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方块”游戏的演变

2020-05-14 15:17李丹
华人时刊·校长 2020年3期
关键词:组块方块图形

李丹

幼儿园数学教育应注重启蒙性、生活化,体验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因此,借助于一些经典的手机游戏将数学学习内容融入游戏中,是数学生活化的一个方式,我们将“俄罗斯方块”的游戏迁移到数学区域活动中,创设“贴墙砖”区域情景在方格底板上尝试将各种不规则的图形组块进行密铺或镶嵌,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的能力,这样的活动,既可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又可很好地完成数学学习的目标。

案例描述

俄罗斯方块游戏是由小方块组成的不同形状的组块陆续从屏幕上方落下来,通过调整组块的位置和方向,移动、旋转和摆放游戏自动输出的各种方块,使之排列成完整的一行或完整的图形并且消除得分。这个游戏对人的快速反应能力、图形的组合、空间思维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将其演变为大班幼儿数学区域游戏,让幼儿通过做一做、辨一辨,想一想、摆一摆等多种操作方式,了解什么样的图形组合可以进行密铺和镶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享受到成功体验。

游戏演变历程:

演变一:环境、材料的创新

带有小格子的泡沫墙贴,和相同材料不同颜色剪成的各种图形的组块,图形的形状源于俄罗斯方块游戏中的形状,增添了一些幼儿常见的形状,如回字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同时,将平时在手机上、iPad上的小面积的平面操作,转化为 120cm*80cm垂直墙面上进行“贴墙砖”活动,幼儿游戏、操作的空间增大了。

幼儿活动表现:对五颜六色的图形组块和宽大的墙面吸引幼儿参与到“贴墙砖”操作中,乐于去铺一铺、拼一拼。

教师适宜支持:将新材料后面的不干胶撕开一部分,便于幼儿将组块与底板拼接,不掉落。

演变二:玩法的多样化

玩法一:自由密铺,表征记录。

玩法二:层级挑战,比较面积。

幼儿活动表现:1.用各种图形组块,相互组合,迁移俄罗斯方块游戏中的旋转、移动调整组块的方位的方法拼接成无空隙,又不重叠地完整的“墙砖”。2.在小方格底板上将自己拼的结果记录下来。3.一级一级过关,密铺难度不同的“墙砖设计图”4.选择自己适宜的层级图形进行密铺。5.将自己的结果记录在印有小方格的记录单上。6.在记录的过程中发现每一块的面积是不同的。(通过点数组块中的小格子)7.生成了比较每一个组块面积大小的活动。

教师的支持,和幼儿一起讨论:1.哪些图形拼在一起可以拼成无空隙的完整的“墙砖”? 2.拼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提供小方格记录纸。4.从易到难将不同组合密铺,设计成不同星级的“图纸”。

玩法三:随机抽取,组合密铺。

玩法四:逆向思维,组块镶嵌。

幼儿表现:1.从摸箱中拿出什么组块就要进行组合密铺,不能更换需要的形状。2.依据外轮廓的提示,把不同形状的组块镶嵌在一定的图形中。(补墙砖)3.迁移密铺的经验,运用自己的方法(数格子、丈量底图和组块的大小)完成镶嵌活动。

教师支持:1.还原俄罗斯方块游戏中组块是由上方随机出现的这一规则。加强游戏的挑战性。2.提供的组块只要调整方位都是可以相互拼接在一起的。3.提供难易不同的底图,幼儿可以针对自己的能力,有选择的进行“补墙砖”的活动。4.外轮廓的暗示,有助于幼儿完成“补墙砖”活动。

案例反思:

活动中的幼儿

俄罗斯方块游戏很多幼儿都玩过,因为是游戏所以幼儿很喜欢玩,将其演变为大班数学区域游戏其实是将一些空间、方位的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幼儿已有经验的一种结合,使幼儿感到亲切、自然,进而把学习变为一种自发的需要。

“思”在其中:上述案例中的空间方位的学习,幼儿是在操作状态下的数学学习,进而通过“做一做”“想一想”,發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如果没有一次一次的操作,幼儿很难理解什么是各种图形组块的没有空隙的密铺,也很难理解为什么回字形里一定要装一个正方形才能够密铺成功。可见。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是幼儿学习数学的有效手段,因此,让幼儿在这样的活动中有所思、有所想,在操作中感知事物,在头脑中产生表象,以动促思,真正做到动手、动脑。

“动”在其中:此项区域游戏中我们将幼儿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的操作,将“无趣”变为“有趣”,幼儿通过移动、旋转、摆弄手中各种形状的颜色组块,在反复的操作、尝试中才能发现组块之间咬合、拼接的奇妙所在,当幼儿有了一定的密铺经验之后,我们的老师又抛出了新的挑战,设置不同难度的星级图纸,让幼儿在一次一次的闯关中获得发展,体验成功。在此基础上,教师又把目光投向了对幼儿逆向思维的培养,开展了“补墙砖”的镶嵌游戏,没有方格暗示的底板,依据边缘轮廓进行镶嵌活动。这样层层深入、具有挑战性的活动中幼儿的学习是投入地、灵动地、主动地。

“乐”在其中:因为这一数学区域活动源于幼儿喜欢的游戏,因为设置了幼儿力所能及的星级挑战,所以,幼儿一次一次的拼接、摆弄,一次一次的闯关、尝试都“乐”在其中。经验告诉我们,有趣的操作活动能使幼儿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而好奇心能促使幼儿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深入学习。

“创”在其中:陶行知先生说过:“一面行、一面想,必然会产生价值。这产生价值的过程,正是难能可贵的创造过程”。幼儿在记录自己“贴地砖”的结果时,因为要用点数的方式在记录组块在方格纸上的位置,进而发现每一个组块的大小是不一样的,由此,生成了“比一比哪种组块面积大”的新活动,这是源于幼儿在操作中的发现和创新,虽然,有关面积的数学知识超出了大班孩子们的能力水平,但只要是幼儿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和创新就是有价值的活动,为幼儿以后再学习相关的知识打下基础。

活动中的教师

幼儿是一个需要得到教师支持的学习者,教师的支持不是无原则的处处帮办,而是适时、适度给予幼儿恰当的支持。在上述的案例中教师的支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给予数学生活化的支持:创设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贴墙砖”这一数学区域活动情景,把游戏中的数学原形——各种形状的组块生动地展现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互动,感受图形组块之间空间方位变化,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给予思维多样性的支持:幼儿思维的惰性是影响发散思维的障碍,因而,在数学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是极其重要的。在上述的案例中,教师让幼儿将自己的操作方法与同伴进行交流,通过表征记录的方式审视、反思自己的活动、并让幼儿将创新的玩法在集体中分享,这些手段都在促进幼儿思维的积极性,教师始终紧紧抓住思维发散性这条线指导、支持幼儿开展活动。

给予自主探索指向性支持:在这样开放的区域活动中,幼儿的学习是自主、自由的,但幼儿由于年龄小,自主探索的目的性不强、受兴趣支配,有明显的玩乐特点。另外,幼儿探索学习的韧性不足,遇到挫折困难时容易丧失信心而不再努力,如果缺乏教师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幼儿就会像一个过客,毫无收获。因此,需要教师精心创设活动情景、选择适宜的探索的材料,合理的预设好活动的内容,在活动的关键处和幼儿一起讨论,一起探究,才能确保活动的有效,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

蒙台梭利说,当一个人在树林里散步的时候,他能够长久地沉思,能够浪漫的联想,在这个时候如果远处传来钟声的话,那么这种感觉像诗一般在心中漫延。作为教师的我,也希望当孩子们在林间漫步的时候,我就是那钟声带给孩子们美好的感觉。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实验幼儿园)

猜你喜欢
组块方块图形
组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谜题方块
组块理论的解读及启示
纸板俄罗斯方块拼图
试析“词汇组块”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分图形
找图形
有序数方块
图形变变变
图形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