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以立德树人引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思考

2020-05-19 15:10张振芝丁文对
教育与职业(上) 2020年5期
关键词:创新发展立德树人职业教育

张振芝 丁文对

[摘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时代主题,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以立德树人为引领成为必然。以立德树人引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具有价值意义,即立德树人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基本遵循、根本任务和本质要求。以立德树人引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具有生成逻辑,即立德树人反映职业教育时代诉求的根本趋势,立德树人是职业教育理论创新的内在动力,立德树人彰显社会发展为基础的实践指归。文章从理念路径、目标路径和实践路径提出了以立德树人引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行动路径。

[关键词]立德树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作者简介]张振芝(1965- ),女,山东沂水人,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丁文对(1995- ),男,云南昆明人,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辽宁  沈阳  110169)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东北大学教师发展专项“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评价体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1270021920801*037,项目主持人:张振芝)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0)09-0061-05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持。随着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职业教育塑造大国工匠的责任和作用愈加凸显。新时代职业教育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挥职业教育的特殊功效,培养德才兼备的技术技能人才,意义重大且任务迫切。本文聚焦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探索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路径。

一、有关立德树人的阐释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①。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任务,在2014年9月9日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强调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②;在2016年12月7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了“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③;在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阐明了“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④;次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阐明了“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⑤。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论述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从教师的责任、学校的使命、教育的中心环节、教育教学的目标,深刻阐释了立德树人的重要性、目标性和实现途径,为教育乃至职业教育提升教育质量提供了顶层设计和根本遵循。

二、以立德树人引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价值意义

(一)立德树人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基本遵循

立德树人强调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理论先导。马克思认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必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和任务,使职业教育领域的理论创新、教育教学、职业培训等符合立德树人的精神要求。职业教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比较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新时代我国教育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注重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刻不容缓,坚持立德树人将会长期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根本思想引领。

(二)立德与树人相结合成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根本任务

时代正当时,任务正当要。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已经明确,我国当前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职业教育的基本指向是培养直接参与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之中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正是这种“树人”任务的直接性和紧迫性,要求把“立德”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而且是首要位置。换言之,职业教育要坚持和遵循教育的根本任务,即立德与树人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中强调“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职教就是抓民生”,充分论证了职业教育与社会主义经济和民生的正向关系,同时还明示教育的根本在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必须在立德树人的引领下,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既要培养具备专业技能的后备人才,更要培养立志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立德与树人理念相结合是新时期国家教育的基本方略,也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

(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本质要求

人类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是对象性活动,必须作用于既定对象并通过对象效果反映社会实践的价值。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本质体现了遵循教育规律、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新的历史时期,现代职业教育面临新课题和新任务,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必须强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五育并举”的全面发展目标要求新时代职业教育始终坚持德育为首,增强学生道德素质,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促进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深度融合,还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和美育,使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完善的人格、纯正的心灵、真善美的初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因此,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还必须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使学生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以立德树人引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生成逻辑

(一)立德树人反映职业教育时代诉求的根本趋势

新的时代特征要求职业教育更新理念,顺应时代潮流,立德树人正是新时期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时代诉求。从国情来看,我国经济稳中求进,社会欣欣向荣,教育领域发展和改革势头迅猛,迎来了国家发展改革的重大契机,我国正朝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前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强化职业教育立德树人,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是时代重任、现实课题。从世情来看,全球化深入发展,新的世界职业教育理念、方针、体系、管理、评价等日新月异,不断更新。职业教育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往往比较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列为首位,企业在招聘职工时将其是否具备职业品质和职业精神作为第一考虑要素。无论是从职业教育的新特征来看,还是从国情、世情来看,强化立德树人,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已然成为时代的强烈诉求。

(二)立德树人是职业教育理论创新的内在动力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立德树人为推进新时代职业教育理论创新提供了源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使立德树人思想体系逐渐完善,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的总体框架内需要理论构建和创新,只要作为本体的理论发展了,在其引领之下的理念、管理、评价等系统就会相互作用,也就是既推动实践,又发展理论。职业教育理论创新是职业教育理念、管理、评价等创新的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必然,这种理论创新必然会成为社会实践的内在动力并指导实践。

(三)立德树人彰显社会发展为基础的实践指归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理论问题的提出,既是理论自身发展的必然,同时也是现实生活本身的需要。立德树人引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具有社会实践逻辑需要的价值指归。

首先,符合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实践。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在实践中探索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治国理政之道、改革发展之要,为职业教育理论创新起到了引领和支撑作用,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精神要义。新时代继续推进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创新和发展,需要始终立足实践,把社会多样元素包括教育在内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其次,符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逐渐成为时代发展的普遍共识,不仅因为它是一种时代特征和历史规律,也因为其中的“德”有着特定指向,是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具有民族特征和时代特色的道德规范体系。

最后,符合职业教育发展实践。现代化教育环境逐渐表现出系统化、信息化、科技化、多样化的重要特征。在日新月异的教育环境下,职业教育如何排除万难,守正创新,如何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如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思想和功能支撑等一系列实践问题亟待解决。社会实践的对象具有选择性,用立德树人引领职业教育成为实践所需,也是其实践价值的体现。

四、以立德树人引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行动路径

马克思认为,实践既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又是认识的最终归宿。强化立德树人引领职业教育的价值意义和生成逻辑,归根结底在于推进新时代职业教育实践创新发展。职业教育实践创新发展需要更新理念,确立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结合职业教育“一立两树”为主要内容的目标体系和立德树人的职业人才培训体系,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系统化、科学化发展。

(一)理念路径:更新理念,确立使命,担当重任

首先,更新职业教育理念。在特征上,职业教育新的时代特征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以工匠精神为核心,培养德、才、能相结合的人才。概括来说,新时代职业教育更加重视学生品德和技能相统一的培养。职业教育发生新变化,产生新特征,职业教育必然要进行理论创新,发展以立德树人理念为引领的职业教育势在必行,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理念融入职业教育实践各方面是紧迫的时代任务。在地位上,职业教育的地位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新被明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开门见山地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⑥。职业教育不仅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必定是我们党的伟大事业的具体内容。从特征和地位来看,更新职业教育理念主要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时代精神教育等,坚持四个自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以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等。

其次,在理念指导下确立职业教育的使命。以立德树人引领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在于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所以,必須深刻领悟立德树人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

最后,强化新时代职业教育的责任担当。教育是关系个体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历史和时代工程,责任重于泰山。新时代职业教育应该肩负教育之普遍责任和特殊责任,即既肩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责任担当,又肩负为社会、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行业技术人才和技能领军人物的重要责任。

(二)目标路径:职业教育“一立两树”为主要内容的培养目标

新时代职业教育的目标应该在立德树人和职业技能两方面着手,换言之,即回答“立什么样的德”和“树什么样的人”的根本目标指向问题,概括来说是“一立两树”的培养目标。

“一立”目标是指培养具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主的时代新人,使学生道德高升、美德加深、品德提升,在此主要目标之下,积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工匠精神作为具体目标培养。

“两树”目标是指“树”全面发展之人和“树”创新创业之人。前者的具体目标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突出强调使每个学生在其活动、能力、社会关系、个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这类目标应该融入实际的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中,主要目的在于深化“五育并举”目标的实际效用,避免其流于形式和简单说教。后者的具体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的特色在于“出口型”人才产出,也就是专门培养直接接触职业、参加就业、服务社会的对口人才,把培养专业技能和专门技术的品牌作为职业教育的特殊目标,强调更加重视职业教育的专业向度、技能维度、实用效度,使学生人人成才,尽展其才。

“一立两树”目标是立德树人的思想精髓和本质,围绕此进行职业教育目标设定,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目标路径的鲜明旗帜。坚持“立德”为本,“两树”共抓,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将有章可循,有条不紊。

(三)实践路径:创新立德树人引领下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优先发展教育”“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如何用立德树人引领职业教育实践,核心在于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构建,关键在于融合宽领域、多层次的培训教育方式。 “职业院校应配合国家重大战略,精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精准契合受教育者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工作,探索出职业院校独具特色的培训模式,在服务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⑦将立德树人融入职业教育,目的是使职业培训体系规范化、科学化、多样化。

第一,新时代职业教育培训要有政策指导,方针引导,措施疏导,体现规范性。根据党中央的重要决策和部署,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逐步促进职业教育理念更新、资源协调、制度保障,从而实现职业教育培训的规范化。

第二,新时代职业教育培训要符合时代诉求、学生渴求、社会需求,体现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时代职业教育培训不能局限人的生存需求,还要放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工程、伟大梦想、伟大事业的发展要求。职业教育培训要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方向,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积极探索、亲身实践的职业精神,团结协作、爱岗敬业、诚信奉献的职业道德,以及诚实劳动、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以劳动为荣、以实践为誉、以创造为豪,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第三,新时代职业教育培训要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同时探索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个体的综合培训形式,体现多样性。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一方面,在寻求经济效益和产业指标的同时,更要关注绿色、环保、节能,将清洁生产、经济循环发展、协同创新等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先进理念深度融入职业教育培训全过程。另一方面,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培训必须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学校保障有组织、有纪律、有目的培训,企业保证有重度、有力度、有效度的培训,同时企业应提供所需人才信息、人才岗位报表等,明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保证培训有的放矢、精准培训、训出有效。在积极探索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个体的综合培训形式方面,可以积极组织职业宣讲进家庭活动,把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深入家庭日常;大力促进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发展战略融入职业教育。

[注释]

①新华网.党的十八大报告(全文)[EB/OL].(2012-11-19)[2020-01-07]. http://www.wenming.cn/xxph/sy/xy18d/201211/t201

21119_940452_6.shtml.

②③冯刚.改革开放40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编年史(1978-

2018)[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527,582.

④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5.

⑤新华网.新华社评论员:以立德树人铸就教育之魂——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EB/OL].(2018-09-10)[2020-01-07]. http://www.xinhuanet.com//2018-

09/10/c_1123408953.htm.

⑥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Z].2019-02-13.

⑦孫诚.新时代新任务:推进职业院校开展高质量职业培训[J].教育与职业,2019(7):11.

[参考文献]

[1]赵蒙成.立德树人是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内涵[J].职业技术教育,2019(10):1.

[2]史文生.职业教育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J].河南教育:职成教,2019(2):14-15.

[3]李成霞.新时代职业教育中立德树人的作用研究[J].新西部,2019(20):143+164.

[4]马树超,郭文富.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应坚持立德树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4):35-38.

猜你喜欢
创新发展立德树人职业教育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