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制度和文化的混合动力
——以中国民营企业投资越南为例

2020-05-15 13:13王笑娴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越南企业

黄 岩, 王笑娴

一、问题的来源与文献回顾

自中国政府提出“走出去”战略以及“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资本加快了向东南亚、中亚、非洲等地区的投资步伐。一方面,中国国有企业在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等国家金融机构支持下加快了对海外的基础设施、能源、矿产和农业等项目的投资;另一方面,中国的民营企业特别是一些制造业民营企业也开始在海外寻找发展机会,越南、孟加拉、缅甸、埃塞俄比亚、南非等国家成为中国民营企业投资的热土。(1)例如,2017年9月1日,埃塞俄比亚总理办公室授予广东华坚集团董事长张华荣“埃塞俄比亚工业之父”荣誉称号,以此感谢张华荣长期致力于埃塞俄比亚工业发展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张华荣领导的华坚集团是中国产能最大的鞋业代工企业,在埃塞俄比亚建立起完整的鞋业生产基地,相关报道“中国华坚鞋厂为埃国产业之父”,中国工业报,2017年9月20日,金国军报道。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为1 961.5 亿美元,同比增长34.7%,分别占全球当年流量、存量的13.5% 和5.2%,中国2.44 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国(境) 外共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3.72 万家。2017 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的 57 个国家近 3 000 家境外企业直接投资达 201.7 亿美元,同比增长 31.5%。(2)《2016 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和《2017 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2018 年9 月28日,http:/ / fec. mofcom. gov. cn/ article/ tjsj/ 。作为东南亚地区一个非常重要的新兴经济体,越南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实行革新开放,得益于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充裕的劳动力供应,进而成为全球资本追逐的热土。

本文通过案例研究法来比较中国民营企业投资越南的动力机制,文章第一部分对西方关于中国资本海外投资行为的评价进行了文献梳理,中国国有企业在海外投资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是民营制造企业的研究还比较少。资源、制度和文化三种因素成为跨国投资动机的主要分析框架,本文将借鉴这一分析框架来对中国资本投资越南进行实证分析。第二部分介绍三个企业案例,他们分别代表了不同行业和不同投资动机的企业。第三部分分别从资源、制度和文化三个维度分析中国民营企业投资的动力,同时讨论了中国民营企业在越南经营面临的挑战。最后是结论和讨论,中国民营企业投资海外是多元力量作用下的行为,它们与西方跨国公司以及中国国有企业所持有的投资理念不一样,本土化是这些公司生存的不二法门。

关于中国国有企业海外投资及人力资源实践的研究比较丰富。国有企业是中国海外投资的传统主力军,其主要原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对非洲的援助主要由国有企业来承担;二是中国国有企业拥有强大的资本实力、技术实力,它们在海外的扩张得到了国家金融体系的支持;三是中国国家战略如对石油等能源和矿产资源的需求一般是由国有企业来执行。(3)Ching Kwan Lee,“Raw Encounters: Chinese Managers,African Workers and the Politics of Casualization in Africa’s Chinese Enclaves”,The China Quarterly,Vol. 199,2009,pp 127-153; Peter J. Buckley,Adam R. Cross,Hui Tan,Liu Xin and Hinrich Voss,“Historicand Emergent Trends in Chinese Outward Direct Investment”,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Vol. 48,No. 6,2008,pp. 715- 748;[美]孟洁梅著,胡凌鹊译: 《非洲自由铁路: 中国发展项目如何改变坦桑尼亚人民的生活和谋生之计》,北京: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5 年版; [美]黛博拉·布罗蒂加姆著,沈晓雷、高明秀译: 《龙的礼物: 中国在非洲的真实故事》,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年版; 严海蓉、沙伯力: 《中国在非洲: 话语与现实》,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年版。坦赞铁路、坦桑尼亚的友谊毛纺织厂以及赞比亚谦比希铜矿等都是中国国有企业在海外投资的典型代表。在安哥拉模式中,中国通过以“投资换石油”政策,既成功地帮助安哥拉改善了基础设施,也获得了稳定的石油供应。(4)唐晓阳: 《评析中国与安哥拉经济合作的新模式》,《西亚非洲》2010 年第7 期,第55—60 页。

西方学者对中国企业在海外最主要的批评是中国国家资本主义战略帮助国有企业取得了成功;(5)Jieruo Gu,“China’s Private Enterprises in Africa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African Development”,The European Journal of Development Research,Vol. 21,No. 4,2009,pp. 570-587. ; Fang Lee Cooke,Dan Wang and Jue Wang,“State Capitalism in Construction: Staffing Practices and Labour Relations of Chinese Construction Firms in Africa”,Journal of Industrial Relations,Vol. 60,No. 1,2018,pp. 77-100; Ching Kwan Lee,“Raw Encounters: Chinese Managers,African Workers and the Politics of Casualization in Africa’s Chinese Enclaves”,The China Quarterly,Vol. 199,2009,pp 570-587.也有学者批评中国国有企业在海外投资偏向于政治风险高的国家。(6)Ivar Kolstad and Arne Wiig,“What Determines Chinese Outward FDI”,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Vol. 47,Issue 1,2012,pp. 26-34; 蒋冠宏、蒋殿春: 《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东道国制度重要吗?》,《管理世界》2012 年第11 期,第29—54 页。巴克利等学者(7)Peter J. Buckley,L. Jeremy Clegg,Adam R. Cross,Xin Liu,Hinrich Voss and Ping Zheng,“The Determinants of Chinese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Vol. 38,No. 4,2007,pp. 499-518.认为以下三种因素影响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一是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能够利用国内不健康的金融制度获得利率优惠和特殊政策贷款;二是中国在海外有很多移民和华侨,中国企业具有所有权优势;三是中国政府出台各种政策鼓励企业投资海外。中国国家资本主义对海外投资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大量国有企业主导对外投资、由国家控制对外投资的资源分配、通过国家干预保证国有企业的海外利益。(8)Fang Lee Cooke,Dan Wang and Jue Wang,“State Capitalism in Construction: Staffing Practices and Labour Relations of Chinese Construction Firms in Africa”,Journal of Industrial Relations,Vol. 60,No. 1. 2018,pp. 77-100.

民营企业正在成长为中国对外投资的新兴力量。民营企业对外投资比重从2006年的19%上升到2014年的46.4%;2017年民营企业对外投资 679.4 亿美元,占比进一步上升到 48.7%。(9)见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的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2019 年11 月4 日,http:/ / fec. mofcom. gov. cn/ article/ tjsj/ 。民营企业投资海外是多元力量作用下的行为,国有企业主要投资基础设施、能源矿业等领域,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服务业。古静(Jing Gu)认为在海外投资的民营企业具有以下主要特征:以中小规模为主、拥有强大的创业动力和冒险精神、受到原省籍的影响比较大、实行渐进策略、主要是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等等。(10)Jing Gu,“China’s Private Enterprises in Africa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African Development”,The European Journal of Development Research,Vol. 21,No. 4,2009,pp. 570-587.2006年中国商务部开始启动19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其中包括东方工业园在内的多个合作区是由民营企业投资开发的。(11)Deborah Brautigam and Xiaoyang Tang,“‘Going Global in Groups’: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and China’s Special Economic Zones Overseas”,World Development,Vol. 63,2014,pp. 78-91.王建业(Jianye Wang)认为民营企业的海外投资和创业活动的作用和意义一直未得到充分的肯定。(12)Jianye Wang,“What Drives China’s Growing Role in Africa?”,IMF Working Paper,2007,No. 07/211,https:/ / papers. ssrn. com/sol3/ papers. cfm? abstract_id =1012994.

学术界关于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研究主要针对西方大型跨国公司或成熟型公司,这些公司一般都在东道国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子公司管理系统,有丰富的海外运营经历和经验,而针对新兴国家跨国公司的研究并不多见。随着新兴国家的海外投资迅速增长,基于西方制度背景和商业实践发展起来的管理理论对于新兴国家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解释可能十分有限,因为新兴国家跨国公司海外投资的经历短暂、经验不足、规模非常有限,在东道国的影响力也有限,甚至母国的市场制度本身发育也不健全,因此,学界对中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甚少。

传统的投资理论认为,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投资应当由资本丰富国家流向资本欠发达国家。(13)Robert E. Lucas,“Why doesn’t Capital Flow from Rich to Poor Countrie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 80,No. 2,1990,pp. 92-96.但是中国资本对外投资既有流向发达国家,也有流向不发达国家的二元特征。Dunning提出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认为,包括核心技术和管理经验在内的区位优势、所有权优势以及内部化优势是决定企业进行对外投资的必要条件。(14)Dunning,J. H. ,“Explaining the International Direct Investment Position of Countries: Towards a Dynamic or Developmental Approach”,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Vol. 117,No. 1,1981,pp. 30-64.制度因素被看成是海外投资的最重要因素,而政治风险通常又是制度因素的主要变量。跨国公司本身也是制度变迁的重要部分,它们不仅要学习和适应东道国的制度环境,同时也承担着帮助东道国改进制度环境的使命。跨国公司不仅要遵守东道国的法律和政策,还要策略性地运用其软实力来传播价值观并塑造认知框架。(15)Dahan,N. ,Doh,J. ,Guay,T. ,“The Role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in Transnational Institution Building: A Policy Network Perspective”,Human Relations,Vol. 59,No. 11,2006,pp. 1571-1600.

资源观和文化主义观也是分析跨国公司投资实践的有力工具,资源观认为企业生存必须充分利用内部优势和外部机会以应对市场的挑战,必须化解内部危机和消除外部威胁,公司的管理受到严格的经济合理性和效率主义约束,外部影响包括买方和供应商的力量、竞争的激烈程度以及行业和产品市场结构。(16)Jay Barney,“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ournal of Management,Vol. 17,No. 1,1991,pp. 99-120.奥列弗(Oliver)认为,一个组织的业务战略可能受到资源决策和制度环境的深刻影响,包括决策者的规范和价值观、公司历史和组织文化,也包括公共监管、行业监管和政治环境等等,公司在某种程度上可能被它们自己的历史以及它们的客户和它们所在社区或国家所制约。(17)Christine Oliver,“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Combining Institutional and Resource-based Views”,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Vol. 18,No. 9,1998,pp. 697-713.跨国公司做出决定转移工厂必须考虑的是劳动力成本、原材料、能源以及东道国的优惠政策等。

文化主义观试图通过社会文化价值观来解释跨国公司管理实践的差异。“二战”以后的东亚地区四小龙成功的一个重要解释是这一地区有着相似的儒家文明、集体主义、服从和忠诚、父爱主义、严格的纪律观等等。(18)Geert Hofstede and Michael Harris Bond,“The Confucius Connection: From Cultural Roots to Economic Growth”,Organization Dynamics,Vol. 16,Issue 4,1988,pp. 5-21.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特性,有自己的劳动观、财富观和纪律观,这些文化差异有时候会成为影响企业投资和企业管理的关键因素。劳工政治学者迪约(Deyo)对东南亚地区劳工特点进行了十分精辟的分析,他认为在东南亚地区快速工业化的过程中, 这一地区的劳工一直扮演着被动和顺从的角色,“在国家事务中, 组织化劳工在政治上只起到边缘性的无关紧要的作用, 产业罢工很少发生, 而且普遍容易压制下去”,因为东亚地区的儒家文化及等级制、尊重权威、合作、勤奋以及家族主义等被普遍认为起到了鼓励工人服从和与管理者合作的作用,它们对工人的团结和集体行动起到了阻碍作用。(19)Deyo,Beneath the Miracle,Labor Subordination in the New Asian Industrialism,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9.本文将通过案例研究来比较制度、资源和文化三个因素是如何驱动中资企业投资越南的。

本文选择三家中资企业作为分析对象,它们代表不同的行业和产业,投资越南的动机各不相同。越南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对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纺织服装、鞋业和玩具等企业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是越南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越南的土地、能源和税收优惠政策等同样有很强的竞争力,其出口优惠政策能够吸引一些中资出口型企业将生产地转移,同时出口企业还可以避开欧盟和美国的贸易限制壁垒。越南的经济发展正在催生巨大的消费市场,进而吸引一些中资企业快速进入。民营企业海外投资以制造业为主,勇于迎接激烈的市场竞争,有强烈的创业和冒险精神,很少受到国家资本主义的保护,展示出了独特的投资策略。

二、案例介绍

跨国公司与东道国之间管理实践的适应性一直是企业管理研究的重点,企业规模、产品性质、所有权结构甚至管理者特质等因素共同构成了跨国公司研究的重要变量。我们试图通过案例研究来揭示制度、资源和文化这些因素的作用机制,一方面,案例研究有助于我们从微观层面来分析企业的组织特点和管理实践;另一方面,中国投资越南还处于一个初始阶段,企业的集群规模十分有限,大规模的样本企业数据很难收集。2017年12月和2018年4月,本课题组两次前往越南,访问了河内市、胡志明市、海防市共11家企业,通过半结构方式我们访谈了11家企业的总经理或副总经理、5名企业一般管理人员(其中2名是越南籍管理人员)、13名工人、越南中国商会负责人以及中国越南投资咨询服务公司负责人、越南总工会国际部负责人,对越南工人和管理人员的访谈是在中国翻译人员帮助下完成的。 我们选择三家企业作为本文案例,他们分别是从事光伏产业的A公司、从事袜织业的B公司和从事饲料生产的C公司。

A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市,主要从事太阳能电池的代工生产。中国是光伏组件代工生产的产业集群地,随着光伏产品技术不断成熟,欧美市场不断扩大以及中国地方政府对光伏产业的补贴扶持升级,中国光伏企业在2010年前后进入高速发展期,但随后便出现企业产能严重过剩现象。在遭遇美欧国家对中国光伏产业实行反倾销和反补贴限制后,中国国内光伏产业很快进入了寒冬期。光伏产业属于科技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产品更新换代快,对技术要求比较高。光伏产业是越南重点招商产业, A公司2014年进入越南北江省的云中工业园后,带动了越南光伏上下游产业的发展。A公司投资越南的主要动机是该国没有受到欧盟和美国的双反限制以及劳动力价格低廉,公司拥有员工近3 000人,其中超过95%是越南员工,公司也是越南北部地区出口额最高的外商投资企业。

B公司总部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在浙江宁波、江山和绍兴等地拥有生产基地,是全球最大的袜业代工企业,主要代工优衣库、彪马等品牌。纺织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中国内地劳动力价格上涨和用工紧张,B公司2012年来到位于越南海防市的越南—新加坡工业园投资设厂,现有900多名工人,其中来自中国内地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30名。除了看中越南丰富的劳动力市场外,越南的出口低税率政策也是一个重要考虑因素,欧盟和美国对来自越南的商品征收税率要明显低于中国。近年来,B公司加大了向越南转移的力度,逐渐压缩中国内地生产线,现在是越南—新加坡工业园内用工规模最大的制造企业。

C公司总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主要从事饲料生产。C公司2007年来到越南投资,河内生产基地现有96名工人,其中中方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8名,其余88名越南员工中绝大部分是营销人员。越南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和渔业大国,饲料市场庞大。饲料产业属于粗加工产业,必须紧靠销售市场,除了大豆、玉米依赖进口外,其他原材料都来自本地。C公司的产品以中低端为主,经过十年的努力,C公司成为越南市场占有率最高的饲料供应商,但越南高级饲料市场仍然被日本和韩国企业占领。

表1 A、B、C三家公司特点比较

自1986年革新开放以来,越南政治上继续走社会主义道路,经济上走向市场改革,取得了快速的经济增长。中越双方贸易额已经由 2004 年的 67.4亿美元增加到2015 年的959.7亿美元,11年时间增加了13.2倍。中国一直是越南最大的进口来源国,越南是中国第七大贸易伙伴国。2017年越南吸引外资达358.8亿美元,同比增长44.4%,创10年最高纪录。截至2017年11月,中国在越南共有1 784项直接投资项目,投资总金额为120.3亿美元,成为越南的第八大投资商。仅在2017 年前11个月,中国在越南注册了244个新投资项目,总注册金额为20.5亿美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列第四位。(20)相关数据见邓明魁: 《拓展多领域相互投资》,《中国投资》2018 年第1 期。2015年1月《中越联合声明》发表后,中越两国开始推动“一带一路”和“两廊一圈”的战略对接,两国成立了双边合作指导委员会来推进中国在越南龙江和海防投资的两个工业区建设。

三、资源、制度与文化的混合动力

(一)劳动力成本与资源优势

A公司属于科技和资本密集型企业,但是光伏组件代工同样严重依赖劳动力;B公司是一个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纺织服装产业需要大量的年轻女工。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工人每月平均成本均在4 000元以上,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和社保征缴制度的完善,企业用工成本进一步上升,相比较之下越南的劳动力优势更为明显。越南实行的是一周六天工作制,每月标准工作时间为25天。我们走访的几家企业工人基本工资普遍在1 500元左右,加上加班费一般可以达到2 000元左右,社保方面企业交22.5%,每名工人固定成本支出在2 500元左右。越南有严格的最低工资标准管制政策,最低工资标准由国家统一制定。越南区域发展差异非常大,因此全国的最低工资标准差别也非常大,全国按经济发展程度划分为四类地区,一类地区如北部的首都河内市和南部最大的城市胡志明市2016年最低工资标准为3 500 000越南盾(约1 070元人民币),而四类地区为最落后的地区,最低工资标准仅为2 500 000越南盾(约715元人民币)。临近越南的广西南宁市2016年最低工资标准为1 400元,广东省内产业转移的集中地区河源、韶关、清远为1 210元,均高于越南一类地区。

越南的劳动力本土化就业非常突出。越南的地理面积大概为3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广东省,但是越南南北狭长,从北部的河内到南部的胡志明两地距离长达1 700公里,劳动力移动距离较远。受长年战争影响,越南的性别比例倒置,男性劳动力比较短缺。越南工人很少离开家乡外出打工,一般都是集中在家乡附近工作,交通工具主要依靠摩托车。一些公司会额外提供交通补贴,如A公司规定越南工人每个月只要满足上班天数,便可获得200 000越南盾(约60元人民币)的交通补贴。大多数工人下班后回家住宿,这样可以照顾家庭,企业可以节省住宿成本。

但近年来随着外资加速进入越南,河内、胡志明、海防等城市已经出现用工短缺现象,因此,越南的劳动力供应并不乐观,未来10~20年内越南的人口红利可能消耗完。对于投资方来说,依赖本土劳动力尽管可以节省工人生活管理成本,但是仅交通距离十公里的劳动力是主力军,劳动力区域供应短缺,如何在有限的劳动力市场中获得持续的劳动力,投资方必须精心测算。越南劳动力文化程度普遍不高,B公司招聘要求工人具有初中学历,工人普遍存在学历造假问题。员工入职考试时连基本的数学题都不会做,有的工人甚至连名字和家庭地址也不会写,但由于招工难,企业也只能默认。A公司则高薪招聘有在中国大陆或台湾工作经历的越南工人,因为这些工人受过严格工厂训练,懂中文,习惯中国企业管理,更容易与中方管理人员进行沟通。

此外,越南的工业用水、电力和柴油比中国便宜30%,汽油便宜20%。越南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交通运输不发达,产业不配套,许多工业原料、机械设备和零件只能依赖进口,仅南部的胡志明和北部的海防两个城市海运发达,因此中国企业主要分布在这两个城市及其周边地区。A公司是一个典型的两头在外的企业,包括钢材铝材在内的原材料和设备零件全部从中国进口,生产的产品全部出口,因此对海运依赖非常高。C公司是一个原料粗加工型企业,原材料用量非常大,主要原料都从国外进口,对海运依赖也非常大。海防港发货要3至4天才能到达香港,港口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

(二)制度优势和市场监管

从19世纪70年代抗击法国入侵,到20世纪80年代结束与中国的冲突,越南经历了长达一个世纪的战争蹂躏,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国贫民穷,越南人民迫切希望通过改革走向致富道路。1986 年 12 月,越南共产党召开了第六次代表大会,从而开启了革新开放新时代,越南政府借鉴学习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提出以经济革新发展市场经济,以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发展,外资和民营企业不断壮大,越南的经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会。1989 年的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导致越南经济系统性震荡,贸易急剧下降,外资减少。面对这些困难,越南加快了向日本、东盟和欧盟开放市场的步伐。1989年越南确立“以社会主义为导向的市场经济”体制。1994 年克林顿政府结束了美国20年的对越贸易禁运并于1995 年与越南建交,这标志着越南将进一步融入全球一体化进程。

共产党执政的稳定,渐进改革的成功策略,国家主义发展战略以及民众对摆脱贫穷的渴望吸引了外资特别是制造业资本大量进入。受殖民地历史影响,南部的胡志明市市场经济最为活跃,河内市和海防市因政治中心和地理位置重要成为北部的经济重心,外资投资越南也主要集中在胡志明、河内和海防等城市。越南各地方政府为吸引外资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有些地区对外资实行“三免七减半”甚至“四免九减半”的优惠政策,即前三年或四年免税,后七年或九年减半征税。A公司由于其属于高科技企业,当地给出15年内营业所得税税率为10%,并享有“四免九减半”的优惠。

越南邻近经济十分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与中国大陆的珠三角和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日本以及韩国地理距离较近,有着优越的区位投资优势。越南早期外资主要来源于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以及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地区,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国内产能受限,中国企业逐渐成为越南市场的主体。中越两国关系在20世纪90年代正常化后,越南加快了向中国学习的步伐,两国的政治互信机制基本稳定,在外交上越南坚持平衡战略,与中国、美国等保持着平衡外交关系。虽然2014 年因南海问题,越南国内发生排华事件,中越关系跌至正常化后的谷底,(21)2014 年5 月13 日,越南发生了一系列针对中国企业的骚乱事件,从南部的胡志明到北部的海防和河内市,一些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的企业受到不法分子的攻击,企业人身和财产受到严重侵犯,事件持续数天才得以平息。但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访问越南后,两国关系逐步回升。中越两国关系的长期稳定,为中资企业的投资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支持。

越南直到1994 年才出台一部面向市场经济的劳动法,这标志着越南的劳动监管由计划思维转向市场导向,劳动法落实了劳动力的市场调节和劳动权益监管的政府责任。劳动法第 7 条明确规定:“劳动者有依法进行罢工的权利”,自劳动法明确劳动者的罢工权后,越南工人维权意识开始增强。2006年,越南加入WTO,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经济开始融入全球化体系中。2015年越南加入TPP,成为TPP的创始会员国。TPP协议的签订对越南劳动市场的管制有很强烈的影响,为此,越南政府加快了对劳动法的调整。越南的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分为调解、仲裁、诉讼和罢工四个阶段。法律对解雇工人进行了严格限制,根据2018正式生效的刑法修正案第162条的规定,用人单位非法解雇劳动者,使其或其家庭陷入困境的,将面临一千万至一亿越南盾的罚金,或一年社区矫正刑罚,或监禁三个月至一年。若用人单位单方面违法终止劳动合同,属以下情形之一的:(1)同时违法解雇两人以上的;(2)已知是怀孕的妇女,仍违法解雇的;(3)劳动者正抚养12个月以下小孩的;(4)致使被迫辞职、被解雇劳动者自杀的;(5)造成其他严重或特别严重后果;处1亿以上2亿以下越南盾罚金,情节严重的,处相关责任人或企业负责人1年以上3年以下有期徒刑。

越南有健全的工会系统,越南全国劳总要求所有外国企业必须成立工会,但是这一规定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外资企业一般会通过各种办法来阻止工会的成立,或者由资方来控制工会。在外资企业,工会主席规定必须由工人选出的越南人担任,外国雇员不得加入工会。由于工会承担了党赋予的政治义务,如果工人罢工,他们必须与管理层进行协商,以免引起更大范围的骚乱,因此越南工会的存在事实上向工人发出了罢工自由的信号,(22)Mark Anner and Xiangmin Liu,“Harmonious Unions and Rebellious Workers: A Study of Wildcat Strikes in Vietnam”,ILR Review,Vol. 69,No. 1,2016,pp. 3-28.工人通过罢工能够实现自己的利益,政府不会对罢工进行镇压。(23)Anita Chan,“Strikes in China’s Export Industries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The China Journal,Vol. 65,No. 1,2011,pp. 27-51.2008年,越南劳总制定了新的工会章程,规定非公企业中工会的首要任务是通过集体谈判来保护工人的利益。尽管越南官方立法赋予了劳动者合法罢工的权利,但是法律对工人的罢工设置了重重限制条件,事实上越南自革新开放以来发生的数以千计的罢工均是没有得到官方批准的野猫式罢工。

越南通过国家立法,每年1月全国统一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每年增幅达到7%~15%。我们访问的所有中国企业员工工资都远远高于最低工资标准,也远远高于越南当地企业,其他福利也要好于当地企业。越南的大学生都希望毕业后进入外国企业工作,不仅收入高福利好,而且可以学习到先进的管理经验。中国企业也希望尽量本地化聘用,一方面可以减轻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融入当地,跟当地建立起良好的社区关系。越南的劳动监察部门对外资企业监管比较严格,外资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劳动法规。从2018年1月开始所有在越南工作的外籍雇员,如工作时间超过一个月,必须强制性缴纳社会保险,社保的缴纳基数按照总工资(基本工资+津贴+其他补助)的8%缴纳,强制性社保可适用于疾病、妊娠生产、工伤职业病、退休和死亡等情形。因此,外资企业在越南的人工成本相比本地企业来说要高20%以上,否则无法吸引本地劳动力加入。

劳动力成本不是企业进入越南考虑的唯一因素,A公司投资越南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考量是越南不受欧美国家双反限制;B公司的一个重要考量是越南的出口税率低以及越南加入TPP后未来巨大的市场空间;C公司主要考虑的是越南的销售市场。日本和澳大利亚现在对越南纺织产品都是免关税的,而两国对中国产品征收税率分别是7%和11%。TPP生效后越南商品进军美国、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大国消费市场没有任何关税壁垒,但同时TPP 对越南纺织产品出口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原产地规则”,该规则要求越南的纺织服装产品必须“从纱开始”就在TPP 区域完成,即纱线、织布、印染、缝制成衣等生产环节必须在越南或 TPP 伙伴国内完成。目前越南纺织服装产业链发展仍十分落后,大部分原辅料的供给仍主要依赖进口,因此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转移越南还会有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

总体来说,随着外资的加快进入,越南对劳动用工的监管越来越严格,对工人权利保护的制度越来越规范。但是越南的行政办事效率低,存在贪污腐败问题。与所有国家一样,外资进入农业领域都要受到严格监管,但是越南行政审批效率慢,C公司需要定期向相关部门官员行贿。几乎所有的访问企业都反映,越南政府官员贪污和腐败比较严重,政府打击不力。中资企业有时候会遭遇越南地方政府的劳监、税务等部门的勒索。

(三)因地制宜的管理文化

越南与中国文化上的相近性也是吸引中国企业的一个重要因素。与其他同样位于中南半岛的国家不同的是,越南由于历史上受到中国文化很大的影响,是东亚文化圈的一部分,其他东南亚国家如柬埔寨、老挝、泰国等则更多的受到印度文化的影响。所以尽管其他东南亚国家劳动力资源也十分丰富,但是中国制造业投资的热情有限,原因是政权的不稳定、民族文化以及宗教信仰的差异性。同时,越南与中国一样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制度上有相近之处,同样历经长期战争和计划经济之苦,农民生活非常困苦,随着经济开放,大量的工作机会和就业岗位被创造出来,大批农民逐步转变为工人。有许多研究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批评都指向中国本地化雇佣程度不高,这种批评声音大多数集中在中国国有企业在海外的基建工程。对于民营制造企业来说,这种批评显然是不成立的,民营企业需要降低用工成本,必然最大限度地进行本土雇佣。我们调研的11家企业的本土化雇佣率基本超过90%,中方雇员只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而且企业都注重培养越南籍技术人员以降低成本。

中国企业认识到要在越南扎下根来必须嵌入到越南社会,本土化招聘和本土化培训是最主要的手段。A公司大量招募懂中文的越南女工;C公司重点留住老工人,与工人建立起信任和友谊,市场营销全部由越南人承担。“5·13”事件发生时,C公司的中方管理人员全部被越南工人接到家里安顿,越南工人自发组织护厂队临时看管工厂,这种强烈嵌入性是跨国公司本土化最需要的。除了大量使用越南工人外,A公司内部成立了专门的培训学院,并出资派越南员工到北京学习中华优秀文化,培养越南种子班成员;B公司把越南管理人员分批次派往杭州学习,越南工人如果在越南进修文凭还可以报销学费。此外,中资企业也已经意识到中方管理人员的流动性问题,由于越南没有高质量的中文国际学校,绝大部分中国雇员的家庭都在国内,工作与家庭分离困扰着企业管理。因此A公司有明确的制度鼓励中方雇员与越南通婚,B公司对夫妻员工除了生活上照顾外,还从薪酬上进行特别激励。

四、结论与讨论

有关中国资本在海外扩张的国家资本主义、资源掠夺论、新殖民主义论、漠视人权论、债权帝国主义论等批评一直占据着西方话语体系,我们通过民营资本在越南投资的动机分析回应了海外学者关于中国国家资本主义的批评。由于中国投资越南的企业以民营制造业为主,他们与成熟的大型的跨国公司不同,也与中国的国有企业不同。他们对于东道国的影响力和议价能力有限,中国民营资本投资越南制造业不符合西方政客的殖民主义话语。中国国家资本在非洲和南亚一些国家投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引起了很多争论,它们集中于石油、港口、木材、铁路等项目,但是中国资本在越南是一个例外。越南历届政府比较谨慎地处理与周边大国及美国的关系,由于南海问题的影响,越南更是特别谨慎地处理与中国的关系,奉行平衡外交战略,这使得中国的国有资本没有如在非洲一样成为越南国家基础建设的主力。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地区和香港地区的制造企业大量进入越南,促进了越南的经济增长和就业。

资源依赖理论强调关注原材料、劳动力、能源等外部因素;制度主义重视国家机构的制度力量,关注的法律文本健全和公共政策的执行力;文化主义强调民族和国家文明与教化的长期作用。这些因素对于不同所有制的中国资本投资越南的影响是不同的,我们需要揭示的是中国民营资本投资越南的主要动机以及它的管理实践与大型的中国国有企业有哪些差异,三个案例典型地反映了中国民营企业进入越南的混合动机。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渐进改革道路,拥有悠久的历史遗产,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合以及强有力的国家作用,这些都是中国和越南的制度和文化的相似之处。所有的中国企业都认识到了制度的稳定性对于民营企业的重要性,通过本土化招聘和本土化培养,中国企业正在逐渐融入到越南社会中。民营企业的这种嵌入性也挑战了西方学者对中国海外投资的研究,因为一些西方学者认为东道国的制度质量与中国直接投资呈负相关关系,即中国资本更倾向于投资政治风险较高的国家,但他们研究使用的分析样本比较旧,而且分析的对象主要是中国的国有企业。(24)Peter J. Buckley,L. Jeremy Clegg,Adam R. Cross,Xin Liu,Hinrich Voss and Ping Zheng,“The Determinants of Chinese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Vol. 38,No. 4,2007,pp. 499-518.(25)Ivar Kolstad and Arne Wiig,“What Determines Chinese Outward FDI?”,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Vol. 47,No. 1,2012,pp. 26-34.

表2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投资海外动机比较

中资越南企业在规模、业务性质、企业能力、市场机会等方面存在异质性,但他们均是市场驱动型企业,投资越南都是为了寻找市场机会,为了“活下来”。(26)在我们的访谈中,多家公司负责人认为,愿意离开中国来到越南的民营企业都是在国内混不下去的企业,垄断型国有企业在国内赚钱容易,没有走出去的需求。只有民营企业为了生存才被迫走出去,因为走出去的风险非常大。我们个案中的A、B、C三家公司远非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他们拥有的品牌不是国际化品牌,他们还只是从事国际品牌代工,这些因素决定了他们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资源、制度和文化方面的任何环节均可以影响到他们的前途。尽管中越两国有强烈的制度相似性,但中国和越南的体制以及经济和社会水平有所不同;越南工会在代表和组织工人方面有更大的力量;越南工人的劳动积极性更高,对工作岗位更为珍惜;民族主义情绪、两国关于领土的争议与中国民营企业的一些短期投机行为交织在一起影响了一些越南人对中国的看法。

表3 影响中国民营企业投资越南的三大因素

越南政府已经认识到了引进高科技和资本密集型企业对于提升国家实力的作用,他们通过税收和补贴等手段来限制劳动密集型和污染型企业的进入。因此,从政策角度来看,“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资本进入越南必须超越去库存去产能的观念,中国政府和商会应该承担起解释和引导角色,同时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正如A公司管理层所说的,如果欧盟和美国也对越南的光伏产品进行双反限制,那么他们只能倒闭或再继续迁徙。日本和韩国是中国最好的老师,越南已经不再是企业在中国竞争失败后可以退居的地方,夹在日本和韩国高端公司以及低端市场的越南公司之间,中国制造企业生存缺口正在缩小。随着越南本土民营企业的崛起,中国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代工企业终将被替代,中国企业需要升级其产品并改变其作为低质量廉价产品的国际形象,与此同时,良好的品牌形象与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也是中国企业站稳越南的重要法宝。此外,中资企业的本土化是一个持久且关键的问题,本土化不仅仅是指雇佣关系的本土化,也包括企业文化、社区关系、企业管理、融资策略、投资多元化等方面。本土化要求中资企业提高东道国工人的雇佣比例,加强员工培训和促进技术转移;建立良好的社区关系,积极参与当地社区建设,提升企业美誉度。中资企业还要严格遵守企业的合规管理要求,在环保、劳动权利、反腐败和反商业贿赂等领域做出榜样。

猜你喜欢
越南企业
企业巡礼
读图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越南·河静省
2018上海企业100强
越南百里“银滩”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凯萨娜”侵袭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