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饮”

2020-05-14 13:37富丽
月读 2020年2期
关键词:酒器朱家字形

富丽

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和原初欲望,都离不开饮与食。上一期讲了“食”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饮”。

“饮”的早期字形比较复杂。它在甲骨文中写成等形状。整个字形描绘的是一个人弯腰弓背、俯首吐舌、就着酒器喝酒的形象。左下是盛酒的器皿,其余部分是一个自右侧俯身向左就着酒器饮酒的人,特别突出了此人向下张着的大口和伸长的舌头。“饮”的金文字形略有变化,写成:之前酒器上方表示舌头的部分与人形分离,并演变为一个三角形,右侧是面朝左站立的人,张着大口。小篆字形整齐化,写成,由“今”“酉”“欠”三部分构成,“今”表示读音,“酉”是酒坛子,“欠”最初的字形像一个人张着大嘴,合起来仍然表示人饮酒之义。后来,字形的左边换用更为简便易写的“食”,表示跟饮食有关。再进一步简化,就成了今天这样的写法。

从字形来看,“饮”最初的意义比较具体,就是指“喝酒”。《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是说项羽当天就留刘邦同他一起饮酒。李白《将进酒》:“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姑且把烹羊宰牛当成一件乐事,痛痛快快地喝上三百杯。

“饮”的字义由“喝酒”延伸到“喝各种东西”。有学者考证,在先秦两汉的文献中,在表示“喝”的意思时,基本不用“喝”,而用“饮”。《孟子·告子上》:“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意思是,冬天喝热水,夏天喝常温的水。《荀子·大略》:“饮而不食者,蝉也;不饮不食者,浮蝣也。”光喝不吃的是蝉,既不喝也不吃的是蜉蝣。《楚辞·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早上喝木兰坠下的露滴,晚上吃秋菊落下的花瓣。

因为喝下去的东西就没了,所以“饮”就有了“隐没”之义。西汉刘向《新序·杂事四》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昔者,楚熊渠子夜行,见寝石,以为伏虎,关弓射之,灭矢,饮羽,下视,知石也。”讲述的是楚国的熊渠于夜间赶路,把一块卧石当成趴着的老虎,引弓便射,连箭尾的羽毛都射进了石头,待他下马仔细一看,才知是一块石头。中石饮羽,足见其射箭时力量之大。根据文献记载,历史上拥有这种神乎其神箭法的还不止楚国熊渠一位。后世用“饮羽”来形容射箭力量大,箭法超群。“饮”表示“隐没”之义时,隐没的既可以是像箭羽这样的具体事物,也可以是抽象事物。《汉书·游侠传》记载:“朱家,鲁人,高祖同时也。鲁人皆以儒教,而朱家用侠闻。所臧活豪士以百数,其余庸人不可胜言。然终不伐其能,饮其德。”讲的是鲁国一个叫朱家的侠士,曾经藏匿、救助几百个豪杰,救助的普通人更是数不胜数,但他始终不夸耀自己的才能,将德行隐而不宣。

“饮”字的字形演变

“饮”由喝这种动作行为,进一步指喝的东西。李白《友人会宿》:“涤荡千古愁,留连百壶饮。”这里的“饮”指酒。《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吃的是一小竹筐饭,喝的是一小瓢水。这是孔子称赞其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品质。《周礼·天官·浆人》:“浆人,掌共王之六饮:水、浆、醴、凉、医、酏(yT),入于酒府。”这里所说的浆人,是周代的一种官职,负责掌管天子所喝的六种东西。今天,所谓“冷饮”“热饮”等都是由“饮”的这一意义发展而来的。

有的时候,“饮”还指一种可以不拘时间随时服用的汤药。苏轼《睡起闻米元章冒热到东园送麦门冬饮子》“开心暖胃门冬饮,知是东坡手自煎”中所说的“门冬饮”就是这样一种汤剂。类似的还有人参饮、芦根饮、香薷(ru)饮等。

就像“食”由“吃东西”发展出“把食物给人或动物吃”一样,“饮”由“喝”进一步也可以指“给人或牲畜喝”。在这个意义上,“饮”读为yin。《诗经·小雅·绵蛮》:“饮之食(si)之,教之诲之。”大意是,給他喝的,给他吃的,并且教育他。《楚辞·离骚》:“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意思是,让我的马在咸池里饮水,把马缰绳拴在扶桑树上。

给人喝东西意在滋润人的身体,而与人以教化则是浸润人的思想和灵魂,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用“饮(yin)”。《庄子·则阳》就说:“故或不言而饮人以和,与人并立而使人化。”按照庄子的观点,不言不语、无施无为就能使人享受和乐,得到教化。

猜你喜欢
酒器朱家字形
“品”字形汉字知多少
查酒驾
添一笔变个字
着火谜案
B4RM4N智能调酒器
用“A”字形的性质求角
快速醒酒器
转角追到爱
元代磁州窑的“梨花白”酒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