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对安徽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2020-05-15 09:31陈昌航
宿州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城乡居民城市化差距

陈昌航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1 问题提出与相关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也在不断提高,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却持续扩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3—2017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基尼系数都越过0.4的国际警戒线,2008年曾一度达到0.491的最高位,随后有所下降。由此可见,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较大的问题仍然存在。

近几年随着利用外资的快速增加,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利用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外商直接投资(FDI)大量引入的同时,城乡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那么外资的流入与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这二者之间是否存在的联系问题,吸引了大量学者的关注。然而因FDI影响收入分配传导机制比较复杂,学术界对于东道国收入分配在FDI作用下会怎样变动并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看法。如李梦杰、彭文慧等,从FDI的区位选择和劳动力选择、区域分布上的不平衡性等角度指出FDI的流入加大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1-2]。而刘渝琳、熊敏等的研究表明,FDI能够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遏制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并且FDI是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内生变量[3-4]。Shahbaz等通过研究得出当FDI流向农村时,农村可以在FDI的流入中获得相比较城市而言更多的收入,因此来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缩小[5]。

事实上,更多研究发现FDI对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城乡收入差距影响不同。冉光和等研究认为FDI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在不同的地区差异显著:在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西部地区,FDI主要体现为加大了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收入差距;在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东中部的大部分地区,FDI却体现出相反的效应[6]。何枫等选取1997—200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表明FDI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间存在明显的倒U型关系,从整体来看中国目前仍处于曲线的左半部分,FDI比重的上升会进一步拉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直到曲线的最高点,然后进入曲线右半部分,体现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7]。综合以上研究可知,FDI的引入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发展程度和不同的政策环境,均发挥了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根据2009—2018年《安徽省统计年鉴》,选取2008—2017年安徽省内1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对FDI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以期明确FDI对安徽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具体影响。

2 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与FDI发展现状

2.1 安徽省以及各城市城乡居民收入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城乡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如表1所示。2008—2107年安徽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呈稳定上升趋势。与2008相比,2017年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了1.43倍,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了2.03倍;故农村居民收入比城市居民收入增加幅度大,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下降,说明近些年来安徽省一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和扶贫政策的效果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2.2 安徽省引入FDI的现状

2.2.1 安徽省实际利用外资规模

我国加入WTO后,实施了较为宽松的外资引

表1 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状况

注:数据来源于2009—2018年《安徽省统计年鉴》。

入条件,并改进了相关法律法规,FDI呈大幅度增长趋势,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

从表2来看,安徽省实际利用FDI规模增长趋势迅猛,2017年实际利用FDI规模约是2008年的4.5倍。2017年吸收FDI总额按照当年平均汇率换算达到了1 073.19亿元,全年新投资设立的外商直接投资的企业达到了367家,这一数值同2016年相比较而言增长了7.26%。大量的外资引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安徽省经济发展能力。

综合表1、表2,2008—2017年安徽省引入FDI规模的增长趋势和城乡收入比呈现的下降趋势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联系呢?

表2 安徽省实际利用FDI规模 百万美元

注:数据来源于2009—2018年《安徽省统计年鉴》。

2.2.2 FDI在安徽省的分布状况

从产业分布看,FDI在安徽省第一、二和第三这三大产业间的分布程度具有明显的差异。如表3所示,2008—2017年安徽省三大产业中,FDI多集中于第二产业。虽然第二产业FDI占比从2008年的67%下降至2017年的62%(集中趋势有所减小),第一产业的 FDI 从占比上看几乎没有变化,但从FDI实际投资额来看,第一产业相对于第二、三产FDI规模增加幅度而言,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这是因为农业的弱质性,FDI在第一产业中的投入极少;又因为我国在制造业上具有劳动力和相关资源价格较低等明显优势,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成为了利用FDI最多的产业。因此安徽省三大产业间,FDI整体分布不平衡的现象较为明显。第一、三产业利用FDI的程度相对较低,FDI倾向于流入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

表3 安徽省三大产业中FDI规模和比重

注:数据来源于2009—2018年《安徽省统计年鉴》。

从区域分布来看,FDI在安徽省的区域分布不均匀,具有明显的区域集聚性,见表4。首先,合肥作为安徽省的省会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政策支持、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外资集聚效应明显,其外商直接投资水平在全省范围内远远领先于其他城市。其次,芜湖作为安徽省经济发展水平第二大城市,曾号称“长江五虎”之一,一直紧随其后;马鞍山、蚌埠工业和服务业发展较早,经济基础好,易于FDI的引进。再次,滁州因比邻南京,受南京都市圈辐射后,其交通、房地产和金融服务业开始被FDI关注。然而,皖南、皖北部分城市经济多以农业、旅游和煤矿资源为主,发展相对滞后,又有像阜阳、安庆、黄山等城市因地理条件和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造成了不利于外资流入的局面。综合来看,安徽省的外商直接投资具有明显的区域集中性,主要聚集于合肥、马鞍山、芜湖、蚌埠和滁州等经济发展程度相比省内其他城市高的城市。

表4 安徽省FDI区域分布 万美元

注:数据来源于2009—2018年《安徽省统计年鉴》。

3 FDI对安徽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

3.1 指标选取

(1)被解释变量。城乡收入差距(IG)为被解释变量,考虑到数据来源的科学性、真实性以及可获得性,用城乡收入比来表示城乡收入差距。该变量值越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值越大;反之,越小。

(2)解释变量。外商直接投资(lnFDI)为解释变量,用安徽省各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按官方公布各年度人民币对美元的平均汇率进行折算,取对数来表示。

(3)控制变量。城镇化水平(UL),用当年各城市城镇常住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重来衡量各市城市化水平。由于部分城市2008年城市化率的数据缺失,这里根据已有年份部分城市城市化率与非农人口比重估计数据缺失年份的城市化率。

固定资产投资(FAR),用各市当年固定资产投资额与当年GDP之比计算。

经济发展水平(lnGDP),根据库兹涅茨模型中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差距呈倒U型关系,采用各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并取对数代表这一指标。

贸易开放程度(TRADE),采用各市当年贸易进出口总额与生产总值之间的比值来度量。

3.2 模型构建与数据来源

结合安徽省实际,参考彭文慧建立的模型[2]并加以修改,建立如下模型,得到FDI对安徽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公式如下:

IG=β0+β1lnFDIit+β2ULit+β3FARit+

β4lnGDPit+β5TRADEit+μit

其中,i代表城市,t代表年份,β0为截距项,μ为计量模型中的随机扰动项。

3.3 实证分析及其结果

导入2009—2018年《安徽省统计年鉴》和安徽省16个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并用 Hausman 检验以确定面板数据模型。结果发现Hausman检验的统计量值为182.88,对应的概率值为0.000,故在1%的置信水平下拒绝了随机效应模型的原假设,选取固定效应模型。下面采用多元化个分析进行实证分析,表5为FDI影响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检验结果。

表5 FDI影响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结果

注:括号内的数值为相应的t值,***、**和*分别表示在1%、5%、10%水平上具有显著性。

模型(1)—(5)采用逐步加入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估计,结果显示,lnFDI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负向效应显著,表明外资的流入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了城市化率,回归结果显示城市化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原因之一可能是,根据新古典经济学基本观点,当某一种劳动力投入比例相对减少时,那么它的边际效益将会增加,随着城市化率水平的提高,更多的农村居民成为城市居民,那些留守农村的居民生产的边际效益就会增加,所以农村居民收入提高,因此提高城市化程度对城乡收入差距有减小作用[8]。模型(3)—(5)中通过回归发现固定资产投资(FAR)和经济发展水平(lnGDP)对于缩小安徽省城乡收入差距的结果也十分显著。固定资产投资代表了物质资本的发展程度,物质资本发展程度越高,城乡收入差距越小,因为随着物质资本积累,农村地区逐渐拥有可以能够生产更高水平产品的要素 ,从而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收入。经济发展水平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解释可以根据库兹涅茨的倒 “U ”形假说来说明,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初城乡收入差距会扩大,随着经济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城乡收入差距程度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逐渐下降,安徽省目前的经济发展已经处于倒“U”的后半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越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对外贸易开放度(TRADE)结果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可认为贸易开放度的变化并未对安徽省的城乡收入差距产生比较明显的作用。

4 结论和政策建议

4.1 结 论

笔者以安徽省1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检验了FDI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FDI的大量流入有利于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的均等化。安徽省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与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这样就会促使制造业从业人员的收入增长,而在制造业从业的劳动力大部分来自农村,农民从事制造业所获得的收入基本高于从事第一产业的收入,从而有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减小。与此同时FDI流入农村地区也产生了相对于城市更多的技术溢出效应,来自FDI的技术溢出效应有利于农村地区人力资本积累,使得农民的收入大大增加。而反观城市,在经过多年的发展,其人力资本的边际基本达到了现阶段能够达到的最大值,所以FDI的引入只能够带来城市地区人力资本小范围的提高[9],所以FDI流入对城乡收入差距有缩小作用。通过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城镇化水平,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发展水平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作用显著。

4.2 政策建议

(1)引导外资流入我国广阔的农村市场。多年以来,FDI流向我国的其它两大产业相比于农民所处的第一产业而言比较多,由此,农民获取外资的溢出效应较为有限。因此,政府应适当考虑改善农村引资环境和政策扶持。

(2)坚定不移的深化城市化进程。研究表明,城市化率水平能够明显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安徽皖北城市的城市化率相对较低,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可以通过继续深化城市化进程,从而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

(3)引导外资来促进有关产业结构的调整。外资通过技术溢出效应和劳动力选择效应等,对我国的技术进步、劳动力就业以及收入增加起到了显著作用,安徽省可以在吸引外资的同时制定相关政策来对外资的投资流向进行调整,使其能够让农民获得更高的收入。比如积极引导外资流入第一产业,通过促进农业技术化和现代化水平程度的提高进而使得城乡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城乡居民城市化差距
提高就业质量助推城乡居民增收的分析和思考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研究
河北省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主要成效与思考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人力资本、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
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两个“翻一番”怎么算?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