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中的“万”“千”世界

2020-05-19 06:10葛长银
文史春秋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七律纪实抒情

葛长银

研究毛泽东诗词,从“诗无邪”来论,最能还原毛泽东的本心;从“诗言志”来讲,最能展示毛泽东的理想;从“诗抒情”来说,最能体现毛泽东的旷世情怀。

不论是青年时代还是晚年时期,不论是壮怀激烈的抒情还是准确的记录史实,“万”“千”二字都是毛泽东诗词中的一个频繁用词,甚至在同一首诗词中多次出现。

作为数词,汉字中“万”和“千”既表示准确的数字,也表示数量大;“万”“千”组合在一起,可以作为数词表示数量很多,又可以作为形容词形容多种多样。毛泽东诗词中的“万”“千”二字,到位地表达其伟人气质、格局和境界,在诗词中的频繁出现,是自然而然的一种展示。

1996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共收录诗词67首(包括正编42首,副编25首),其中使用“万”“千”二字的有34首(《七律二首·送瘟神》两首都有,仍按一首计算),占比50.75%,超过一半。在这34首诗词中,单独使用“万”字的,比如“幸被东风吹万里”(《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万花纷谢一时稀”(《七律·冬云》),“一万年太久”(《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等,有15首;单独使用“千”字的,比如“往事越千年”(《浪淘沙·北戴河》),“不过几千寒热”(《贺新郎·读史》),“千里波涛滚滚来”(《七绝·观潮》)等,有8首;“万”“千”同时出现在一首诗词中,比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同春·雪》),“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七律·和郭沫若同志》),“千载长天起大云……万马齐喑叫一声”(《七绝·刘黄》)等,有10首;“万”“千”二字连用的,有2首,即《西江月·井冈山》“敌军围困万千重”和《七律二首·送瘟神·其二》“春风杨柳万千条”。

概而言之,在毛泽东涛词的“万”“千”世界里,“万”“千”二字的主要功能用于抒情、纪实,或兼而有之。

抒情的“万”“千”世界

抒情是诗词的永恒主体。诗人多情善感,而触发诗人灵感的,大都是现实世界中的最动情之事冲击到涛人心灵最柔软部位,并由此迸发诗词作品。毛泽东的伟人气质,使他的抒情更为大气磅礴,“万”“千”二字正是这种气势的表达形式之一,尤其是在一首诗词里,多次出现“万”“千”二字,这种磅礴气势给人“会当凌绝顶”的感觉。比如《沁园春·长沙》中的“看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竞自由”“粪土当年万户侯”,一首词里出现3个“万”字,将青年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志向、指点江山改造旧中国的豪情置之绝顶;又如《念奴娇·井冈山》中“参天万术,千百里……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在3处使用“万”或“千”字,彰显诗人38年之后重上井冈山的激动心情,以及在这种心情下对井冈山壮丽风景的描绘和对过去峥嵘岁月的追忆。

作为革命家诗人,“万”“千”二字频现在毛泽东抒发革命斗争豪情的诗词里。比如“寥廓江天万里霜”(《采桑子·重阳》),“万里霜”展现一幅恢宏的秋光图,“万”字的应用极致地表达诗人对革命根据地和革命战争的赞美之情,也起到辽阔、壮丽的审美效果和鼓舞人心的巨大作用;又如“万马战犹酣”(《十六字令三首·其二》),用万马奔腾或激战之势描述长征路上的红军队伍势不可当,“万”字除了直接体现诗人的豪迈,更折射出作者宏大的胸襟和抱负以及“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再如来到延安的丁玲“当红军”、要拿起枪杆子打倒反动派之坚定回答,触发信奉“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诗人毛泽东的心灵,不由脱口而出“三千毛瑟精兵”(《临江仙·给丁玲同志》),将一支纤笔可抵三千精兵豪情诉诸笔端。

革命战争的日的,是为了推翻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建设一个和平的新中国。作为带领中国人民奋斗的领袖,和平的思想更是毛泽东诗词的主题之一,其中的殷切之情,也多用“万”“千”表达,比如“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念奴娇·昆仑》)就是对“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的拷问,表达“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的和平真情与理想;又如“万方乐奏有于阗”(《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是对“诗人兴会更无前”的和平盛况的描述和赞美,“万方”即“万国”,折射出诗人对世界和平的期待;再如“斑竹一枝干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七律·答友人》),用飘逸的古典神话传说来映衬“芙蓉国里尽朝晖”的现实世界,既赞美安居乐业的和平时代,也表达深切的思乡之情。

除了革命豪情、和平真情,毛泽东诗词的“万”“千”世界里,也频现一位伟人的人间柔情,这些柔情大多荡漾在他写给亲朋好友的诗词里。比如“后来有千日,谁与共平生?”(《五古·挽易吕陶》)这“千日”就是余生的意思,是从诗人最柔软的部位流淌出来的诗句,既表达对良友早逝的悲痛心情,又抒发忧因伤时的情怀;再如“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蝶恋花·答李淑一》),表达诗人“我失骄杨君失柳”的含泪感情,用“万里长空”的辽阔,寄托诗人对夫人杨开慧和亲密战友柳直荀两位烈士的无限深情、深切悼念和崇高敬意一一后来在将这首词书写给毛岸青夫妇时,毛泽东特地把“骄杨”写成“杨花”,更体现出他作为丈夫对妻子杨开慧最挚爱的一面,类似直呼小名。这些诗句或词句除表达一位革命家的人间柔情,还体现诗人的善良本色以及由此升华的苍生之善、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的志向,而诗人领导革命事业取得的成功,也是对善良无敌的最好验证。纪实的“万”“千”世界

毛泽东诗词的特色之一,就是偏好用具体的数字记录史实,比如“七百里驱十五日”“故园三十二年前”“三十八年过去”等;而用“万”“千”二字记录史实,则更为大气磅礴,將诗词艺术的感染力放大到极致。

在毛泽东诗词纪实的“万”“千”世界里,早期多是革命斗争场景的纪实。比如“十万工农下吉安”(《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就像浮雕一样,把“风卷红旗过大关”的工农队伍镌刻在中国革命的斗争史上,这写实的“十万”工农是何等的大气磅礴,势不可当;再如“横扫千军如卷席”(《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又如画卷一样,描绘出第二次反“围剿”的战场,敌人的重兵一一“千军”,被红军“卷席”一样“包了饺子”,气势是何等的恢宏,展示出“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英雄气概。

再有就是革命历程的纪实。比如“万水千山只等闲”和“更喜岷山千里雪”(《七律·长征》),记录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和走向胜利的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万水千山”和“千里雪”增加了诗词的张力和感染力,衬托红军的英勇无畏;又如“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清平乐·六盘山》),除了纪实好汉红军的北上志向,还用“二万”记录红军长征的里程;再如“百万雄师过大江”(《匕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描绘人民解放军渡江解放南京的雄伟场面,“百万”既是纪实,也是抒情,表达出诗人推翻旧世界的“天翻地覆慨而慷”的革命豪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诗词中的“万”“千”世界,主要记录他行走新中国的历程。比如“万里长江横渡”(《水调歌头·游泳》),记录毛泽东畅游长江的场景,“万里”除了赞叹长江的辽阔,也表达中国人民建设祖国和改变山河的豪迈气概;又如“喜看稻菽千重浪”(《七律·到韶山》),记录人民公社社员通过热情劳动而喜获丰收的场景,“千重浪”展示广袤的田野,赞扬“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人民群众,鲜明地体现人民领袖高远的思想境界;再如“千里来寻故地”(《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是离别38年的诗人重上井冈山的感言,这“千里”既有路途的距离,也有时空的间隔,更有对“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的赞美。

抒情和纪实兼而有之的“万”“千”世界

用“万”“千”表达饱满的感情更能达意,在一首诗词中,若多次出现“万”“千”二字,则口n胃壮怀激烈。在毛泽东诗词的“万”“千”世界里,这种表达方式多次出现,且大都是在热血沸腾的战场,也多是抒情和纪实兼而有之。

毛泽东1930年7月写的《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是抒情,“百万工农齐踊跃”是纪实,都写出广大工农群众的革命热情和昂扬的斗志。1931年春写的《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万木霜天红烂漫”和“雾满龙冈千嶂暗”是抒情,抒发作战胜利的喜悦心情;“二十万军重入赣”和“唤起工农千百万”表达出井冈山根据地军民第二次反“围剿”迎战的坚定决心和必胜气概。1958年7月1日写的《七律二首·送瘟神》之“千村薜荔人遗欠,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一首诗里连续使用“万”和“千”二字,且信手拈来,直抒胸臆,无拘无束,还原了人民领袖毛泽东的本色,淋漓尽致地表达他对旧中国灾难深重的人民真挚而深厚的感情。消灭血吸虫,使1亿以上人免受感染威胁,诗人是以闻讯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毛泽东诗词中的“万”“千”世界说明,毛泽东善于用数字或数据表达情感或记录史实,他的思维系统里,数字思维十分突出。我曾在《毛泽东涛词中的“数字思维”和自信》一文对此作探讨,发现《毛泽东涛词集》收录的67首涛词中,含有数字思维的诗词,即用数字抒情或写实的诗词有47首,占比高达70.15%,得出“建立在数字之上的自信最自信”的结论。毛泽东的“数字思维”更多的体现在他指点江山的著作罩,比如《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这个贫农大群众,合共占乡村人口百分之匕十,乃是农民协会的中坚,打倒封建势力的先锋,成就那多年未曾成就的革命大业的元勋”。这个百分之匕十的人口,就是区别苏俄革命的中困革命之基础。

在研究少年毛泽东知识积累的文献中,日前多是聚焦《论语》《涛经》等书本知识的养分,忽略毛泽东“我刚识了几个字,父亲就让我开始给家里记账”并长达8年的记账实践活动的知识汲取。我认为,记账的实践活动赋予少年毛泽东的实用知识,不亚于他当时汲取的书本知识,也正是家庭的会计记账实践,塑造了少年毛泽东的数字思维系统,并在之后的调查研究和用实际数据指导革命斗争及经济建设每每成功的实践中同定成型,构筑了他的思维结构和实践出真知的思想体系。毛泽东用数字思维或会计思想指导中困革命,与鲁迅将年轻时积累的医学知识用之于文学剖解中国社会,是同一种现象。

作为诗人的毛泽东,对诗歌的最大贡献就是恢复诗歌的天性。诗歌的天性可以用“天籁”表达,也就是“诗无邪”——“无邪”不仅仅是纯情,还有“不受约束和羁绊”的意思。在我困古体涛中,那些天籁之声比比皆是,不论是刘邦的《大风歌》,还是曹操的《短歌行》,或者是长沙铜官窑出土罐子上镌刻的民間歌谣“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无不是口随心声又厚积薄发的生命之绝唱。后来诗歌受到格律限制,偏好追求格律之美但也约束了诗歌的天性,因受字数、平仄、押韵、对仗等严格限制,格律诗也渐渐脱离广大人民。

在毛泽东的诗词中,我们感受到“无邪”的天籁之音;而“万”“千”二字,犹如两支“刺破青天锷末残”的利刃,打通“塑封”诗歌的壁垒,恢复了诗歌直抒胸臆的天性。

猜你喜欢
七律纪实抒情
春 日
砚边纪实
会抒情的灰绿
拜石(七律)
简论抒情体
七律三首
CHINAPLAS2016采访纪实
七律·“五老”吟
混乱实验室纪实
混乱实验室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