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物象—— 当摄影材料成为一种语言

2020-05-13 01:18章凯胜
海峡影艺 2020年1期
关键词:青瓷当代艺术工艺

章凯胜

著名摄影理论家顾铮在《世界摄影史》一书中写道:“20 世纪60 年代以来,摄影以一种水银泻地般的姿态融入到当代艺术中去,成为当代艺术的一个无法剥离的重要部分……当代艺术已经由衷地接纳了摄影,不耻于摄影的渗入,而摄影也以其自身的实践证明它自身仍然富于活力,而且也给其他艺术样式注入了活力。”当代摄影作为当代艺术的一部分,其最大特点就是不再拘泥于传统摄影的概念,而更多的是强调其内容意义和对社会话题的介入,提倡艺术的观念性,创作性和原创性,同时也包括材料语言显现出的多元性和跨媒介性。

摄影术自诞生180 年以来,它的发展一直以“更快,更廉价,更准确”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逻辑贯穿其中,从今天被数码一统天下的局面往回看,不得不说早期的摄影技术远比今天要丰富和多彩得多。特别是在1938 年往后的50 年期间,各种摄影工艺百花齐放。如达盖尔摄影法,卡罗式摄影法,蓝晒法,湿版摄影法,树胶重铬酸盐工艺,蜡纸工艺,碳素工艺,铂钯转印工艺等。虽然这些工艺在历史上流行的时间各不相同,但在这半个世纪里,各种工艺相互融合,共同促进了当时摄影技术的进步,逐步建立起了当时人们观看世界的视觉标准。而在人人都可以成为影像的生产者和传播者的今天,当早期摄影技术的材料作为一种媒介运用到当代艺术的创作中时,它的功能被强化和延伸赋予了观念表达的多重可能从而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关注。近几年,丽水学院摄影系毕业生中以古典摄影工艺形式来进行创作的比例较高,下面我以一个教育者和实践者的身份,结合丽水学院摄影系毕业作品和本人的作品为例,着重探讨摄影古典工艺在当代创作中的实践与应用。

蓝晒法是许多铁盐印相法中最广泛的一种方法。蓝晒法又叫做铁氰酸盐(铁-普鲁士蓝)印相法,约翰·赫谢尔爵士于1841 年-1842 年发现许多铁化合物能够感光,基于这样的一种化学原理,发明了这种能制作持久保存的蓝色照片的摄影工艺。因为它的化学成分和处理方法非常简单,并且有多方面的用途。所以常常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这种基本的印相法能产生一种带有蓝色中间色调的白色影像和阴影部位。苏莎莎的蓝晒作品利用的是数字技术制作“负片”再进行印相的方法,在材料的选择和技术的把握上可以看出她对于影像手段,语言的熟练运用。《婺·雾》作品利用蓝晒特有的幽灵般的影像提出发问:当民间艺术失去它赖以生存的土壤,失去他的精神传承时,即使外在形式得以保留,又会有多少生命力呢?制作蓝晒工艺的手工仪式感,似乎给了苏莎莎同学一种近似巫师般的体验:仿佛是通过影像的制作为非物质文化招魂。

在1851 年之前,可供选择的摄影工艺只有几种,如果你不想得到类似植物标本的蓝色图像,一般只能选择达盖尔的银版法和塔尔博特的卡罗式摄影法了。达盖尔摄影法因为使用的是金属板,得到的图像非常清晰。但是价格昂贵,而且每次只能得到唯一的一张照片。塔尔博特的卡罗式摄影法,因为用的是纸质材料,价格相对便宜,也便于复制。但是因为用于印相的负像的介质是纸材料,纸张上的纤维导致影像不如金属版清晰。如何得到一张细节清晰,同时又可以进行大量复制的方法就成为了摄影术发展的下一个目标。湿版摄影法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发明人阿切尔利用玻璃上涂布火棉胶为主材的溶剂,再浸入硝酸银,取出后在保持湿润的同时进行曝光,曝光后立即进行显影、定影和水洗。这样一张玻璃底片就产生了。早期摄影史上大量的照片大多是利用湿版拍摄的玻璃负片结合蛋白工艺印相完成。谢佩昂的作品《年货》以湿版摄影的方式呈现,可以让人们感受到他对于影像价值的一些思考。作者通过对湿版技法的探索来表现带有浓重传统意味的题材,这些不同视觉体验的“年货”并非典型的喜庆样式。用湿版摄影本身带有手工痕迹的“残缺”影像来表现一些日渐凋敝农村景象,这何尝不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呢?

苏莎莎《婺·雾》

谢佩昂《年货》

谢易佃《表象》

章凯胜《倩影瓷韵》

铁银印相法的工艺虽然赫谢尔早就明确描述过,可是直到1889 年,才由尼克尔博士为之命名并申请专利。早期铁银法显影剂中的强碱成分的和定影剂无法被完全漂净的影响导致照片不能持久保存,由于现在采用了酸性显影剂以及定影漂洗技术的改进,铁银法的缺点已经基本解决了。铁银法印相的感光剂是草酸铁,草酸铁为铁银法印相带来了巨大的优势:使阴影部分更深,暗部细节更加丰富。谢易佃的作品《表象》这些作品正是利用了铁银的这一优势,呈现这一种属于工业时代的精密器械所特有的艺术美感。可以看出作者在技术手段和摄影语言的把握上有足够掌控能力。

因我本人工作所在的摄影系上属单位是中国青瓷学院,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学院里,借助青瓷作为一种摄影媒介的表达也成了我的一个理所当然的想法,《倩影瓷韵》系列作品利用传统摄影工艺和暗房技术,使摄影作品利用青瓷所特有的文化质地为载体,以一种类似水墨流动但又具有真实性的影像方式呈现,使其表现出新的工艺特质。探讨基于自然材质的“造物”赋予特定人格隐 喻和审美价值,寻找摄影与青瓷结合的新理念,完善总结新的工艺技法。尝试现代生活方式与美学趣味的结合,构建具有时代精神的工艺价值体系。作品从民族传统审美和当代视觉研究的基本规律出发,以传统的青瓷工艺、古典摄影技术作为基本技术手段,尝试在传统陶艺制作技术与当代影像艺术之间建立合理的互通兼容方式,赋予作品全新的艺术表现力。

作品艺术特色主要可以追溯到对传统文化当中“物语”层面、材料属性层面和创作手段层面:首先是文化层面: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传统美学思想当中,将“天人合 一”“物我两忘”作为哲学、艺术的高级境界,甚至是终极追求。中国传统艺术强调的“气韵生动 ”,就暗含自然的有机形态和个体对生命的深切体悟,这是传统艺术的独特民族属性,也是中国传统工艺思想的精髓与核心。青瓷烧制技艺是最能代表传统审美的工艺之一,而湿版感光材料在青瓷上的流动、显影和中国水墨在宣纸上的呈现方式尤其接近,所以在载体形式上的选择,部分借鉴中国画的形式,在现代文化语境下进行演绎和创 作,将两者的“物语”体现传统美学当中对品性和气韵的要求。这种物像与心像之间的映照也正是当代陶艺创作的重要精神和目标。其次是材质层面:青瓷工艺的产生,是人类工艺史上的奇迹,它是土与火的交融产生的艺术样式,却体现了如水般的沉静、透明、流动的审美属性,以及如玉般的坚硬、温润,具有君子般的品性。因此尊重与合理利用青瓷材料的本体语言是该创作项目的首要前提。摄影和青瓷的结合除了能体现影像本身的真实性之外,银盐颗粒与青瓷的特殊肌理的相互交融也产生出特殊美感。 两者叠加在很大程度上使画面色彩得以重构,画面相得益彰。既有画意之“美”,又有影像之“真”。能够产生“复调”的特殊画面效果。构造既传统又当代的审美语境。最后是创作手段层面:手工影像在不同青瓷曲面上呈现作为创意制作的基本手段。将器物的三维形态与影像的二维形态组合,就青瓷的不同色泽倾向和感光材料的不同配比进行实验和创新,尝试釉料、 温度和成像的工序制作,通过创作实践进行活化试验来探讨完善新工艺体系。

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早期摄影技术被创造性的运用到创作中,有现代数字技术介入古典摄影工艺而引起的新的创作方法上的变化;有对于观念内容的精准表达而转向对古典摄影技术的回溯;有对于古典摄影在跨媒介材料上综合运用的尝试等等。的确,在这样一个图像狂欢的时代里,高校摄影教育有必要回到原点,使学生体会在充满“灵光”的年代里寻找新的摄影创作方向。

章凯胜 丽水学院摄影系教师

猜你喜欢
青瓷当代艺术工艺
当代艺术概念的确立与有效性
六朝青瓷工艺的革新与影响
陈文令当代艺术作品选
夺得千峰翠色来——王玮的青瓷艺术
中国当代艺术研究
当代艺术的珍奇橱柜
——评《全球视野下的当代艺术》
LNG加气站工艺危害分析
新型废热锅炉的制造工艺
船舶上层建筑建造工艺探讨
龙泉青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