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初简帛文献中复杂的用字习惯研究

2020-05-19 02:55周朋升肖庆峰
关键词:关系网

周朋升 肖庆峰

[摘 要] 如果能够将特定时期、特定文献中文字使用情况进行总体观察,找出某字与其所表示的音义之间的对应关系,能够找出这种对应关系的规律性,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该文献的用字习惯。西汉初的简帛文献处于古文字与今文字的交界之时,用字习惯有相当的复杂性,可以分为“两音义之间形体互用”和“字与所表示的音义的复杂对应”两种情况,复杂的用字现象可以形成若干个关系网。

[关键词] 汉初简帛文献;复杂的用字习惯;关系网

[中图分类号]H141    [文献标志码]A

用字习惯指的是一定时期的文字材料中约定俗成了的为表示某音义而选用某字的现象。某音义能够选用某字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具有一定规律的对应关系。如果将视野放在某个时代的出土文献材料,用穷尽性的整理原则,就会发现,文献材料中的用字与音义之间有复杂的对应关系。学术界对字词对应关系已有许多研究,如余涛(2000)[1]、黄文杰(2008)[2]、周波(2008)[3]、陈斯鹏(2011)[4]、田炜(2013)[5]、周朋升(2015)[6],等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西汉初的简帛材料主要有马王堆简帛、张家山汉简、阜阳汉简牍、银雀山简牍等大宗的出土材料,比较零散的有罗泊湾木牍、云梦大坟头木牍、江陵凤凰山简牍、沅陵虎溪山竹简等,这些材料的时代相对明确,释文完整清晰,为研究西汉初的用字习惯提供了便利条件。

字与音义交叉使用现象是指某字也可通多个音义,某音义使用了多个字来表示,其中,某字与多个音义、某音义与多个字之间又相互交叉使用,形成双向的复杂的多元对应关系的现象。例如:“戉”“越”表示“越”,“钺”除使用“钺”外,又假借用“越”来表示,“越”与“钺”这两个音义,因为共同使用了“越”,形成了交叉使用的现象。这是因为文字之间相互通假或是有的字形有多个异体造成的,是西汉初简帛用字不够规范的体现。字形与音义交叉使用现象的极端情况是恰好两个音义之间的形体互用,这种情况是指A、B两个字除了表示自己本该表示的音义A、B以外,又分别表示交叉表另外一个音义,即A→A,B→B;A→B,B→A,这样形成的形体互用,但在西汉初简帛材料中,这种情况仅有2组。第一组:版→版、板→板;版→板,板→版。第二组:皆→皆,偕→偕;皆→偕,偕→皆。

字形与音义交叉使用现象的较为常见的情况是:一字对应多音义、一音义对应多字形,字形与字形之间、音义与音义之间又有种种关联,这是西汉初简帛用字习惯最复杂的情况,只有通过对所有文献进行梳理后才能观察到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因异体,有的因假借,有的因通假,有的因古今字,有的因书写讹误等等。

一、交叉关系简单的情况举例

字与音义复杂音义的对应相对简单,但也有复杂的情况,经过梳理,列出123组(为了体现字与音义、字与字之间的联系,个别情况下保留了繁体):

某个音义选用某个字形来表示它,应该说有一定的可选择性,那么也就是人们在记录某个词时在不违法汉字表音义的理据性的前提下,使用了记录者认为合理的一个。表示同一个音义的字与字之间有多种关系,有的是异体字关系,如表示{窮}的字有“”“”“竆”“”“窮”;有的是通假字关系,如“躬”与“窮”;有的是分化字关系,如表示{位}的“立”与“位”;有的双音词很难说有本字来表示本词的用法,可以界定为假借关系,如双音词{沌沌}用“湷湷”“蠢蠢”表示。

二、交叉关系复杂的情况举例

以上这种情况不可谓不复杂,但用表格表示不够清晰地展示,如果着眼所有的文献材料,字与音义会形成一个个复杂的关系网,可以通过我们制成12组图表(“→”表示某字对应某音义,并用括号“{}”将某音义括起来)展示出来:

第1组是比较简单的,{挫}和{危}分别由多个字来表示。

这里再看一组稍微复杂些的:

第2组中,表示{厭}的字比较多,“厭”字表示{厭}外,也可通{壓}{饜},从图表中可以看得很清楚。

第3组中,“敖”表示{驁}{傲},是一字表示多音义。{夭}的字形“夭”,又可通{妖}。

第4组中,双音词{}用“茀茀”表示,与表示{茀}的本用字形“茀”字相关,加括号表示。

第5组中,“彼”也可通多个音义,有{破}{頗}{疲}{柏},也可通{魄}{霸},{霸}也用“”“”“霸”“伯”表示。

第6组的“睘”也可通{圜}{還}{睘}{旋}{環},“還”也可通{旋}{還}{環},“環”也可通{還}{睘}{旋}{環},一字表示多音义现象特别突出。

第7组看似松散,实际上是靠双音词{蝙蝠}和{便便}联系的。

第8组的“賁”表示{蕡}{坌}{墳}{賁}{奔},{繁}用“繁”“燔”“蘩”“”“”“”多个字形表示。

第9组“比”的作用比较突出,表示{妣}{}{庇}{蚍}{篦}多个音义。

第10组中“埶”也可通{劓}{爇}{熱}{勢}{设}多个音义,{痹}由“畀”“淠”“”“劓”来表示的。

以上10组有的虽然复杂,用一个图表就可以标示清楚,下面我们选取一个字与音义对应关系更复杂的,受到这种图表和word排版的限制,需要用多个图表来表示。

第11组的“方”也可通多个音义,并通过“放”字与第12组相连接。

第12組,因为第11组有“粉放”表示{芬芳}以及单用的“芳”字,可以联系到本组。

这样的两组说明西汉初简帛的用字习惯的复杂性,如果将所有的用字现象都用图表表示出来,会形成一系列有趣的关系网,需要类似的100多张图表才能标示清楚。

西汉初的汉字,正处于汉字经过秦统一文字、西汉又进一步统一的过渡时期,可以说是规范与不规范并存,存在着许多特殊的用字现象。再者,简帛文献数量丰富,情况本身也比较复杂,马王堆、银雀山、阜阳等中有些文献有可与传世典籍对读的,字与音义的对应关系较为明确,那些不能对读的部分以及张家山、凤凰山等材料就需要借助其他文献来考释了。我们列举了123组相对简单和12组相对复杂的字与音义的对应情况,旨在说明这一时期用字习惯的复杂性,如果把研究材料扩大到秦代,或者上溯到周代,下推到东汉、唐宋等,一定会有更加复杂的用字习惯值得去研究。

[参考文献]

[1]余涛.银雀山汉墓竹简(壹)特殊用字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0.

[2]黄文杰.秦至汉初简帛文字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3]周波.战国时代各系文字间的用字差异现象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8.

[4]陈斯鹏.楚系简帛中字形与音义关系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5]田炜.西周金文字词关系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6]周朋升.西汉初简帛文献用字习惯研究(文献用例篇)[D].长春:吉林大学,2015.

[7]吴媛媛,陈大志.《战国纵横家书》中的“以”字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71-74.

[8]张玉金,吴媛媛.《说文解字》“牛”部字文化生态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85-94.

[责任编辑]甄 欣

The Study on the Complicated Word Habits of the Documentsin the Early Western Han Dynasty

ZHOU Pengsheng1,XIAO Qingfeng2

(1.School of Literature,Heilongjiang University,Harbin,Heilongjiang,150080,China;2.School of Literature,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Mudanjiang,Heilongjiang,157011,China)

Abstract:If we can make a general observation of the use of words in a specific period and a specific document,and find out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a word and the meaning of its word,we can find out the regularity of this correspondence,and it can be to a certain extent.we know the word habits of this document.When the succinct literature in the early Western Han Dynasty was at the junction of ancient Chinese characters and modern Chinese characters,the habits of using words were quite complicated,and they c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kinds"mutual interaction between two sounds and meanings" and "complex correspondence between words and expressed meanings" In this case,a complex wording phenomenon can form several network of relationships.

Keywords:Early Western Han Dynasty literature;complex word habits;relationship network

[收稿日期] 2019-09-10

[作者簡介] 周朋升(1978-),男,黑龙江牡丹江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古文字与古文献研究;肖庆峰(1976-)男,黑龙江牡丹江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古文字与古文献研究。

[基金项目] 黑龙江省社科项目(14E083);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9BYY155)

文章编号:1003-6121(2020)02-0112-09

猜你喜欢
关系网
媒介变迁对社会人际关系网变化分析
城市家具的符号化设计研究初探
维修BOM结构在航空装备修理行业的应用探析
贪官六靠
商业拓荒的抉择:本土化与国际化
某君被“双规”后的街谈巷议
中国人奢侈品消费的行动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