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入路方式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观察

2020-05-19 12:23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上颌开窗入路

(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

真菌性鼻窦炎(Fungal sinusitis,FS)作为一种临床高发的特异性感染性疾病,FS起病急骤、病程短、进展快,上颌窦是该病变多发位置,早期诊断常常借助于鼻窦CT,最终需依赖于病变组织病理学证实鼻窦粘膜与骨质存在真菌细胞侵入而确诊[1]。手术是临床上首选治疗FS途径,以鼻内镜手术最常见。有研究表明鼻内镜下不同的手术入路方式治疗FS临床效果差异明显,但对于哪种入路方式更具有优势,至今尚无定论[2]。本研究整合分析61例FS患者的临床、手术资料,旨在探讨适合FS治疗更为有效的入路方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三门峡市中心医院2014年3月~2017年1月收治的61例FS患者的临床、手术资料,均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其中上颌窦窦口开放入路者31例(A组),上颌窦窦口开放联合下鼻道开窗入路者30例(B组)。A组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24~51岁,平均(38.11±5.93)岁,病程1~6个月,平均(3.14±1.57)个月,病变部位均位于上颌窦,其中发病部位左侧者15例,右侧者16例。B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3~52岁,平均(37.26±4.95)岁,病程1~5个月,平均(2.96±1.47)个月,病变部位均位于上颌窦,其中发病部位左侧者13例,右侧者17例。两组上述各项基础资料数据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

病例入选要求:符合《耳鼻咽喉头颈科学》有关FS诊断要求[3],经鼻窦CT以及病理学检查确认,且均为曲霉菌感染,单侧发病;无其他鼻部病变;无鼻部病史或手术史;知悉手术可能获益与风险后签署知情同意书,依从性较好。

排除标准:合并有其它耳鼻喉疾患,如过敏性鼻炎、鼻息肉;伴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如病情难以有效控制的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肾病等)或其他原因导致的无法耐受内镜手术;认知功能异常或存在精神疾患;伴有恶性肿瘤、其他感染疾患及凝血系统异常。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术前在鼻内镜下对上颌窦进行生理盐水冲洗,使附着于窦壁的真菌团块松动,之后均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A组选择上颌窦窦口开放入路:常规切除钩突,开放并适度扩大上颌窦,确认自然窦口直径范围为1.5~2.0 cm,鼻内镜下进行病变组织清除操作,主要借助动力系统刀头完成。B组联合下鼻道开窗入路,同A组完成开放并扩大上颌窦自然窦口,再行下鼻道开窗充分暴露下鼻道,充分切开鼻泪管后方黏膜,吸除黏膜后凿开下鼻道骨壁,将鼻内镜与动力系统刀头均送入上颌窦,同时彻底清除真菌团块及病变组织。完成清除工作后,两组均再次以生理盐水冲洗窦腔,配合术后积极消炎、止血、保持窦口开放引流以及对症支持治疗。

1.3 评价指标

参照《耳鼻咽喉头颈科学》有关FS的手术效果评价标准[4]: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嗅裂或中鼻道无脓涕,CT检查无异常;显效:主要症状(头痛头晕等)基本消失,CT下可见窦腔轻度模糊;有效:头痛头晕偶尔发作,黏脓涕和鼻塞减少,CT下可见窦腔模糊,密度衰减;无效:临床症状均无改善,CT下可见无明显改变甚至恶化。头痛、鼻塞、流脓涕及嗅觉减退4项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每项症状无、轻、中、重对应分值0、1、2、3,分值越低,症状改善越明显。借助视觉模拟量表(VAS)[3]进行主观病情评估,按照VAS评分将病情分为:轻度0~3,中度3~7,重度7~10,VAS>5时提示患者的生活质量已受明显影响。采用鼻内镜检查量化评估(Lund-Kennedy)[4]对鼻腔内黏膜的状态进行客观评价,单侧评分0~10分,分值越低代表黏膜状态越好。两组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A组治愈8例,显效7例,有效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7.42%;B组治愈13例,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4.96,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的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的比较 分

注:1)与术前比较,P<0.05;2)与术后比较,P<0.05

2.3 两组VAS以及Lund-Kennedy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VAS以及Lund-Kennedy评分比较 分

注:1)与术前比较,P<0.05;2)与术后比较,P<0.05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A组术后5例出现一过性鼻腔干燥感,3例患者出现鼻腔粘连,1例出现反复鼻腔粘稠脓性分泌物,并发症发生率为23.03%(9/31);B组2例患者出现鼻腔粘连,并发症发生率为6.37%(2/3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χ2=5.16,P<0.05)。

3 讨论

鼻内镜手术中常用的入路选择包括上颌窦窦口开放入路与联合下鼻道开窗入路,前者术中及术后引流效果较好,但手术视野存在盲区,在泪前、齿槽隐窝处观察操作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会出现病变难以彻底处理的情况,导致术后复发;后者手术视野更加开阔,能够彻底清除真菌团块,能有效恢复鼻窦与鼻腔正常功能,且具有更低的复发风险,故临床研究认为联合下鼻道开窗入路治疗FS效果良好,是一种较佳的入路方式[4]。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A组总有效率低于B组,这可能与联合下鼻道开窗入路能够保证在更开阔的手术视野下操作,并更加彻底地清除病灶有关。本研究结果表明A组术后各项临床症状评分、VAS以及Lund-Kennedy均高于B组,这可能在于联合下鼻道开窗入路能够加快鼻窦引流,促进通气恢复正常,继而更好地改善FS患者的主观症状以及鼻腔内环境。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大于B组,这表明联合下鼻道开窗入路治疗FS效果更加彻底,可能与该种术式手术视野更加广泛、对应病灶清除更加彻底等有关,但并发症的发生可受多种因素的干扰,此结论还需进一步论证。

综上所述,鼻内镜手术治疗治疗FS临床效果良好,但选择上颌窦窦口开放联合下鼻道开窗入路能更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对于鼻腔内环境的恢复有积极的作用,同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猜你喜欢
上颌开窗入路
CBCT分析上颌磨牙牙根及其牙槽嵴顶与上颌窦底壁的位置关系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上颌第一磨牙牛牙症伴牙源性上颌窦炎一例
正中入路手术和肌肉间隙入路治疗壮族人群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比较性研究
上颌窦口大小与上颌窦副口对上颌窦气化影响的CBCT分析
锥形束CT诊断上颌窦内病变的发生率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生火取暖要开窗
初秋入睡前关好窗
冬天不开窗闷出一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