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的古诗文学习价值

2020-05-19 15:05张彩霞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句式古诗文情怀

张彩霞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征求意见稿)指出:“祖国语文是学生和国民的精神家园,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推动文化的创新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在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有着鲜明的时代价值。下面分条陈述之。

一、继承传统文化,塑造健全人格

我们课题开展古诗文教学的首要和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叶嘉莹认为:“古诗歌中所表现的既是诗人对宇宙万物关怀的感情,也表现诗人的品格、修养和怀抱。如果教师能把诗歌中感人的力量传述出来,对于提高儿童的资质品格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礼记·大学》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这句话而衍生出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意识,以及在责任意识驱动之下的悲悯情怀——即对对弱者的同情与关爱,而这正是中华古诗文的精髓,也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最大价值所在。

孟子的“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果敢担当,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一腔赤诚,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博大情怀;王安石改革弊政、励精图治……这些人堪称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他们高尚的道德、高洁的情怀、独特的人格魅力对于中学生的人格养成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吟诵他们的诗文,品味着语言文字,推敲着平平仄仄,学生的人格会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这,正是古诗文教学的最大价值。

二、引发心灵共鸣,激发爱国情怀

首先,描写山水胜景的诗句可以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王勃于滕王阁欣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李白行走在蜀道,听“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苏轼游赤壁,赞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其次,古诗文中,包含着作者对国家的赤子之情。《诗经·秦风·无衣》的同仇敌忾;杜甫忧国忧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陆游盼望收复失地,“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贾谊的《过秦论》、杜牧的《阿房宫赋》、苏洵的《六国论》,张溥的《五人墓碑记》、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等等,无不洋溢着爱国主义精神。

诵读这样的文章,让学生学习并继承中华民族的的民族精神,并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底色。

三、学习古诗文,培养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应该教会学生懂得什么是美的,为什么美。因此,古诗文教学的价值之一就是让学生接受中华民族所认同的美以及美的原则。

首先是古诗文的形式美。古诗文的形式之美主要体现在韵律之美和句式之美。古诗文的韵律之美随处可见,其句式之美主要表现为句式整齐之美与句式参差之美,王勃的《滕王阁序》或四四句相对,或四六句相对,或六四句相对,或六六句相对。整齐中有变化,变化中见整齐,可谓句式之美的典范。

其次是古诗文描绘的画面美。气势磅礴的名山大川,温文尔雅的小河流水,如梦似幻的迷蒙烟雨,凄凉哀婉的落叶残花,古典诗文以其所选的意象,再加上诗人的情感投入,形成独特的画面,给人美的享受。

第三是古诗文中蕴含的思想之美。

古诗文中的许多篇章都闪耀着先民安身立命思想的光辉。儒家“为政以德”“克己复礼”的治国思想,《孟子》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对后世统治者影响深远。老子庄子的“无为”“退隐”思想对后世文人士大夫的影响比较深远,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到孟浩然隐居不仕,再到苏轼超然洒脱等等。中国的士大夫一方面想着有所作为,达则兼济天下,儒家积极用世的思想占主流;另一方面,当仕途困顿时,则留恋山水,穷则独善其身,道家退隐思想占据主流。

古诗文中还有许多中国人为人处事之道,同样让我们叹服古人思想之深邃。比如《论语》中“仁者爱人”“忠恕之道”“君子之風”“知其不可而为之”“敬鬼神而远之”“君子同而不和,小人和而不同”等思想,流传几千年而依然有着现实意义,可以作为我们为人处事的准则。

古诗文中蕴含的思想之美还体现在内容所表现出的哲理之美。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等脍炙人口的诗句,都蕴含着朴素而深刻的哲理。

四、鉴赏古诗文,培育学生人文情怀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悠久的民族,历来重视人和人的相处和谐,因而古诗文中所表现出的孝亲之道、手足之情、朋友之谊、夫妇之爱以及对弱者的同情与关爱,常常更能打动青少年的心。《陈情表》中李密对祖母孝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苏轼对弟弟的想念,《项脊轩志》《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对亡妻的思念,读这些诗文,常令人潸然泪下。

值得一提是古诗文中表现出的对弱者的同情与关爱。中国的士大夫们常常表现出对国家的关怀,对百姓的同情。这其中比较突出的是白居易的《琵琶行》,在这首长篇叙事诗中,作者的同情给予了一个普通的歌女。

在古诗文教学中,让学生感悟人情之美,可以让学生领略长幼、手足、朋友、爱人相处之道,让学生从中学习,做一个有情有义有温度的人。

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要让每一位师生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受益者,还要成为蒲公英的种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出校园,带向社会,让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活水源头,生生不息,造福世人。

猜你喜欢
句式古诗文情怀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满文简单句式之陈述句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何处觅诗意 添翼其自飞
没有情怀的司机不是好交警
少女情怀总是诗
特殊句式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
黑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