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术+GP方案化疗治疗原发性肺癌的临床研究

2020-05-19 12:23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毒副植入术原发性

(南阳医专第二附属医院,河南 南阳 473000)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原发性肺癌患病人数高居恶性肿瘤第1位,且其患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丧失最佳手术根治时机[1]。目前临床治疗原发性肺癌多以化疗为主,能控制病情进展,但其毒副反应发生率较高,患者耐受度较差[2]。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术是近年来临床新型治疗技术,利用少量放射能量,可对部分静止期癌细胞造成一定损伤。但目前临床关于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术、GP方案化疗联合治疗原发性肺癌报道较少。基于此,本研究选取86例原发性肺癌患者,经分组对比,探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术+GP方案化疗的应用价值与安全性。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南阳医专第二附属医院原发性肺癌患者86例(2014年1月~2018年2月),治疗方法不同分组。GP组(43例):女16例,男27例,年龄46~78岁,平均(59.67±5.84)岁;病理类型:14例鳞癌,27例腺癌,2例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18例ⅢB期,25例Ⅳ期;联合组(43例):女14例,男29例,年龄44~80岁,平均(60.13±6.29)岁;病理类型:11例鳞癌,25例腺癌,7例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15例ⅢB期,28例Ⅳ期。两组基本资料(年龄、病理类型、性别、临床分期)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均符合原发性肺癌诊断标准[3];均经病理学、X线检查等证实为原发性肺癌;临床分期为ⅢB~Ⅳ期;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PS)在60分及以上;预计生存时间在6个月以上;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远处转移者;存在手术禁忌证者;无法耐受化疗者;精神行为异常者。

1.2 方法

GP组 第1天,静脉滴注1 000 mg/m2吉西他滨(哈尔滨誉衡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3675)+250 mL生理盐水,30 min内静脉滴注完毕,每隔7 d给药1次;第2、4天,静脉滴注75 mg/m2顺铂(德州德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236)+500 mL生理盐水,3周为1个周期,连续治疗3个月。

联合组 实施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术+GP方案化疗。术前实施常规CT增强扫描,定位肿瘤部位、体积及与周围器官、血管关系,明确肿瘤周边匹配剂量(MPD):有放疗史者90~110Gy,无放疗史者110~140Gy,结合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术前计划:临床靶体积(CTV)勾画、三维重建、确定计划靶体积(PTV)所需粒子量及CTV外放距离(0.5~1.0 cm)。同时对肿瘤周围危险器官进行勾画,借助剂量-体积直方图测评并保护脊髓、大血管、心脏及器官等重要脏器。术前行凝血功能、血常规、心电图等常规检查,术前30 min应用可待因、止血敏等药物。实施局部麻醉,结合进针方式选择侧卧位、仰卧位或俯卧位,CT检查后,按照TPS计划实施定位,注意保护肋骨,CT引导下选择粒子进针点与角度,针间距控制在1 cm内,粒子针排列呈平行状态,以靠近肿瘤体边缘0.5 cm为进针深度,实施多次CT扫描,以保证进针位置无误,使用后退式植入枪于肿瘤内植入125I粒子,并逐层植入。术毕立即实施CT检查,监测气胸、血胸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利用TPS质量验证图像,覆盖90%的靶体积剂量<90Gy者则实施外照射或补种粒子。术后2 d接受止血、抗炎治疗。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术后实施GP方案化疗,具体方法参照GP组。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估两组治疗3个月后疗效。肿瘤最大直径与最大垂直径乘积增加>25%,或出现新病灶为疾病进展(PD);介于部分缓解(PR)、PD为疾病稳定(SD);肿瘤最大直径与最大垂直径乘积降低>50%,且维持≥4周为PR;肿瘤完全消失,且维持≥4周为完全缓解(CR)。总有效率=CR率+PR率。

1.4 观察指标

疗效。以KPS评分评估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生存质量,得分与生存质量呈正相关。统计两组毒副反应(血红蛋白下降、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计数减少、恶心呕吐)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疗效

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7例CR,25例PR,6例SD,5例PD;GP组4例CR,19例PR,13例SD,7例PD。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联合组74.42%(32/43)高于GP组53.49%(2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P=0.04)。

2.2 KPS评分

联合组治疗前KPS评分为(65.61±2.29),治疗3个月后 KPS评分为(82.27±4.40);GP组治疗前KPS评分为(65.28±2.41),治疗3个月后 KPS评分为(70.06±5.04)。两组治疗前KP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KPS评分均升高,联合组KPS评分变化优于GP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联合组=22.03,t对照组=17.35,t组间=11.97,P<0.05)。

2.3 毒副反应(见表1)

表1 两组毒副反应比较 %

3 讨论

以吉西他滨、顺铂为主的GP化疗方案是现阶段临床治疗原发性肺癌常用手段,能抑制癌细胞增殖,防止肿瘤DNA复制,减小肿瘤体积,一定程度可延长患者生存周期,但仅单纯应用GP化疗方案治疗,部分患者整体疗效不太理想,可增加毒副反应发生率,加重患者治疗痛苦,故需结合其他疗法,以提高治疗效果,促进预后改善。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术利用直径仅为1.7 cm的125I粒子,借助TPS系统可最大程度集中放射剂量,减少病灶外周正常肺组织损伤面积,降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同时其能持续性发出低能量γ射线,并借助直接电离作用,断裂肿瘤细胞DNA单链或双链,且还能释放X射线,增加氧自由基含量,阻碍肿瘤有丝分裂,杀死肿瘤细胞,防止肿瘤细胞快速增殖。本研究针对原发性肺癌患者实施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术+GP方案化疗治疗,结果显示,治疗2个周期后,联合组总有效率74.42%高于GP组53.49%,且KPS评分较GP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二者联合能增强治疗效果,提高生存质量。机制在于,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术联合GP方案化疗发挥互补优势,有助于快速减轻肿瘤负荷,改善放疗增益比,降低正常生理功能损伤发生率,延长生存时间。此外,本研究数据还表明,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术+GP方案化疗治疗原发性肺癌,毒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综上可知,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术+GP方案化疗治疗原发性肺癌,能明显增强治疗效果,提高生存质量,且毒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毒副植入术原发性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颅内血管狭窄患者支架植入术期间的应用效果
AFP、CA19-9、CEA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6例X-连锁遗传性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评估
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AFP、CEA、CA-199、CA-125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卡培他滨同步化疗治疗老年食管癌临床效果及毒副反应分析
大剂量MTX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毒副反应分析
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在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系统化健康教育对冠心病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胸苷酸合成酶变化与结直肠癌5-氟尿嘧啶化疗敏感性及毒副反应的关系
怎样选购“好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