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金楼与《中国漫画》

2020-05-15 07:23
新美术 2020年1期
关键词:刊物漫画

朱金楼是中国现代美术理论家,教育家,擅长素描、水彩、油画的画家,而他早年画过漫画并创办过漫画杂志这一史实,除了少数专门的漫画研究者外,鲜为人知。事实上,朱金楼创办的《中国漫画》是中国现代漫画“黄金时期”中比较有影响力的刊物之一,本文尝试对此作初步的论述,从而更为全面地还原朱金楼的艺术才能和艺术理念。

一 《中国漫画》创办之缘起及其主要内容

朱金楼早年就学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由于经济困难,很早便辍学进入社会。他于1932至1934年间先后在上海一小型印花布厂、上海民众教育馆、私营民享印刷制版公司做绘图员,从事广告和宣传设计,在工作中其艺术创作能力得到了一定提升。1934年至1935年间,他先后在美专同学严次平创办的《青青电影》《健美月刊》以及陈家枢创办的《明星家庭》《电影与漫画》做编印工作。这些工作使他进一步了解编辑、出版、印刷的办刊流程,并从中积累了一定的人脉关系。在此期间,朱金楼陆续在《青青电影》《电影·漫画》《春色》《时代漫画》发表了十余幅漫画作品。除此之外,朱金楼还在《晨风》《青青电影》等上发表了有关摄影、电影的评论文章若干篇。

上海在三十年代出现了以刊物多、作者多、作品多、专集多这“四多”为标志1毕克官、黄远林著,《中国漫画史》,文化艺术出版社,1986年,第91页。的漫画的新高潮。朱金楼在各种刊物中的工作经历使他敏锐地察觉到当时漫画繁荣的盛况。他在1932年下半年至1935年整整3年半时间都找不到固定工作,所以朱金楼萌生了办漫画刊物谋生的想法,遂借了50个大洋(一说30个大洋)2参见朱金楼的档案记载。于1935年7月独立创办《中国漫画》(图1)。

图1 《中国漫画》第一期封面

《中国漫画》常设栏目主要有“天下太平”“漫画春秋”“特约通讯漫画”“古书今画”等。“天下太平”即是对日常生活、社会事件等时事新闻的报道;“漫画春秋”则是对新闻时事的漫画演绎;“特约通讯漫画”是从全国各地,例如天津、唐山、景德镇、冀东等地特约漫画家,以当地的政治时事、社会风貌、自然风光等为内容绘制的漫画作品;“古书今画”即是根据古典小说《红楼梦》《水浒传》《牡丹亭》等进行的连环漫画创作。此外还有一些临时栏目虽然称谓不同,但大体包括中外时装美人、电影明星、科学猎奇等内容,后期他尝试推出以某个主题为核心的漫画专号。在图像的表现形式上,主要包括漫画、素描、速写、特殊设计(照片与漫画的结合)、摄影、木刻等。1937年“八·一三”事变之后,《中国漫画》被迫停刊,先后共计出版十四期。

二 《中国漫画》的特点

美术评论家黄茅曾言:“民国二十五年到二十六年上半年间……八开的大型漫画杂志《泼克》,十六开的《漫画界》《上海漫画》《独立漫画》相继出版;这几个刊物的内容和技巧都有共同之处,除了政治问题的讽刺和地方通讯外,差不多都集中在社会问题上。”3黄茅著,《漫画艺术讲话》,商务印书馆,1947年,第32页。这指出了民国时期漫画刊物在内容设置方面的相似性,即主要关注于政治形势、贫苦大众等方面,《中国漫画》同样如此。实际上这些漫画刊物或多或少都存在对小市民情调低级趣味迎合的现象,对此,朱金楼晚年曾说:“要保持刊物的灵魂,也要保持刊物的生命,生命不能维持,灵魂也不能保持。”4《生活月刊》编辑部编,《时代漫画:被时光尘封的1930年代中国创造力》,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107—108页。这实际是从生存角度揭示了三十年代的刊物中小市民气息广泛存在的原因。除内容方面外,《中国漫画》在形式设计方面也与其他刊物大同小异,譬如在刊名装帧设计上借鉴了早前《上海漫画》《时代漫画》和《影戏杂志》的造型。但是从整体上看,《中国漫画》在办刊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刊物特色。与当时同类漫画杂志相比较,《中国漫画》有几点值得注意。

其一,时政新闻类漫画逐渐占据主要地位。《中国漫画》早期的综合性倾向比较明显,中后期刊物重心逐渐向时政新闻类转移。例如《中国漫画》中迎合市民趣味的摩登女郎图像,其数量前后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第一期全刊总计38页,其中摩登女郎的形象有10幅;第六期总共40页,摩登女郎只有3幅;而到了第十四期,总计43页,摩登女郎仅剩下2幅。再如“古书今画”的栏目从第2期设置开始基本上在两个版面及以上,后来版面逐渐进行了删减,至第9期,这一栏目整个就取消了。与此同时,时政新闻漫画的整体比重逐步增加。在第11期的〈今后的本刊〉中,朱金楼特别言明了刊物之后的取材将着重于各地通讯漫画、政治智识漫画、时事讽刺漫画,这是将选材与新闻时事密切地结合起来。相比较而言,与《时代漫画》类似的摩登女郎和古书今画的栏目,在前后刊物的分量上就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除了增加时政新闻漫画的篇幅之外,《中国漫画》同时还注重报道的时效性和系列性。例如绥远战事发生在1936年11至12月间,《中国漫画》即在12月间通过三个特辑进行了系列报道。朱金楼自己也及时创作漫画《铁的守将,铁的国门!》(图2)表现了傅作义及其将士的英勇形象。需要注意的是《中国漫画》的新闻并非仅仅的局限在中国境内,而是具有国际视域的,刊物中存在相当一批反映世界格局、国际形势的漫画作品。例如程柳乐的漫画《最近国际形势》表现各国政要之间因利益冲突而剑拔弩张,衣冠楚楚地在相互争斗的滑稽场景。朱金楼所作的漫画《双城记——文明救主之诞生》则反映了意大利侵占阿比西尼亚的事件,形象地讽刺和揭露了墨索里尼虚伪、残暴的行为。

其二,社会批判意识和民族主义的高扬。家境贫寒的朱金楼从小就喜欢看武侠小说,深受影响。晚年还他回忆起自己年轻时期忠孝义气的旧道德观念很强,所以当时他在创刊号的《编者随笔》(图3)中声明:“第一,觉得漫画倒是一种很好的刺激工具,这个麻木的社会,或者说是这样民族,是有待乎刺激的。”5朱金楼撰,〈编者随笔〉,载《中国漫画》,1935年第1期。这里他强调的是漫画内容应达到针砭时弊的功效,因此《中国漫画》每一期都刊有社会批判意识的漫画。例如创刊号中朱金楼本人根据当时的真人真事所画的《一家八口服毒图》及《一家六口跳楼图》,表现贫民百姓迫于经济压力发生的社会惨剧,揭示与批判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朱金楼在中学时期就参加了抗日游行,绘制过抗日壁画,之后又积极参与上海美专的同学沈逸千、莫朴等人组织的相关抗日宣传活动。《中国漫画》从一开始就表现出鲜明的民族意识,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意识日益高涨,《中国漫画》在这方面的表现也越来越突出。到了第11期更明确地提出:“本刊的内容是以民族主义为基底的!就是各地通讯漫画,政治智识漫画,时事讽刺漫画,也是以民族主义为出发点……”6朱金楼撰,〈今后的本刊〉,载《中国漫画》,1936年第11期。战后黄茅认为,《中国漫画》发表的这些冀、察、绥远、蒙古等地的通讯漫画“实是写出隐藏在这些事物背后的一些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非常可怕的事情”。7同注3,第31页。这表明这些作品并非单纯地方风光的描绘,而是将政治形势与民族矛盾隐晦地表现出来。几十年后当代的日本漫画家、史论家森哲郎认为朱金楼应为“全国抗日漫画运动的主力之一”。8[日]森哲郎编著,于钦德、鲍文雄译,《中国抗日漫画史中国漫画家十五年的抗日斗争历程》,山东画报出版社,1999年,第17页。

图2 朱金楼,《铁的守将,铁的国门!》,1936年12月

图3 《编者随笔》(局部)

除了上述两点外,《中国漫画》办刊时间长,影响较大也值得一提。当时上海创办的专门性漫画刊物有30余种,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的影响,刊物的生命都很短暂,甚至有些杂志创刊期即是终期。办刊时间超过1年的漫画刊物仅有4本,《时代漫画》办刊时间最长,达3年有余(其中1936年3月被政府勒令停刊,6月得以复刊),其次就是《中国漫画》,历时将近2年。1980年年底朱金楼回忆起早年办刊的情况:“在当时多种漫画刊物中自以《时代漫画》和《漫画生活》较有代表性(前者的经济后台为“时代公司”,后者为“三一印刷公司”)……《中国漫画》没有政治背景,也无经济后台,从创办、编辑到校对、跑印刷等都是一个人干的,而本人又是一个穷光蛋,所以做起来很吃力,疲于奔命。”9同注4。可见《中国漫画》能生存下去着实不易。关于该刊的发行量没有明确数据,但是可以根据前后刊登的广告数量进行估测。《中国漫画》的前几期广告数量较少,到第6期之后广告数量明显增多,种类也更为多样,除了烟、酒、药等方面的广告外,中华书局等书籍颜料类广告也逐渐增多。这就间接表现出刊物的发行量在增大,所以郑朝认为《中国漫画》在“国内和东南亚有一定的影响”。10郑朝撰,〈朱金楼先生的生平及美术评论〉,载《浙江美术界》,1993年第3期。

三 《中国漫画》的历史价值

朱金楼创办的《中国漫画》虽然只是一本漫画期刊,现在看来它还是具有多方面的历史价值的。

荷兰历史学家冯客言及“军阀混战时期”贯穿了整个民国,在这样的背景下指出:“黄文农之类的本土画家则创作出将‘外国帝国主义’与‘国内军阀主义’联系起来的通俗漫画。这些漫画进一步传播了具有高度煽动性的‘军阀主义’概念,用一种简单醒目的方式,呈现出民国时期急剧变化的复杂政治格局。”11[荷]冯客著、陈瑶译,《简明中国现代史》,九州出版社,2014年,第14—15页。《中国漫画》就是一个明证。这本刊物图文并茂,信息丰富,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当我们翻阅刊物时,能够体悟到当时国家危机四伏、矛盾重重的历史景象,也能观察到不同阶层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世相百态。在民国“百家争鸣”的状态下,细细品味各家刊物,就会发现他们显现出不同的思想倾向。例如相对而言,《时代漫画》题材内容更趋于多样化和丰富化;《漫画生活》则有鲜明的左翼思想,所弘扬的是一种普罗文化。《中国漫画》所强调的民族主义更多代表了当时普通民众的一般认识。实际上这些漫画刊物之间的不同,折射出当时社会不同政见、不同思想潮流的震荡与喧嚣,这些刊物虽小,却能小中见大,假如合而观之,就可以从一个角度勾画当时的时代风貌。

《中国漫画》作为三十年代漫画界的重要刊物之一,有许多艺术家借助这一平台发表了漫画作品,作者以京、沪两地为主,同时也有相当部分各地来稿。其中我们可以看到像黄尧、鲁少飞、汪子美等一批当时风华正茂的漫画家的作品,虽然其数量不多,但不少作品也是代表他们的典型风貌和艺术水平,值得重视。可能是由于办刊经费的限制,《中国漫画》的作者是以年轻艺术家为主体。例如当时尚未成名的廖冰兄、米谷等在刊物中发表了一批相对稚拙的漫画作品。而后来主要从事油画创作的莫朴、艾中信,早年也在这里发表了不少的漫画作品。现在这些漫画作品都成为研究他们早期艺术轨迹的重要史料。

在《中国漫画》这一刊物发表的漫画作品中,朱金楼本人发表了20余幅,除了零星的几幅发表在其他刊物上外,他绝大多数的漫画作品都集中在这里,像《斩妖图》《赤日炎炎似火烧》《新使徒行传》《古城末日记》(图4)等都代表了他漫画的最高水平。例如发表于1936年11月的《古城末日记》展现了一幅火光四起、兵荒马乱的场景。画中的人物一方是穷凶极恶、明火执仗的倭寇正在烧杀抢掠,另一方是举着“救亡运动”标语的古装青年在苦苦挣扎。作品中穿插其间的华表、天坛、白塔、石狮、国宝、四库全书等古建筑、文物就点明了此古城为北平城。鉴于当时政府明令禁止刊物中出现抗日相关的文字及图像,以免刺激日本人,朱金楼在这幅画中只能借用古代人物的造型来揭示出当时华北、北平的形势岌岌可危。这充分展现了艺术家的政治智慧和艺术智慧,像这样的作品在中国漫画史上也具有一定的历史地位。

四 结语

本文对朱金楼漫画家的身份以及他创办的《中国漫画》进行了初步的论述。正如中国漫画史研究专家毕克官评论朱金楼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主力作者之一,特别是他主编的《中国漫画》杂志……在中国漫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一页。”12毕克官著,《中国漫画史话》,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第183页。遗憾的是现今漫画界更多的聚焦于《时代漫画》《漫画和生活》《上海漫画》等刊物,对《中国漫画》及创办者朱金楼的专门性研究则存在相当大的空白,这有待于进一步的发现与研究,以凸显《中国漫画》在漫画史中的地位与价值,填补朱金楼作为三十年代漫画界奠基人之一的身份认同。

猜你喜欢
刊物漫画
刊物贺词
系列刊物介绍
行业刊物介绍(十七)
漫画二则
漫画11幅
知识漫画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
我最喜欢的刊物
行业刊物介绍(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