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动句焦点分析*

2020-05-20 10:48钟小勇
语言科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省略焦点语料

钟小勇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浙江 杭州 311121

提要 重动句的焦点是重动句研究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学界至少有五种观点,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更合理、更全面、更具可操作性的方法或手段。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概括出七种判断焦点的方法,并以626个重动句实际用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显示重动句VP2焦点性显著高于VP1焦点性,VP2比VP1更倾向于做焦点。根据VP2和VP1焦点性差异,重动句有三种成分可做焦点,VP2是常规焦点;VP1VP2和VP1是非常规焦点。此外,多焦点(双焦点)是一种标记性非常强的现象,重动句不是双焦点结构。

1 引言

重动句可形式化为“SVOVC”(“SV1OV2C”)或“SVP1VP2”,(1)相比较而言,“SVP1VP2”更具概括性,如“熬夜熬红了眼睛”属于“SVP1VP2”(具体来说是“SV1O1V2CO2”),而不是“SVOVC”,不过这类重动句较少,而且有些CO2可看作省略了“得”的情态补语(参看朱德熙1982:139),所以用最常见的形式“SVOVC”来概括也是合适的。重动句的焦点(2)相关文献使用的术语不完全一致,如有“焦点”“语义焦点”“话语焦点”“信息焦点”“语意重心”“核心”等,但它们都跟说话者重点强调的内容有关,故本文用“焦点”来统称,引述时遵照原文。“焦点”有不同的含义和类别,这跟学科、学派、语种或角度(语义、语音、句法语用)等都有关(参看徐烈炯2017:173;Erteschik-hir 2007:27)。是重动句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颇有争议的话题,概括起来有五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重动句的焦点是VP2,如项开喜(1997)认为,在重动句式中,VP2是整个句子的核心成分、语义焦点、语义中心或信息焦点,VP1为VP2提供一个常量参照。第二种观点认为,补语是焦点,如戴耀晶(1998)认为,在重动句中,补语比宾语更具有充当句子焦点的资格。第三种观点认为,重动句的焦点一般在VP2,特定情况下,VP1也能成为焦点,说明VP2的原因、方式等,这以聂仁发(2001)为代表。第四种观点认为,重动句宾语和补语都是表义重点,重动句是个双语义焦点句,很难说是动宾结构重要还是动补结构重要,这以王灿龙(1999)为代表。第五种观点认为,VP1、VP2都是焦点,如赵新(2002)认为,重动句动宾结构(VP1)和动补结构(VP2)都是语义重心,前者叙述动作行为,后者对此进行描述或说明,两者缺一不可。再如张静(2004)认为主题VO、述题VC都是说话者的话语焦点,都是要强调的焦点信息,重动句是双焦点的信息结构。

这五种观点中,前三种观点可概括为单焦点说,后两种观点可概括为双焦点说。两者内部差异主要跟着眼点于焦点还是焦点域(focus domain)有关。焦点域是句子中表达焦点的句法域,它属于短语范畴(Lambrecht 1994:217)。

笔者认为,重动句VP2是焦点域,焦点域中可包含非焦点成分。从线性序列来看,V2是对V1的重复,因而不是焦点,补语或补语后的宾语才可能是焦点。VP1则可能是焦点,也可能是焦点域,如果是焦点域,则V1或O是焦点。一般来说,明确了焦点,就比较容易确定焦点域,反之亦然。正因如此,有些文献并不注重焦点或焦点域的区别,如刘维群(1986)认为,重动句着意强调的是补语,语意重心落在V2C上;孙红玲(2005:10)也认为,VP2是句子的语义重心,补语是语义焦点。因此,有关重动句焦点的最大分歧是单双焦点的问题,认为是单焦点的,主要依据“焦点在尾”“单一焦点原则”等语用规则,(3)项开喜(1997)认为重动句VP2是语义焦点,并从以下几方面分析:1)表时体的标记(“了”等)只能出现在VP2中;2)充当VP1中动词宾语的名词性成分一般只能是无标记形式;3)VP1是无界的,VP2是有界的。笔者认为,这三个方面跟焦点有关,但不是判断焦点的主要依据。但这些规则比较笼统,而且它主要是针对自然焦点而言的(参看陆丙甫 2004:33、36);而认为是双焦点的,主要依据是VP1、VP2缺一不可,同等重要,对此,孙红玲(2005:10)已提出批评,认为这将“信息足量”与“信息地位”等同起来。由此可见,要探讨重动句的焦点,还需要寻求更合理、更具可操作性的手段或方法。

2 重动句的焦点

2.1 判断焦点的方法

有关焦点的判断手段或方法,不少文献都有所涉及(参看张伯江和方梅1996:73-136;刘探宙2008;徐杰2001:117-136;袁毓林2003;陆俭明2017等),但往往偏重于某个或某些方面。Cheng(1983)较全面地探讨了汉语有关焦点的表示法(focus devices),主要有七种:1)非焦点成分的省略;2)非焦点成分的话题化;3)非焦点成分的重复;4)并列结构;5)将焦点包含在“是”字谓语中;6)将焦点包含在由模态成分引导的谓语中;7)疑问结构。这些句型结构使语意重点更容易得到认定。此外,不少文献认为汉语否定的中心是焦点(吕叔湘1985;钱敏汝1990;张伯江和方梅1996:130;李宝伦和潘海华2005:100等)。

现综合以上观点,并结合重动句特点,概括出判断重动句焦点的七种方法:(4)之所以选取这七种方法,是因为它们跟句型结构有关,可进行句法操作或分析,而其他一些方法或者比较笼统,或者与焦点关系不够密切或存在争论,或者不适合分析,而未选取。如有些文献根据音系(重音)来判断焦点,但这种手段不具有普遍性,而且两者关系存在争论(Xu 2004;Erteschik-Shir 2007:40),汉语重音和焦点的关系更是复杂(参看Xu 2004;赵建军等2012等),因而这里不将重音作为判断汉语焦点的手段,此外,本文探讨的是书面语料,不涉及重音。再如有些文献探讨了焦点和成分内嵌程度的联系(Cinque 1993;Xu 2004;玄玥2007等),不过内嵌程度跟重音有关,而这里主要考察的是书面语料,所以不考虑。这里也未考虑模态成分与焦点的关系,因为笔者语料中只发现一例(您大概是想我想的梦里到过这儿)。

1)可不可以省略?不可省略的倾向于是焦点。

2)可不可以话题化?不可话题化的倾向于是焦点。

3)是否为重复成分?非重复成分倾向于是焦点。

4)是否为并列成分?并列成分倾向于是焦点。

5)是否为“是”作用的对象?“是”作用的对象倾向于是焦点。

6)是否为疑问中心?疑问中心倾向于是焦点。

7)是否为否定中心?否定中心倾向于是焦点。

“不可省略”“不可话题化”“否定中心”等可看作成为焦点的条件(可称为“焦点条件”),显然,某个成分越满足焦点条件,其焦点性就越强,就越倾向于是焦点,因此这里将焦点看作是由多个焦点条件合成的(composite),满足某个或某些条件并不意味着它一定是焦点。(5)这与Hopper & Thompson(1980)将及物性(Transitivity)看作是由十个参数合成的类似。

下面笔者采用这些方法,并以重动句实际用例为对象,探讨重动句是VP1焦点性更强,还是VP2焦点性更强,进而判断重动句的焦点。之所以选取焦点域(VP1、VP2)进行探讨,主要是因为短语才可能进行相应句法操作。如果结果显示VP1是焦点,则V、O或VO(VP1)可能是焦点;如果VP2是焦点,则C、O或CO可能是焦点。

为便于称说,下文一般直接称VP1或VP2为焦点。笔者将采用PASW Statistics 18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2 语料

本文探讨的重动句是典型重动句,满足以下条件:1)VP1、VP2构成直接成分,且中间不带其他成分;2)VP1是动宾结构,宾语是名词性成分;3)VP2带补语。笔者从小说、新闻、剧本、访谈等中收集到626例典型重动句,下面即以此为考察对象,结论也由此得出。

2.3 具体分析

2.3.1 可不可以省略?

可否省略不仅要考虑句法上的合格性,还要考虑语义、语用是否适切,是否适切主要看是否与原句表意一致。只有省略后句法上合格,而且语义、语用适切才算是可以省略,否则是不可省略。(6)这些限定或说明是笔者为了使焦点判断更具可操作性,同时结合重动句实际情况确定的,其他手段亦如此。

有些重动句的VP1可省略,VP2不可省略。例如:

(1)谁让你给我挣钱了?你还少说这个!咱俩谁花钱花得多?(王朔《无人喝彩》)

a.谁让你给我挣钱了?你还少说这个!咱俩谁花得多?

b.#谁让你给我挣钱了?你还少说这个!咱俩谁花钱?

例(1)中VP1“花钱”可省略,主要是因为前文出现“挣钱”,VP2“花得多”指的就是“花钱花得多”,VP2不可以省略,省略后语意与原句不一致。语料中,这类重动句共288例,占46.0%。有些重动句VP1不可省略,VP2也不可省略。例如:

(2)大概是当亡国奴当惯了,所以拿挨杀当作理应如此的事。(老舍《哀启》)

a.?大概是当惯了,所以拿挨杀当作理应如此的事。

b.#大概是当亡国奴,所以拿挨杀当作理应如此的事。

例(2)中VP1“当亡国奴”不能省略,因为VP2“当惯了”较难理解成“当亡国奴当惯了”。VP2也不能省略,省略后与原句表意不一。语料中,这类重动句有336例,占53.7%。

有些重动句VP1可省略,VP2也可省略(不是指同时省略)。例如:

(3)王琦瑶看着他说:头上都吃出白头发来了。他就说:这怎么是吃出来的呢?分明是想一个人想出来的。(王安忆《长恨歌》)

a.这怎么是吃出来的呢?分明是(因为)想一个人。

b.这怎么是吃出来的呢?分明是想出来的。

语料中,这类重动句有2例,占0.3%。

语料中未见VP1不可省略、而VP2可省略的。

语料中,VP2不可省略的624例,VP1不可省略的336例,显然VP2比VP1更不倾向于省略,更倾向于是焦点。

2.3.2 可不可以话题化?

话题化是让某个本来处于句中位置的成分移到句首S/S’,成为话语平面上的话题或次话题。从形式上看,话题跟后边的说明部分之间可以有一个明显的停顿,话题后面可以有“呢、吧、啊(及其语境变体)”等语气词(参看袁毓林1996)。一般来说,重动句的VP1可以话题化,(7)不少文献认为重动句的VP1就是话题(曹逢甫2005:173-178;刘丹青和徐烈炯1998等),这里认为VP1还可进一步话题化。VP2不能话题化。比较:

(4)a.他说那儿古事儿说得清楚。

b.他比较哇,说那儿古事儿啊,他说得清楚。(CCL)

c.#说得清楚,他说那儿古事儿。

(5)a.我读书读不懂。

b.她说:“读书我读不懂,读你我还读不懂吗?”(阎真《活着之上》)

c.#读不懂,我读书。

例(4)b和例(5)b是重动句VP1话题化的实际用例,前者VP1后有话题标记语气词“啊”,后者VP1后有人称代词。(8)正是因为重动句VP1、VP2之间可以插入副词、主语等,赵元任(1979:219)认为VP1与VP2之间的关系看作主谓比看作连动好,而该书认为主语、谓语当作话题和说明来看待,比较合适(赵元任1979:45)。由此看出,该书也是将VP1看作话题。不仅如此,此例还可进一步话题化:“读书,我读不懂。”例(4)c和例(5)c如果看作两个小句,接受性好一点,但VP2不宜看作话题。

当然,并非所有重动句VP1都可以话题化。例如:

(6)只说得人人鼓掌、个个叫好。吃不饱就在大家鼓掌鼓得起劲的时候,悄悄溜走了。(赵树理《锻炼锻炼》)

a.*吃不饱就在大家鼓掌呢,鼓得起劲的时候,悄悄溜走了。

b.*吃不饱就在大家鼓得起劲,鼓掌的时候,悄悄溜走了。

例(6)重动句充当关系从句,VP1“鼓掌”不宜话题化。重动句VP1不可话题化主要是其做宾语从句或关系从句的情况,或者VP1前有“是”等情况。

语料中,重动句VP2不可话题化的626例,VP1不可话题化的55例,显然VP2比VP1更不倾向于话题化,更倾向于是焦点。

2.3.3 是否为重复成分?

是否重复与是否可省略有一定关系,但两者并非完全一致,重复的可能不能省略,可省略的并非一定是重复的。例如:

(7)a.你说这些东西能做什么?烧火烧不着;沤粪沤不烂。(赵树理《三里湾》)

b.你说这些东西能做什么?烧不着;沤不烂。

例(7)两个重动句的VP1不是对前文的重复,但可省略。

本文对此作出如下界定:如果重动句的VP1、VP2是对上文十个小句内某个成分的完全重复(同形或同义),则可认为VP1或VP2是重复。例如:

(8)三十多天下来,北京的大街小巷,旮旮旯旯,凡是贼易去的地方,刘跃进全熟了。找贼找了三十多天,这贼也没找着。(刘震云《我叫刘跃进》)

例(8)重动句补语“三十多天”是对前文“三十多天”的直接重复。重动句VP2为重复成分主要是在并列结构中,如下文例(11)和例(12)。

2.3.4 是否为并列成分?

这里所说的“并列成分”是指并列结构中非重复的成分。并列结构包括两类(参看Cheng 1983):一类是谓语真值和焦点都不同,两个句子指的是同一类事,如“我度假的地方在毛伊岛,不是在别的地方。”另一类既涉及焦点,也涉及对比,如“他要吃面,我要吃饭”。并列结构中,重复成分不是焦点。

重动句也可以构成并列结构。例如:

(9)这些人说不定在“四人帮”那阵儿整你整得最凶,现在又拍你拍得最响,一帮小人!(海岩《便衣警察》)

(10)他觉着,要是说买她买得不对,那么卖了她就更亏心了。(老舍《鼓书艺人》)

例(9)是重动句之间并列,例(10)是重动句与非重动句(假设复句)并列,显然,两例重动句的VP1、VP2都是并列成分。

下列划线重动句也可看作并列结构:

(11)我想现在单单把李如珍叔侄们那些人弄得几个来放到咱们村里,他们就活不了:讹人讹不了,哄人哄不了,打人打不了,放债没人使,卖土没人吸,放赌没人赌,串门没人要,说话没人理,他们怎么能活下去?(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

(12)不过,这个榜样是蛮横的,动嘴动不过人家就动手,动手动不过人家就动棍子,动棍子动不过人家就动刀子。(毕飞宇《平原》)

例(11)是三个重动句并列,它们又与五个非重动句并列,它们的VP1是并列成分,为非重复成分,VP2不是并列成分,为重复成分。例(12)三个重动句做三个假设复句的前一分句,这三个重动句也构成并列结构,第一个重动句“动嘴动不过人家” VP1、VP2都是并列成分,后面两个重动句VP1、VP2都是非并列成分。

语料中,共有28例重动句与重动句或与非重动句构成并列结构,其中VP1为并列成分的26例,非并列成分的2例,VP2为并列成分的23例,非并列成分的5例。虽然VP1为并列成分的比例(92.9%)比VP2为并列成分的比例(82.1%)高,但两者在是否为并列成分上并不存在显著倾向性(Fisher 的精确检验p=0.422>0.05)。因此,从并列成分角度看,VP1与VP2焦点性不存在显著倾向性。

2.3.5 是否为“是”作用的对象?

这里不考虑“是”前出现副词或连词(如“就是”“分明是”)等情况。

语料中,“是”出现在重动句VP1前的有12例,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类,“是”作用于VP2。例如:

(13)他想,这是怎么了? 是练功练走火了?!(李佩甫《羊的门》)

a.#他想,这是怎么了?是练功了?!

b.他想,这是怎么了?是练走火了?!

例(13)中VP1为旧信息,(9)本文信息状态(新信息、旧信息)的界定主要依据Chafe(1976:30),旧信息是说话当时说话者认为已在听话者意识(consciouness)中的知识,而新信息是说话者认为正引入听话者意识中的知识。Chafe(1987)所说的“可及”(accessible)信息这里归入旧信息。可省略。此类重动句有4例,占33.4%。

第二类,“是”作用于VP1VP2。例如:

(14)慕瑾问,知她是洗衣服洗多了,所以扭了腰。(张爱玲《十八春》)

例(14)中VP1、VP2都是新信息。此类重动句有7例,占58.3%。

第三类,“是”作用于VP1。例如:

(15)爷爷说,这叫花疯,是想男人想疯的。(刘醒龙《威风凛凛》)

a.爷爷说,这叫花疯,是(因为)想男人

b.?爷爷说,这叫花疯,是想疯的

例(15)中VP1是新信息,VP2是旧信息,VP2主要出于句法需要,一定条件下可省略(如例(15)a)。此类重动句有1例,占8.3%。

实际语料中,“是”可置于VP2前。例如:

(16)二伯出事是出在秋天。(海岩《河流如血》)

显然,例(16)中“是”作用的对象是VP2。

2.3.6 是否为疑问中心?

重动句的疑问范围可以是VP1VP2。例如:

(17)你的信写去才个把月,人家在外国的战场上,回信没那么快!你想念他想念得急吗?(柳青《创业史》)

a.#你想念他吗? b.你想念得急吗?

(18)说怪也不怪,咬别人咬得着吗?谁不想扩大自己的空间?(阎真《沧浪之水》)

a.#咬别人吗? b.#咬得着吗?

例(17)中VP1是旧信息,可以删去,疑问中心是VP2。例(18)中VP1、VP2都是新信息,两者都不宜删去,疑问中心是VP1VP2。

有些重动句补语采用疑问形式。例如:

(19)聚宝说:“这些说起来话长,咱们回去再谈吧,你们先告我说斗王光祖斗得怎么样?”(赵树理《刘二和与王继圣》)

(20)鲁豫:那个时候您多长时间画一幅漫画?催稿催得厉害不厉害?(《鲁豫有约》)

显然,例(19)和例(20)重动句疑问中心都是VP2。这类重动句有7例。

语料中,有1例VP1中出现疑问代词的:

(21)你们有100多万人,打谁打不赢?(都梁《亮剑》)

但“谁”并不是表疑问,而是表示任指,(10)笔者在CCL现代汉语语料库中搜索到共有3例疑问代词表疑问的(其中1例是下文例(30)),但都是源自翻译作品。此例疑问中心是VP1VP2。

语料中共有30例疑问句,VP2全为疑问中心,VP1为疑问中心(VP2也是疑问中心)的12例,VP2比VP1更倾向于是疑问中心,更倾向于是焦点。

2.3.7 是否为否定中心?

这里重点考察以下三种形式:1)S否VP1VP2;2)SVP1V否C;3)SVP1V得否C,其中“否”是指否定词。这些形式的重动句都是典型重动句,语料中,这三种形式的重动句共134例。下面看其否定中心。

第一,为“S否VP1VP2”形式的。例如:

(22)刚才我跟你说的那些话,你可得为我保密,千万别传话传到我父母耳朵里,要不我没法做人了。(王朔《我是你爸爸》)

a.#别传话 b.别传到我父母耳朵里

例(22)b与原句意思一致,“别”的否定中心是VP2。这类形式的重动句共4例,占3.0%。

第二,为“SVP1V否C”形式的,如:

(23)元豹手捧书贴着脸,深情地说:“每当我看书看不下去的时候,就想起东方——齐洛瓦!”(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

例(23)中VP1可以删去,否定中心是C或VC。这类形式的重动句有111例,占82.8%。

第三,为“SVP1V得否C”形式的。例如:

(24)他觉着,要是说买她买得不对,那么卖了她就更亏心了。(老舍《鼓书艺人》)`

例(24)否定中心显然是C。这类形式的重动句共19例,占14.2%。

因此,三种形式的重动句的否定中心都是VP2或C,VP2比VP1更倾向于是焦点。

语料中,否定词还可置于VP1和VP2之间。例如:

(25)常昊:很好,说话不说太满,这样反而能更长久。(《鲁豫有约》)

例(25)中“不”作用于VP2或C,而且VP1也可以删去,这类重动句有27例。

由此可见,否定词倾向于出现在VP2前或VP2内部,而且即使否定词置于VP1前,其否定中心也是VP2,因此,重动句的否定中心是VP2,VP2比VP1更倾向于是焦点。

上面我们基于具体语料,采用七种方法探讨了重动句是VP1更倾向于做焦点,还是VP2更倾向于做焦点,其中有六种方法显示VP2比VP1更倾向于是焦点,有一种方法(是否为并列成分)倾向性不明显。据此可推断,重动句VP2倾向于是焦点。

2.4 统计分析

下面以626例重动句为对象,一一比较VP1、VP2满足焦点条件的情况,满足一个条件,则得1分,不满足条件,得0分,然后比较VP1、VP2为焦点的得分(可称为“焦点得分”)情况,如果VP1焦点得分高于VP2,则显示VP1焦点性高于VP2,我们就说VP1是焦点,反之亦然。而且两者焦点得分差距越大,其焦点性差异就越大。

首先看VP1和VP2各个焦点得分段的例数和占比情况,见表1。

表1 重动句VP1、VP2焦点得分段比较

焦点得分段VP1例数占比VP2例数占比 07011.2%00 120933.4%20.3% 229346.8%30.5% 3497.8%53184.8% 450.8%8513.6% 500%50.8%小计 626100.0%626100.0%

由表1可知,重动句VP1焦点得分主要是1分和2分的,两者占了80.2%。重动句VP2焦点得分主要是3分的,占了84.4%。此外,重动句VP1有0分的,但没有5分的,而VP2刚好相反,没有0分的,有5分的。由此看出,相比较而言,重动句VP2焦点得分高于VP1,重动句VP2焦点性高于VP1,VP2倾向于是焦点。不过,VP1也有4分的,VP2也有2分的,这又体现VP1和VP2焦点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统计还显示,重动句VP1平均焦点得分为1.54分,而VP2平均焦点得分为3.14分,后者显著高于前者(t=-43.677,p<0.001),这也显示,重动句VP2焦点性比VP1高,VP2倾向于做焦点。

3 重动句的焦点结构

3.1 重动句VP2、VP1焦点得分差

重动句VP2的焦点得分减去VP1的焦点得分,即为两者焦点得分差,具体见表2。

表2 重动句VP2、VP1焦点得分差

VP2、VP1焦点得分差 VP2-VP1例数占比 440.6% 39114.5% 222335.6% 127443.8% 0325.1% -210.2% -310.2% 小计626100.0%

由表2可知,VP2、VP1焦点得分差大于0的(VP2是焦点)有624例,占99.7%,而VP2、VP1焦点得分差小于0的(VP1是焦点)只有2例,只占0.4%。由此看出,实际用例中,VP2为焦点的占绝大多数。由表2也可知,VP2、VP1焦点得分差为1的用例最多,占43.8%,这显示,不少重动句VP2、VP1焦点性差异并不十分明显,大概正因如此,有的文献认为重动句是双焦点结构。

3.2 重动句VP2、VP1焦点性一致

上表2还显示,VP2、VP1焦点得分差等于0的也有32例,这表明两者焦点性一致,这是否意味着它们都是焦点呢?这类重动句可分两类,第一类如:

(26)“谁呀?你们那儿谁是英雄?”//“多啦,比如说,老潘。”//“哎哟,”铁军说,“老潘他爸爸是吸毒吸死的,他苦大仇深,你又何苦来的?”(海岩《玉观音》)

a.?老潘他爸爸是吸死的/ #老潘他爸爸是吸毒

b.*老潘他爸爸是吸毒啊,吸死的/*老潘他爸爸是吸死,吸毒的

c.老潘他爸爸是吸毒/老潘他爸爸是(吸毒)吸死的

例(26)中重动句VP1和VP2倾向于是焦点的条件一样:(11)例(26)a和例(26)c采用的方法不同,结果也不同。不可省略例(26)a,不可话题化例(26)b,非重复成分,“是”作用的对象例(26)c,因而都得4分,它是VP1VP2做焦点,可以看作广焦点(broad focus,Lambrecht1994:17)。这类重动句VP1VP2前有“是”或有“副词/连词+是”等成分,而且VP1、VP2都是新信息。语料中,这类重动句共14例,占43.7%。

第二类如:

(27)高大谢了顶的光头反射着阳光,矮瘦身子转向粮客了。粮客把摸算盘珠子摸得很灵活的手,伸到凉帽底下去了。(柳青《创业史》)

a.?粮客把摸得很灵活的手/#粮客把摸算盘珠子的手

b.??粮客把摸算盘珠子啊,摸得很灵活的手/*粮客把摸得很灵活啊,摸算盘珠子的手

例(27)中重动句VP1和VP2倾向于是焦点的条件一样:不可省略例(27)a,不可话题化例(27)b,非重复成分,因而都得3分。这类重动句是VP2做焦点,如果VP1是新信息,则看作是调整的预设。(12)Lewis(1979)指出:“假如在t时间说了某句话,它需要预设P才能被接受,又假如t时间前没有P,那么——一条件下以及受到一定的限制——预设P在t时间自动产生。”这里将P看作是调整的预设。这类重动句一般做定语从句或宾语从句等。语料中,这类重动句共18例,占56.3%。由此可知,当重动句VP2、VP1焦点得分差等于0(即两者焦点性一致)时,或者VP1VP2是焦点,或者VP2是焦点.

3.3 重动句VP1为焦点

重动句VP1也可以做焦点,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VP1VP2前有焦点标记“是”且VP1为新信息,VP2为旧信息,这类重动句语料中只有1例,聂仁发(2001)也举过1例,(13)聂仁发(2001)认为重动句“他们从四方坪、星沙走路走到世界之窗。”其中VP1也是焦点,因为“走到”已含“走路”之意,此句目的在于突出“走路”这一方式,因而“走路”是焦点。按照上文方法,此例重动句VP1为焦点的条件是:非重复成分,得1分;VP2为焦点的得分是:不可省略,不可话题化,非重复成分,得3分;VP2VP1得分差为2,因而VP2为焦点。现补足语境再举例如下:

(28)姚长庚躺在炕上,闭着眼慢慢问:“你的眼怎么瞎的?”老婆说:“莫非说你不知道,还用问!还不是哭你那两个儿子哭瞎的!”(杨朔《三千里江山》)

例(28)重动句VP1倾向于是焦点的条件有:不可省略、不可话题化、不是重复成分,得3分;VP2倾向于是焦点条件有:不可省略、不可话题化,得2分,VP1比VP2多1分,因此,VP1是焦点。

第二类是重动句与重动句或与其他句式构成并列结构,且VP1是新信息,VP2是旧信息。例如:

(29)他就说:这怎么是吃出来的呢?分明是想一个人想出来的。(王安忆《长恨歌》)

例(29)中重动句VP1倾向于是焦点的条件有:不可省略、不可话题化、不是重复成分、并列成分,共得4分;VP2倾向于是焦点条件有:不可话题化,得1分,VP1比VP2多3分,因此,VP1是焦点。这类重动句,语料中也只此一例。

第三类是VP1含有表疑问的疑问代词。例如:

(30)三个人嘻嘻哈哈,阿超远远的看,忍不住也跑过来了。“你们说什么说得这么开心?也说给我听一听!”云飞笑着说:“从过去,到未来,说不完的故事,说不完的梦!”(琼瑶《苍天有泪》)

a.你们说什么?/#你们说得这么开心?

b.#你们说什么啊,说得这么开心?/#你们说得这么开心啊,说什么?

例(30)中重动句VP1倾向于是焦点的条件有:不可省略例(30)a、不可话题化例(30)b、不是重复成分、疑问中心,共得4分;VP2倾向于是焦点的条件有:不可话题化,共得1分,VP1比VP2多3分,因此,VP1是焦点。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三类重动句VP1虽然为焦点,它们仍具有一定的预设性。例如:

(28’)(你的眼怎么瞎的?)还不是哭你那两个儿子哭瞎的!

>>哭了你那两个儿子

(29’)(这怎么是吃出来的呢?)分明想一个人想出来的

>>想了一个人

(30’)你们说什么说得这么开心?

>>你们在说什么

不过,当重动句VP1既是预设,又是焦点时,其主要表现是焦点,因为焦点的效力强于预设,在一定条件下,预设是可取消的。而决定焦点的语境信息一旦确定,一般就已成事实,不容否定。比较:

(28”)A:你的眼怎么瞎的?

B:还不是哭你那两个儿子哭瞎的!

A1:你骗人,你根本就没关心过我的儿子。

A2:#你骗人,你根本就没瞎。

(30”)A:(三个人嘻嘻哈哈,阿超问)你们说什么说得这么开心?

B1:我们没说什么啊 B2:#我们没很开心啊。

例(28”)A1取消预设‘哭了你那两个儿子’,对话照样很自然,而例(28”)A2对语境中的“瞎”予以否定,显然问话者的例(28”)A与例(28”)A2前后矛盾了。例(30”)B1也是取消预设‘你们在说什么’,对话很自然,而例(30”)B2对语境中的“嘻嘻哈哈”予以否定,如果对话要成立的话,那答话者例(30”)B2就是在骗人。

总之,虽然以上三类重动句VP1具有一定的预设性,但它主要体现焦点性。

3.4 重动句的焦点结构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重动句VP1VP2的焦点有三类:1)VP1VP2是焦点;2)VP1是焦点;3)VP2是焦点。各类使用条件及出现频率见下页表3。

由表3可知,VP1VP2为焦点和VP1为焦点的使用受限制,出现频率低,为非典型的;而VP2为焦点的几乎不受限制,出现频率高,为典型的。VP1VP2和VP1是非常规焦点,VP2是常规焦点。

由表3还可知,重动句的焦点还和VP1、VP2的信息状态密切相关,VP1、VP2的信息状态还会影响省略、话题化、并列成分、重复成分、“是”的作用对象等的操作或判断,正因如此,有些文献认为焦点表现新信息(参看徐烈炯2017:173)。但笔者认为,焦点和新信息不能等同,焦点一般是新信息,但新信息不一定是焦点,焦点的判断需要综合句法、语义、语用等多种因素。

表3 重动句各类焦点使用条件及出现频率

使用条件例数占比VP2是焦点一般情况61097.4%VP1VP2是焦点VP1VP2前有“是”,VP1、VP2都是新信息142.2%VP1是焦点1)VP1前有“是”,VP1是新信息,VP2是旧信息2)构成并列结构,VP1是新信息,VP2是旧信息3)VP1表疑问,是新信息,VP2是旧信息 1100.2%0.2%0小计 626100.0%

因此,重动句的焦点结构可做如下简要表示:(14)F指焦点成分,P指预设成分。

a.VP1VP2是焦点:[(S)[VP1VP2]F]

b. VP1是焦点:[(S)[[VP1]F[VP2]P]]

c. VP2是焦点:[(S)[[VP1]P[VP2]F]

由此可见,重动句的焦点结构颇为复杂。

4 重动句是不是双焦点?

上文分析显示重动句VP1和VP2都可以做焦点,那重动句是不是双焦点呢?

王灿龙(1999)、赵新(2002)、张静(2004)都认为重动句是双焦点结构,理由是,重动句VP1、VP2是完整的整体,“不可或缺”,因而两个都很重要。对此,孙红玲(2005:10)提出了批评,认为“不可或缺”说的是“信息足量”而不是“信息地位”,这种批评很到位。上面分析也显示重动句是单焦点,不是双焦点。除此之外,笔者认为,文献中所谓的“多焦点”或“双焦点”(15)学界用的“多焦点”包括而且大部分指的就是“双焦点”,所以下文用“多焦点”统称。具有特定的含义,或者跟特定的形式联系,是一种标记性极强的现象。

4.1 文献中的“多焦点”

据笔者掌握的资料,文献中所说的“多焦点”主要有四类:1)是指多疑问(Kabagema-Bilan et al.2011;Stoyanova 2008:2等);2)是指含有多个对比焦点(Kabagema-Bilan et al.2011;Cheng 1983等);3)是指由多个焦点算子或焦点标记联系多个焦点(Beck & Vasishth 2009;Krifka 1992:21;Kiss 1998等);4)是指含有两个重音成分(Culicover & Rochemont 1983等)。各举一例如下:

(31)谁烧什么汤?(Kabagema-Bilan et al.2011)

(32)(PerhapsSallymade thesalad, but)Ronaldmade thehamburgers.(Chafe 1976)

(33)Csak két filmetláttakcsak Hárman.‘It was only two films that only three persons saw.’(Kiss 1998)

(34)A:what happened?//B:Mystereojust short-circuited.(Culicover & Rochemont1983)

由此看出,文献中的“多焦点”总是跟特定的形式或标记(疑问代词、重音、焦点标记、焦点敏感算子等)相联系。此外,学界对“多焦点”也有不同看法或解释(Erteschir-Shir 2007:50;沈园2005:83;Lambrecht 1994:309)。

4.2 重动句不是双焦点

由于汉语重音和焦点的关系比较复杂,这里不探讨第四类“多焦点”。下面看第一类,VP1、VP2都表疑问。例如:

(35)?你吃什么吃得怎么样?

显然,例(35)不太自然,实际语料中也未找到这类重动句。从跨语言的角度看,这类多疑问的多焦点现象并不具普遍性(Stoyanova 2008:2)。而且,它的使用要受各种限制(Erteschir-Shir 2007:50;沈园2005:83等),此外,这些焦点往往在语音表现或受强调程度上存在差异,如Kabagema-Bilan et al.(2011)通过语音实验发现,汉语这类多焦点中的第二个焦点才具有语音F0效应,这与单焦点一致。徐杰(2001:135)也指出,多疑问中不同的焦点受到的强调程度不同,一般是第一个焦点受强调的程度高。

不仅如此,语料中宾语为疑问成分的也只有1例(即上例(21)),只占0.2%,而且不表疑问。因此,笔者认为,重动句VP1、VP2都表疑问的极受限制。

第二类,VP1、VP2都是对比焦点。例如:

(36)“把我的床拆下来。别让妈睡箱子了,让妈睡我的单人床吧!”//“妈睡箱子睡舒服了,睡别的睡不惯了。”(刘恒《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例(36)中两个重动句构成并列,照一般理解,它们的VP1、VP2都是对比焦点。但正如Cheng(1983:98)所说,各个对比焦点有主次之分。Kabagema-Bilan et al.(2011)通过语音实验发现,第二个对比焦点才具有语音F0效应,这与单焦点一致。如果采用上文判断焦点的方法,“妈睡箱子睡舒服了”VP1为焦点的得分是1(并列成分),VP2为焦点的得分是4(不可省略、不可话题化、并列成分、非重复成分)。“睡别的睡不惯了”VP1为焦点的得分是3(不可省略、并列成分、非重复成分),VP2为焦点的得分是5(不可省略、不可话题化、并列成分、非重复成分、否定中心)。两例都是VP2的焦点性强于VP1,因而,仍然是VP2为焦点。

第三类,VP1、VP2出现焦点敏感成分。例如:

(37)把式样子,连走路都走不好,横七竖八,胳膊和腿东一榔头西一棒。(毕飞宇《平原》)

刘探宙(2008)将“连……都……”看作是标记句式的焦点标记,“连”后的成分被标记为焦点,同时刘文将“不”看作是焦点敏感算子。据此,例(37)重动句VP1和VP2都是焦点。不过,关于“连……都……”的焦点,学界颇有争议,如曹逢甫先是将“连”后的成分看作焦点,后来则认为是话题(参看曹逢甫1994:95-116)。如果采用上文判断焦点的方法,此例VP1得1分(非重复成分),VP2得4分(不可省略、不可话题化、非重复成分、否定中心),显然VP2是焦点。笔者共收集到13例带“连……都……”的重动句(VP2都为“V不C”),其VP1为焦点的平均得分(2.6364)显著低于VP2为焦点平均得分(4.0000)(t=16.036,p<0.001),因而VP2是焦点。

总之,所谓的“双焦点”的重动句要么极受限制,要么实际上只有一个焦点,因此,重动句不是双焦点。

退一步说,即使认为上例(35)-例(37)等都是双焦点,但这并不意味着重动句是双焦点,文献上的多(双)焦点与其说是跟句子或结构有关,不如说是跟特定的形式标记(疑问代词、重音、焦点标记、焦点敏感算子等)有关,也就是说,形式标记是构成多焦点的必要条件,而这些标记附丽的结构则既不是必要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照此,不仅重动句可以构成多焦点,一般主谓句(如例(31))也可以构成多焦点,但正如不宜将一般主谓句看作多焦点一样,也不宜将重动句看作多焦点。

一般认为,由于受记忆或信息处理能力的限制,一个小句只有一个焦点或新信息(Du Bois 1987;Chafe 1987:32;方梅2005等)。要使重动句的VP1、VP2都成为焦点,一般是将它们独立成小句,成为各自独立的语调单位,比较:

(38)a.何庆魁:她当时也没说什么,结果就是后来有一次她喝酒喝醉了。(《鲁豫有约》)

b.凤举在外面回来了,晚上点着个灯在那儿喝酒,喝醉了。(徐德明《<金粉世家>与家族小说》)

例(38)a划线部分是重动句,焦点是VP2。例(38)b划线部分是两个独立小句,VP1、VP2都是焦点。

4.3 重动句VP1VP2是焦点与双焦点

前文指出,重动句有一种焦点类型是VP1VP2是焦点,再举两例:

(39)我看你纯粹是看反特电影看出毛病来了,哪儿有那么多“秘密图纸”被窃呀。(海岩《便衣警察》)

(40)来的都是领导,也都知道这烟是打假打来的,他们硬不给钱,我能挡住谁呢?(李佩甫《羊的门》)

这些重动句VP1VP2前有“是”,而且VP1和VP2都是新信息,VP1VP2作为一个整体做焦点,这是广焦点,而不是双焦点。再退一步,即使假定王灿龙(1999)、赵新(2002)等所说的双焦点就是指VP1VP2整体做焦点的情况,这也忽视了大量重动句只是VP2做焦点的现象。

5 结语

重动句焦点是重动句研究的重要论题,也是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据笔者掌握的资料,至少有五种观点,主要是因为判断焦点缺乏更合理、全面、更具可操作性的方法或手段。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特别是Cheng 1983),笔者概括出七种判断焦点的方法,并以626个实际用例为对象,探讨重动句VP1、VP2的焦点性差异,进而探讨重动句的焦点。分析显示,无论是各个焦点得分段的差异,还是焦点得分差表现,乃至平均焦点得分差异,VP2都比VP1更倾向于做焦点。根据VP2和VP1焦点性差异,重动句的VP2、VP1VP2和VP1都有可能是焦点,其中VP2做焦点的出现频率最高,几乎无使用限制,因而VP2可看作常规焦点,VP1VP2、VP1做焦点的出现频率低,使用限制严,因而它们是非常规焦点。本文为焦点的判断提供了一种较客观、较全面、也更具可操作性的方法。多焦点(双焦点)是一种标记性非常强的现象,而所谓的“双焦点”的重动句要么限制极严,要么并不是真正的多焦点,因而重动句不是双焦点结构。

猜你喜欢
省略焦点语料
基于归一化点向互信息的低资源平行语料过滤方法*
焦点
偏旁省略异体字研究
“两会”焦点
本期焦点
焦点
中间的省略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
Reliability assessment consideringdependent competing failure process and shifting-threshold