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型谷胱甘肽与硫普罗宁治疗药源性肝病的疗效研究

2020-05-16 02:46吴敏吴克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8期
关键词:药源性还原型谷胱甘肽

吴敏 吴克芹

药源性肝病又称药肝,是临床常见病,是由于治疗过程中药物或代谢产物引起患者过敏反应或肝损害[1]。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以及各种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增加,各种新型药物的应用也在增多,造成药源性肝病发病率逐年上升[2]。还原型谷胱甘肽和硫普罗宁是治疗药源性肝病的主要治疗药物,本文为了深入比较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选取本院2018 年6 月~2019 年5 月收治的70 例药源性肝病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详细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6 月~2019 年5 月本院收治的70 例药源性肝病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 例。对照组男20 例,女15 例;年龄最小19 岁,最大47 岁,平均年龄(26.1±10.5)岁。观察组男21 例,女14 例;年龄最小19 岁,最大48 岁,平均年龄(26.7±9.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经检查均显示肝功能异常,并伴有黄疸、脾肿大等临床症状,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均为阴性[3]。所有患者均无精神病病史、无语言沟通障碍,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以及患者的同意,且患者年龄均>18 岁,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其家属也支持研究。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如停止服用损害肝功能的药物,引导患者多食用高蛋白、低脂肪食物,注意日常休息等。对照组采用硫普罗宁(六安华源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6181)治疗,将0.2 g 硫普罗宁溶于250 ml 的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 次/d,连续治疗4 周。观察组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67129)治疗,将1.5 g 还原型谷胱甘肽溶于250 ml 的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 次/d,连续治疗4 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检测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包括TBIL、GPT、GOT、ALP、LDH。②通过B 超检查两组患者脾厚、门静脉直径、脾静脉直径以及肝斜径。③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4]: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各项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或减轻,各项肝功能指标下降50%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恶化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TBIL、GPT、GOT、ALP、LDH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BIL、GPT、GOT、ALP、LDH 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腹部超声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肝斜径、脾厚、门静脉直径、脾静脉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肝斜径较治疗前增大,脾厚、门静脉直径、脾静脉直径均较治疗前显著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肝斜径、脾厚、门静脉直径、脾静脉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1.4%略高于对照组的 88.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腹部超声变化比较(±s,mm)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腹部超声变化比较(±s,mm)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肝脏为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药物在肝脏内经过生物转化或清除的同时,其药物本身也会对肝脏具有一定的损害作用[5]。根据相关研究发现,药物在患者体内的代谢过程受基础病变肝脏的影响,不仅引起肝损害,甚至还会严重影响整体疗效。在临床治疗中,医院各科室所使用的药物均有可能对患者的肝脏造成损伤,因此药源性肝病在各科室均有可能发生。药源性肝病发生时由于血清酶活性的升高,致使GPT、GOT指标升高,当患者出现胆汁淤积时,ALP、GGT、LDT指标也会升高[6,7]。还原型谷胱甘肽是一种存在生物体内的生物肽,由谷氨酸、甘氨酸等组成[8],属于低分子活性肽,是细胞内重要的还原剂。外源性补充还原型谷胱甘肽能增强肝细胞的解毒功能,促进受损肝细胞的修复、再生[9],防止胆汁淤积,促进黄疸消退和肝功能恢复。还原型谷胱甘肽具有维持细胞生物功能和保护细胞膜完整性的重要作用。硫普罗宁化学名又称甘氨酸,是含游离巯基的甘氨酸衍生物,从上世纪80 年代起就广泛应用于酒精性肝损伤和中毒性肝病等方面,其通过调节体内抗氧化系统,稳定肝细胞膜和线粒体膜,参与嘌呤类核苷酸的合成,抑制纤维细胞增生,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毒物的排泄[10]。还原型谷胱甘肽与硫普罗宁治疗药源性肝病均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肝功能恢复,且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较轻[11],耐受性较好。还原型谷胱甘肽与硫普罗宁通过细胞膜保护途径和解毒,起到保护患者脾脏和肝脏的作用,并降低相关肝功能指标,进而促进患者肝功能恢复[12]。还原型谷胱甘肽与硫普罗宁治疗药源性肝病疗效相当,均安全可靠,对患者肝损害较小。

综上所述,还原型谷胱甘肽与硫普罗宁治疗药源性肝病效果均良好,且安全性较高,患者不良反应较轻,患者耐受性较好,促进患者肝功能快速恢复,应在临床治疗中积极推广。

猜你喜欢
药源性还原型谷胱甘肽
人源性药物代谢及其介导的药源性毒性研究——上海中医药大学系统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心发展历程简介
谷胱甘肽:防治中风改善帕金森症状
还原型锡酸铅粒度对Al/HMX/CMDB推进剂燃烧性能及安定性的影响
谷胱甘肽的研究进展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大菱鲆生长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有关两种还原型辅酶的高考试题分析与教学启示
谷胱甘肽功能化有序介孔碳用于选择性分离富集痕量镉
老人慎防药源性疾病
三联疗法致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一例
流行歌曲中的中国古典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