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药小肚兜对调理小儿脾胃气虚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05-19 03:20字文春李明仙赵悦张菊孔垚王顺梅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3期
关键词:肚兜厌食症腹部

字文春,李明仙,赵悦,张菊,孔垚,王顺梅

(云县中医医院,云南 临沧 675800)

0 引言

小儿厌食症目前是临床小儿常见病之一,其中脾胃气虚型患儿,临床以症见不思进食,食不知味,食量减少,形体偏瘦,面色少华,精神欠振,或有大便溏薄夹不消化物,舌质淡,苔薄白为主要症状。常因喂养不当、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常、胃不受纳。故胃纳不馨、食而无味、不思饮食。食滞中焦、气机不畅,则脘胀腹满、大便不化。小儿厌食症需精心调理,病程一般较长,会对小儿的身体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造成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近些年来,中药小肚兜应用与小儿厌食症的治疗上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本文为验证中药小肚兜对小儿脾胃气虚证造成的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特选取来我院治疗的厌食患儿60 例,分别进行中药小肚兜和常规生活干预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不同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共观察60 例,均为2018 年6 月2019 年1月在云县中医医院治未病科门诊的厌食患儿。平均年龄4 岁,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2 组,在临床观察过程中,其中2 例因小儿抗拒不能坚持使用中药小肚兜导致数据缺失,最终纳入统计58 例。中药肚兜治疗组28 例,男14 例,女14 例,年龄2-8 岁;生活干预组30 例,男13 例,女17 例,年龄2-8 岁。

1.2 诊断标准

1.2.1 厌食西医诊断标准:①长期食欲不振,见食不贪,入量较病前减少1/3-2/3 以上,发病最短时间为2 周以上,排除其他系统疾病。②体重增长停滞或减轻,有不良食欲习惯或喂养不当史。

1.2.2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针灸甲乙经》及《中医儿科学》脾失健运型厌食中医症候诊断标准:胃纳不馨,或食而无味,面黄少华,脘腹胀满,大便不化,舌苔薄白或薄白腻,脉象有力。

1.3 治疗与观察方法

1.3.1 治疗方法:①中药肚兜治疗组:药袋内中药采用四君子汤加减,方药组成以人参、白术、 茯苓 、甘草、山药、木香、肉桂、白扁豆、炒小茴香、荜拨、甘松、藿香、丁香、莱菔子、石菖蒲、黄芪、防风为主药,随症加减。观察1-2 个月后症状评分改善情况。②普通小肚兜组:对符合标准的患儿进行普通小肚兜治疗。观察1-2 个月后患儿症状积分改善情况。

1.3.2 计分方法:采用“小儿脾胃气虚型厌食症状分级量化表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中医儿科学》症状积分分级:轻度:3-8 分、中度:9-15 分、重度:16 分及以上[1]。

1.4 统计学分析。本文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患儿治疗有效率属于计数资料,采用χ 2 检验,用%表示。治疗效果对比具有差异则表示统计学有意义,采用P<0.05 表示。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痊愈:食欲恢复正常,中医症状体征消失,疗效指数≥91%。显效:食欲恢复正常,中医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疗效指数≥61%,≤90%。有效:食欲明显好转,中医症候部分消失,疗效指数≥30%,≤60%。无效:食欲未恢复正常,中医症候无明显改善,疗效指数≤29%[2]。

2.2 治疗结果。症候疗效比较:2 组疗法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的疗效有明显差异。中药肚兜治疗组比普通小肚兜的疗效更佳。说明采用中药小肚兜治疗小儿厌食症在临床运用中疗效显著,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对比[n(%)]

3 讨论

3.1 方药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山药、木香、肉桂、白扁豆、炒小茴香、荜拨、甘松、藿香、丁香、莱菔子、石菖蒲、黄芪、防风为主药,随症加减。

3.2 经络分布规律。腹部有7 条阴经所过(六条阴经和一条任脉),是先天最容易寒凝的地方。

3.3 腹部是人体五脏六腑集装箱。包括脾、胃、肝、胆、肾、膀胱、大肠、小肠、子宫等脏腑,如果腹部经络不通,温度过低,都会影响脏腑机能。而腹部的保养对调理这些脏腑的慢性疾病会起到直接的效果。

3.4 肚兜的功效。肚兜具有保暖的效果,根据人体质的不同,通过辨证论治的治疗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配比相应药物,长期佩戴使用,能够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机体的气血、阴阳平和,从而疏通经络,能够有效改善人的体质免疫力,因此适用于幼儿及老年患者的日常调养中。一般,患者腹部位于中焦和下焦,是脾胃的主要位置,腹部包括40 多个穴位,因养身保健主要的位置就是腹部。小儿脾胃虚寒是临床常见疾病,治疗当以脾胃为先,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小儿的成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离不开脾胃的运化,小儿生理特点为发育迅速,草本方萌,阳充阴长,对水谷精微的日常需求量非常大,脾胃运化则是小儿健康成长的关键。小儿脏腑娇嫩,脾胃薄弱,饮食不自知,因此极易受到饮食、外邪的损伤,出现脾胃虚寒的疾病[3]。

4 结论

中药小肚兜能够根据患儿的生理病理特点,进行养生保健调理,有助于促进小儿脾胃功能的提升,提高食欲,同时调节气血,气血充盈则身体素质明显增强,体质健壮则抵抗疾病的能力也会提升,有助于保证小儿正常生长发育。腹部是连接身体上下的主要枢纽,腹部为阴,因此最忌受凉,阳气少则极易受到寒邪的侵袭。腹部包括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镜、足厥阴肝经等经络,很多主要的穴位也分布在腹部,比如神阙、气海、关元、中脘、天枢等穴位,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因此是机体关键脏腑。神阙穴在胎儿出生前是获取母体营养的主要通道,具有维持胎儿生命活动的作用,因此小儿先天与神阙穴密切相关,小儿肚脐皮肤薄嫩,无脂肪和肌肉,但是血管丰富,屏障较差则是人体比较虚弱的位置,极易受到寒邪的侵袭,一旦发病必会先影响脾胃,不利于小儿的成长发育。本文用于治疗脾胃虚寒的中药小肚兜,中药成分透过皮肤作用在腹部的经络、穴位上,发挥治疗和保健的效果[4-6]。保护肚脐能够促进小儿正气,同时神阙穴邻近的胃、肝、胆等器官,也能有效缓解腹泻、腹痛、功能消化不良、结肠炎等疾病。中药肚兜的外用功效,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入人体循环系统:第一,通过毛囊,皮脂腺;第二,通过汗腺;第三,通过胶质细胞和细胞间隙。第三种是最重要的手段,小肚兜通过刺激腹部的皮肤和穴位,发挥调节身体神经及体液的效果,提高小儿免疫功能,也能发挥治未病的效果。

通过对本次58 个案例的实验观察,得出以下结果:小儿厌食、挑食的现象改善,抵抗力低下明显提高,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等症状消失。

综上所述,对使用小肚兜治疗小儿脾胃虚弱症疗效观察和分析的结果表明,坚持使用中药小肚兜,可有效治疗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症。

猜你喜欢
肚兜厌食症腹部
国王的厌食症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小儿厌食症患者中的应用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探讨中医保健疗法治疗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症的疗效
春娃娃的红肚兜(外一首)
KIN GDOM OF LINGERIE
妖怪的眼泪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厌食症80例
祝您健康处方(6) 上腹部饱胀、隐痛、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