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结着心迹的家书

2020-05-14 13:37子沫
月读 2020年2期
关键词:雷先生傅聪傅雷

子沫

重读完《傅雷家书》,依然慨叹不已,看看人家是怎么当父母的,感觉自己的学识、格局和境界远远达不到,但是,为人父母的人,心却是相通的。

傅雷先生同儿子谈音乐,谈艺术,谈成长,谈情绪起落,谈为人处世,谈状态低沉,談选择老师,谈生活细节,谈相亲择偶,谈夫妻相处之道……什么都谈。那时,电话没有普及,只能写信,辗转很久才能收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虽然漫长,却有手书的温度,留存下来,惠及很多人。

即使那些谈艺术、谈音乐、谈专业的书信内容,我们这些外行也看得有滋有味,像上了_一堂堂艺术课,余香满口,触类旁通。

我倒想提的是书中一些无关宏旨的很微小的细节,比如傅雷先生喜欢白居易的《长恨歌》,在与傅聪交流的信中说道:“白居易写动作的手腕也是了不起的,‘侍儿扶起娇无力‘君王掩面救不得‘九华帐里梦魂惊一翠华摇摇行复止……全诗写得如此婉转细腻,却仍不失雍容华贵,没有半点纤巧之病,细腻与纤巧大不同。明明是悲剧,写得不过分哭哭啼啼,多么中庸有度,这是罗曼蒂克兼古典美的绝妙典型。”信中有很多音乐、绘画、艺术的赏析,很花心思,见解独到,旁人读着也很受益。

傅雷的另一封信里顺带提到为人的一些行为举止:“你素来有两个习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兜,这两件都不合西洋的礼仪。围巾必须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不穿大衣时,要脱围巾。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面上,不能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出台行礼或谢幕,面部表情要温和,心里放平静些,表情自然会缓和。”这都是细节,家教是细节,学识之外的言行举止也是。

还有一封,傅雷先生提到傅聪的回信:“信封上的字不要太大。……小事要和你谈谈,你写信封为什么老是这么不干净,日常琐事要做的干净,等于弹琴要讲究干净是一样的。我始终认为做人作风应当是一致的,否则就是不调和,而从事艺术的人应当最恨不调和,我这回附上一小方纸,还比你用的信封小一些,照样能写得很宽绰……”言传身教,小处着手,很了不起的父亲。

好像人到中年后,我才开始认真回顾“家教”这个问题,以前倒是比较随性。庆幸的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没有随大流,一些歪打正着的观念、潜移默化的影响,想来还是有价值的。很多事情,回过头去看,才更分明,哪个父母不是在成长中学习当父母的?没有人天生就是出色的父母。这中间的区别,无非是一个自我学习、提升和反思的问题。

孩子念大学离开家后,我开始给他写信,第一封是手写的,情真意切,当时真的是边写边落泪,想不到,不知什么原因寄丢了……居然没收到,幸亏当时拍照留存了,最终还是通过电子邮箱发的留档信件。孩子说,以后还是写电子邮件吧,这样方便些。从第二封信开始,就发电子邮件了。如今,家书已写到第十六封,不过一年多的时间。

也只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叮嘱的就写下来,点滴小事、卫生饮食、生活见闻,也谈书、谈人文、谈良师益友、谈处事、谈与导师的交流……每次见面或寒暑假,会有个小结,说一些感慨,提一些想法,比较随意,不知孩子是否会觉得啰嗦。

现在想明白了,听不听,在孩子;说不说,是父母的事。不强求,只影响,父母也不一定是对的,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可以更清晰地交流吧。父母与孩子,沟通方式很重要。

孩子成年后,父母能为孩子做的,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陪伴。当然,比起傅雷这样的博学大家来说,我只能算是一种普通父母“共进式”陪伴吧,很多地方发觉自己还不如孩子。总觉得自己年轻时很多事是不懂的,如果当时身边出现一个引领自己的师长,很多路会走得更好,但我们父母那一代人是不太懂这些的……

正巧看了《三联生活周刊》的一期关于书信的专题,有篇文章,很感人,父亲(作者)因肺炎进入重症监护室,就在那样的情况下给女儿写了一封信,信写得很平淡。他说:“姑娘,爸爸这辈子没有做太出息的事,只是把你养大……”信中检讨了自己的倔脾气和缺点,他述说自己唯一且让女儿无论如何都必须继承的优点——遇事冷静,他要女儿冷静下来。“我的姑娘,我们全都在看着你,在这时候,我们已经帮不上你什么忙,全靠你自己了.……”

最终,父亲活下来了。女儿说,这封信的确拉了自己一把,这是她唯一收到的父亲的信,后来发现父亲的落款将3月2号写成了2月2号。原来,信里要她冷静的父亲,末尾在慌张地落笔……这样的信,旁人看着也动容,可以保存一辈子,心迹才是最珍贵的。

(选自《羊城晚报》2019年10月3日)

猜你喜欢
雷先生傅聪傅雷
傅雷的称赞
恐惧宴会的钢琴大师
杨绛眼中的傅雷:严肃不乏幽默
钢琴天才傅聪:黑白键上有我的“终身”情人
没有寄出的信
村聘治安员受伤为何未获赔偿
Nida’s Dynamic Equivalence Theory on Poetry Translation
网购二手车被坑怎么办
受气包小分队·卡尔大王
傅聪:我的信不能入《傅雷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