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疫情”中看一所学校的办学实力

2020-05-14 15:17严必友
华人时刊·校长 2020年3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疫情课程

严必友

自“新冠肺炎”爆发以来,为了保护广大师生的生命健康,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各地纷纷实施延期开学,并采用在线教学等举措,确保“停课不停学”。在此过程中,有些学校显得无所适从,手忙脚乱,捉襟见肘,而有些学校却能充分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和优质课程资源,發动广大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稳定了学生、家长、社会的紧张焦虑情绪,展现出办学的硬实力。

首先,是学校课程与资源建设的水平。在线教学中,学校能提供什么样的教学资源给学生,不是靠“临时抱佛脚”能解决的,而是靠平时的不断积累。所以,课程是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要努力提高校长和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能力,不断开发建设学校课程,形成系统化、层次化、结构化、高质量的课程体系。

其次,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尽管课程改革一再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但有些学校已经习惯了应试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独立学习的能力,离开教师往往寸步难行。这次疫情其实也是对学生的一次考验,有些学校的学生在教师的计划安排下,井然有序,稳步前进。但有些学校的学生就显得惶恐而忙乱,不知如何开展学习。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说:“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都应该是为了促进人的自我发展,在自我发展中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思维。因此,广大校长和教师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认真落实课改精神,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真正做到“人人会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

再者,是学校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这一次在线教学期间,许多教师能够灵活、熟练地应用各种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教学、作业批改、答疑辅导,但也有一些学校,设备陈旧简陋,教师大多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墨守成规,对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犹疑排斥,在这一次疫情中显得十分被动。提升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和应用能力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追求,是当下和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学校要加强设备改造和应用培训,促进学科教学和网络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优化教学方式,以适应多样化教学的发展需要。

另外,是学校教学形态和组织形式的优化。在这一次疫情期间,许多学校基于学情和需要,个性化、差异化地组建了很多学习社团,让教师参与其中,提供帮助和引导,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学的基本形态和组织形式也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学习平台、学习空间、学习社区将会使原有的学习资源、学习伙伴、学习时空和学习方式得到拓展,这也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这次“疫情”带给人类的不只是病痛,更有病痛之外的深刻思考。“有备则无患,远虑解近忧”,对于教育来说,则未尝不是一次转型的良机。在线教学中许多学校展现出来的理性和从容,是学校发展的硬实力。在平时正常的教学环境里,我们也许还不太在意它的重要性,但着眼于学校的长远发展,以及应对各种发展变化的环境和条件,它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充分显现出来。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疫情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