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

2020-05-13 14:31永辉
美文 2020年9期
关键词:渔舟董其昌山水画

永辉

《夏景山口待渡图》,开卷处既是平沙浅岸,垂柳成行。渐远处江湖开阔,渔舟往来。深远处山峦叠起,林木葱郁。近岸边丛林间村舍微露,渔人思归。有客伫立水岸,待舟以渡。一派悠远辽阔的山水景致。好一个“待”字,是等船渡客,更是留恋这江南夏日的美景野趣。

董源(934—962),又名董元,字叔达。江西钟陵人,五代南唐大画家。曾在南唐做过北苑副使,亦称“董北苑”。擅画山水,初以荆浩为师,后注重江南实景入画,渐自成家。与荆浩为代表的北方山水画派相映衬,成为南方山水画派的开山之祖。他所开创的山水画新风格在当时就得到巨然和尚的推崇和追随,后世将董、巨并称于世。入宋后米芾米友仁父子,元明时赵孟頫、沈周、文徵明、董其昌均深受其影响,一应追随,势成画坛一大流派。

董源的成就和创造性来自于他的水墨山水画。他善用披麻皴法兼容点苔法来表现江南一带的自然景致。峰峦掩映,洲渚相辉,林岚雨霏,村舍渔舟在他用笔草草而富有创造性的技法中传递出江南景致平淡天真的神韵。形成了与北派山水截然不同的画风。米芾评其画“峰峦出没,云雾显晦,不装巧趣,皆得天真”。沈括称他“董源善画,龍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画鉴》记载:“董源山水有二种:一样水墨,疏林远树,平远幽深,山石作披麻皴;一样着色,皴文甚少,用色浓古,人物多用红青衣,人面亦有粉素者。二种皆佳作也。”中国绘画史把董源、范宽、李成列为北宋三大家。也将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尊为五代四大家。

董源存世之作有《夏景山口待渡图》《潇湘图》《夏山图》《溪岸图》《平林霁色图卷》等,这些作品多无款识,明代董其昌根据《宣和画谱》将其命名提款。《夏景山口待渡图》绢本设色,横49.8公分,纵329.4公分,原为故宫旧藏,现藏辽宁省博物馆。其在技法用笔,画幅尺寸上与《潇湘图》极为一致,有研究者认为二幅作品原为一卷,是被后人分作两卷。此乃一家之说。

猜你喜欢
渔舟董其昌山水画
论南宋山水画的艺术审美性
题画二首
清平乐·祈愿
西江月·清秋
书法
董其昌的面具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台北故宫猴年大展:董其昌书画特展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程灿山水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