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

2020-05-19 12:23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心电临床试验心电图

(沁阳市人民医院,河南 焦作 454550)

本研究旨在观察分析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临床试验的研究对象选取沁阳市人民医院2016年3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11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其中男72例,女38例,年龄区间为57~82岁,平均(65.4±3.5) 岁;患者的病龄为3.5~12.2年,平均(6.3±1.4)年,本次临床试验的所有患者都对研究步骤知情,并且患者与患者家属都签署了同意书。全部的患者都经过了身体检查,全部患者在接受心电检查后发现,都出现了T波改变或者是ST段暂时性压低的症状。

1.2 方法

首先要让患者保持平卧位躺在检查床上,让患者持续进行深呼吸,还要让患者的精神处于放松的状态,并告知患者接受心电图检查,不会受到任何的伤害,缓解患者的紧张、恐惧等负面心理。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检查前要避免服药,防止药物对患者的心理造成影响[1]。

1.2.1 动态心电图检查 本次临床试验中选择的动态心电图检查仪为holter 动态心电纪录盒,这种检查仪可以对患者的内心电变化进行24小时的严密监控,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还可以对其采用多种体位开展全方面的检测[2]。其ST 段的标准为曲线表现出下降型或者是水平型下移并超过0.1 mV。并且,如果其ST 段每分钟都会发生移位现象,那么患者基本上会表现出两次心肌缺血症状,两次发病的时间间隔应该在一分钟左右。

1.2.2 常规心电图检查 本次临床试验中选择的常规心电检查仪是力康快速心电检测仪,在对患者进行检测前要将心电图中纸张运动速度调整为每秒25毫米,根据对其速度进行调整,从而保证其可以保持平稳的描绘心电图基线。依靠心电图基线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主要是对比心电图中 T 波与同导联的R 波之间的关系,如果T波没有大于同导联 R 波的十分之一,并且ST 段下移情况超过了0.05 mV,那么就能够确定患者为缺血性ST-T 波改变。

1.3 观察指标

对比采用两种方法对冠心病患者检出心肌缺血、检出心律失常的准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种方法检出心肌缺血的结果比较(见表1)

表1 两种方法检出心肌缺血结果比较

2.2 两种方法检出心律失常的结果比较

表2 两种方法检出心律失常结果比较 例

3 讨论

冠心病的发病人群通常是中老年人,而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在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冠心病已经成为我国现在血管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3]。所以,就需要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良好的诊断,才能够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目前,在临床通常是采用心电图对患者进行诊断,通过动态心电图对患者进行检测,可以有效的提升冠心病的检出率,更好的为患者设计治疗方案[4,5]。

本次临床试验的结果表明,患者在接受两种方法的检测后,采用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检出率为49.09%,采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检出率为84.55%,动态心电图的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常规心电图检出冠心病患者房性早搏25例,室性早搏21例,房室传导阻滞14例,短阵室上速22例;采用常规心电图检出冠心病患者出现房性早搏51例,室性早搏44例,房室传导阻滞33例,短阵室上速55例。动态心电图的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能够显著提升对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有着很强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必要将其作为冠心病临床诊断方式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心电临床试验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美国特战司令部参与抗衰药临床试验 合成一百余种新型NAD+增强剂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品管圈在持续改进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全周期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74》
一流心电大数据平台的创建及发展前景
参加临床试验,也要“顺道”
基于非接触式电极的心电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