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腹腹腔镜解剖性肾上腺切除术治疗肾上腺疾病临床研究

2020-05-19 12:23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经腹游离结肠

(遂平仁安医院,河南 驻马店 463100)

近年来,肾上腺疾病发生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其治疗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腹腔镜辅助下肾上腺切除术是多数肾上腺疾病治疗金标准,但由于肾上腺特殊解剖位置,邻近大血管及重要脏器,常规经腹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Transabdominal laparoscopic adrenalectomy,TLA)中缺乏明显解剖标志,进而增加手术难度及失败风险,不利于预后改善[1,2]。近年随外科医疗技术不断发展与完善,经腹腹腔镜解剖性肾上腺切除术(Anatomical transabdominal laparoscopic adrenalectomy,ATLA)逐渐引起临床医师广泛关注[3]。本研究选取114例肾上腺疾病患者,分组探讨ATLA与TLA治疗肾上腺疾病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遂平仁安医院2014年8月~2017年9月114例肾上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术式分组,各57例。两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1.2 方法

全麻后取70°~80°健侧卧位,将腰部垫高,建立气腹,将10 mm Trocar置入脐上端2 cm与腹直肌外端交汇处,放入腹腔镜,并将5 mm Trocar及12 mm Trocar分别置入肋缘下1 cm锁骨中线与肋缘下腋前线处,进行手术操作:

1.2.1 对照组 给予TLA治疗。a)左侧:将脾结肠韧带、脾肾韧带、脾膈韧带切断,对脾与肾上级分离后,游离肾周筋膜与胰尾部间隙;将肾上腺上内端先行游离后再游离下外端,采用Hem-o-lok夹切断或保留中央静脉,对肾上腺与肾上极无血管间隙予以游离并沿肾上腺周围脂肪分离,切除病灶组织。b)右侧:切断肝右三角韧带,肝脏使用推肝器抬起,将肝结肠韧带沿肝下端1 cm横行切开至下腔静脉处;沿肝右叶下端游离使肾上极暴露,对肾上腺下部进行游离,并将部分结肠融合筋膜切开,推开十二指肠,采用Hem-o-lok夹切断或保留中央静脉,其余手术操作步骤与左侧相同。

1.2.2 观察组 给予ATLA治疗。a)左侧:切开后腹膜与脾结肠韧带,并在肾脏前上方将肾前筋膜切开至肾门附近,找到左肾上腺中央静脉,游离中央静脉,将其使用Hem-o-lok夹切断或保留;沿中央静脉走向找到肾上腺腺体或瘤体,对胰肾韧带进行分离,胰尾外推,游离肾上腺内上面,将膈下静脉切断,将脾脏上翻,并对病灶组织进行切除。b)右侧:沿结肠肝曲将Toldt切开,朝内下方推移结肠,切开肾前筋膜,将十二指肠向内侧推开,游离下腔静脉与右肾静脉,并向外上方分离抬起肾上腺;采用直角分离钳游离中央静脉,以Hem-o-lok夹切断或保留,后将肾上腺从下腔静脉边缘分离出,并分离肾上腺肝脏面与肾上极平面,切除病灶组织。两组术后均给予常规抗感染处理。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手术一般情况及住院时间;统计手术成功率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中转为开放手术则视为经腹腹腔镜手术失败。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一般情况及住院时间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一般情况及住院时间比较

2.2 两组手术成功率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手术成功率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3 讨论

肾上腺是机体重要内分泌器官之一,位于腹膜后两侧肾上极附近,主要通过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对糖、脂质代谢起重要调节作用,并加强心血管收缩。肾上腺疾病类型多样,包括皮质醇增多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囊肿、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等,均会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影响,导致其生活质量严重下降[4]。

目前,临床主要以最大程度切除病灶组织并保留肾上腺内分泌功能为肾上腺疾病治疗原则。肾上腺解剖位置较深,且周围毗邻肝、脾等重要脏器,手术风险相对较大。传统开放手术术野显露困难,对患者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加之近年微创外科理念普及与内镜医疗技术发展,腹腔镜手术已逐渐取代传统开放手术成为治疗肾上腺疾病的标准术式。TLA具有手术操作空间大、手术视野清晰、工作通道间距大且相互干扰较小等特点,在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中占显著优势。但经腹入路手术需游离多脏器,术中若未正确进入解剖层面则极易增加手术难度及周围脏器损伤风险,经临床不断实践与改良,ATLA逐渐得以发展并成熟。研究发现,在肾上腺疾病手术治疗中,快速定位病灶位置,减少术中出血及分离所造成的不必要损伤是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的两个重要要点,而ATLA恰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更符合微创手术优势[2]。吕文伟等[5]学者研究发现,经腹腹腔镜解剖性根治性肾切除手术视野清晰,且解剖标志明确,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且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均给予笔者提示ATLA在肾上腺疾病治疗中更具运用价值。本研究中,观察组术中病灶位置确认时间、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提示ATLA治疗肾上腺疾病,有利于减轻手术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进而促进术后早期康复。两组手术成功率无差异,观察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可能与研究选取样本量较少有关。ATLA可快速定位病变位置,进而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损伤及出血,因此更利于术后恢复。

综上,ATLA治疗肾上腺疾病,较TLA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猜你喜欢
经腹游离结肠
新生儿先天性细小结肠症相关病因与影像表现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联合应用经腹与经阴道超声在异位妊娠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莫须有、蜿蜒、夜游离
陶珊珊作品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分析
憩室炎,藏在肚子里的神秘疾病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采用疝囊剥离与横断处理治疗Ⅲ型腹股沟疝的对比研究
一例猫巨结肠症的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