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itaire AB 支架取栓术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脑组织血供状况的影响

2020-05-16 02:46戚进聪戚进徐力瑞林李钟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8期
关键词:通率内皮脑组织

戚进聪 戚进 徐力 瑞林 李钟安

进展性脑梗死是急性脑梗死的亚型,约占脑梗死发生率的26%~45%,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1]。近年来,随着医疗器械及手术方式的不断发展,机械取栓术有效弥补了静脉溶栓的不足,其中Solitaire AB 是一种自膨式闭环支架系统,通过动脉腔内取栓极大提高了血管再通率[2,3]。本研究从血管内皮功能及脑组织血供情况进一步探讨Solitaire AB 取栓术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 年1 月~2018 年12 月在本院治疗的80 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纳入标准:①年龄18~80 岁;②经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且为首次发病;③发病48 h 内,在规范治疗过程中神经功能缺损呈阶梯式加重;NIHSS 评分为4~21 分;④头颅CT、磁共振成像(MRI)复查排除脑出血、其他再发脑梗死、感染等其他因素导致的病情加重;⑤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其他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恶性肿瘤患者;②合并痴呆、精神异常等无法合作者;③合并难以控制的高血压患者及凝血功能障碍患者;④近3 个月内有脑出血病史及活动性出血情况的患者;⑤近1 个月内接受大手术治疗的患者;⑥妊娠或哺乳期患者。其中男53 例,女27 例;年龄36~75 岁,平均年龄(63.48±9.16)岁;平均发病至入院时间(24.49±10.87)h;平均入院时NIHSS 评分(16.78±5.21)分;合并症:高血压45 例,糖尿病32 例,冠心病8 例。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给予降压、降糖、维持电解质等治疗,并根据梗死面积酌情给予阿司匹林等药物。所有患者采用Seldinger 改良法经右侧股动脉穿刺置入5F 猪尾导管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掌握血管闭塞情况及责任血管;评估代偿情况并制定取栓方案。将6F 导引导管置入责任血管近端合适部位,0.001 英寸微导丝引导Rebar-18 微导管穿过血栓区至远端正常血管,造影观察血栓长度及范围。选择合适规则的Solitaire AB 支架进入血栓远端并释放,保持释放状态2~4 min,缓慢回撤支架和微导管。取栓后复查造影观察血管再通情况,可重复多次取栓。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血管再通率 采用TICI 分级标准评估患者术后3 d 的血管再通情况,TICI 分级≥2b 即可认为血管再通成功。

1.3.2 血管内皮功能 分别于治疗前后取所有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设置离心速度25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70℃环境中保存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ET-1、NO、VEGF 水平。

1.3.3 脑血流速度 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的MAC、ACA 血流速度变化情况。

1.3.4 预后情况 连续随访2 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 个月、治疗后2 个月采用NIHSS 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分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采用mRS 评价患者预后康复情况,mRS 评分<3 分为预后良好,≥3 分为预后不良。

1.3.5 并发症及死亡发生情况 观察患者治疗后1 个月是否出现并发症及死亡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管再通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本组80 例患者经Solitaire AB 支架取栓术治疗后76 例患者达到TICI分级≥2b,血管再通率为95.0%,平均取栓次数(1.85±1.14)次。但其中有1 例患者术后24 h 内出现颅内出血,经抢救后脱离生命,其余患者无并发症发生。

2.2 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比较 治疗后,患者的ET-1、NO、VEGF 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比较(±s)

表1 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

2.3 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速度比较 治疗后,患者的MCA、ACA 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速度比较(±s,cm/s)

表2 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速度比较(±s,cm/s)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

2.4 患者治疗前后NIHSS 及mRs 评分变化情况比较患者治疗后1、2 个月的NIHSS 及mR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2 个月的NIHSS 及mRs 评分均低于治疗后1 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80 例患者治疗前后NIHSS 及mRs 评分变化情况比较(±s,分)

表3 80 例患者治疗前后NIHSS 及mRs 评分变化情况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治疗后1 个月比较,bP<0.05

3 讨论

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研究认为是由于原发动脉血栓形成后导致脑组织灌注下降,使得血栓周围谷氨酸及甘氨酸堆积并刺激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启动联级反应,进一步生成氧自由基,导致血小板粘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细胞膜通透性增大,如此循环使脑梗死呈现进展状态[4,5]。本研究结果显示,80 例患者行Solitaire AB 支架取栓术血管再通率达到95.0%,与现有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显示,Solitaire AB 支架取栓术后患者的ET-1 和VEGF 水平降低,这表明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开始修复,抗血栓能力增强,这也是术后患者血管再通率提升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结果也表明,患者术后1、2 个月的NIHSS 评分明显降低,其机制可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术后患者的脑血流速度明显提高,血流速度降低可导致脑组织供血不足,进一步引起缺氧缺血情况,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后患者的MAC 及ACA 明显提升,有效增加脑血流速度,为脑组织提供了更多的营养物质,解决了缺氧缺血问题,促进了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另一方面是由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改善后一氧化氮(NO)释放减少,NO 作为神经递质,在低浓度时刻起到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3]。正是基于血管流通顺畅、脑组织血供恢复及血管内皮功能恢复等因素的影响下Solitaire AB 支架取栓术后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mRS 评分明显降低,预后状况良好。但是在行Solitaire AB 支架取栓术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时,要注意以下事项:①导管位置不能过低,缩短栓子在血管内的拖行距离,避免栓子脱落的同时,减少对血管的损伤;②要根据患者闭塞血管的情况选择大小合适的支架[6];③取栓后要立即进行造影检查血管再通情况,如血管管腔仍存在狭窄情况可给予适量的尿激酶,并反复造影观察,如仍未改变则需放置支架或球囊扩张。

综上所述,Solitaire AB 支架取栓术能够有效改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脑组织血供状况,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状况,临床效果显著。但本研究只是单纯分析研究Solitaire AB 支架取栓术对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要客观评价其临床价值,还需要进一步打样本和对照试验。

猜你喜欢
通率内皮脑组织
溶栓时间对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手术疗效及不良事件的影响
不同浓度镁离子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妇女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血管再通治疗
针刺“百会”透“曲鬓”对JNK通路抑制后脑出血大鼠脑组织p38MAPK的影响
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52例临床疗效分析
山楂叶总黄酮对大鼠缺血脑组织p38蛋白表达的影响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内皮衍生超级化因子对脑缺血损伤大鼠脑血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