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纪事

2020-05-13 14:31胡庄子
美文 2020年9期
关键词:鸡肋剃头书房

胡庄子

《金刚经集注》  朱棣集注。一部《金刚经》,有数种译本,最流行的是鸠摩罗什的译文。据说,罗什是在长安草堂寺翻译《金刚经》的,为此专门去草堂寺三次,还找到了附近的罗什村。梁昭明太子把罗什译文的《金刚经》编为三十二分。此后,这个三十二分本流行。金刚经的注释有多种版本。明成祖朱棣,一个帝王,把比较有名的注释汇集一起,编成了这本《金刚经集注》。集注本,提供一种方便。《金刚经》五千余字,与《道德经》的字数差不多,诵读一遍,“即得灭无量罪愆,即得获最胜福田”。方便,佛教常用语。《维摩经·法供养品》:“以方便力,为诸众生分别解说,显示分明。”

谜语  瘟疫流行,口罩蒙面。口罩可以蒙面,也可以作谜面。谜面:“口罩”。打一俗语。谜底——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样子:“嘴上一套”。谜底还可以是:捂嘴。还可以是……你猜。

《鸡肋编》  宋人庄绰著。旧闻笔记,可以补史,可以破闷。书名源自于曹操“鸡肋”典故。鸡肋,就是鸡的肋骨,一般为7对(人也有7对真肋),个别为8对,鸡肋肉少骨多,所以说它“食之无肉,弃之可惜”。鸡肋典故一出,进入日常用语,入史入诗。宋杨万里《晓过皂口岭》诗:“半世功名一鸡肋,生平道路九羊肠。”(谁人不是?)张国焘从延安出走并脱党时说,陕甘宁边区是鸡肋,丢了可惜,吃了没味。记得《高山下的花环》中也有谁自称为鸡肋。(嘿,人能进入鸡肋级已经不错了)我的藏书中倒有不少“鸡肋”,包括这本《鸡肋编》,不舍得扔。翻开《鸡肋编》,一开头就遇到几个字谜,看着好玩,下面一则是王安石作的字谜:“兄弟四人两人大,一人立地三人坐,家中更有一两口,任是凶年也得过。”我看半天,也没猜出啥字。百度,秒杀。原来是《老子》“三宝”之一。我也喜欢这个字。

剃头  二月二,龙抬头。民间风俗今天剃头。躲瘟疫,不出门,头就不剃了。读一首剃头诗吧。清人入关,强令汉人剃头,民间顽强抵抗,有人(一种说法是刘思亮)写《吟剃头》:“闻道头须剃,而今尽剃头。有头皆要剃,不剃不成头。剃自由他剃,头还是我头。请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一首打油诗,布满双关语。妙!且说文革中,夏衍被整。他仿《吟剃头》写了一首打油诗:“闻道人须整,而今尽整人。有人皆要整,不整不成人。整自由他整,人还是我人。请看整人者,人亦整其人。”

《笑谈大先生》  据说研究鲁迅的人,就是吃鲁迅这碗饭的人,在中国有二万多人,写鲁迅的书,估计也得有成千种。偶尔在什么地方看了陈丹青的《笑谈大先生》一文,他从先生好看好玩说起,洋洋洒洒,真的说出了别人没说过的先生的好看好玩,立马把我吸引。后来他的《笑谈大先生》一书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连忙买回一本。鲁迅的角角落落几乎都被人说过了,陈丹青说鲁迅,剑走偏锋,别开生面地游戏笔墨,思想阔朗而偏激,加上语言活泼,读起来感受到久违了的“说人话”的快感,可喜好玩。当然,夸幾口民国、讽一下当朝、抬高民国文人,是他个人心得。套用毛泽东的话来说,他与鲁迅的心是相通的,起码有一部分吧。

《欧阳海之歌》  金敬迈3月15日去世,享年90岁。他的《欧阳海之歌》(郭沫若题写书名)1965年出版,风行一时,据说发行近3000万册。我一直也没有想着读。一天整理“红八月”传单,看见一份《告全国十万火急通令:《欧阳海之歌》封面上的严重问题》,传单中指出封面上有23条政治性的问题,条条要命。连忙翻出书,看书皮,却看不出一个问题。晚年金敬迈对这部书曾经有反思。他说:“写《欧阳海之歌》的时候我正睡着,但现在我醒了。”

书房几种  出版人俞晓群说:“当代书房可以有四类之分,有文人书房,存为所读;有学者书房,存为所用;有藏家书房,存为所爱;有出版人书房,存为无奈。” 他赞扬自己选编的《新世纪万有文库》好,同时调侃,“可惜字太小且密,这是我自作自受啊。”我存有《新世纪万有文库》,挺喜欢这套书的,尽管有时也嫌它为压书价,把字、字距、行距压得太小。洒家书房与文人学者藏家出版家无关,算啥书房呢,或可加一句:有不读书人书房,存为附庸风雅。

画书房  绿茶先生在家躲瘟疫,从2月中旬发起一个美妙创意——“朋友圈画书房”,朋友把自家书房照微信给他,他比葫芦画葫芦,如今已画了叶匡政、韩浩月、潘采夫,武云溥,张翎, 曹可凡,梁鸿,杨葵,陈晓卿等人的书房,得众家书房之形似与神似。绿茶说,等疫情结束,再挨家走访书房,亲见一下这些画过的书房。期望绿茶先生坚持画下去,形成“画书房系列”,以“一书房/一照片/一画片”的结构出一部书房之书,必传为书界佳话。

“不準”  姓氏中有个少见的姓,不。“不”姓中有个名人,叫“不准”,没错,姓“不”叫“准”,“准”从前写作“凖”。不凖,汲郡(今河南省汲县西南)人,此人是个盗墓者。话说西晋太康元年(280年)的一天,不準打开了一座王陵──战国魏襄王的陵墓。不凖刚刚进入漆黑的墓室,手中的火把灭了,他随手捡起墓道里散落的竹简,点起来照明,然后把里面的金银财宝收拾个干净,拍拍身上的土,扬长而去。几天后,晋武帝得知王陵被盗,立即组织一帮子识字人,将那些没有烧掉的竹简收拾回来,进行整理。后人称这些被抢救出来的竹简为《汲冢书》。这批竹简躲在大墓中,逃过秦始皇的焚书运动,是中国古代唯一留存的未经秦火的编年通史。《汲冢书》被后人整理为《古本竹书纪年》,它比司马迁著的《史记》成书时间还要早二百年。盗墓的不準先生,不知所终。

“不准”  在马路上,公园里,文字上,天天遇见“不准……”“不准……”,莽汉一般,恶声恶气,不讲道理,有时本来挺有理的也不好好说理。“不准”,是官话,不是人话。中国古人不是这么说话的。这么说话,一点也不高贵,不像“发达国家”的人说的。“不准……!”把这种特定范围内的词语用于日常,成为一种句式,一种思维习惯,泛滥成灾,无礼之极。西晋的那个不準的盗墓行为,从阳间跨界阴间,是对逝者的不敬跟冒犯。公家挥霍无度的“不准”及其思路,也越过了公家的边界,构成对日常生活的冒犯。看书读文,一见有“不准”这样的口气,赶紧退避三舍。最近遇到有一例,使我开颜——“想起江南的夜雨,倾下屋檐。/夹着一个个雷声,一刷刷电。/楼上楼下,我在雨声中走遍。/走过你的门前,不准你听见。”这是何其芳《想起》的第一段。前三句一般般,读到“不准”,四句全“活”了。这个“不准”,仿佛是翘着舌头说的,是自己想念对方而不许让对方知道,免得自己的思念惊扰人家……难得他把“不准”用得这么温柔,使我对“不准”有些好感了。

闲章话书  篆刻者喜刻闲章,闲章中多有涉书妙语。录如下数则。林泉:一庄水竹数房书。赵之谦:人书俱老。陈鸿寿:万卷藏书宜子弟。钱松:上马杀贼下帏著书/不露文章世已惊/恨不十年读书。丁敬:文章有神交有道。吴昌硕:归装万卷/文愧子政书愧德升酒愧伯伦诗愧梦得。徐三庚:日有一泉惟买书/常欠读书债。赵子琛:乐琴书以消忧。陈元祚:左图右书四壁萧然不蔽风雨/读未见书如逢良友读已见书如遇故人。赵叔儒:平生有三代文字之好。王福庵:必遵修旧文而不穿凿/好古每开卷居贫常闭门。丁敬: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张弘枚:永躬耕乎典坟。归昌世:闭门读奇书开门延高客出门寻山水。周芬:春风吹到读书窗。赵石:读不遍千古书作不了天下事识不尽海内人。邓石如:淫读古文甘闻异言。魏植:滴露妍朱点周易。

毛泽东的“新闻学”  大难当前的新闻如何写?写灾难的文章怎么写?“光明面”与“阴暗面”如何写?啥可以写啥不可以写?趁着躲瘟疫,研究一下毛泽东的写作之道。集中看下列几本书(几年来收集到十余种同类著作):《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12月版。《毛泽东新闻作品集》,新华出版社2014年10月版。《毛主席论报刊宣传》,首都新闻批判联络站、首都红代会中国人民大学“三红”新闻兵团1967年5月编印。《毛主席论新闻工作》,工促会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毛泽东思想联合兵团、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机关《主沉浮》编辑部1968年8月编印。《毛主席对新闻工作的重要指示》,新华社1968年11月编印。《毛主席论报刊宣传》,宁夏日报1969年6月编印。《毛主席论笔杆子》,山东师范学院《东方红》编辑部1969年7月编印。《毛泽东对广播工作的重要指示》,太原市北郊区革命委员会广播站1970年5月翻印。《新闻文选》,1971年8月编印,编印单位不详(像是新华社或人民日报编印)。

“读书人之墓”  田家英最显赫的身份是毛润之的秘书。他从小爱书,被人称为“小书迷”“书疯子”;做了秘书之后,仍手不释卷。毛泽东戏言,田家英死后,应立一墓碑,上书“读书人之墓”。田家英公务之余,还研究清史,大量收集清代学者墨迹。陈烈的《田家英与小莽苍苍斋》(三联版),就以田收藏清代学者墨迹的故事为线索,牵涉出他与毛泽东等名人名家的交往交集,文史趣味颇浓。此书可以跟《毛主席的秘书田家英》放在一起看。几十年来,关于田家英自杀于中南海的说法甚多,《戚本禹回忆录》专门有一章叫《田家英的自杀》。田家英的后人真应该像毛泽东所言,为田立一墓碑,上写“读书人之墓”,下面还可以刻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田为“主公”创作的名言。

天地不仁  有书,就不会“醉也无聊,睡也无聊”。闲翻《老子》,忘却营营。五千言《老子》,永远读不完。一個传说是,玄奘法师就把《道德经》译为梵文传到印度。章太炎则说:当年玄奘到印度取经,不敢把《老子》翻译给印度人看,怕人家看不上眼,认为太简单。《老子》一书,是一个观点一个观点码起来的,净是干货,基本不讲论据,没有过渡话,无有废话,句句玄妙,仿佛天语。尼采的哲学也不讲论证。加达默尔认为,尼采不算哲学,康德、黑格尔才是哲学。黑格尔认为:老子是哲学,孔子不是哲学。孔子见老子,惊叹“其犹龙邪”!瘟疫期间翻《老子》,又一次在“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面前停住。这是《老子》中最“无情”的人,也是最“有情”的话,他不加掩饰地告诉我们天地之惟一真相!是的,终极的真相。

猜你喜欢
鸡肋剃头书房
把自己关进书房
剃头店
我的书房
如是灭度鸡肋型员工
马剃头
鸡肋再好还是鸡肋
温馨家园之我的小书房
“退可守”没错,但也别忘了“进可攻”
大师们的书房
剃头佬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