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内皮素、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他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2020-05-19 03:22刘红斌
实用医药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微血管内皮细胞血浆

周 霖,刘红斌

2 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是我国中老年人常见病,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升高有上升趋势[1]。微血管病变是老年T2DM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因为T2DM患者微循环功能性改变、内皮组织损伤、基膜增厚、血黏度增高,导致微血管闭塞或血栓形成,进而诱发微血管病变,常常累及患者眼部、肾脏和周围组织,危及其生命健康。有报道指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与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时,会释放内皮素(endothelin,ET)入血,导致血浆ET水平升高,这表明血浆ET水平可能也与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存在某种联系[2]。 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是一种明胶酶,能够诱导炎症反应,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并且可调节肿瘤血管的增殖,但目前尚不知其与T2DM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3]。笔者通过分析ET、MMP-9水平与T2DM患者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旨在探究T2DM患者ET、MMP-9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7年8月—2019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T2DM患者153例,按照微血管病变的有无将其分为微血管病变组(n=85)和无血管病变组(n=68)。微血管病变组中男39例,女46例;年龄 61~85 岁,平均(71.91±7.26)岁;空腹血糖7.10~16.18 mmol/L,平均(10.61±1.89) mmol/L;餐后2 h 血糖 9.92~18.15 mmol/L,平均(14.32±2.79) mmol/L;病变类型:视网膜病变28例、肾病23例、神经系统病变19例、合并两种以上病变15例。无血管病变组中男 37 例,女 31 例;年龄 60~86 岁,平均(72.39±7.12)岁;空腹血糖 7.37~15.24 mmol/L,平均(10.53±1.97) mmol/L; 餐后 2 h 血糖 9.71~18.69 mmol/L,平均(14.25±2.87) mmol/L。 两组在性别、年龄、T2DM病程及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 年版)》关于 T2DM 的诊断标准[4];(2)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知情同意且签署同意书;(3)空腹血糖>7 mmol/L;(4)餐后 2 h 血糖>9 mmol/L;年龄≥60岁。

1.3排除标准(1)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2)T1DM 患者;(3)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4)恶性肿瘤患者;(5)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患者;(6)近 1个月内服用影响血清 ET、MMP-9 水平的药物者;(7)近半年内有手术史者。

1.4方法ET、MMP-9含量测定:于患者入院后24 h内,采集其空腹静脉血6 ml,取4 ml静脉血应用高速离心机进行离心处理,转速为3500 r/min,应用国产联迈生物科技公司的MMP-9 ELISA试剂盒,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血清MMP-9 含量,临界值为 250 ng/ml[5];在 2 ml静脉血中加入30 μl 10%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和40 μl抑酞酶,混匀,分离血浆,应用北京东亚免疫技术研究所提供的ET药盒,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水平,临界值为 100 ng/L[6]。

1.5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ET、MMP-9水平。(2)分析T2DM患者ET、MMP-9含量间的相关性。(3)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T2DM患者出现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1.6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 17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血清ET含量等计量资料经正态检验后用(x±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用t检验;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T2DM患者 ET、MMP-9含量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T2DM患者出现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ET、MMP-9水平比较微血管病变组ET、MMP-9 水平均高于无血管病变组(P<0.05)。 见表1。

表1 两组ET、MMP-9水平比较

2.2 T2DM患者ET、MMP-9水平间的相关性经pearson检验分析得,T2DM患者ET水平与MMP-9 水平呈正相关(r=0.469,P=0.000)。

2.3影响T2DM患者出现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对所得数据进行赋值:年龄>70岁为1,≤70岁为0;吸烟>1支/d为1,≤1支/d为0;饮酒≥120ml/周为 1,<120 ml/周为0;患高血压为 1,无高血压为0;患高脂血症为1,无高脂血症为0;患心脏病为1,无心脏病为0;患脑卒中为1,无脑卒中为0;T2DM病程≥10年为 1,<10年为 0;ET≥100 ng/L为 1,<100 ng/L 为 0;MMP-9≥250 ng/L 为 1,<250 ng/L为0。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得患高血压、心脏病、脑卒中、T2DM病程≥10年、血清ET水平≥100 ng/L、血浆 MMP-9≥250 ng/ml是影响T2DM患者出现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P<0.05)。 见表 2。

表2 影响T2DM患者出现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3 讨论

ET是调节心血管功能的重要因子,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和细胞中,对维持心血管稳态具有重要意义[7]。T2DM微血管病变患者因机体各器官代谢紊乱,且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血小板等因子分泌异常,血液黏度增高,导致血液微循环障碍,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从而使ET释放增加,并且ET可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使管腔狭窄,加重微血管病变,形成恶性循环[8]。该研究中,微血管病变组血浆ET水平高于无血管病变组,说明T2DM微血管病变患者存在血浆ET水平偏高的现象。Ruest等[9]研究也指出,T2DM微血管病变患者普遍血浆ET水平高于无血管病变的患者,与该研究结果相同。

MMP-9是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的一员,主要调节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合成和分泌,参与了血管的再生及炎症反应等生理病理过程,其可破坏细胞组织、产生炎症反应而发挥促炎作用[10]。佟强等[11]研究指出,T2DM微血管病变患者的血糖水平升高能够使MMP-9的过度表达。T2DM微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会造成血管组织损伤,诱发局部炎症反应,进而导致血清 MMP-9水平上升[12]。该研究中,微血管病变组MMP-9水平均高于无血管病变组,说明T2DM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浆MMP-9水平高于无微血管病变患者。另外,笔者发现,T2DM患者ET水平与MMP-9水平呈正相关,说明患者ET水平会随着MMP-9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这主要是因为ET参与血管的再生和增殖,而MMP-9参与血管炎症反应的病理过程,两者均与血管损伤有关。

血管内皮细胞是血管的重要组成部分,内皮细胞损伤会造成ET释放入血,使血浆ET升高,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而诱发微血管病变;MMP-9与多种细胞因子均存在联系,能够诱发病理炎症反应而引发微血管病变[13,14]。 韦华等[15,16]研究指出,ET、MMP-9水平异常是导致T2DM患者出现微血管病变的重要因素。笔者进一步证实了,血浆ET水平≥100 ng/L、血浆 MMP-9≥250 ng/ml是影响 T2DM 患者出现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P<0.05),这主要是因为当机体ET水平升高时,会起到强烈的缩血管作用,可诱导细胞内钙离子增高,影响血管内外胶体渗透压平衡,并且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分裂和增殖,进而导致血管病变的发生[17],而血浆 MMP-9水平升高时,会诱导局部炎症反应,使血管内血小板凝集而出现局部血栓,从而诱发微血管病变,这表明通过控制T2DM患者ET、MMP-9水平能降低微血管病变发生的危险性。

综上所述,T2DM患者ET、MMP-9水平与其出现微血管病变呈正相关,且血浆ET水平≥100 ng/L、血浆MMP-9≥250 ng/ml为影响其出现微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应定时检测患者ET、MMP-9水平,对于ET、MMP-9水平高于正常范围值的患者,应适当给予治疗干预,以降低微血管病变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微血管内皮细胞血浆
高血压靶器官微血管病变及其治疗进展
有氧运动和精氨酸补充对高血压的干预作用及其与内皮细胞功能的关系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土槿皮乙酸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细胞骨架的影响
基于OCTA图像分析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区微血管病变观察
上调SIRT1减少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血管病,“大河小溪”一起治
HMGB1基因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你真的了解献血浆是怎么回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