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自我意识形成的影响

2020-05-19 15:17杨慧
教育界·中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

杨慧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幼儿的学前教育,同时也意识到了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影响。正确的教养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幼儿的认知能力、行为意志,还能够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进而有效促进幼儿健全人格和综合素养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以及目前我国父母对幼儿教养的现状,对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自我意识形成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幼儿自我意识;形成影响

家庭是幼儿出生后接触的第一个成长环境,而父母就是幼儿最开始的启蒙老师,父母的教养方式直接关系着幼儿自我人格和意识的形成,对幼儿在今后社会中的适应情况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然而,信息社会的来临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年轻的父母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都非常的大,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虽然很多人都意识到了父母教养对于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但却很难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关注幼儿的启蒙教育,因此,就出现了很多隔代抚养、托儿所教育等现象,非常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那么,对如何才能有效利用父母教养方式,积极地推动幼儿自我意识的形成呢?

一、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幼儿时期是性格发育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形成一个完整、丰富的情感世界,还能够锻炼幼儿的意志力,引导幼儿在自我意识的推动下,进行合理的认知活动,从而全面提升幼儿的认知水平与能力,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相关的科学研究表明,3~6岁是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生理发展中,该阶段幼儿的脑神经发育已经达到了成人的70%左右,语言能力有所提升,并在语言发展的基础上,带动幼儿的思维发展,有效提升幼儿的智力水平,引导幼儿在更高的思维层次上进行思考和交流。第二,心理发育中,幼儿逐渐形成自我意识,能够准确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动作和心理活动,并通过判断对其进行恰当的支配。

在幼儿时期,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主要表现在幼儿对自我的评价、体验和控制等方面。其中幼儿的自我评价,需要将成人或他人的评价逐渐过渡为自我的评价,自我体验指的是幼儿通过评价产生的情感态度,自我控制则是指幼儿对自己行为能力的适当调节与控制,增强自身的自制力和独立性等能力。因此,家长应该注重对幼儿的早期教育,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培养幼儿的行为意识,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引导幼儿逐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和健全的人格品质,进而有效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为幼儿今后生活、学习的良好表现,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前我国父母对幼儿的教养现状

就我国目前的社会现状来看,父母“双职工”的现象非常普遍,大部分年轻父母都会将孩子交由祖辈进行代养,但由于年龄、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差异,隔代教养与父母教养存在很大的不同。年轻的父母们接触更多的是现代的社会发展,更容易接受先进的教育观念,注重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培养,以提高幼儿在未来社会中的适应能力;而祖辈往往更容易溺爱幼儿,选择迁就式的教养方式,没有原则没有底线,导致幼儿的不良行为和意识得不到矫正,逐渐形成性格中的严重缺陷,同时也会严重影响幼儿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培养,非常不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并且由于祖辈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少,思想观念存在一定的固化,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有所下降,在代养幼儿的时候,无法依据科学的育儿观念,为幼儿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甚至还会在幼儿形成自我意识的过程中,产生一些负面影响,非常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基于目前的社会现状,如何结合亲子教养和隔代教养的优势,调整家庭成员在幼儿教养中的角色,以便于能够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成为家长们最为关注的教育话题之一。

三、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自我意识形成的影响

1.父母教养为主,其他成员为辅,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

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周围生活环境和氛围的影响,自我意识的形成也一样。为此,父母需要以自身的教养为主,其他成员的教养为辅,为幼儿的健康成长营造一個良好的氛围,让幼儿通过扮演生活中的各种角色,提升幼儿的适应能力,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父母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幼儿教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工作之余积极参与幼儿的教养,通过自己的行为规范,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价值观,提升幼儿自身的人格品质。而由于男性和女性在思维方式、认知方法、气质类型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对幼儿在情感态度、个性品质等方面形成了不同的影响。例如,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母亲的行为意识和对事情的处理方式,能够教会幼儿细腻的情感和柔软的表达方式,这对于幼儿情商的培养至关重要;而父亲对幼儿的影响,更多的在于知识经验、独立自主等方面,这对激发幼儿好奇心和求知欲,挖掘幼儿创造性潜能,提高幼儿智力水平等,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由此可见,父母的教养能够有效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为幼儿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第二,在无法改变社会现状的情况下,年轻父母应该学会与祖辈之间进行积极、耐心的交流与沟通,挖掘隔代教养的优势,尊重祖辈的正确教养经验,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环境。为此,幼儿父母在日常教养中,应该向幼儿传递家庭成员关系平等的理念,不能因为觉得幼儿年纪小,就剥夺其在与自己相关事情上的话语权;要用平等的态度与幼儿进行商量与沟通,尊重幼儿自己的选择,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幼儿友善、懂礼、大方、得体等优良品质,引导幼儿学会正确接受周围生活中人和事所给予的美好,为幼儿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虽然幼儿受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对于成年人的对话内容不甚理解,但他们对氛围和情绪的变化感知非常敏锐,因此,父母有责任和义务,为幼儿创造幸福的家庭氛围和良好的家庭环境,在无形之中培养幼儿给予爱和接受爱的能力,同时有效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例如,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幼儿在熟悉的环境中和陌生的环境中表现会存在明显的差异,这是由于父母在教养过程中,对幼儿的关心不够,导致其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严重缺乏自信。为此,父母可以联合相熟的家庭,组成合作家庭,定期组织幼儿进行游戏和互动,增加幼儿的社交机会,扩大幼儿的社交范围,同时也能帮助幼儿积累更多的社交经验,掌握更多的社交技能,从而能够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良性的互动中,感受爱与真情,进而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

2.更新教养理念,坚持民主态度,引导幼儿进行实践操作,激发幼儿的兴趣爱好

全新教育理念中,幼儿所表现出来的乖顺,并不见得就是优点,也许只是缺乏自我意识的表现;而个性张扬、与众不同的表现,也不一定就是缺点,也许正是幼儿自我意识发展良好的体现。所以,父母在教养幼儿的过程中,要在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之后,对幼儿的表现抱以合理的期待,以民主的态度,通过激发幼儿的兴趣爱好,对幼儿的行为意识进行引导。

首先,父母要学会尊重幼儿兴趣爱好。当幼儿的回答与父母预期不符时,不要着急下定论,去否定幼儿的观点,而是利用幼儿的好奇心,从幼儿感兴趣的角度出发,引导他们对生活和世界进行科学的观察、探索与发现。其次,父母要支持幼儿的观点和做法,鼓励幼儿进行实践和创新,用合理的标准,对幼儿能力进行评判,允许幼儿犯错,并通过改正错误,加强幼儿的认知能力。再次,父母需要对幼儿进行赏识教育,让幼儿深入感受成长的快乐,引导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挖掘幼儿的独特视角,并对幼儿的认知观点给予表扬和肯定,以外界的评价逐步影响幼儿的自我评价,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3.父母以身作则,尊重幼儿个体,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意识和习惯

父母不可能一辈子陪在孩子身边,因此,尊重孩子的个体性,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主能力,应该从幼儿时期抓起。科学研究表明,幼儿从三岁开始,就会形成自己的意识,开始独立思考和行动。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能力只会越来越大,幼儿开始对自我意识和行为进行控制和支配,进而逐渐养成属于自己的行为意识和习惯。在此过程中,父母要以身作则,注重自身行为,以免对幼儿成长带来不良影响。

第一,父母要及时纠正自身的不良行为和习惯,为幼儿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如陪伴孩子一同早睡早起、分担家务中力所能及的事情等,引导幼儿在父母的示范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监督意识,以父母的良好言行,感染幼儿的心理,进而有效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第二,父母可以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帮助幼儿不断的巩固良好行为意识,进而逐渐形成习惯,并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达到强化的效果。例如,父母可以和幼儿约定,进行互相监督,让幼儿感受到被尊重,以此来激励幼儿的主动和热情。在认真执行的过程中,父母要加强对自己行为的监督,进而有效强化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为幼儿自我意识的形成,创造有利条件。

四、结语

综上所述,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幼儿自我意识的培养方面。基于此,父母需要在教养幼儿的过程中,明确自身的地位和作用,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氛围,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更新自己的教养理念,坚持以民主的态度对待幼儿的观点和发现,激发幼儿的兴趣爱好,鼓励幼儿进行实践操作;最后还需要尊重幼儿的个体性,并通过以身作则,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意识和习惯,有效加强幼儿的自控能力。

【参考文献】

[1]郑舒.浅析父母养育方式对儿童自我意识的影响[J].新课程,2018(10):12.

[2]邢敏,单亚菲,王梦瑶.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自我意识的关系研究[J].长江丛刊,2016(32):249.

猜你喜欢
父母教养方式
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人际信任的中介效应
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问题行为:自我表露的中介效应
父母教养方式的潜在类别:潜在剖面分析
学前儿童社会化不足的家庭环境影响因素
初中生孤独感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班幼儿同伴关系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