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乐寺塑像艺术特点之我见

2020-05-19 15:04卢蓬蓬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4期
关键词:塑像艺术特点

【摘要】独乐寺内塑像与建筑艺术交相辉映,有国内现存最大的泥塑。因此,研究独乐寺塑像应是全面研究独乐寺的重要课题。本文对独乐寺的八尊塑像进行了介绍,并阐述了独乐寺塑像艺术特点,希望对有关人士研究独乐寺泥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独乐寺;塑像;艺术特点

【中图分类号】J305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塑像作为一种雕塑艺术,其起源时间比较早,最早出现于石器时代,如半坡的任免彩陶等。秦汉时代,我国雕塑艺术有了巨大的发展,如秦始皇陵出土的陶俑群,其面容、姿态和服饰均不同,但都表现了武士们坚强勇敢的特征。汉代的雕塑多为现实主义手法,又极简练。北朝之后,随着佛剑传入中国,以表现人物为主导额雕塑像,加进了非常多的佛教内容,蓟县独乐寺的塑像就是如此。

一、独乐寺简介及构成

独乐寺也叫大佛寺,位于天津市蓟县武定街北边,是我国闻名的辽代三大寺院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已有闻名古建筑之一。独乐寺于唐代开始建设,并在辽统和二年(公元984年)进行重新翻建,其为我们国家木结构建筑的典型作品。独乐寺融合了建筑、泥塑和壁画三大艺术,拥有很好的历史与艺术价值。独乐寺在1961年被国务院认定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不但体现出技术高超的木结构建筑,同时寺中塑像和建筑艺术交结合,为整个寺庙增添了更多的艺术气息。

独乐寺总占地1.6万m2,山门正面有三间,往里有四间,分为上下两层,中心设有平座暗层,整体为23m高。寺中现在留有目前最为古老的两座建筑物,分别为山门和观音阁,这两处建筑物均是在公元984年重新修建的。针对独乐寺的主要建筑——观音阁来讲,其为一座具有三层木质构造的楼阁,高23m,中间围绕着腰檐和平坐栏杆,顶部是单檐歇山项。楼阁中心位置的须弥座上,矗立着一座16m高的泥塑观音像,观音像的头部直接触到三楼的楼顶。由于它头上拥有十个小观音头像,所以又叫“十一面观音”。“十一面观音”虽然是在辽代建造的,但是它的艺术风格与盛唐时间段的作品相似,是目前中国已有的最大的泥塑佛像之一。

二、独乐寺塑像介绍

独乐寺的八尊塑像,就其内容、形式和年代可分为两组:一组以十一面观音为主像,配两尊胁侍菩萨和两尊护卫力士;另一组是主像后边的倒座观音及其两尊护法神。

(一)第一组塑像介绍

第一组塑像的始塑年代,如同山门和观音阁的建筑一样,尚无文献记载可考。

1.十一面观音

独乐寺塑像中的主像为十一面观音,其坐落在观音阁中央的须弥坛上,为我们国家现有的高度最高的彩色泥塑雕像。观音像身体与形态优美,仪表和神态端庄,由于此座观音的头上有10个小头像,和本身这面观音合称为“十一面观音”。观音本面拥有弯弯的眉毛和直挺的鼻梁,目视前方,嘴角微微上扬,脸、胸和手上都敷设有金色,给人一种庄重的感觉。右手臂向上抬起,左手臂向下自然垂落,手印呈现接引形状,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观音主像高16.08米,塑像向前倾斜约6°,观音颈部附有项圈,下边装饰着缨路宝珠玉坠,上身前胸坦露,下身着彩色长裙,后背和两肩中有披肩,披帛较长一处从左边肩膀直接垂到腹部,上饶右臂在胸前作弧圈沿右侧下垂到莲花座。另一处从右臂下垂到膝盖,与左手腕相绕产生一个弧圈,沿左边下垂至莲花座,这种风格为唐代服饰风格,这种设计不但使佛像得到美化,同时还多了两个力的支点[1]。

2.胁侍菩萨

两尊胁侍菩萨分别坐落于十一面观音的左边和右边,整体高度3.2米左右,其与16.8米高的主像产生了巨大的反差,将主像的威严与高大凸显出来。胁侍菩萨头发扎起,头部佩戴有花冠,花冠上设置了5个小化佛,好像是“五佛天冠”,冠的后面用红丝带系着,带子从两个耳朵后边设置了花结,之后下垂到肩上。胁侍菩萨面部圆润,表情温和,上身着红色半袖棉袄,腰部系有蓝色腰带,中间扎有蝴蝶结,腰底部穿有绿色围裙,下半身还穿有红色的长裙,脚呈“稍息”状。胁侍菩萨为独乐寺增加了很多活泼的气息,其独特点在于完全脱离了那种神像中的传奇色彩,而把神仙形象人格化,这样的艺术塑造更具亲和力。

3.护卫力士

护卫金刚力士在山门内,站立在前次间两侧。东侧力士高4.5米,束发,发顶扎有花冠,发带从两边作弧形向上飞飘。竖眉、瞪眼、闭嘴,鼻子拉得很长,好像从鼻孔里喷出一个“哼”字。两耳着环状耳环。头颈粗短,由于右臂高台的缘故,颈椎似缩到胸腔中一段,颈底部的锁骨异常凸显。上身袒露,肌肉隆起,从左侧肩往右腹斜扎一条粉红色的飘带。上身缠绕绿色披肩,左端压系在黑色腰带下,另一端向上经左臂绕至颈后,迎风飞飘作双弧形。右臂上抬,前膊收回至肩平,握拳,腕着环形钏镯,臂肌突出,很有力量。左臂下垂,手中紧握长剑, 因十分用力,肘部略向后收。剑柄很长,分做两段,连同剑体通长2.5米。下身穿裙,腰身肥大、腰、胯均折褶。西侧力士和它对应,眉毛呈横状、瞪眼张嘴,似乎从口中喷出一个“哈”字。右臂向下倾斜,两手伸开于胸前。左臂向下自然下落,右手拿剑,风由左前方吹来,披帛绕右臂作弧形。风从左前方吹来,披帛绕右臂作双弧形,与东侧力士是对称的。长裙敷色略异:云龙纹,龙作土红色,云纹蓝、绿、土红三色。腰系黄带。裙边紫红,粉红花草图案,短腰裙饰绿色缠枝红牡丹。

(二)第二组塑像介绍

1.倒座观音

倒座观音在十一面观音主像背后。此像面相俊秀,束发,上扎绿色冠巾,正中作花结。上身袒露,着蓝色披肩。左臂前膊上举,手指伸开,大姆指和食指叩成弧形。右臂下垂,手扶右膝。下身着红色长裙,腰间系腰裙,画黑色腰带,蓝色绶带在腹下正中作结,下垂至足腕,长裙下摆在座垂作三角形。右腿上抬,右脚踏在台座上。左腿下垂,作自由式。身后置圆板,画背光[2]。

2.护法神

倒座观音两侧的韦驮和关羽,戴盔著甲,俨然一副武将装束。

“伽兰神”关羽悬立于倒座观音东侧的金柱上,高1.30米。红脸,着甲胄。兜鍪中脊下伸作箭头状,顶插三朵云字头,当系冠缨改制。肩覆披膊,两端作虎头形,下含黑色粗点纹肩甲。披膊上系项巾二层,上红下蓝。前膊着箭袖,双手合什,胸甲黑色,与肩甲同,腹无甲,着蓝布囊。腰系红带,正中作绿色如意头,当系护脐改制,两侧饰宝石花各两朵。腰下穿短腰裙,脐下饰大云字头一朵。膝裙两层,下露绿色战裙。长裤在膝下束带,吊腿两侧作橢圆护,脚穿云头鞋,踏云朵。身后有一股烟云,好似自须弥山飞出。

护法韦驮悬立于倒座观音西侧的金柱上,高1.20米。白脸,造型与东侧的关羽像大体相同。仅兜鍪改制成花冠帽,披膊上系云字头项巾一层,腰部仅画出黑色腰带,无如意头装饰,膝裙下线刻出流苏。色彩为上绿下蓝,略有变化。

三、独乐寺塑像艺术特点

独乐寺塑像,作为我国古代的彩塑艺术珍品,在创作上是成功的。辽代和明代的雕塑家、民间工匠通过对佛教经文的理解,创造出这些有个性、有特点、栩栩如生的佛、菩萨和力士、护法神形象。本文以全寺的主体——十一面观音像为例介绍独乐寺塑像艺术特点。主像十一面观音塑造得高大、端庄,面部祥和,让人感到非常亲切,主像的庄重严肃让人油然而生一种敬意。主像的主要题材表现为静,然而手呈接引形状,又静中有动。绵长的披帛从两个肩膀向下飘下来,在腰和膝盖之间绕围绕着弧圈,之后向上卷到肘部,再下垂到莲花台,给人一种动的感觉,只要能够安静下来观看就可以找到这种感觉。整个观音像向前倾斜,这种处理方式是具有一定的用处和意图的。第一,能够防止由于塑像高大以及和欣赏人员的距离较近而出现视觉上的障碍,用转换视角的办法,使朝拜人员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观音的面庞;第二,拉近了大佛与上香人之间情感和时间及空间上的距离,十一面观音似乎正弯腰倾听着人间的诉说。而两尊力士像使用了非常多夸张的手段,为了将力士的强壮体现出来,突出了主要关节、骨骼的位置。力士全身有非常多的三角形肌肉,将力士的勇猛体现得非常充分。胁恃菩萨塑造得文静、谦恭,身形呈现为S形,脚为稍息形状,好像在歪着耳朵倾听,似乎一直在等待被差遣。独乐寺的塑像不管是从造型方面还是在艺术手段上,都具备典型性以及个性特点,这些泥塑可以体现出过去工匠们的高超技术[3]。

四、结束语

独乐寺是我国木结构的代表作,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而独乐寺中的代表作为泥塑,极具佛教色彩,造型独特,体现出古时工匠的高超雕刻技术,为我国第一泥塑。

参考文献:

[1]孙静.浅谈独乐寺的五尊辽代泥塑[J].卷宗,2017(24):258-258.

[2]吴迪,周坚.千年古刹独乐寺建筑艺术考略[J].兰台世界,2015(9):144-145.

[3]赵智慧,高树影.浅谈独乐寺的十一面观音造像[J].中国民族博览,2019(5):231-233.

作者简介:卢蓬蓬(1978-),女,汉族,天津市蓟州区,文博类中级职称,馆员,本科,研究方向:文物保护方面。

猜你喜欢
塑像艺术特点
形态各异的石窟(上)
浮尘
世界上最高的塑像
塑像和井
浅谈工笔女画家蒋采萍的绘画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隆回滩头年画”的特点研究
浅谈《玫瑰三愿》的艺术特点和美学思想
散落的雕像
文学作品与舞蹈的艺术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