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情境以写促读

2020-05-15 07:18邱明峰
关键词:语文作业网课作业设计

邱明峰

摘   要:网课背景下,师生的互动方式发生了改变。教师应设计一些有意义的作业,更好地助力教学的开展。从实践来看,设计作业时采用以情境入语用、以现实观经典、以写读思生活的方法,有助于激发课堂活力,促进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关键词:语文作业;作业设计;网课

因为疫情的影响,全国各地都在进行“停课不停学”的活动,不管你是不是心里固守着传统线下课之利和网课之弊这样的观念和想法,网课已真真切切地走进我们的教学,在我们当下有限的教学环境下发挥着很好的补益作用。一个多月下来,从一开始的不习惯到渐渐熟练操作,我们通过网课形成了新的师生互动方式,体验着多元化的知识传播方式,构建着多样化的教学生态。我们也清晰地懂得不能胶柱鼓瑟,而要不断更新观念和知识。这必将对将来教学工作的展开产生很好的启示。

网课相比于普通线下课,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从备课到上课,再到布置、批改作业和答疑等各个环节,都需要教师更充分地准备、更灵活地应对、更有效地反馈。比如上课,很多课特别是表达和交流特别重要的语文课,教师是需要和学生实现良好的互动才能把内容讲好、讲透的,而网络课很难一一关注学生的听课状态和落实学生的参与度;比如作业,很多题目需要学生的自主思考和研究,而网课下很多学生借助网络不假思索就直接有了标准答案。那么,我们是否只能一味责怪这种上课的形式而不反躬自省呢?能否不把网络当成“拦路虎”而当成有益的“助推器”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有一条是这么表述的:“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应着力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以及身边的各种资源和机会……有效地提高语文能力,并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促进方法、习惯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发展。”语文重实践性,语文的知识和技能要在实践中获得,而且语文对人的学习和生活实践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那么网课之下,我们如何设计一些有意义的作业,从而更好地助力我们的阅读教学呢?下面笔者就近期自行设计的几项课堂和课后作业来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以情境入语用,激发课堂活力

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语文阅读从来不会离开生活而存在。庚子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我们度过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寒假。元宵晚会上有一首诗歌《相信》让人们听了潸然泪下:“朋友,在中国,在你身边,在这个特殊时期,你看见了什么?记住了什么?你为什么感动?又为什么彻夜难眠?”那么,我们的学生又会感动于什么,会感慨于什么呢?

我们在高一网课期间首先学习的是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三“号角,为你长鸣”这个专题。这个专题有一段笔者读过很多次却一直没有很好地运用到课堂中的引导语:“人类社会之所以始终存在希望,是因为每当黑暗笼罩时,总有思想的先驱掏出燃烧的心举过头顶,拆下肋骨当火把,照亮前行的路;总有无数平凡的人,以诚实的品格守护着社会的良知……只要人格高尚,平凡的人也和伟大的人一样,他们的精神如同日月星辰,在历史的苍穹中永远发光。”在网课开课前备课时又读起它,因为处于疫情这个特殊时期而觉得特别感动,于是笔者设计了一项关于情境语用的课堂作业:

请结合当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根据下面的画线句子进行仿写:人类社会之所以始终存在希望,是因为每当黑暗笼罩时,总有思想的先驱掏出燃烧的心举过头顶,拆下肋骨当火把,照亮前行的路;每当________时,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人格高尚,凡人也和伟人一样,他们的精神如同日月星辰,在历史的苍穹中永远发光。

学生进行了仿写,他们的答案非常精彩,比如:

● 每当病魔侵袭时,总有科研先锋拿出沸腾的生命作矿灯,献出思想当铁镐,凿开前方的巨石。

● 每当阴霾降临时,总有行动的领袖将双手化作信标,将双眼化作灯塔,指引前行的方向。

● 每当疾病蔓延时,总有逆行的战士披上白衣当铠甲,以双手为武器,吹响战“疫”的号角。

● 每当寒冬降临时,总有温柔的天使张开洁白的翅膀,将歌声化为暖阳,融化一切的虚无彷徨。

以这样一道语用课堂作业作为导语,是不是比想了很多词通过网络传递给彼端的学生所起的效果要好很多呢?这道情境语用题,拉近了生活与语文的距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好地走进这个专题的人物——文天祥、“五人”,更深入地学习《指南录后序》《五人墓碑记》等课文,让他们明白古往今来对于正义、善良的追求与坚守,无数仁人志士是永不会停下脚步的。

二、以现实观经典,促整本书阅读

在这个居家学习的特殊时期,学生肯定关注了很多新闻,了解了很多故事,但他们有没有理性地思考过一些问题?比如如何敬畏自然,如何对待英雄,如何珍爱生命,如何直面人性,如何学会担当……那么,如果将阅读和现实结合起来会发生怎样的效果呢?我们的学生在阅读书籍时,是否在联系着社会,思考着时代,感悟着生活?

我校高一学生有一个整本书阅读的任务,阅读书目中有一本是经典名著《红楼梦》。如何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在当下读这本书学生又会有什么新的感受?为此,笔者设计了一个特殊的读后感作业:

以“假如《红楼梦》中的 ×  ×  × 活在当下”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学生对这一作业,颇有兴趣。以下是一学生的作业片段:

黛玉流何泪

就算黛玉的人生一帆风顺,她也终究无法脱离时代而活——更何况是信息流通极快的现代,绝无法如在大观园中那般不问世事。那便令正读高一的黛玉经历一场蔓延全国的肺炎灾疫吧。也不必让本就体弱的黛玉染上这疾病,只让她被迫“宅”家不出罢——只是黛玉本就不喜出门,这点“宅”也算不上什么。黛玉依旧在家读书写诗,悠悠哉哉,外面的灾情看似无法打扰她。可黛玉终是已经无法与外界隔绝了啊,她一打开手机,微博、朋友圈里疫情消息满天飞。黛玉看了那遭受疾病折磨的患者,不由得落下泪来,感慨生命之脆弱;夜半时念起自己也是自小体弱,不由得又多流了些泪。可——既然已经读过微博、朋友圈了,黛玉又如何能不见这人间百态?她会读到医院急需口罩等紧缺物质,会读到民众疯抢双黄连口服液,会读到患者的焦虑和害怕……她不忍再读下去了,可不得不再读——如今的时代,又怎是能进了大观园躲开的呢?如若黛玉高傲得已有了精神洁癖,最不喜這等悲苦人的挣扎,那她亦可蹙眉关上手机,再去沉浸于诗中的真美,但,依照黛玉善良真率的性子,怎么可能对这番景象无动于衷?

猜你喜欢
语文作业网课作业设计
对网课不能听之任之
遏止网课乱象重在落实
是什么“网课”让“学生们”好评如潮
『选』网课
农村初中语文作业有效性设计
试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兴趣培养研究
浅析小学语文作业(2)
谈学生语文作业纠错评价的有效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