收件时间、具体要求、制作人及时间、最后落实时间及状况。每天跟进,只要翻看各表,就能对各种情况了如指掌。当时,为避免在展厅与办公室间走动浪费时间,我们把手机、电脑、电池、报事贴、胶纸、激光尺、灯布局图及各类工作表、个别艺术家的工作要求(草图)、平面图等等办公物件带在身上,流动在各展区间现场办公。以负一楼展区为例,“只照画不照墙”灯光发明人林锬,在现场协调指挥志愿者,在灯光设计布置完成后,加入布展团队,用他的布展经验现场发明很多布展“神器”,“马格南作品展”系列增加展墙人力不够、工具不足等等。当然,问题远不止这些,但因为每项工程预先都做了相应的计划和安排,处理起来简单多了。

二、合理的人力资源调配。对人力资源的调配能力是体现制作人水平的另一重要指标。这里,我们特别强调专业人力资源。华光学校举全校之力,调动了各个学院的师生服务于双年展,姚志福就是在前期就介入的人,很多学校资源就是在他的协调下解决的。蔡焕松老师更是发动了他在国内的很多徒弟前来帮忙,香港特想集团也抽调了3 位专业布展人员,短期的锻炼与培训,他们对操作流程和作品都很熟悉。布展过程中,特别规定:除了特别、特重的作品外,所有作品不许非专业人员布置。即使这样人力资源还是有些紧张。人手不足更要求布展时分工很细致,例如张桐胜先生的作品,展厅墙面保护不能随便破坏,部分及接触到墙面展示的是专业人员做的,其余的交给学校施工人员去做,最后再由专业人员调整。这样一来,人力得以合理的分配,既保证了质量,又保证了效率。

三、巧妙利用展厅空间。负一楼的作品对空间的要求远高于传统的展览,层高达到6 米,这对布展是个极大的挑战。而其他楼层板块楼层矮、天花不能挂、地面没有电源、展厅间隔固定、独立。要突破空间的限制,制造适合、活跃、对话的空间,确实费了不少的脑筋,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影像部分因只用了一层丝绒布间隔,声音互相影响,使作品的效果难以充分地展示。但也有令人得意的举动,我们从吴董事长家里搬来了其收藏的老式的制版机放在负一楼主展区,制版机上张贴了一张1942年沙飞在创办晋察冀画报时候拍的一张制版工作照。现实中的制版机和画面的制版机一模一样,我们用这种方式向世界摄影人和中国摄影前辈致敬。

四、知识掌舵方向。平日专业知识与经验的积累相当重要,对知识产权的认识应提高到一定的高度。对待那些不了解的作品、不了解的材料、没有预料的问题,即所谓“无知”,除虚心请教,多动脑子,就得交点学费了!另外策展团队良好、平和、积极的心态十分有利于布展的进度,镇定、耐心和“厚脸皮”是必须的。

五、策展是策展人的创作。展览的每一个空间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能量场域,而每个作品也都有自己的能量场,而观众也有能量场。如何让“空间”“作品”与“观众”的能量场互相交融,产生化学反应与连结就是策展,它讲述的是三者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作为策展人对一个展览好坏的掌控能占到80%-90%,甚至对策展人而言,从计划到多方统筹才成的一个展览,就是他们的作品。策展人做的工作跟摄影艺术家并不一样,摄影家只考虑个人感受进行作品创作,但策展人需考虑观众的视觉体验。这种设计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审美,而是展陈逻辑,观众在看的时候或许没法发现一个让人震惊的东西,但在观看过程中,观众的观看是已经被设计的。传统的展览方式或是将作品等距挂起来,但对策展人而言,前后逻辑等都是迫切需要考虑的,整个展览的策划就像一首歌,有前奏有高潮,有起伏跌宕,有结尾,不能像敲木鱼一样。希望“中国泉州(华光)国际影像双年展”展览是一场感官之旅,是一场仪式,更希望泉州华光职业学院就是这个仪式的道场。

回顾整个策展过程,吴其萃董事长和蔡焕松老师以及策展人在确定展览的学术主题、框架,选择参展艺术家人选及作品之后,由策展人协调整个展览的全面规划,最大限度地体现摄影艺术家作品的视觉效果,同时还要调整具体施工单位、工作人员与校方及摄影家之间的关系,这一系统化组织执行,确保了“中国泉州(华光)国际影像双年展”这趟文化快车呼啸而来,载誉穿过。

感谢华光抬爱,给我又多一次深刻的策展体验!更感谢此次双年展中所有为之付出脑力和体力,辛勤和汗水的伙伴们!

华光启航,双年再见!

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主席、丝路国家摄影组织国际联盟主席杨元惺在会上致词

美国联系图片社总裁罗伯特·普雷基(Robert Pledge)出席双年展

国际摄联(FIAP)主席、丝路国家摄影组织国际联盟名誉主席里卡多·布西(Riccardo Busi)出席双年展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摄影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计卫舸出席双年展

英国皇家摄影协会主席迈克尔·普理查德(Michael Pritchard)出席双年展

中国华侨摄影学会副会长、泉州华光职业学院董事长在会上致词

崔波 著名策展人

中国泉州(华光)国际摄影双年展揭彩仪式 区志航 摄

中外摄影大咖齐聚一堂 杨开文 摄

中国泉州(华光)国际摄影双年展活动现场 陈英杰 摄

为致敬摄影术诞生180 周年,特制定生日大蛋糕,分享祝福 王娟 摄

摄影艺术大咖参加中国泉州(华光)国际影像双年展活动 王娟 摄

为特殊贡献摄影家们颁发“月光女神”纪念杯 区志航 摄

俯卧撑“摄影术发明”系列在双年展主会场核心区巨幅展出 区志航 摄

王福春等观看影展 张庄均 摄

当代传承组影展现场

猜你喜欢
华光双年展策展
御日华光
策展成为一种系统的工作方式
《策展哲学》
一个问题的两个状态:关于青年策展现状的观察与思考
蝶恋花
国内当代独立策展人生存状况报告
有中国办展经验的,才能算国际化策展人
免费打工者
对48届威尼斯双年展策划人哈若德.兹曼的访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